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展开临泽一中 2019-2020 学年上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9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测试范围:人教必修 3 第 1—4 单元。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心雕龙•论说》中说:“战国争雄,辩士云涌。”《史记•李斯列传》中云:“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材料所描述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急剧变革的发生 B.私学教育的不断扩大
C.知识分子阶层的兴起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莫走极端、适可而止、以柔克刚、韬光养晦、知足而止”这些主张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A.孟子 B.老子 C.孔子 D.墨子
3.据《左传》记载,公元前 548 年,楚司马苏掩奉命整治军赋,他对不同类型的田土、山林、水泽等做
了精密的测量和计算,然后依据收入确定军赋的数额。这一记载说明当时
A.土地国有制度遭到破坏
B.人们已能熟练运用数学知识
C.国家专营思想开始出现
D.诸侯争霸推动各国变法开展
4.楚辞产生受到楚地民歌和音乐的直接影响。当时,《诗》《书》《礼》等已成为楚辞作者诵习的对象,《九
歌》中《橘颂》的句式与《诗经》几乎一致。这表明
A.楚辞融浪漫与现实主义风格于一体
B.楚辞是中国诗歌的源头
C.楚辞带有文化融合痕迹
D.儒家文化是楚辞的核心文化内涵
5.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
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
A.崇尚节俭 B.无为而治
C.轻徭薄赋 D.民贵君轻
6.《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下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思想或主张是
A.百家争鸣,思想自由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君主专制
7.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粱传》《左传》《周官》《尔
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
A.课程设置多样化 B.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
C.向社会下层扩展 D.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
8.在古代,“佛教对中国的哲学、艺术和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它并不像基督教改造了欧洲社会那样,
从总体上改造了中国社会。”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
A.佛教教义很难得到普通百姓的接受 B.佛教的传播受到历届统治者的压制
C.佛教教义很难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 D.佛教传播受到中国本土文化的抵制
9.《中国文化史》中记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
过于宋之馆阁矣。”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造纸术的突破 B.科举制的完善
C.图书买卖兴盛 D.印刷术的发展
10.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3 岁时的朱熹曾和父亲朱松有过一段对话。朱熹问:“父亲,日何所附?”
父曰“附于天。”又问“天何所附?天之上何物?”一席话问得朱松惊讶不已。下列观点符合成年朱熹对世界本原问题论述的是
A.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B.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1.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指出:“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之于孔子,不敢以为是
也。”以下观点,与其上述思想明显不同的是
A.“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B.“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
C.“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D.“尧舜与途人一,圣人与凡人一”
12.宋朝在房产交易方面建立了许多完备的制度,其中的“求田问舍”制度规定:当有房产需要出售时,业主必须先征询族人、邻人们的意见,上述人群享有优先购买权,这一制度在此后历代沿用。这反映了当时
A.政府严格限制房产交易
B.坊市制度推动市场繁荣
C.经济交易渗透儒家伦理
D.不抑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13.汉代《氾胜之书》记载小麦选种“择穗大强者”;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结实和改良品质;南宋《农书》记载种桑“择美桑种椹”,“唯取中间一截”,“以种即其干强实,其叶肥厚”。这说明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A.形成了系统的科学体系
B.推动了近代进化论产生
C.与社会生产关系紧密
D.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
14.黄宗羲虽然对专制政治思想进行了极为大胆的反抗,但专制主义制度依然稳固如常,其思想于社会中
荡起涟漪,却未翻起风浪。其根本原因是
A.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
B.未能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
C.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
D.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15.明末清初思想家陈确说:“人心本无所谓天理,天理正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好处即天理也。向无人欲,
亦无理之可言矣!”王夫之也说:“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由此看来,两人的主张
A.与社会人欲泛滥相印证
B.认为人欲与天理相依相存
C.已经得到社会普遍认同
D.认同王阳明“心即理也”
16.中国历史上的手工业技术、科技发明创造等……一般是传子不传女,怕女儿出嫁后把技术外传别家。这种传继方式,家庭世代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集中到一人身上,从而形成了历史上众多的“祖传秘方”。
据材料可知
A.古代女子地位低下不能继承财产
B.古代政府不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C.民间知识产权主要靠家族内保护
D.我国古代科技应用不够广泛
17.普罗泰格拉晚年,其著作《论神》在雅典广场上被焚毁,本人被逐出雅典,这主要是因为他
A.公开提出了人文主义概念
B.指责和批判古希腊民主制度
C.宣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
D.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18.当波斯人占领古希腊城邦福西亚时,福西亚人选择的不是带上整座城市,而是带上所有的人民,乘船
航行到西方,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新城。他们认为带去的是他们的城邦。这一行为
A.体现了从事海外殖民的传统
B.体现了法律至上的法制精神
C.体现了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
D.是实行民主政治制度的结果
19.下图是 1490 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中的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这件作品的人文主义精神体现在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宣扬罗马教皇的精神权威
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20.15 世纪,意大利城市里有许多出色的教育家,他们不仅擅长教书授徒,而且善于著书立说,通过著作
展示其修养和学问。意大利城市还拥有欧洲最好的学校,这些学校均得到贵族和富商们的慷慨资助。
这有助于
A.人文主义的传播 B.宗教改革的深入 C.理性主义的产生 D.智者学派的产生
21.有学者指出,尽管人文主义者总是指责教会的各种缺陷,但没有人敢于承认自己是个异教徒,甚至是
无神论者,“当死亡逼近的时候也会像普通人一样渴望上帝的恩典”。这体现出人文主义者
A.对教会权威的盲目崇拜
B.坚持以宗教神学为中心
C.对因信称义的质疑批判
D.理性与信仰交织的矛盾
22.孟德斯鸠认为,全体人民直接参与立法,“在大国是不可能的,在小国也有许多不便,因此人民必须
通过他们的代表来做一切他们自己所不能做的事情”。该言论表明孟德斯鸠
A.主张人民接受现有政治地位
B.反对给予人民选举权
C.认为人民无力行使司法权
D.主张民选代表行使立法权
23.如表为一些思想家的主张。
时间 | 人物 | 有关理性主义的观点 |
公元前 5 世纪 | 苏格拉底 | 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 |
13 世纪 | 阿奎那 | 认为真理只在理智之中,除了人类理智中的真理之外,还需要有上帝理智中的真理 |
17 世纪 | 笛卡尔 | 相信只要运用人类的理性,就可以正确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不管是人、自由还是上帝 |
18 世纪 | 康德 | 人身上具有一种独立于感性冲动的强迫而自行规定自己的能力 |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
A.人对真理的探究结果产生理性
B.理性与宗教实现了并行不悖
C.理性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D.人类能够利用理性认识自己
24.面对复杂的世界,先要通过直观隔离出一些标准样本,将这些完全翻译成数学上好处理的量,然后由这些量通过数学演绎推出其他一些现象,再用实验来验证这些现象是否确实如此。材料说明伽利略的研究
A.过于注重研究对象的程序设置
B.深受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C.开创了以实验为依据的近代科学
D.证实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
25.牛顿创立了所有物体运动的基本法则,用大量数据揭示出整个宇宙都受到引力的作用,还与其他人合作对开普勒描述的行星运动轨迹做出了解释,阐述了把理性假设同仔细的观察实验相结合的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这说明牛顿的科学成就
A.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生
B.提升了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C.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D.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有重要意义
26.1999 年 12 月 26 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被公认为是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此次获此殊荣对于人类的重大贡献在于
A.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B.让人类发现了更遥远的天体
C.使人类深刻了解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D.提供了新的宇宙起源的解释
27.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在展望 20 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讲道:“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其中第二朵“乌云”,尤以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紫外灾难”最为突出。为驱散这一朵“乌云”
A.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
B.普朗克创立量子理论
C.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28.拉马克认为:“当环境改变了,动物就会被迫做出新的努力,从而逐渐地产生结构上的变化。”而这种
变化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这一观点可概括为
A.用进废退说 B.获得性遗传
C.生物进化论 D.物种可变论
29.1861 年 1 月,马克思在信中说:“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是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
争的自然科学根据。”这说明达尔文进化论
A.从自然科学理论跃升为社会革命理论
B.从默默无闻发展到妇孺皆知
C.从自然科学影响到社会科学
D.从科学实验升华为理论阐述
30.对以下三次工业革命进程图的解读正确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工业没有突破
B.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新经济的出现
C.三次工业革命生产力未发生根本变化
D.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关键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 2 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31.(2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亡之际,不能不思考亡国亡天下的道理。他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私有财产出现后情况会变得更糟糕,因为有财产的人会联合起来保护财产,并且剥夺、压迫和欺负没有财产的人,国家因此而出现了……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人应该回到自然状态的出发点去,设计出一种制度,让每一个人的平等权利和自由权利都受到保护……卢梭的理论对法国大革命造成最直接的影响,为社会底层包括最底层提供了行动的依据。
——钱乘旦《西方那一片土》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相当接近民主制度”设计的构想,并简要指出其思想对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13 分)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对理想社会的设计主张。综合上述材料,指出黄宗羲、
卢梭对理想社会设计的相似点。(15 分)
32.(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科幻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小说《时间机器》发表于 1895 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一位时间旅行者乘坐他发明的时间机器来到遥远的未来世界公元 802701 年。时间旅行者发现,在那个时代里地球上的人类已经分为两个种族:一个是生活在地面的“地面人”,他们的智力已经严重退化,只具有相当于儿童的智力;而另一个则是生活在地下的“地下人”,他们智慧发达,惧怕亮,只能生活在地面以下。“地下人”偷走了时间旅行者的机器,经历了一番历险之后,时间机器失而复得。时间行者继续他的旅行,看到了几千万年之后的巨蟹、巨蝶、大海、日食等一些复古图景。他终于在生命垂危之际回到了“现在”,将旅行的经历告诉朋友。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
确全面。)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A | B | B | C | A | B | B | D | D | A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A | C | C | A | B | C | D | C | A | A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D | D | D | C | C | C | B | B | C | D |
31.【答案】(1)构想:天下为主君为客;君臣平等;限制君权,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废“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9 分,任答 3 点
即可)
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4 分)
(2)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契约;人民主权;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是财产的私有。(9 分,任答 3 点即可)
相似点: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平等。(6 分)
32.【答案】示例 1 情节:一位时间旅行者乘坐他发明的时间机器来到遥远的
未来世界。(2 分)历史现象:19 世纪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时期,大量的新机器被研制和发明出来。(2 分)概述和评价: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及机器的广泛发明和使用,使民众大多迷信和崇拜科学,认为机器和技术具有万能的本领。尽管小说创作时人类还没有发明太空飞行器,作家的想象超越了当时的科学研发力,但这反映出机器发明时代人们对发明机器的渴望,有利于进一步促使人们探索新机器的研发。(8 分)
示例 2 情节:地球上的人类已经分为两个种族。(2 分)历史现象:19 世纪中期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全面阐述了生物进化学说。(2 分)
概述和评价: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认为,人类既是由古代人类进化而来的,也会不断地进行进化发展。小说将未来人类分化为两个不同的种族,体现了人类进化的不同方向,此设想明显受到了生物进化学说的影响。作者将生物进化学说引入到作品中,客观上反映了生物进化学说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和认
可。(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