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天天练30语用小综合连贯扩展文化常识(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天天练30 语用小综合 + 连贯 + 扩展 + 文化常识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言人人殊,__________。《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____________。
俗话说,“三口为品”,这正是中国人对茶的品饮艺术极为朴素的认识,对于中国人来说,品茶就是品味人生。茶里面既有大千世界的斑驳色彩,又有生活的酸甜苦辣。在这里,茶就像人们自身气象万千的人生经验。茶之“绿”,不仅是茶的本色,也是人类生命的本色。而茶之“苦”,不但是茶之真味,也是人生的真味。如此,茶才____________,回味不尽,中国人对品茶,强调的是切身的感悟与体验。前人于此常有____________的描绘。近现代文学家林语堂有茶的“三泡”之境说,认为茶在二泡时最妙。第一次冲泡时宛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而“二泡”时则如十六岁之妙龄女郎,至“三泡”时已是少妇了。( )。此外,中国人在品饮时,注重体味茶汤中完整的世界,即融茶之色、香、味、神、境于一体,融诸多复杂的心理过程为一体,于无形之中完成从生理享受到精神享受的过程。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莫衷一是 不足为据 意味深长 出神入化
B.众口纷纭 无案可稽 耐人寻味 炉火纯青
C.莫衷一是 无案可稽 意味深长 炉火纯青
D.众口纷纭 不足为据 耐人寻味 出神入化
【解析】选A。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众口纷纭:人多嘴杂,议论纷纷。根据原文“言人人殊”可知,对于“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人们各有各的看法,没有统一的意见,因而应当选择“莫衷一是”,排除B、D两项。不足为据:不能作为依据。无案可稽:没有证据可查。此处意思是说人人都知道《食经》是伪书,因而《茶经》就不能作为“中国人饮茶起于神农氏”的依据,应选择“不足为据”,排除C项。意味深长:含蓄深远,耐人寻味。耐人寻味: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这正是对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极为传神的演绎
B.苏轼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正是对这极为传神的演绎
C.这正是极为传神地演绎了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
D.“从来佳茗似佳人”苏轼名句正是对这极为传神的演绎
【解析】选A。“从来佳茗似佳人”强调的是林语堂关于茶的“三泡”之境说,所以“这”为主语,排除B、D项;C项“这正是极为传神地演绎了……”的表述不顺畅,排除C项。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B.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C.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D.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解析】选C。由前文“体味茶汤中完整的世界”可以判断出,画横线的句子可简化为“一杯茶是艺术世界”,而A、B项是说“中国人是艺术世界”,主客颠倒,不合逻辑,排除A、B两项;数量词一般放在形容词前面,应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而不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排除D项。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我们的大脑容易被既定的观念限制,看似精明却往往漏洞百出。当我们在看世界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是只是“间接”看到了世界呢?事实上,我们只是间接看到了世界。我们的各种感觉和经验,完全是大脑解码后传递给我们的产物。大脑通过感官,把外在世界的能量和信号转变成电生理信号,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所体验到的,就是这些由大脑产生的知觉意识。换言之,我们的知觉意识,完全是大脑创造出来的知觉假象。由于是大脑模拟的虚拟现实,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大脑容易受骗的第一个原因。
答案:①我们是真的“直接”看到了世界 ②这些电生理信号又被转化成知觉意识 ③就容易出现错误或漏洞(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从下列所给词语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扩写成一段意境优美的文字。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并且引用一句诗词,不少于50字。(6分)
春风 细雨 落花 杨柳 燕子 小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当第一缕春风轻抚我的脸颊,感受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雨,细数着空中的落花,听着燕子带来的讯息:春天来了!
二、文化常识
6.下列对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至正”是元惠宗的庙号。庙号起源于商朝,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高祖、宋太祖。
B.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作“有司”。“有司”不可以用来代指朝廷各级官员,只能理解为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C.“洞瑶”指的就是瑶族。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民族,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D.“考课”指国家依照所颁布的法令和行政规则,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并依其不同表现,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
【解析】选A。“至正”并非“庙号”,而是年号,惠宗才是庙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