![2018-2019学年河北省盐山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6945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盐山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6945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盐山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6945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盐山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展开
绝密★启用前
河北省盐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①“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②“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③“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④“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这两副对联描绘出了我国四省区的突出特点,读后回答下列各题。
1.以上四句对联描写的分别是( )
A.新疆、黑龙江、海南、云南 B.黑龙江、内蒙古、海南、云南
C.内蒙古、宁夏、海南、云南 D.内蒙古、黑龙江、贵州、广西
2.下列地貌组合与四省区相对应的是( )
A.冰川地貌、冲积平原、风蚀洼地、火山地貌
B.断层谷、背斜山、沙雕群、盐碱地
C.冲积平原、沙漠、海蚀崖、溶洞群
D.三角洲、蒙古包、红树林、火山岛
【答案】
1. B
2. C
【解析】
【分析】
此题每一句话里隐藏着区域特色。
1.①省有松树,积雪覆盖的山岭,土地沃野千里等,由此判断为黑龙江;②省草原毡房和放牧马,牛羊由此判断为内蒙古;③省“琼”字在前理应是海南省;④省有路南石林当然为云南省。故选B。
2.结合所学知识与前面分析的省区判断,黑龙江的东北平原是冲积平原,内蒙古有沙漠分布,海南岛有海蚀崖景观,云南有云贵高原,是石灰岩高原,有溶洞群景观,C对。
【点睛】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差异及原因,区域地貌景观差异,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3.下列省区轮廓与其对应的简称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地理事物的形状,C为云南省,简称滇或云,故C不正确。
考点:中国的行政区划
下图为我国某一省级行政区轮廓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下列河流中,发源于该区域的是( )
A.塔里木河 B.雅鲁藏布江
C.淮河 D.长江
5.图中甲湖泊水的主要来源是( )
A.雨水 B.冰川融水
C.地下水 D.土壤水
【答案】
4. D
5. B
【解析】
【分析】
从我国某一省级行政区轮廓图看出是青海省。
4.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上,地高天寒,冰川广布,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河流的发源地,而塔里木河发源于新疆,雅鲁藏布江发源于西藏,淮河发源于河南省,D正确。
5.甲湖泊为青海湖,为我国最大的内流湖,水源主要来自冰川融水,B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发源于青海省的河流湖泊,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6.下列山脉既是我国地势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又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是:( )
A.太行山脉 B.大兴安岭 C.秦岭 D.贺兰山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B正确。
【考点定位】我国地势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条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上海市既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7.根据雨带在I、III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8.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答案】
7. B
8. C
【解析】
【分析】
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一般年份4、5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6月份雨带推移到长江流域,7、8月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
7.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一般年份6月份雨带推移到长江流域,上海位于长江沿岸地区,雨带推移到的时间应该为6-7月,B正确。
8.我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Ⅱ、Ⅲ南方,未推移进入Ⅰ地区,则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C正确。
【点睛】
本题以中国东部雨带示意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锋面雨带推移规律,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①为青藏高原 B.②为四川盆地 C.③为黄河谷地 D.④为喜马拉雅山
10.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 )
A.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B.具有广阔平原
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答案】
9. B
10. 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9.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①为云贵高原,②为四川盆地,所以B正确。
10.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是云贵高原地区,其地形特征就是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正确的是A项。
考点:中国自然地理
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1.下列关于自然景观的叙述,属于④区:( )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降水稀少,沙漠众多
C.河网密布,水运发达 D.地势坦荡,土壤肥沃
12.制约③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科技条件 B.地形条件
C.光照条件 D.水源条件
13.有关图中①、②区域分界线地理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一月0℃等温线
C.内外流域的分界线 D.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答案】
11. A
12. D
13. 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1.④属于青藏地区,典型的气候特征是高寒,A正确
12.③是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的典型特征是干旱,水源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D正确。
13.①、②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一月0℃等温线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内外流域的分界线是;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所以选C
考点:中国区域地理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4.图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别是( )
A.季风水田农业;土壤贫瘠
B.商品谷物农业;光照不足
C.商品谷物农业;水源不足
D.季风水田农业;光照不足
15.当地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 )
A.水土流失、酸雨
B.土壤盐碱化、荒漠化
C.热带雨林被砍伐、水土流失加剧
D.风沙危害、寒潮
【答案】
14.D
15.A
【解析】
试题分析:
14.根据经纬度位置,图示地区为四川盆地,本区水热条件较好,主要作物为水稻,发展季风水田农业。但是阴雨天气较多,光照条件差。
15.四川盆地四周为山地丘陵,加上暴雨天气,存在水土流失现象;四川盆地多阴雨,盆地地形使污染大气不易扩散,所以,酸雨较为严重。
考点:农业区位分析。生态环境问题。
如图是“我国某地区经纬度图”。读图回答问题。
16.该地区西部有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该地理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旱地耕作区、水田耕作区的分界线
B.亚热带、暖温带和常绿林、落叶林分界线
C.季风区、非季风区和半湿润区、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第一、二阶梯和农耕区、牧区的分界线
17.有关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
B.该地区河流冬季没有结冰期
C.该地区河流都有凌汛
D.应继续大面积开垦、发展粮食种植业
【答案】
16.C
17.A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定位和区域环境的综合分析。
16.根据该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东北地区,其西部的大兴安岭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具体为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与400mm年等降水量重合,故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等。
17.东北地区河流主要受夏季降水和季节性的积雪融水补给影响,形成夏汛和春汛。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下列各题。
18.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19.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8. C
19.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海南岛与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差异。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我国自然地理的差异性和人文地理的差异性。
18.根据图中陆地轮廓及其图中注记可知,甲位于塔里木盆地,乙位于海南岛;甲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水源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融化量大形成汛期,水系呈向心状,河流以内流河为主;乙处于热带季风气候,水源以降水补给为主,汛期在夏季,由于地形中间高四周低,所以水系呈放射状,河流以外流河为主,故选项C符合题意。
19.甲、乙两区域位于我国境内,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我国整体农业科技水平低、机械化程度低;甲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晴天多,虽然所处纬度较高,但是夏季白昼时间长,热量充足;乙地所处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辐射能多,热量充足,C正确。
读下面的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20.图中甲、乙两地之间山脉的地理意义是( )
①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之间的分水岭
③以水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以旱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界线
④四川省与陕西省之间的分界线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甲、乙两地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分别为小麦和水稻,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形不同 B.土壤不同 C.水热不同 D.海拔不同
22.下列有关图中丙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带性土壤为紫色土,因而被称为“紫色盆地”
②是我国重要的水稻、茶叶、甜菜产地
③农业发达,水利兴盛,有“天府之国”之称
④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20. B
21. C
22. C
【解析】
【分析】
考查我国主要的地理分界线,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农业生产的条件。
20.根据图中注记名称判断,甲乙之间的山脉是秦岭。秦岭是我国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之间的分水岭,②对。是以水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以旱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界线,③对。不是一、二阶梯的分界线,山脉位于陕西南部,不是两省分界。故选B。
21.甲乙两地水热条件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甲地位于秦岭以北,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乙地位于秦岭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不同气候导致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不同。我国东部季风区农作物一般分布规律是“南稻北麦”。故选C。
22.图中丙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地带性土壤为红壤,不是紫色土,①错。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茶叶主要在丘陵地区,甜菜是喜温凉的作物,产地在北方温带地区,②错。该地农业发达,水利兴盛,有“天府之国”之称,③对。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高,④对。故选C。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作的地形剖面组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3.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 )
A.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C.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D.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24.⑤地区作为全国性商品粮生产基地,与太湖平原等地区相比,优势条件是( )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交通发达
C.水热条件好 D.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25.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
A.春小麦、亚麻、甜菜 B.冬小麦、玉米、水稻
C.棉花、春小麦、大豆 D.油菜、茶叶、春小麦
【答案】
23. B
24. D
25. A
【解析】
【分析】
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读图分析能力。
23.根据①②③④⑤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和走向、地势的高低起伏确定其所代表的地形区,①-大兴安岭,②-小兴安岭,③-长白山,④-内蒙古高原,⑤-东北平原。故选B。
24.甲地区为我国东北的松嫩平原,是商品谷物农业区,生产规模大;太湖平原属于水稻种植业生产规模较小。故选D。
25.适宜在⑤地区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较多,但大规模种植的为春小麦和喜温凉的作物亚麻与甜菜。故选A。
气候学上通常以候平均温度(每5日的平均气温)作为季节的划分标准:候温高于22 ℃的时期为夏季,低于10 ℃的时期为冬季,介于二者之间的为春季和秋季。读我国部分区域平均入春日期等值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26.据图判断,下列城市入春日期最接近的是( )。
A.兰州与西安 B.呼和浩特与银川 C.济南与太原 D.天津与石家庄
27.甲区域入春日期早于同纬度东部地区,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距海远,海拔低,风力小 B.地势平坦,空气质量好
C.地形较封闭,云量小,日照强 D.植被覆盖度低,温差小
【答案】
26. D
27. C
【解析】
26.根据图中日期等值线,各城市分布位置,城市入春日期最接近的是天津与石家庄,日期在4月1日-15日之间,D对。兰州在4月15日后,西安在4月1日前,A错。呼和浩特在4月15日后,银川在4月15日前,B错。济南在4月1日前,太原在4月1日后,C错。
27.甲区域入春日期早于同纬度东部地区,主要原因是位于盆地中,地形较封闭,云量小,日照强,C对。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A错。多风沙天气,空气质量差,B错。植被覆盖度低,沙漠分布广,温差大,D错。
点睛:根据图中日期等值线,海陆轮廓,判断各城市分布位置,比较各城市入春日期,位于同一日期范围内的,日期最接近。盆地中,地形较封闭,云量小,日照强,入春日期早于同纬度东部地区。
“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尽换黄金甲”,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观赏。下图为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及某地银杏大道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8.湖州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29.与浙江湖州相比,辽宁丹东的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其原因是( )
A.丹东纬度高,气温低,银杏叶黄得早
B.丹东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
C.湖州离海近,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
D.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
【答案】
28. A
29. B
【解析】
28.读图分析可知,湖州位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答案选A。
29.浙江湖州位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辽宁丹东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由于丹东纬度较高,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观赏期较短,故答案选B项。
下图是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长廊”,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30.图中甲山脉是( )
A.秦岭 B.阴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贺兰山脉
31.图中乙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是( )
A.热量 B.降水
C.土壤 D.地形
32.该地区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地势平坦 ②矿产丰富
③气候适宜 ④水源充沛
⑤交通便利 ⑥水能丰富
⑦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 ⑧市场广阔
A.①②③ B.②④⑧ C.③④⑤ D.②⑤⑥
【答案】
30. C
31. B
32. D
【解析】
【分析】
甲是祁连山,乙是河套平原。
30.图中甲是祁连山,地处河西走廊和青藏高原之间;阴山在乙处北部;秦岭在陕西南部;贺兰山在图中银川的西部。C正确。
31.乙是河套平原,是处我国干旱区,降水稀少;这里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降水不足。B正确。
32.发展有色金属冶炼需要丰富的原料,该地矿产丰富,②对。工业发展离不开交通便利的运输条件,⑤对。有色金属冶炼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水能丰富,⑥对。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对工业影响小,①、③错。该地位于干旱、半干旱区,水源缺乏,④错。与东部地区相比,这里劳动力丰富但素质不高,缺乏技术,⑦错。距东部较发达地区远,市场较小,⑧错。②⑤⑥对,故选D。
【点睛】
主要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为基础题,难度小。
读下面某区域局部图和某日降水量图,回答下列各题。
33.左图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
A.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B.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C.中小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黑土分布广
34.有关该日降水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盛行西风带来海洋水汽遇到山地迎风坡的阻挡
B.夏季风带来暖湿气流遇到山地迎风坡的阻挡
C.东南信风带来海洋水汽遇到山地迎风坡的阻挡
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对流雨
【答案】
33. C
34. 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33.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很小;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土壤为红壤,有机质含量小,土壤较贫瘠;而受地形的影响,河流以中小河流为主,落差大,径流量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
34.从降水量曲线分析,该地降水最多地位于东南山坡上,所以是夏季东南季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受山地迎风坡的阻挡;而该地不受西风带、东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
考点:该题考查中国自然地理。
下表为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地点
①
②
③
④
年降水量(㎜)
15.6
466.6
777.4
205.4
一月平均气温(℃)
-8.5
-6.6
-1.2
-9.0
七月平均气温(℃)
27.4
23.5
23.9
23.6
35.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
36.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37.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D.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答案】
35. B
36. C
37. 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35.根据表中气温数据可知,四地普遍夏季高温、冬季寒冷,且年降水量的变化也是符合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