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小说阅读课案2小说环境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小说环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卖 猪
路 遥
六婶子的命真苦。一辈子无儿无女不说,到老来,老头子偏得了心脏病,不能出山劳动挣工分了。队上虽说给了“五保”待遇,吃粮不用太发愁了,但油盐酱醋、针头线脑还得自己筹办。而钱又从哪来呢?
好在她还喂个猪娃娃,她娇贵这个小东西。那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开销,都指望着这只猪娃呢。这位无儿无女的老婆婆,对任何家畜都有一种温厚的爱。对这个小牲灵就更不用说了。她不论刮风不管下雨,每天都和一群娃娃相跟着出山去寻猪草。她不像其他人家那样把寻回的猪草随便撂到猪圈里让猪吃,而是把那些蒲公英呀,苍耳呀,肥娃娃草呀,在小河里翻来覆去洗得干干净净,切碎,煮熟,恨不得再拌上点调料,才给猪喂哩。
麦收以后,她那害心脏病的老头子挖药材卖了几个钱,就催促她把这猪娃卖了,把这些钱再添上,买个大些的——这样赶过春节,就能出息一个像样的肥猪了。
一大早,六婶子就给猪娃娃特意做了一盆子好食吃了,还用那把自己梳头的破木梳给猪娃统身梳洗了一遍,像对着将要出嫁的女儿那般,又唠唠叨叨地说了许多话,才吆着猪上路了。
她的猪乖顺着啦,不用拴绳,她走哪里,猪就跟到哪里,有时这小东西走快了,还站下等她哩。这个黑胖胖的小东西可亲着哪!它在她脚边跑前跑后,还不时用它那小脑袋磨蹭一下她的腿。
就在这时,公路对面的玉米地里突然冒出来一口黑胖胖的大肥猪,哼哧哼哧地喘着气,一摇三摆走过来,在“小黑子”身上嗅了嗅,也卧下了。
多大一口肥猪呀!毛秤足有二百多斤。老婆婆很奇怪,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官路旁,哪来的这么只大肥猪呢?
当她细看这口大肥猪的时候,才发现猪背上剃去了一片毛,上面隐隐约约盖着个公章。啊,原来这是公家收购的猪呀!
她想了想,决定把这猪和她的“小黑子”一起吆到城里,然后再查问收猪的部门,把公家的猪送给公家。她做这事就像拾到邻家的东西送邻家一样自然。
她正要赶着猪起身的时候,前面突然飞过来一辆自行车,自行车在她面前猛然地停住了,车上跳下来一个四十来岁的男人。这人穿一身干净的制服,头上却包个羊肚子毛巾,既不像个干部,也不像个农民。来人很快撑起车子,过来用手在那肥猪的背上提揣了两下,笑嘻嘻地问:
“老人家,这猪你卖多少钱?我出八十块,怎样?”
“你看你这人!明晃晃长两只眼睛,就看不见猪背上盖着官印吗?”六婶子温厚地笑了笑,说。
“噢?你已经卖给县公司了?卖了多少钱?”
“呀,你看你这人!这猪不是我的!”
“你拾的?”那人眼里闪闪发光,“你老人家财运亨通!”说着,他便从怀里往外掏钱。
“哎哟!你太小看人!你到张家坪村子里打问去,看张六的老婆一辈子做过亏心事没?咱一辈子穷是穷,可穷得钢蹦硬正!咱怎能拿公家东西给自己换钱哩?”
那人听了六婶子的一番话,哈哈大笑了:“这事不要你担名誉!你卖给我,我吆到山后就杀了卖呀!没有谁能知道哩。你送给公家,顶多两句表扬话。”
“不!咱好好的老百姓,怎能做亏公家的事呢,你赶紧走吧……”
那人腮帮子一歪,很凶地瞪了六婶子一眼,说:“这猪是我拾的!我吆上走了!”就要动手捆猪。
六婶子急得直往官路两头瞧,她盼望赶快来个人,好把这个凶煞制服住。青天白日抢猪哩,而今的世事乱成这样子了!
正好!从县城方向来了两个骑自行车的人。那个正在动手捆猪腿的凶煞慌忙蹬上车就跑了。
等那两个人走近了,六婶子赶忙叫住了他们,结结巴巴诉说了刚才发生的事。
那两个人几乎同时在自己的大腿上拍了一巴掌,其中一个叫道:“实在是巧!”
原来,这两个人是县副食公司的收购员,这头猪也正是他俩丢的。他们就是寻猪来的。
两个“公家人”对六婶子说了许多“表扬话”,然后就把猪吆起身了。
现在,六婶子和她的猪娃娃又上路了。盛夏的原野,覆盖着浓重的绿色。糜谷正在抽穗,玉米已经吐出红樱。明丽的阳光照耀着刚翻过的麦田,一片深黄。大地呀,多么的单纯,而多么丰腴!
中午偏过一点,六婶子吆着“小黑子”来到县城。很快就将猪娃娃卖掉了。
(有删改)
★1.文中画线处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
|
|
解析:先考虑景物描写本身的内容与含义,然后分析其对于营造氛围、烘托人物等方面的作用。
答案:(1)描写的盛夏景物清新明丽,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2)烘托人物的心境,表现了六婶子将公家丢失的肥猪归还给公家后的愉悦心情。
2.小说中详写了六婶子与穿制服男人的对话,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回答。
|
|
|
解析:分析文段作用可从三个角度去思考:一从内容本身所写角度思考。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二从上下文关联角度思考。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对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三从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角度思考结构作用。
答案:(1)丰富了小说内容,使小说情节更加引人入胜;(2)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六婶子将肥猪交还给公家作铺垫;(3)丰富了人物形象,用穿制服男人的贪婪自私反衬六婶子正直无私的品格。
3.请简要分析六婶子的形象特点。
|
|
|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往往要从这些方面来把握:①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②从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③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④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⑤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答案:(1)对待猪娃娃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侍候,表现了六婶子勤劳能干、纯朴善良的特点;(2)拒绝利益的诱惑,执意把路上拾的大肥猪归还公家,表现了六婶子为人正直、诚实无私的特点。
4.有人认为小说结尾过于匆忙,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
|
|
解析:首先表明看法,再从结尾表达主题、塑造人物等方面进行分析。既然是探究,其探究结论也应该是富有个性色彩的。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三审答案的模式。这类题相当于小型作文,观点一定要明确,分析时要有理有据,并且一定要联系文本内容。另外,语言表述要简洁。
答案:(示例一)不同意。理由:(1)小说的主旨是表现六婶子纯朴善良、诚实无私的品格的,而主旨在前文六婶子细心关怀自己的猪娃娃、归还公家的大肥猪等情节中已经得到了体现,此时收尾合情合理,并不匆忙。(2)小说详写六婶子卖猪前的经历,略写卖猪的过程,使得整篇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示例二)同意。理由:(1)这篇小说的标题是“卖猪”,文中只是具体叙述卖猪前的经历,而略写卖猪的过程,使故事情节显得不够完整,重点不够突出。(2)结尾“很快就将猪娃娃卖掉了”忽视了主人公对猪娃娃的不舍之情,使人物形象过于单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萌 芽
左 拉
夜,阴沉乌黑,天空里没有星星。一个男人在光秃秃的平原上,孤单单地走着。这是一条十公里长、笔直的石路,两旁全是甜菜地。三月的寒风像海上的狂风一样凶猛,从大片沼泽和光秃秃的大地刮过来,冷得刺骨,这才使他意识到这里是一片广漠的平原。举目望去,夜空里看不到一点树影,脚下只有像防波堤一样笔直的石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色中向前伸展着。
他又走了大约两百步。忽然在一个转弯的地方,他的眼前出现了几个火堆,把夜空烧得烟雾腾腾。这是一群密集的低矮建筑,中间高耸着一个工厂烟囱的影子,从满是污垢的窗户透出几道微弱的灯光,有五六盏半明不暗的吊灯挂在外面的木架上。
这个人认出这是一个矿井。但他立刻又感到不知如何是好,有什么用呢?哪里都不会有工作。他没朝这些建筑走去,而是不顾一切地登上了矸子堆,因为那儿有在铸铁炉里烧着的三团煤火。他走近一炉煤火,说了声:“你好!”
一个赶车人正背靠着炉火站着,这是个老头,穿一件紫色毛衣,戴一顶兔毛鸭舌帽,他的那匹大黄马像一头石马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等着人们把它拖来的六节斗车倒空。卸车工人是一个红头发的小伙子,长得干瘪瘦小;他不慌不忙,懒洋洋地用手按着卸车手柄。矸子堆上凛冽的寒风刮得越来越大,它那一阵阵的怒吼,有如挥动着的长柄镰刀一般。
“你好。”老头子回答说。
一阵沉默。来人觉得别人在用怀疑的目光打量他,就立刻说出自己的姓名。
“我叫艾蒂安,是个机器匠……这儿有活儿干吗?”
火光照亮了他的脸,他看来有二十一二岁,满头棕发,长相俊美,尽管手脚细小,却很有精神。
赶车人感到放了心,摇着头说:
“没有,没有,没有机器匠的活儿……昨天还有两个人来过,什么活儿也没有。”
一阵狂风打断了他们的话。过了一会儿,艾蒂安又指着矸子堆下面一片阴暗的建筑物问道:
“这是个矿井吗?”
老头子一阵急促的咳嗽,他吐出一口浓痰,在被火映红的地面上留下一个黑点。
“是啊,是个矿井,沃勒矿井……你瞧,前面就是矿工的住区。”
沃勒矿井现在像从梦境中展现出来。艾蒂安在煤火前一面专心地烤着他那冻得流血、可怜的双手,一面望着沃勒矿井。矿井有着一片低矮的砖砌建筑物,它的烟囱直立在那里,像是一个吓人的大犄角,在他看来,这个矿井好似一个饕餮的野兽,蹲在那里等着吃人。他一面观察这个矿井,一面想着自己,想着自己八天来到处寻找工作的流浪生活。他回想到自己本来是在铁路工厂的车间里干活,只因为打了工头几记耳光,结果被赶出了里尔,哪儿也不收留他。星期六,他到了马西恩纳,听说那里的铁工厂有工作,然而,什么工作也没有;不论是在铁工厂还是索纳维勒工厂,他都没有找到工作。他不得不藏身造车厂的木料堆底下捱过了一个星期天;那里的看料人在夜里两点钟把他赶了出来。他一无所有,一文不名,连一块面包干也没有。他这样到处流浪,连个避风的地方也不知道上哪儿去找。
“在蒙苏有工厂吗?”年轻人问。
老人啐了一口黑痰,在大风中回答说:
“哦!工厂可不少,三四年前可热闹呀!就是找不到人手,从来也没赚过那么多的钱……现在又该勒紧裤带啦。工人被解雇了,工厂一个跟着一个地关了门……这也许不是皇帝的过错,可是,他为什么要到美洲去打仗呢?更不要说霍乱害得人畜全都死了。”
两个人断断续续,简短地聊了几句,不住地发牢骚;艾蒂安说他已徒劳奔走了一个多星期。难道非把人饿死不成?眼看就要把人逼成乞丐了。
“是啊,”老头说,“这绝不会有好下场,上帝不允许使这么多的人无家无业。”
他们说话的声音消失了,被淹没在一阵阵狂风发出的忧郁的吼声中。
“你看,”赶车人转身朝着南面,大声说,“那边就是蒙苏……”
“在蒙苏,霍东糖厂最近裁减了工人;除了面粉厂和绳索厂还勉强支撑着以外,还有,格日布瓦玻璃厂正闹罢工,因为据说那儿要降工资。”
“眼下我们这儿还凑合,”赶车人补充了这么一句,“不过矿井也减产了。你看对面的维克托阿炼焦厂,也只有两组炼焦炉还点着。”
他又啐了一口痰,把空斗车挂好,跟着他那匹半睡不醒的马走了。
现在,黑暗仍然没有消失,但是,老头的指点使得黑暗充满了莫大的苦难,这种苦难正是这个年轻人现在不知不觉地在他四周,在这无限辽阔的地方所感受到的。三月的寒风在这片光秃秃的原野中卷来的不正是饥饿的声音吗?怒吼的狂风似乎带来了失业,带来了招致许多人死亡的饥荒。他东张西望,想尽力看清黑暗中的东西。一切都沉浸在这神秘莫测的黑夜中,他只能远远地望着高炉和从许多烟囱里冒出一溜溜火焰的炼焦炉。在炼焦炉左边一点的两座高炉,在空中冒着蓝色的,像巨大的火炬似的火焰。这是一场火灾给人带来的悲惨景象,在阴沉的天际,除了这些煤铁之乡的夜火外,看不到一颗星星。
5.简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
|
|
解析:本文是以一段细致的环境描写开头,不仅在结构上要联系开头段落的作用,还要关注到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环境描写本身有渲染气氛、点明故事发生背景的作用,文中凄冷、孤寂的环境和文章搭设的社会环境、人物命运都是相一致的,答题时须概括环境特点,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考虑开头的作用。
答案:(1)描写了凄冷、孤寂的环境,营造了压抑、阴冷的氛围;(2)渲染了生存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工人失业、工厂萧条作铺垫。
6.文中说“这种苦难正是这个年轻人现在不知不觉地在他四周,在这无限辽阔的地方所感受到的”,请结合文本概括造成人们“这种苦难”的原因。
|
|
|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细节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敏锐地从人物对话中找到交代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从“工人被解雇了,工厂一个跟着一个地关了门……这也许不是皇帝的过错,可是,他为什么要到美洲去打仗呢?更不要说霍乱害得人畜全都死了”和之后对工厂减产、罢工等情况的描述中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1)资产阶级对人们的压榨和盘剥;(2)战争的爆发;(3)瘟疫的横行;(4)经济的萧条不景气。
7.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从满是污垢的窗户透出几道微弱的灯光,有五六盏半明不暗的吊灯挂在外面的木架上。
(2)在他看来,这个矿井好似一个饕餮的野兽,蹲在那里等着吃人。
|
|
|
解析:赏析句子一般都绕不过修辞手法,不同的修辞手法有不同的艺术效果。第(1)句是对灯光十分细致的直接描写,分析上下文及此处的细节描写,继而了解到作者意图。第(2)句将矿井比作吃人的野兽,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心的恐惧。
答案:(1)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了环境的脏乱、生活的萧条。
(2)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矿井带给人的幽深恐怖。
★8.文中三处画波浪线的句子都写到了风,设计巧妙,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
|
|
解析:三次狂风的描写各有侧重,稍显不同,在点明意蕴之后,题目还提到“设计巧妙”,“结合全文”谈认识,题目意图显然是结合三次描写风的场景,讨论设计意图:三次狂风
描写的共同作用是让社会环境的压抑感逐渐变强,衬托现实环境的残酷。
答案:(1)第一处运用类比的手法写出了狂风的猛烈、寒冷,第二处运用拟人写出了狂风的无情霸道,第三处运用拟人写狂风,暗示了社会对人们造成的压抑。
(2)三处描写狂风的句子,既步步深入地展现了狂风肆虐、刮得越来越猛烈的恶劣天气,又层层深入地揭示了社会环境的恶劣,人们生活的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