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18-2019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8-2019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01
    2018-2019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02
    2018-2019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0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8-2019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展开
    
    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20每小题1分共20分,21——4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合计共60分)
    1.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区域属于我国的季风区
    B. 图中山脉有永久性积雪
    C. 该区域发展的是水田农业
    D. 图中的铁路为东北—西南走向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示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甘肃和内蒙古西部地区,是我国的非季风区,A错误;图中山脉祁连山有永久性积雪,B正确;该区域气候干旱,发展的是灌溉农业,C错误;图中的铁路为西北-东南走向。
    2.我国的蒙古族人民摸索出了“春洼、夏岗、秋平、冬阳”的蒙古包迁徙原则,下列叙述中,与这些迁徙原则主要成因相吻合的有(  )
    ①“春洼”——大风 ②“夏岗”——洪水 
    ③“冬阳”——低温 ④“秋平”——大风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我国的蒙古族人民摸索出了“春洼、夏岗、秋平、冬阳”的蒙古包迁徙原则。与这些迁徙原则主要成因相吻合的有 “春洼”大风,即春天多大风天气,宜在凹地建蒙古包,减少大风危害,①对。 “夏岗”指夏天在山岗上建蒙古包,高岗上有风,凉快,且不会因下雨积水,②错。 “冬阳”指冬季气温低,宜在向阳的地方建蒙古包,③对。 “秋平”指秋季在平坦处建蒙古包,是因为秋季受高压影响,大风天气少,④错。A对,B、C、D错。
    地理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利用遥感卫星,可以(  )
    A. 发现水稻虫害的类型
    B. 了解农作物长势
    C. 计算台风灾害的损失
    D. 评价土壤的质量
    4.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城市道路规划时,比较适宜的基准图件是(  )
    ①城市等高线地图 ②城市气温分布图 
    ③城市行政区划图 ④城市商业网点分布图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3. B 4. D
    【解析】
    【3题详解】
    健康作物与病害作物的反射率是不同的,可以通过RS 可以了解农作物长势,选B。
    【4题详解】
    在自然要素中,地形是城市道路建设首先要考虑的因素,选①;在社会经济要素中,商业网点的分布是影响城市道路建设的基本因素,选④。故D正确。
    【点睛】
    “3S”技术应用巧记
    RS:记住“调查、监测”四个字。遥感是用来搜集信息的,涉及调查、监测一类的字眼,一般都是遥感的应用领域。如国土资源的调查、台风灾害的监测等。
    GPS:记住“定位、导航”四个字。飞机导航、汽车导航都要用全球定位系统。要特别注意,全球定位是三维定位,除能确定经纬度位置外,还能确定海拔,所以高程测量也是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领域。
    GIS:记住“管理、分析”四个字。它的主要功能是对数据的管理、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为人类的行为提供参考数据。如城市管理、出租车的调度管理、商业区的选址分析等。
    5.读黄土高原某地影像(图),该图像的获得采用的技术是( )

    A. 遥感技术 B. GIS技术
    C. GPS技术 D. 大地水准仪
    【答案】A
    【解析】
    【详解】该图为黄土高原某地影像,该图像的获得需要利用遥感卫星获取,因此采用的技术是遥感技术,A正确。
    6.下表是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家对黄土高原多年的研究成果,该成果的获得主要利用的技术是(  )

    A. 遥感技术 B. GIS技术
    C. GPS技术 D. 数字地球
    【答案】B
    【解析】
    【详解】该表格数据是专家多年收集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径流减少率和侵蚀减少率数据而得出研究分析结果,因此此成果侧重于数据分析过程和最终的成果。因此该成果获得主要是利用GIS技术将数据进行分析而得出最终的结论。因此本题B正确。
    7.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偏高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西北地区因为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考点:荒漠化的防治
    8.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
    B. 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 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
    D. 建国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纬度高,不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A错。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B正确,选B。跨流域高山流水会使区域水资源增多,减轻荒漠化,C错。建国以后,该地区荒漠化面积呈扩大趋势,D错。
    【考点定位】区域荒漠化的原因。
    【名师点睛】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干旱主要是因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的原因。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跨流域高山流水会使区域水资源增多,减轻荒漠化。建国后,由于发展粮食生产的需要,我国荒漠化面积有扩大趋势。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9.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
    A. 水分差异造成的 B. 热量差异造成的
    C. 地形差异造成的 D. 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
    10. 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
    A. 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 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 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 抓好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
    【答案】9. A 10.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西部大开发,学生要熟悉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和形成的原因,熟悉西部大开发的条件和主要的措施。
    【9题详解】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从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受水分差异影响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东西方向热量差异小,植被变化受热量影响小,B错;本地区地形差异对植被影响小,C错;人类耕作方式不同是降水影响的,不会造成植被变化,D错。
    【10题详解】
    西部地区经济、科技都比较落后,不利于发展高新产业,A错;人口外迁,会减少劳动力,对开发不利,B错;西部开发不能将重点放在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应该重点发展第二、三产业,C错;抓好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的条件,D对。
    11.下列能充分有效利用土地,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做法是( )
    A. 开垦草原,尽可能扩大耕地,多种粮食 B. 在草原地区退耕还牧且适量放牧
    C. 樵采天然植被,解决燃料不足问题 D. 在内流河中,上游截流引水,修建水库,扩大流域的灌溉
    【答案】B
    【解析】
    【详解】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指充分、合理、节约、高效利用现有资源,不断开发新的替代资源,以保证人类对资源的永续利用,满足当代与后代发展的需要,是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一种新型价值观念。在草原地区退耕还牧且适量放牧,将使得该地区生态压力减小,自然资源得以可持续发展,B正确。尽可能扩大耕地、樵采天然植被都会破坏植被,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在内流河中上游截流引水会影响下游的用水;这些都不是可持续发展措施,ACD排除。
    12.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
    A.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B. 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C. 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D. 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天气
    【答案】B
    【解析】
    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全球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因此亚马孙雨林的减少直接影响着全球的碳氧平衡,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由此带来的间接后果是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和岛屿等地势较低的地区。答案选B项。
    点睛:生态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唱的生态环境破坏。(二)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
    13.下列行动有利于亚马孙雨林保护的是( )
    A. 修建贯穿亚马孙雨林的公路 B. 移民亚马孙平原
    C. 吸引国外投资在此开辟肉牛牧场 D. 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修建贯穿亚马孙雨林的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吸引国外投资在此开辟肉牛牧场都会破坏雨林的环境,不有利于保护,A.B.C错。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雨林,D对。
    考点:保护雨林的措施、方法。
    14.有关热带雨林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纬度近海地区 B. 中高纬度的大陆内部
    C. 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 D. 两极地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15.热带雨林适宜生长在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中,故只分布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热带雨林的分布。
    15.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类使用的能源可分为两大类: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B. 可再生能源主要指太阳能、水能、风能、天然气等
    C. 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指煤炭、石油、潮汐能等
    D. 可再生能源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必须倍加珍惜
    【答案】A
    【解析】
    【详解】人类使用的能源可分为两大类: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A正确。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B不正确。矿产资源多是指非可再生能源,如煤炭、石油等,但水能是可再生能源,C错。非可再生能源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必须倍加珍惜,D错,据此选A。
    【点睛】人类使用的能源可分为两大类: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包含水能、风能、生物能、气候资源;非可再生资源多是指矿产资源。
    16.有关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
    B. 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为主
    C.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为主,煤炭不占有重要地位
    D. 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石油占有重要地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其次为石油;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其次为煤炭、天然气等其他能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和世界的能源问题。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和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知识性试题。
    17.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的原因是( )
    A. 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大量的水电使其成为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B. 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大量的火电使其成为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C. 铀矿资源极为丰富,大量的核电使其成为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D. 流域内水电、火电、核电的大规模开发,使其成为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是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并结合了流域内的火电、核电开发,从而成为全美最大的能源工业基地。
    考点:本题考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和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等课本知识即可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18.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内自然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田纳西河流域内自然资源的状况是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
    B. 田纳西河流域内的自然资源主要有水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电力资源等
    C. 田纳西河流域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等
    D. 田纳西河流域内矿产资源主要有铁、铀、铜、金、云母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是基础题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电力资源不是自然资源,B错误;田纳西河流域内丰富的矿产资源并没有石油、天然气和金等,CD排除。因此本题A选项正确。
    19.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老棉花带,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造成土地退化
    B. 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老玉米带,长期高强度种植玉米造成土地退化
    C. 为扩大耕地面积和开采矿山,为获得炼钢用的木炭,大片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
    D. 炼钢企业大量排放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答案】A
    【解析】
    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老棉花带,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造成土地退化,A正确,B错误;为扩大耕地面积和开采矿山,为获得炼铜用的木炭,大片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炼铜企业大量排放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CD错误。故选A。
    20.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TVA在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过程中,调整农、林、牧结构,积极扩大耕地面积
    B. TVA在田纳西河流域积极开垦草原来扩大耕地面积
    C. TVA在田纳西河流域缩小林、草比重,积极建设自然保护区
    D. TVA在田纳西河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官方用语的TVA,即是指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在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过程中,调整农林牧结构,不会积极扩大耕地面积,也不会破坏草地来扩大耕地面积,而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A错。B错。TVA在田纳西河流域积极建设自然保护区,应该是增加林、草比重,C错。TVA在田纳西河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D对。
    考点:世界区域地理,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土地合理利用的措施。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下列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地冬季漫长
    B. 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
    C. 丙地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寒冷干旱
    D. 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
    22. 下列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
    B. 乙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C. 丙地发展立体农业,改善生态环境
    D. 丁地因洼治洼发展鱼塘—台田生产
    【答案】21. C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甲为三江平原,纬度高,冬季漫长;乙为黄河下游地区,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丙地位于浙江,我国南方地区,冬季温和;丁地珠江三角洲,雨季时间长。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2题详解】
    甲地三江平原的沼泽应建立沼泽自然保护区;乙应注意中低产田的治理;丁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洼,适合发展基塘生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下图表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3. 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
    A. 青藏高原 B. 西北地区
    C. 南方地区 D. 北方地区
    24. 根据图中信息,该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聚落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坡状尖顶利于排水
    B. 聚落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
    C. 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
    D. 多植被覆盖,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答案】23. C 24. A
    【解析】
    试题分析:
    【23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地区有河流且民居屋顶较斜,应为多雨的南方地区,所以C正确。
    【24题详解】
    从“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看出,该聚落面向太阳,夏季风影响明显,应是建在丘陵南坡地带,多地形雨,降水丰富,为了有利于雨水下泄,其聚落建筑坡状尖顶;为了便于出行,其聚落位置临近交通便利的河流附近;从图中看出,该聚落多植被覆盖,这有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考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目前,发达国家已开始把GPS技术引入农业生产,即所谓的“精准农业耕作”。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5. GPS在“精准农业耕作”中可以(  )
    ①获取农田信息 ②分析处理获取的信息 ③决策管理措施 ④将产量和土壤状态信息装入带GPS设备的喷药、施肥设备
    A. ①②③④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①②
    26. “精准农业”与“石油农业”相比,可以(  )
    A. 忽视农田内农作物的差异
    B. 对同一农田内的作物统一施药
    C. 在不减产的情况下,增加生产成本
    D. 降低因施肥除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答案】25. A 26. D
    【解析】
    【25题详解】
    “精准农业”利用GPS获取农田信息定位,包括产量监测、土样采集等,①对;计算机系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决策出农田地块的管理措施,属于GIS的功能,②、③错;把产量和土壤状态信息装入带有GPS设备的喷施器中,从而精确地给农田地块施肥、喷药,属于GPS功能,④对。故选B。
    【26题详解】
    “精准农业”针对农作物的差异,进行精准喷药、施肥,A、B错;通过实施精准耕作,可在尽量不减产的情况下,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效避免资源浪费,降低因多度施肥除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C错、D对。
    【点睛】
    “石油农业”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这一模式之所以被称为“石油农业”,是因为它大量地使用以石油产品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大量使用以石油制品为原料的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机械化和化学化是这一农业现代化模式的共同特点。
    27.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全世界的荒漠都属于荒漠化土地 B. 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
    C. 荒漠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 D. 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
    【答案】D
    【解析】
    荒漠并不等同于荒漠化,荒漠化土地只是荒漠的一部分,A错;我国荒漠化主要分布于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B错;荒漠的形成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类活动因素,后一个因素往往是形成荒漠化的主导因素,C错。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D对。
    28.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日趋严重,其关键是缺水,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 ( )
    A. 启动“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再从黄河引水到甘肃和新疆
    B. 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山岳冰川融水量,使塔里木河水量增加
    C. 限制畜牧业发展,使草场得到生息和恢复
    D. 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9.关于亚马孙热带雨林功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年释放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 B. 每年固定下来的碳的总量约几亿吨
    C. 涵养的水量约占地球总水量的23% D. 提供了亚马孙流域大约1/3的降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基础识记内容,难度较小。每年被植物固定下来的碳的总量约有上千亿吨,B错误;涵养的水量约占地表淡水总水量的23%,C错误;提供了亚马孙流域大约50%的降水,D错误。所以本题A选项正确。
    30.巴西政府大规模开发亚马孙流域计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的是( )
    ①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②移民亚马孙平原
    ③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④接纳海外移民,开发亚马孙平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巴西为发展中国家,其开发亚马逊河流域主要为本国人口的迁移,而不是接纳“海外移民”,所以A正确。
    考点: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31.说森林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是因为它能( )
    A. 提供大量的木材 B. 提供多种原材料、食品和饮料
    C. 净化空气、涵养水源 D. 是生物基因的宝库
    【答案】C
    【解析】
    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是从环境方面论述森林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四个选项中与环境有关的只有C。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森林的生态效益,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美化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2.山西省素有“煤海”之称,有关山西煤炭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7000亿吨
    B. 按2002年生产规模计算,可开采560年
    C. 山西省煤田分布范围广,全省9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D. 山西省煤田分布范围广,全省6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基础识记内容,难度较小。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700亿吨,A错误;山西省煤田分布范围广,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CD错误。所以本题B选项正确。
    33.山西省煤炭品种和煤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煤种齐全,世界上所有的10大煤种在山西省都有分布
    B. 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C. 大同煤矿是国内罕见的优质主焦煤基地
    D. 河东煤田是世界少有的优质动力煤基地
    【答案】B
    【解析】
    山西省煤炭具有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B正确。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煤种在山西省都有分布,A错误。大同煤田是全国极为宝贵的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产地,以优质动力煤闻名,河东煤田则是世界少有、国内罕见的优质主焦煤(主要 用于冶炼钢铁)基地。C、D错误。
    【点睛】本题专业性有点过强,注意了解。
    34.山西省煤田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煤层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深,有利于开采
    B. 煤层中含有丰富的石油,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C. 煤层中含有丰富的天然气,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D. 煤层中含有丰富的煤层气,储量占全国煤层气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煤层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有利于开采,A排除;煤层中含有丰富的煤层气,储量占全国煤层气总储量的三分之一,BC错误,D正确。
    35.今后我国对能源的需求将会 ( )
    A. 需求会继续增加,这种情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B. 需求会继续减少,这种情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C. 需求会继续增加,但这种趋势会在相当短的一段时间内结束
    D. 需求会继续减少,但这种趋势会在相当短的一段时间内结束
    【答案】A
    【解析】
    【详解】今后我国随着人口增加,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会继续增加,能源缺口将进一步扩大,这种情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所以本题A选项正确。
    36.关于山西省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山西地处我国东部地区,可就近输煤、输电到京、津地区
    B. 山西地处我国西部地区,可就近输煤、输电到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
    C. 山西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可就近输煤、输电到京、津地区
    D. 山西省交通便利,在便捷的铁路网和内河运输网
    【答案】C
    【解析】
    根据我国经济地带的划分,山西地处我国中部地区,距离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的京津地区较近,A、B错,C对;山西省内河运输不发达,D错。
    【点睛】
    根据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的地区差异,将全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带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9个省、自治区。
    37.下列不属于山西省主要产业链的是
    A. 煤—电—铝 B. 煤—电—铜 C. 煤—焦—化 D. 煤—铁—钢
    【答案】B
    【解析】
    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选B。
    38.关于田纳西河流域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属于暖温带地区,气候温暖如春 B. 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C. 夏秋季节多降水,冬春季节降水较少 D. 春秋季节多降水,冬夏季节降水较少
    【答案】B
    【解析】
    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mm左右,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选B。
    39.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
    A. 河流的梯级开发 B. 防洪 C. 航运 D. 旅游
    【答案】A
    【解析】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措施:防洪(水库)、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农业结构、矿区生态恢复)。开发的核心是河流的梯级开发。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40.田纳西河流域自19世纪后期环境恶化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由于人口激增,对资源的大规模掠夺式开发 B. 长期高强度种植玉米,造成土地退化
    C. 为了获取炼钢用的木炭,大片伐林,造成水土流失 D. 炼钢企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的东南部,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影响,为美国主要的棉花带分布区,在19世纪,该地区主要的生产活动为农业生产,但由于长期的掠夺式开发而导致“黑风暴”肆虐。
    考点:流域的综合开发
    二、综合题(共40分)
    4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图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区域中的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存在差异的原因。

    (2)从自然因素角度考虑,乙图中B地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3)图中甲区域农业的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区位优势?
    【答案】(1)主要原因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甲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只能适应小麦、甜菜等温带作物的生长。
    (2)低温 (热量条件较差);解决办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等。
    (3)热量条件优越;科技水平较高;发展历史悠久;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较高;地处中国中部,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甲地处我国洞庭湖平原地区,该处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水热条件好,适宜水稻、油菜和棉花等农作物的生长;乙区域地处东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只能适应小麦、甜菜等温带耐寒耐旱的农作物的生长。
    (2)乙图中B平原是三江的平原,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纬度高气温较低,冬季寒冷漫长,热量条件差。因此该地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低温(热量条件差)。因此该地可以依靠科技培育耐寒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等。
    (3)甲区域比乙区域纬度低,气温高,水热条件较好;甲区域发展历史悠久;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较高;地处中国中部,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42.读“世界荒漠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上的荒漠带包括______和______两种类型.
    (2)图中A荒漠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为基础的.
    (3)图中B荒漠带为代表的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C地区为什么没有形成荒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B、D、E三处荒漠带为什么直逼海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热带荒漠 (2). 温带荒莫 (3). 深居内陆,各方水汽难以到达 (4). 水分 (5). 终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6). 地处大陆东岸、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 (7). 受大陆西岸寒流影响、降水少
    【解析】
    【详解】(1)从图中荒漠带的分布看出,世界上的荒漠带包括温带荒漠带和热带荒漠带两种。
    (2)从图中看出,A区域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形成荒漠,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
    (3)从图中看出,B区域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气候炎热干旱,形成荒漠;
    (4)从图中看出,C区域地处亚欧大陆东南部,濒临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东南季风带来丰沛降水,因而没有形成荒漠;
    (5)从图中看出,B、D、E位于大陆西岸,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形成热带荒漠;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使得荒漠直逼海岸。
    43.读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能源
    A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看出,我国的能源消费以___________为主,与世界相比较,我国天然气消费比例太低,为此我国建成了__________工程,将_________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东部和南部地区。
    (3)我们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相比,比世界消费比例高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石油 (2). 煤炭 (3). 天然气 (4). 煤炭 (5). 西气东输 (6). 塔里木 (7). 煤炭 (8). 水电 (9).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开采简单,使用方便;我国水能资源丰富,居世界首位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A在中国占比达到23.4%,在世界消费结构中占比最多达40%,因此A最可能是石油;B在中国占比最多,是煤炭;C在世界消费结构中占比达23%,而在中国只占2.7%,是天然气。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是以B煤炭能源消费为主,与世界相比较,我国天然气消费比例太低,为此我国建成了西气东输工程,将塔里木盆地丰富的天然气输送到东部和南部地区。
    (3)我们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相比,比世界消费比例高的是B煤炭和D水电。主要原因是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且煤炭开采成本低,储存运输方便,价格便宜,因此煤炭使用消费量大;我国水能资源丰富,居世界首位,因此水能消费比例高于世界占比。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