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案1文言实词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文言实词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避风岩在端州之北三十里许,或曰与砚坑相近。古未有是名,余避风其下,故赠以是名也。余何以避风其下?崇祯己卯仲秋,余供役粤帷。二十五日既竣事,则遍谒粤之大吏。大吏者,非三鸣鼓吹不启户,非启户则令长不敢入。余东驰西骛,左诇右需,目厌于阍驺卤簿绛旗朱帽之状,耳厌于笳鼓引赞殿喝之声,手足筋骨疲于伏谒拜跽以头抢地之事。眩瞀车上,至不择店肆而解衣卧之。凡六日而毕,则又买舟过肇,谒制府。制府官厌贵,礼愈绝,控拜数四,颔之而已。见毕即登舟,将返杨山。
(选自《避风岩记》)
1.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意思。
①三十里许( )
②或曰与砚坑相近( )
③余供役粤帷( )
④左诇右需( )
⑤阍驺卤簿绛旗朱帽之状( )
⑥伏谒拜跽以头抢地之事( )
⑦至不择店肆而解衣卧之( )
⑧谒制府( )
⑨礼愈绝( )
⑩控拜数四( )
答案:①左右 ②有的人 ③供职 ④等待 ⑤看门的人
⑥长跪,挺直上身两膝着地 ⑦商店 ⑧拜见、请见 ⑨缺少 ⑩投,落下
参考译文:避风岩在端州(今广东肇庆)北边三十里左右的地方,有的人说就在(端州古砚的)砚坑附近。以前没有这个名称,我在它下边避风,因此送它这个名字。我为什么在它下面避风呢?明朝崇祯己卯年的仲秋,我到广东官府去供职。二十五日办完事后, 就四处去拜访广东的高官。那些高官啊,不多次击鼓就不会开门,不开门即使是县令长官也不敢擅自闯入。我东跑西颠,左问右等,眼睛里都是那些守门人、侍从人员、仪仗队、红旗和戴红帽的衙役的样子,耳朵里充满了开道锣鼓、殿堂上威武的吆喝声,手足四肢和浑身筋骨都被伏地跪拜磕头叩首等礼节弄得筋疲力尽。眼睛昏花地倒伏在车上,以至于也不找家旅馆就和衣睡在车子上。一共六天总算结束了拜访,就买了条小船,路过肇庆,就去拜见肇庆知府。肇庆知府位高权重,礼节愈加缺少,我按规定向他跪拜四下,而他也只不过点点头而已。拜见完毕,我就上船,准备返回我供职的杨山县。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城,武备之一,譬于兵,为器之大者也。古圣王捍患底民,弓矢甲胄,与城郭沟池交相为用,以利后世,世人不推究古始,以为王者专任德教,不必城守为固。果如是,武库甲兵将安用邪?圣人以不教战为弃民,兵不可得而废,犹城之不可废。呜呼!世人未之思也。上之十六年,始用西师,边将增壁垒,寝为守备。又二年,虏犯塞,震动鄜延之师。自潼关以西,诸州悉城,群议靡然,无复立异者。然而事暴起,严期办,甚者削制度,苟谋亟成。既而不免改作,重伤民力,比之平时预为之图,劳资过半矣。秦州自昔为用武地,城垒粗完,数十年戎落内属益众,物货交会,闾井日繁,民颇附城而居。
韩公作镇之初年,籍城外居民暨屯营几万家。公曰:“是所以资寇也。”乃上其事,以益城为请,诏从之。公择材吏,授之规模,东西广城四千一百步,高三丈五尺,基厚皆称是,内与旧城连属,合为一城。自十月至正月,以毕事闻,总工三百万,秦人壮之。是岁尽冬无甚寒,杵者声讴,以致其乐焉。
2.下列加点的实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古圣王捍患底民 捍:抵御
B.群议靡然 靡:倒下
C.然而事暴起 暴: 紧急
D.秦州自昔为用武地,城垒粗完 粗:仓促
解析:D 粗:基本。
3.下列加点的实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寝为守备 寝:宫寝
B.甚者削制度,苟谋亟成 亟:急、快
C. 既而不免改作,重伤民力 既而:不久
D.是所以资寇也 资:资助
解析:A 寝:睡觉。
4.下列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物货交会,闾井日繁
B. 籍城外居民暨屯营几万家
C.乃上其事
D.秦人壮之
解析:A 闾井:房屋水井。B项,名作动,“登记”;C项,名作动,“向上汇报”;D项,意动用法,“以……为壮”。
5.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以为王者专任德教,不必城守为固
B.又二年,虏犯塞,震动鄜延之师
C.内与旧城连属,合为一城。
D.是岁尽冬无甚寒,杵者声讴,以致其乐焉
解析:C “属”通“嘱”,连接。
参考译文:城墙,是武力装备之一;就像兵器,是保卫国家最重要的东西。古代的统治者抵御灾祸保卫百姓,把弓箭铠甲兵器和城郭护城河相结合,使后世百姓受益。世人不从古代溯源,却认为统治者应该专心道德教化,不必加强城池的防守。当真像这样,仓库里的铠甲兵器又有什么用呢?圣人认为不教百姓习武就是让百姓去送死,兵器不能废弃,就像城池不能废弃一样。唉!世人没有想到啊!上溯到仁宗即位的第十六年,刚开始征用西军的时候,防守的将士加高军营围墙,日夜派人防守。又过了两年,外敌冒犯边塞,震动了整个延州的军队。从潼关向西,各个州城,众人的意见一边倒,认为应该加固城池,没有一个有不同意见的。不过因为事情紧急,严格限定工期,更有甚者建立惩罚(削减)制度,以使城墙在短时间内得以完工。不久不免又有更改,劳民伤财,如果平日预先谋划商量,所费劳力物力只会是现在的一半。秦州自古就是兵家之地,城墙壁垒基本完备。几十年来内地的少数民族越来越多,钱物交易频繁,房屋水井一天天增多,大多居住在城外附近。
韩公镇守秦州的最初一段时间,登记了城外近万户居民并在那里安营驻军(屯田)。韩公说:“这些人置在城外无异于资助了敌寇啊!”于是向朝廷上书,请求扩建城墙,诏书下达,允许修建。韩公挑选良吏负责工事,交代给他城墙的规模,东西长四千一百步,高三丈五尺,地基的厚度也根据长高的标准确定。向内与旧城连通,合为一座城池。从十月一直修建到正月听说才完工,所用工匠达三百万之多,当时的秦人认为这是千古壮举。这年整个冬天不感觉特别寒冷,妇人们边捣衣边唱歌,来表达她们的快乐。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8题。
大禹曰:“於,帝!慎乃在位,安尔止。辅德,天下大应。清意以昭待上帝命,天其重命用休。”帝曰:“吁,臣哉,臣哉!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女辅之。余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作文绣服色,女明之。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来始滑,以出入五言,女听。予即辟,女匡拂予。女无面谀,退而谤予。敬四辅臣。诸众谗嬖臣,君德诚施皆清矣。”禹曰:“然。帝即不时,布同善恶则毋功。”
(选自《史记·夏本纪》)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慎乃在位,安尔止 安:安稳
B.臣作朕股肱耳目 股肱:大腿手臂
C.予欲左右有民 左右:帮助
D.予即辟,女匡拂予 辟:邪僻,有过失
解析:B 股肱:比喻得力之臣。
7.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作文绣服色,女明之
B.予即辟,女匡拂予
C.君德诚施皆清矣
D.布同善恶则毋功
解析:C A项,“女”通“汝”,你。B项,“女”通“汝”,你;“拂”通“弼”,辅助。D项,“毋”通“无”,没有。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其重命用休 休:美好
B.余欲观古人之象 象:大象
C.诸众谗嬖臣 嬖臣:宠臣
D.君德诚施皆清矣 诚:确实,真的
解析:B 象:图像。
参考译文:禹说:“啊,帝!谨慎对待您的在位之臣,稳稳当当处理您的政务。辅佐的大臣有德行,天下人都会响应拥护您。您用清静之心奉行上帝的命令,上天会经常把美好的符瑞降临给您。”舜帝说:“啊,大臣呀,大臣呀!大臣是我的臂膀和耳目。我想帮助天下民众,你们要辅助我。我想要效法古人衣服上的图像,按照日月星辰的天象制作锦绣服装,你们要明确各种服装的等级。我想通过各地音乐的雅正与淫邪等来考察那里政教的情况,以便取舍各方的意见,你们要仔细地辨听。我的言行如有不正当的地方,你们要纠正我。你们不要当面奉承,回去之后却又指责我。我敬重前后左右辅佐的大臣。至于那些搬弄是非的佞臣,只要君主的德政真正施行,他们就会被清除了。”禹说:“对。您如果不这样,好人坏人混而不分,那就不会成就大事。”
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0题。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节选自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得易而侮之 易:轻视
B.若季子不礼于其嫂 礼:以礼相待
C.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 旄:旄牛尾
D.相与骈肩累迹 骈:并列
解析:D 旄:竿顶用旄牛尾作为装饰的旗。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公少时,已擢高科 擢:提
B.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 被:被动
C. 勒之金石 勒:镌刻
D.以耀后世而垂无穷 垂:流传
解析:B 被:施及。
参考译文: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之后返回故乡,这从人情上说是光荣的,从古到今都是这样啊。
大概士人在仕途不通的时候,困居乡里,那些平庸之辈甚至小孩,都能够轻视欺侮他。就像苏季子不被他的嫂嫂以礼相待,朱买臣被他的妻子嫌弃一样。可是一旦坐上四匹马拉的高大车子,旗帜在前面导引,而骑兵在后面簇拥,街道两旁的人们,一齐并肩接踵,一边瞻望一边称羡,而那些庸夫愚妇,恐惧奔跑,汗水淋漓,羞愧地跪在地上,面对车轮马足扬起的灰尘,十分后悔,暗自认罪。这么个小小的士人,在当世得志,那意气的壮盛,以前的人们就将他比作穿着锦绣衣裳的荣耀的人。
只有大丞相魏国公却不是如此:魏国公,是相州人士,先祖世代有美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魏国公年轻时就已考取高等的科第,当了大官。全国的士人们,听闻他传下的风貌,仰望他余下的光彩,大概也有好多年了。所谓出将入相,富贵荣耀,都是魏国公平素就应有的。而不像那些困厄的士人,靠着侥幸得志于一时一事,出乎庸夫愚妇的意料之外,为了使他们害怕而夸耀自己。如此说来,高大的旗帜,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光荣;玉圭官服,也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富贵。只有用恩德施于百姓,使功勋延及国家,让这些都镌刻在金石之上,赞美的诗歌传播在四面八方,使荣耀传于后世而无穷无尽,这才是魏国公的大志所在,而士人们也把这些寄希望于他。难道只是为了夸耀一时,荣耀一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