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0年中考物理猜想卷(二)(含解析)
展开山东省济南市2020年中考物理猜想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以下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3分)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给手机充电的摇椅,这种摇椅将摇晃产生的电量供给手机。下列实验与给手机充电的摇椅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摇椅能给手机充电,即整个过程的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说明给手机充电的摇椅与发电机的原理相同,即是电磁感应现象;AB、这两幅图分别是奥斯特实验和电铃,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图中的实验说明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是电动机的原理;D、图中是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是发电机的原理,与给手机充电的摇椅工作原理相同。选D。
2.(3分)下列属于电功率单位的是( )
A.kW/h B.J C.W D.kW•h
【答案】C
【解析】A、kW是电功率的单位,h是时间的单位,kW/h不是物理量的单位。故A不符合题意;B、J是电功的基本单位。故B不符合题意;C、W是功率的基本单位。故C符合题意;D、kW是电功率的单位,h是时间的单位,由公式W=Pt知,kW•h是电功的基本单位。故D不符合题意。选C。
3.(3分)男生的声音较粗犷,而女生的声音较尖细,这里的“粗犷”、“尖细”描述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振幅 C.响度 D.音色
【答案】A
【解析】男生说话声音较粗犷,音调比较低。女生说话声音较尖细,音调比较高。男女同学的音调不同,是因为男女生的声带振动频率不同,男同学声带振动较慢,女同学声带振动较快,故A正确,BCD错误。选A。
4.(3分)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镜花水月 B.海市蜃楼 C.日食月食 D.形影不离
【答案】A
【解析】A、镜花水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确;B、海市蜃楼是光在传播时,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故B错误;C、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D、形影不离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选A。
5.(3分)盛夏炽热的阳光照在海面上,可是海水的温度变化并不大,这是因为( )
A.海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B.海水吸收的热量较少
C.海水的比热容较大 D.海水的比热容较小
【答案】C
【解析】因为海水的比热容较大,与其它物质相比,在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海水温度上升的慢,所以海水的温度变化并不大。选C。
6.(3分)家庭电路中,电能表可直接测量( )
A.电功 B.电阻 C.电流 D.电压
【答案】A
【解析】电能表是用来测量某用户所有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因为电路中消耗电能的过程即电流做功的过程,所以也可以说电能表是测电功的仪表。选A。
7.(3分)王安石曾赋诗咏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的香味,这是因为( )
A.分子的体积是非常小的 B.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力的作用 D.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答案】B
【解析】诗句中说到在远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因为梅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飘入到作者鼻孔中的原因,说明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选B。
8.(3分)打火机里装有可燃液体丁烷,当它靠近火源或在高温下极易发生爆炸。如果机壳意外破裂,液体会迅速消失得无影无踪,环境温度也会降低,这一现象说明了丁烷( )
A.发生了液化,并吸收热量
B.发生了汽化,并吸收热量
C.发生了液化,并放出热量
D.发生了汽化,并放出热量
【答案】B
【解析】如果打火机的机壳意外破裂,液体会变为气体,这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选B。
9.(3分)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指针总是摆来摆去。为了判断天平是否平衡,下列做法中最正确的是( )
A.用手阻挡横梁的摆动,使指针静止下来
B.用嘴向托盘轻轻吹气,使指针尽快停下来
C.观察指针在中央刻度线两边的摆幅度是否相等
D.耐心等待指针自然停下
【答案】C
【解析】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测出物体的质量;若指针总是摆来摆去,观察指针在中央刻度线两边的摆幅度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横梁平衡,可以读出物体的质量。选C。
10.(3分)排球运动员训练时,把排球竖直向上垫起,在排球上升到最高点时( )
A.排球的动能为零,排球的重力势能最大
B.排球的动能为零,排球的重力势能最小
C.排球的动能最大,排球的重力势能最大
D.排球的动能最大,排球的重力势能最小
【答案】A
【解析】排球竖直向上抛起,在排球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所以动能为零,此时处于最高点,高度最大,重力势能最大。故A正确、BCD错。选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1.(4分)日常生活中,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同学们开展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的实践活动,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个小铁钉受到的重力均为5N
B.成年人正常步行5min通过的路程均为400m
C.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5℃
D.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200kg
【答案】BC
【解析】A、一个小铁钉的质量在5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0.05N.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成年人步行的速度为1.2m/s左右,5min通过的距离大约为s=vt=1.2m/s×5×60s=360m.此选项符合实际;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此选项符合实际;D、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此选项不符合实际。选BC。
12.(4分)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开关跳闸一定是短路引起的
B.控制电灯的开关接在火线与电灯之间
C.使用测电笔时不能用手接触金属笔尖
D.不高于220V的电压对人体就是安全的
【答案】BC
【解析】A、家庭电路中空气开关跳闸,可能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也可能是电路中发生了短路,故A错误; B、家庭电路中,控制各个灯具的开关都应安装火线上,断开开关,保证用电安全,故B正确;C、使用测电笔时,应让手与笔尾的金属体接触,不能用手接触金属笔尖,故C正确;D、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故D错误。选BC。
13.(4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医院利用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C.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调
D.医生用的听诊器能使心脏振动幅度增加,增大响度
【答案】BC
【解析】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但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A错误;B、医院利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属于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故B正确;C、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通过改变弦的长度来改变音调的,故C正确;D、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故D错误。选BC。
14.(4分)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很多。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摩擦生热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摩擦起电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送到高处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给蓄电池充电时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AC
【解析】A、摩擦生热是克服摩擦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正确;B、摩擦起电是电子的转移,可以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C、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送到高处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D、给蓄电池充电时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D错误。选AC。
15.(4分)下列现象及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班与乙班拔河僵持不动﹣﹣因为甲班的拉力与乙班的拉力大小相等,是相互作用力
B.晨练的人们将新鲜空气吸入肺里﹣﹣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
C.地面上滚动的足球会慢慢地停下来﹣﹣因为足球的惯性不断减小
D.高压锅容易将食物煮熟﹣﹣液体表面气压增大,液体沸点升高
【答案】BD
【解析】A、甲班与乙班拔河僵持不动,是因为各自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平衡,若某一方获胜,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仍是相等的,故A错误;B、晨练的人们将新鲜空气吸入肺里,是因为胸腔扩大,内部气压减小,小于外界气压,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故B正确;C、地面上滚动的足球会慢慢地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其惯性不变,故C错误;D、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高压锅容易将食物煮熟,是因为液体表面气压增大,液体沸点升高的缘故,故D正确。选BD。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16.(2分)2011年4月12日,人类首位宇航员一一加加林进入太空50周年庆祝大会在俄罗斯隆重举行。如果通过宇航员把物体从地面带到太空后,那么,物体的质量将________(选填“不变“、“增加“或“减小“),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向________(选填“前“或“后“)倾倒。
【答案】不变;前。
【解析】(1)质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通过宇航员把物体从地面带到太空后,尽管物体的位置改变了但质量不变;(2)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下半身随车一起速度减小,而乘客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乘客身体要向前倾倒。
17.(6分)永州零机场于2001年4月30日正式通航,先后开通了永州到长沙、永州到海口、永州到深圳等航线,大人提高了我市市民出行方使。以地面为参物,空中飞行的客机是的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客机下降过程中,其重力势能________(“增大不变”或“减小”):客机着陆后减速滑行过程中,客机轮胎表面的温度会开高,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其内能的。
【答案】运动;减小;做功。
【解析】(1)客机飞行时,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变化,以地面为参照物,客机是运动的;(2)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客机下降时,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所以重力势能减小;(3)客机着陆后减速滑行过程中,客机轮胎与地面摩擦,克服摩擦做功,表面的温度会升高。
18.(4分)风扇灯是灯和风扇的结合,满足了人们节能环保和健康舒适的要求。人们在使用风扇灯时,通过开关既可以控制风扇、照明灯单独工作,也可以使它们同时工作,照明灯和风扇的工作互不影响。风扇的主要部件是一个电动机。据此判断:在风扇灯电路中,照明灯和电动机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是________(选填“串联”或“并联”)的;电动机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________;
【答案】并联;。
【解析】由题意可知,风扇灯中,照明灯和风扇工作互不影响,所以照明灯和电动机在电路中连接方式是并联的;电动机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19.(9分)电动自行车的技术参数如表所示:
(1)若人的质量是52kg,车轮接触地面的总面积0.01m2,那么电动自行车行驶在水平公路时,整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g=10N/kg)
(2)在额定功率下,电动车匀速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3)为保证交通安全,很多城市规定电动车的最高时速为20km/h,若以这个速度匀速行驶30min。电动车做了多少功?
【答案】(1)电动自行车行驶在水平公路时,整车对地面的压强是1.36×105Pa;(2)在额定功率下,电动车匀速行驶的速度是8m/s;(3)为保证交通安全,很多城市规定电动车的最高时速为20km/h,若以这个速度匀速行驶30min,电动车做了6×105J的功。
【解析】(1)电动自行车行驶在水平公路时,整车对地面的压力:F=G总=(m车+m人)g=(84kg+52kg)×10N/kg=1360N,整车对地面的压强:p===1.36×105Pa;(2)由电动自行车的技术参数可知,额定功率P=480W,匀速行驶受到的平均阻力f=60N,因电动车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电动机的牵引力:F′=f=60N,由P===Fv可得,电动车匀速行驶的速度:v===8m/s;(3)由v=可得,电动车匀速行驶的路程:s=v′t=20km/h×h=10km=1×104m,电动车做的功:W=F′s=60N×1×104m=6×105J。
20.(9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9V不变,灯泡L标有“6V 3W”的字样,电阻R1=20Ω.只闭合S2,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求:
(1)只闭合S2,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中点时,此时灯泡L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2)只闭合S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灯泡正常发光,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是多少;
(3)只闭合S1,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到最右端时,在60s内电流做的功是多少。
【答案】(1)只闭合S2,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中点时,此时灯泡L的实际功率是1.08W;(2)只闭合S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灯泡正常发光,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是6Ω;(3)只闭合S1,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到最右端时,在60s内电流做的总功是86.79J。
【解析】(1)灯泡L的额定功率为3W,额定电压为6V,根据P=得小灯泡的电阻:RL===12Ω,只闭合S2,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中点时,L与R2串联,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此时灯泡L的实际功率:PL实=I2RL=(0.3A)2×12Ω=1.08W;(2)只闭合S2,L与R2串联,灯泡正常发光时,设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阻值为R2′,由P=UI可得,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IL===0.5A,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U2′=U﹣UL=9V﹣6V=3V,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R2′====6Ω;(3)只闭合S2,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中点时,灯泡L与R2串联,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电路的总电阻:R总===30Ω,此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2=R总﹣RL=30Ω﹣12Ω=18Ω,则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2=36Ω,只闭合S1,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到最右端时,R1和R2的最大阻值串联,此时电路中总电阻:R总′=R1+R2=20Ω+36Ω=56Ω。在60s内电流做的总功:W=•t=×60s≈86.79J。
21.(10分)如图所示,物理兴趣小组用金属块研究浮力的实验。
(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
(2)比较________(填字母代号)三图可得出结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比较________(填字母代号)三图可得出结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4)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5)在实验中,排除测量误差因素的影响,兴趣小组发现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所受的浮力,请指出实验操作中可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________。
(6)纠正了错误,继续实验,兴趣小组得出结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同学对此结论提出质疑,他认为仅采用浸没的金属块做实验不具备普遍性,使用漂浮的蜡块做实验未必遵循以上结论。针对这个质疑,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蜡块、细线、量筒、烧杯、小木块、小桶、轻质塑料袋(质量可忽略)、适量的水。请你根据需要选择器材并设计实验,研究使用漂浮的蜡块做实验是否遵循兴趣小组所得出的结论。
实验器材:________;
实验步骤:________;
分析与论证:________。
【答案】(1)1;(2)ABC(ABD);(3)ACD;(4)2.7×103;(5)溢水杯没有装满水;(6)实验器材:小木块、弹簧测力计、蜡块、细线、小桶、水;
实验步骤:
①用测力计测量出空小桶的重力G桶;
②将木块垫在烧杯下一侧作为溢水杯用,将烧杯内装满水,
③将蜡用细线拴好,用测力计测量出蜡块的重力G,
④将蜡块取下轻轻放入烧杯内的水中,用小桶接排开的水,
用测力计测量出空小桶的和水的总重力G桶总;
分析与论证:
根据漂浮的特点,蜡块的重力G即其受到的浮力,G桶总﹣G桶即为排开水的重力,比较G与G桶总﹣G桶的大小,若相等,则得出使用漂浮的蜡块做实验遵循以上结论;否则不遵循以上结论。
【解析】(1)由图A、C(或D),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G﹣F示=2.7N﹣1.7N=1N;(2)研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要控制排开液体的密度相同,B、C两图中物体浸入的是同种液体,液体的密度是一定的,C图中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比较大;C图中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2.7N﹣1.7N=1N,B图中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2.7N﹣2.2N=0.5N。由此得出:在液体的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就会变大,由此说明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3)研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要控制排开液体的密度和体积相同,故比较 ACD三图可得出结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大小相同)与其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4)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1N;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ρ水gV物=1N;故金属块的密度:ρ==×ρ水=×1.0×103kg/m3=2.7×103kg/m3;(5)在实验中,排除测量误差因素的影响,兴趣小组发现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所受的浮力,可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溢水杯没有装满水,造成溢出水的体积小于排开水的体积:(6)实验器材:小木块、弹簧测力计、蜡块、细线、小桶、水;
实验步骤:
①用测力计测量出空小桶的重力G桶;
②将木块垫在烧杯下一侧作为溢水杯用,将烧杯内装满水,
③将蜡块用细线拴好,用测力计测量出蜡块的重力G,
④将蜡块取下轻轻放入烧杯内的水中,用小桶接排开的水,
用测力计测量出空小桶的和水的总重力G桶总;
分析与论证
根据漂浮的特点,蜡块的重力G即其受到的浮力,G桶总﹣G桶即为排开水的重力,
比较G与G桶总﹣G桶的大小,若相等,则得出使用漂浮的蜡块做实验遵循以上结论;否则不遵循以上结论
22.(10分)宁宁和同学们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电源电压恒为3V,电阻R的阻值为5Ω;
(1)宁宁和同学们经过讨论,依次完成了两次实验电路设计,如图所示。由图甲改进为图乙是因为滑动变阻器既能保护电路,又能________。
(2)按照电路图乙连接好电路,且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处,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记录电压表与电流表数值,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电压U/V | 1.0 | 1.5 | 2.0 | 2.5 |
电流I/A | 0.2 | 0.3 | 0.4 | 0.5 |
① 获得第2组数据后,要想得到第3组数据,应将滑片P向________(填“左”或“右“)端调节。
②下列实验中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与本实验相同的是________。
A.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B.伏安法测电阻
③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答案】(1)调节电阻两端电压(多次测量);(2)闭合开关;①左;②A;
③在电阻一定时。
【解析】(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为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要多次测量,由图甲改进为图乙是因为滑动变阻器既能保护电路,又能调节电阻两端电压(多次测量);(2)按照电路图乙连接好电路,且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处,接下来的操作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记录电压表与电流表数值;①获得第2组数据后,要想得到第3组数据,即增大电流,由欧姆定律I=,要减小电阻大小,故应将滑片P向左端调节;②本实验中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得出普遍性的规律:A.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得出普遍性的规律;B.伏安法测电阻,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③根据表中数据,电压与对应的电流之比为:R==﹣=﹣﹣﹣﹣﹣==5Ω,为一定值,可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