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7(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7(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第1页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7(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第2页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7(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综合训练题,共6页。
    苏轼词两首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国神游     故国:古战场B.卷起千堆雪:比喻浪花C.一蓑烟雨任平生   烟雨:沙湖道中雨D.回首向来萧瑟   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2.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____________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________________但他的五尺之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都照例不受欢迎。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 ⑥却见容不了当权派 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A.①④⑥⑧        B.②③⑤⑧C.①④⑤⑦ D.②④⑤⑦3.下列各项与其他三项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D.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称“长短句”“诗馀”“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下片中写出周瑜儒将风度和运筹帷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苏轼《定风波》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依据下面的句子再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面对赤壁战场苏轼感慨万千唱出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我们学习古典诗词我们徜徉在诗词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鉴赏诗词解读人品体验真情。请以古代诗词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例句:苏轼在赤鼻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点绛唇 再和送钱公永苏 轼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秦山禹甸。缥缈真奇观。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孤帆远。我歌君乱一送西飞雁。【注】 ①秦山禹甸:指会稽。《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上会稽祭大禹”。②乱:古代乐曲、辞赋的末章。此处作动词唱和。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莫唱阳关”以“莫唱”词语渲染出与友人分手时的眷眷难舍显出二人情谊之深厚;词人歌唱着离情别绪的《阳关曲》更增添了难舍难分的心绪。B.风流”二字在此恰切生动是说钱公永才学超众英俊杰出倜傥不羁而不拘礼法,正与自己的个性意趣相投合。C.“秦山禹甸。缥缈真奇观”由于分别在即眼睛已经为之湿润了他不忍心再去看友人的眼睛和面容而有意把视线转向了窗外这两句写词人想象的景象。D.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孤帆远”一个“远”字预示出友人启身的茫茫旅程而且是孤独远去更加令人难分难舍。9.人认为这首词下片末三句超脱超脱(高超脱俗)体现在哪里?请简要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11题。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苏 轼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注】 ①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小姑:指小孤山。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当地民间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10.下列对这首词内容和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起笔两句“山苍苍水茫茫”展现出山水苍茫的画面把读者自然引入画境。B.大小孤山四面环水词人连用“崩”“去”“搀”等几个词语展现了“孤山”之险。C.沙平风软”两句用拟人手法写清风柔波中的大小孤山随小舟在江上起伏的情态。D.结尾两句把比喻、拟人、谐音双关等手法熔于一炉暗含小姑嫁彭郎的民间故事。11.“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描写江中的大小孤山别有情趣。请对这两句词作简要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13题。 西江月苏 轼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注】 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1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宇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13.“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苏 轼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注】 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到了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②娥:嫦娥。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地点、气候说明夫妻间思念之深。B.词的上片引入了《诗·小雅·采薇 》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可谓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辞。C.词的下片转写夜晚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说的是在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卷起帘子引明月做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D.词的结尾三句词人将妻子与“姮娥”对比虚实相衬通过描写姮娥有双燕相伴的画面衬托出梁下无伴的妻子之孤苦、凄冷。E.词人假托妻子在杭思己以实衬虚以实证虚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的一往情深,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魂。15.有人说这首词的构思“有点特别”特别”在什么地方?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答案】C [C项这里指由眼前的风雨上升到人生中的风雨。]2.【答案】A [要根据句间关系和句子的主语来确定句子顺序。]3.【答案】B [B项为借代其余为比喻。]4.【答案】C [“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表述有误不是依内容决定的而是依词牌的要求决定的。]5.【答案】 (1)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2)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3)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6.【解析】 续写内容首先要注意选取古代文学家句式要依据“面对赤壁战场苏轼感慨万千唱出大江东去”。【答案】 (示例)依据历史记载 杜牧借古讽今 吟成《阿房宫赋》 历尽人世辛酸 司马迁忍辱负重 著就史家绝唱7.【解析】 解答此题关键是:①以古代诗词为内容;②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③既然给出了例句仿句就要做到与例句的句式尽量一致即“××在……的…………用……了……”。【答案】 (示例)(1)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2)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了生命的黄昏。8.【答案】C [C项这两句写词人想象的景象”有误从词中看这应为作者看到的眼前景。]9.【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这首词的语言风格。题干要求非常明确关键在于要具体分超脱是如何体现在具体的词句中的。【答案】 体现在意境开阔情韵高远。“孤帆远”写出送别情境的开阔辽远情意的绵长;“我歌君乱”“一送西飞雁”写作者和钱公永一唱一和一同目送西飞之雁表现出二人心意相通、洒脱旷达使本词的离情别意不流于悲伤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词。10.【答案】C [C项沙平风软”不是拟人手法。]11.【解析】 赏析这两句话首先要把握其手法然后再分析其描写的美妙。这两句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江之中的两座山峰。【答案】 这两句词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大小孤山比喻成两位美人她们发髻高耸仿佛正在以水为镜梳妆打扮写出了大小孤山的清丽秀美(或“使静态的画面具有动态的美感”)使客观的自然充满了人的情趣。12.【答案】C [C项喧闹和生机”不对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13.【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作答时要以手法为主从意象、意境、情感几个角度考虑。首先点明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 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词人的愉悦之情。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对仗,照野横空弥弥隐隐浅浪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14.【答案】DE [D项衬托出梁下无伴的妻子之孤苦、凄冷”不恰当。娥怜爱双栖燕子把她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那画梁上的燕巢这就不能不使妻子由羡慕双燕而更思念远方的亲人。E项应为“以虚衬实以虚证实”。]15.【解析】 这首词将“”与作者之妻类比衬托妻子的孤寂无伴;又通过描写双燕相伴的画面反衬出天上孤寂无伴的娥和梁下孤寂无伴的妻子思情之孤苦、凄冷。从双栖燕反衬出单栖人已是一种纤巧的联想而把月照梁上燕看作是月中嫦娥只垂爱于成双成对的燕子而不顾怜空闺独守之人就更是一种奇思妙想。【答案】 本词的特别之处在于作者以“代人寄远”的形式从对方着笔借思妇想念奔波在外的丈夫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的思归之情。上片以思妇之口诉说丈夫离家已久当归未归;下片写思妇对酒邀月以慰寂寞不意反惹惆怅的情景。这样写就把自己思念亲人的感情表达得婉曲动人。    

    相关试卷

    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一课一练,共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后复习题,共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时训练,共6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