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物理考前冲刺必刷卷(二)(含解析)
展开2020年中考物理考前冲刺必刷卷 (二)
(54分钟 6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
1.“小明,上学啦!”家住一楼的小强大声喊着三楼的小明,邀他一起上学。对这一过程中的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 )
A.小强的喊声是他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B.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小明从喊声中听出是小强,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降低音调
2.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说法正确的是 ( )
3.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下列对煮粽子的情境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木柴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B.粽子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内能
C.粽子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水温升高,水的比热容不变
4.下列与光现象有关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日食和月食现象,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雨过天晴,天空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C.通过汽车后视镜观察到后面的景物,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D.建筑物上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格外“刺眼”,这是光的漫反射现象
5.小明和小华在窗边用凸透镜贴近报纸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在移动凸透镜时,意外地发现在报纸上出现了窗外景物的像,如图所示,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于原来被观察的物体,对比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像均为实像
B.两个像均为倒立的像
C.一个像是缩小的,一个像是放大的
D.一个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一个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
6.下列有关质量和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热胀冷缩的现象可知,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
B.铁的密度大于棉花的密度,因此铁比棉花质量大
C.将密闭容器中的气体压缩,密度变大,因此其质量增大
D.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余酒精的密度将变为原来的一半
7.如图所示,在平直路面上向右匀速行驶的小车中,有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车厢右壁,另一端连接至小车底板上的木块,弹簧此时处于原长状态并保持水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木块突然压缩弹簧,则小车一定在做加速运动
B.若木块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则小车一定在做加速运动
C.若木块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则小车一定在做减速运动
D.若弹簧未发生形变,则小车一定在做匀速运动
8.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减小压强的是 ( )
9.如图,人和秋千在位置1由静止释放,下降到最低点2,再上升到达最高点3,则关于人和秋千的能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位置1到位置2,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由位置2到位置3,重力势能减小
C.在位置1和位置3的动能相等
D.在1、2、3三个位置机械能都相等
9题图 10题图
10.如图,将餐叉平插入玉米粒根部,用手向下压叉柄,玉米粒便在餐叉的撬动下脱落,这一过程中,餐叉相当于一个( )
A.省力杠杆 B.费力杠杆 C.等臂杠杆 D.省距离杠杆
11.火车在两节车厢之间有两间厕所,只有当两间厕所的门S1、S2都关上时(相当于闭合开关),车厢中指示牌内的指示灯才会发红光,显示“有人”字样,如图所示,提醒旅客两间厕所内都有人。在下列所示四个电路图中符合上述设计要求的是( )
12.如图甲为某可调亮度的台灯,如图乙为其用于调光的电位器结构图,a、b、c是它的三个接线柱,a、c分别与弧形电阻丝的两端相连,b与滑片相连。当转动电灯旋钮时,滑片会在弧形电阻丝上同向滑动,即可调节灯泡亮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只将b、c接入电路,顺时针转动旋钮时灯泡变暗
B.若只将a、b接入电路,逆时针转动旋钮时,灯泡变亮
C.若只将a、c接入电路,顺时针转动旋钮时灯泡变亮
D.若将a、b电路接入同一点,c接入电路的另一点,旋动旋钮时不能改变灯泡亮度
13.如图甲是电子积木编成的直升机模型,机身底部装有超声波传感器能感知飞机与地面的距离,机身内部有电源,开关闭合后螺旋桨会旋转,直升机从近地面处升高到1.2 m的过程中,螺旋桨转速逐渐加快,若高度继续增加,螺旋桨转速会减慢。其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数字电位器能根据接收到超声波传感器传递的高度信息改变其阻值,能正确描述数字电位器阻值随高度变化的图象是( )
14.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流表A的量程为0~0.6 A,电压表V1、V2的量程均为0~3 V,滑动变阻器R的规格为“50 Ω 2 A”;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某点时,电压表V1、V2的示数之和为4 V,在保证电路各元件安全的最大范围内调节滑片P,其中一只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6 V B.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0.75 W
C.滑动变阻器取值范围是3~30 Ω D.整个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4 W
1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家庭电路,电灯开关已断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泡和两孔插座是串联的
B.试电笔接触M点,氖管不发光
C.开关和三孔插座的连接都是错误的
D.试电笔插入两孔插座的左孔,氖管发光
16.如图是一种利用健身球设计的充电器,当人们在转动球的时候就可以给电池充电,下列各图与之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本部分共6小题,共36分。请将答案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17.(4分)(1)如图,路灯下站着小明和小华两人,地上留下了他们的影子,通过作图确定路灯灯泡S的位置。
(2)如图所示,在方框内分别填入小灯泡L1、电流表和电压表,要求两灯泡并联,电流表测L2的电流。
18.(6分)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
(1)小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
(2)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乙、丙所示。可以得出,物体受到的阻力越 (选填“大”或“小”),速度减小得越慢。由此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 运动状态。
(3)小悦还想探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并进行了如图丁所示实验。
①让小车从斜面上的 (选填“相同”或“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撞击木块。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并得出结论。
②实验中发现两次木块移动距离都较近,于是用木板代替毛巾进行实验。这样就可以在 相同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 来减小木块与平面的滑动摩擦力,使木块移动距离较远,实验现象更明显。
19.(6分)东东同学学习了电学知识以后,选用三节新的干电池作为电源,并设计了如下的电学实验。
(1)探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选用的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是5 Ω、10 Ω、15 Ω、20 Ω。
①按照甲图所示的电路图,把乙实物电路补充完整,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时,电流表示数增大。
②闭合开关后,东东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有示数,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
③东东排除故障后,把5 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适当调节滑片的位置,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其示数为
A。
④断开开关S,把5 Ω的电阻换成10 Ω的电阻,再次闭合开关后,滑片应向 (选填“左”或“右”)端移动。
⑤在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 。
(2)东东同学在电源电压未知,缺少电流表的情况下,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图(R0阻值已知),来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
①闭合S、S1,断开S2,适当调节滑片的位置,电压表示数为U1。
②闭合S、S2,断开S1,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保持不变,电压表示数为U2。
③未知电阻的阻值Rx= (用字母表示)。
20.(6分)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装置匀速拉动水平面上的物体。已知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重力的0.1倍,物体被匀速拉动的距离为1 m。当物体质量为2 kg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50%,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g取10 N/kg。求:
(1)物体质量为2 kg时,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2)动滑轮的重力。
(3)物体质量为10 kg,以0.1 m/s的速度匀速运动时,拉力F的功率。
21.(8分)学习了电功率的知识后,小亮想利用家中的电能表(如图所示)测量电水壶的电功率和热效率,他把质量为1 kg,温度是20 ℃的水倒入电水壶中,然
后把家中的用电器与电源断开,仅让电水壶工作,用时5 min将这壶水烧开(在标准气压下),他观察到电能表转盘转了70转。[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1)将这壶水烧开,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电水壶5 min消耗的电能为多少?
(3)电水壶的电功率为多少?
(4)电水壶的热效率为多少?
22.(6分)(1)
司南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春秋战国时期发明的一种指南针。如图甲所示,它由青铜盘和磁勺组成,磁勺放置在光滑青铜盘的中心,可以自由转动。古文《论衡·是应篇》中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司南的作用,放在地上,它的勺柄静止时指向南方。磁勺能够指示方向,是利用了地磁场对磁勺的作用。司南的发明不但证明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而且还为世界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假想地磁场是由地球内部一块大磁铁产生的,图乙和丙所示的两个示意图中,能合理描述这块大磁铁的是图 。
②古人选用较光滑的青铜盘,可以减小磁勺与青铜盘的摩擦。如果将青铜盘换成铸铁盘,磁勺能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呢?为什么?
答:
(2)阅读下面材料,请参照所给示例,从材料中找出两处与物理现象或物品的描述,并分别说明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或规律(物理知识或规律不能与示例重复)。
2019年春晚深圳分会场上主持人从云轨中走出来拜年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云轨(如图)搭载了永磁轮边直驱电机,电机轴直接驱动行走轮;采用轻型铝制车身,轻量化效果显著。每天清晨,它可以在完成牵引、制动、车门、照明等多项检测之后,自动上线,随后自动运行,自动“回家”及自动“休眠”。在市电中断的情况下,可自动切换成车载动力电池供电,并在无人驾驶模式下,驱动车辆安全运行至车站。它还具有人脸识别功能,通过摄像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让来客快速通过。每节车厢设有高速WiFi(无线)服务,可在线分享照片、视频等。
【示例】通过摄像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的物理现象,反映了凸透镜成像的物理知识或规律。
答案解析
题号 | 1 | 2 | 3 | 4 |
答案 | D | C | B | B |
题号 | 5 | 6 | 7 | 8 |
答案 | C | A | B | B |
题号 | 9 | 10 | 11 | 12 |
答案 | C | A | A | B |
题号 | 13 | 14 | 15 | 16 |
答案 | D | C | C | A |
9.C 由位置1到位置2,人和秋千的质量不变,速度变大,动能变大;同时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所以该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A错误;由位置2到位置3,人和秋千的质量不变,高度增加,所以该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大,故B错误;人和秋千在位置1由静止释放,下降到最低点2,再上升到达最高点3,则可知人和秋千在位置1和位置3的速度均为0,所以这两个位置的动能相同,故C正确;由位置1到位置2,再到位置3的过程中,由于存在阻力和摩擦,所以一部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则机械能逐渐减小,故D错误。
13.D 由题意可知,当直升机从近地面处升高到1.2 m的过程中,螺旋桨速度逐渐加快,说明通过直升机的电动机的电流增大,根据I=知,电路的电阻减小;若高度继续增加,螺旋桨转速会减慢,说明通过直升机的电动机的电流减小,根据I=知,电路的电阻增大;所以,数字电位器阻值先减小后增大,故D符合题意。
14.C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V1测L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某点时,电压表V1、V2的示数之和为4 V,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电源的电压U=4 V,故A错误;当R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时,其分得的电压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由图乙可知,电路中的电流最小I小=0.1 A时,电压表的示数最大为3 V,则对应的电压表应为V2,即图像为滑动变阻器R的I-U图像,由I=可得,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阻值:R2大===30 Ω;由图乙可知,当电路中的电流最大I大=0.5 A时,电压表V2的示数U2小=1.5 V,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UL=U-U2小=4 V-1.5 V=2.5 V,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在V1的量程内,则此时灯泡应正常发光恰好达到额定功率,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R2小===3 Ω,所以,滑动变阻器取值范围是3~30 Ω,故C正确;灯泡的额定功率:PL=ULI大=2.5 V×0.5 A=1.25 W,故B错误;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P大=UI大=4 V×0.5 A=2 W,故D错误。
17.(1)
(2)
18.(1)速度 (2)小 匀速直线 (3)①不同 ②压力 粗糙程度
19.(1)①
②电阻断路(或电流表短路) ③0.4 ④右 ⑤6.25~25 Ω (2)③R0
20.解:(1)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f=0.1mg=0.1×2 kg×10 N/kg=2 N,
(2)由题图知,滑轮组由3段绳子拉着动滑轮,因为η===,
故F=== N
由F=(G动+f)得动滑轮重力:
G动=3F-f=3× N-2 N=2 N。
(3)当物体质量为10 kg时,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f'=0.1m'g=0.1×10 kg×10 N/kg=10 N
自由端的拉力为:F'=(G动+f')=×(2 N+10 N)=4 N
拉力功率为:
P===F'v=4 N×3×0.1 m/s=1.2 W。
21.解:(1)在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则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4.2×103 J/(kg·℃)×1 kg×(100 ℃-20 ℃)=3.36×105 J。
(2)电能表转盘转了70转,消耗电能:W= kW·h=×3.6×106 J=4.2×105 J。
(3)电水壶的电功率:P===1 400 W。
(4)电水壶的热效率:η===80%
22.(1)①丙 ②不能;磁勺与铸铁盘相互吸引,所以磁勺无法转动
(2)①采用轻型铝制车身,轻量化效果显著,是利用铝密度比较小的物理知识。
②每节车厢设有高速WiFi(无线)服务,可在线分享照片、视频等,是利用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的知识。
③每天清晨,它可以在完成牵引、制动、车门、照明等多项检测之后,自动上线,随后自动运行,自动“回家”及自动“休眠”,是利用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能量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