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十五散文阅读专项练群文阅读写景状物类散文(一)(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散文阅读专项练·群文阅读·写景状物类散文(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那一排钻天杨肖复兴四十多年前,从北大荒回到北京不久,我搬家到陶然亭南的地铁宿舍。走出宿舍,有条大道,大道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我和店里的售货员很熟。年轻的那一位售货员,刚来不久。她个子不太高,面容清秀,长得纤弱,人很直爽,快言快语。她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没考上大学,家里非催着赶紧找工作,只好到这里上班。”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她想明年接着考。我鼓励她:“对,明年接着考!有这个心劲儿,最重要!”每次去那里买东西,她都爱和我说话。我把看过的杂志和旧书借给她看,或者索性送给她。她见到我就叫我肖老师,我管她叫小冯同学。有一次,她看完我借给她的一本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还书的时候,我问她读完这本书,最喜欢哪一篇?她笑了:“这我说不上来,那篇《跳来跳去的女人》,我没看懂,但觉得特别有意思。”1978年的夏天,我和她相互鼓励着,一起到木樨园中学参加高考。记得考试的第一天,木樨园中学门口的人乌泱乌泱的,黑压压拥挤成一团。高考放榜,我考上了,她没考上。从此以后,她不再提高考的事了,老老实实在副食店上班。大学毕业后,我搬家离开地铁宿舍时,发现旧杂志把床铺底下挤得满满堂堂。便想起了这位小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她好了。我来到副食店,一眼就看见她坐在柜台里。看见我进来,她忙走了出来,笑吟吟地叫我。我这才注意到,她的脸色有点黄,挺着个大肚子,小山包一样,起码有七八个月了。我惊讶地问道:“这么快,你都结婚了?”她笑着说:“还快呢,我25岁都过了小半年!我们有同学早都有孩子了呢!”那天告别时,她特意送我走出副食店。正是四月开春的季节,路旁那一排钻天杨的枝头露出了鹅黄色的小叶子,迎风摇曳,格外明亮打眼。在这里住了小九年,我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这钻天杨的小叶子这么清新,这么好看。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小冯同学。前些日子,我参加一个会议,到一个宾馆报到。那个宾馆新建没几年,设计和装潢都很考究,宽阔的大厅里,从天而降的瀑布一般的吊灯,晶光闪烁。一位身穿藏蓝色职业西式裙装的女士,大老远挥着手臂径直走到我的面前,伸出手来笑吟吟地问我:“您是肖老师吧?”我点点头,握了握她的手。她又问我:“您还认得出我来吗?”起初,我真的没有认出她,以为她是会议负责接待的人。她笑着说:“我就知道您认不出我来了,我是小冯呀!”看我盯着她发愣,她补充道:“地铁宿舍那个副食店的小冯,您忘了吗?”我忽然想起来了,但是,真的不敢认了,她个子高了些,也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我对她说了这些感受,她咯咯笑了起来,说:“年轻呢?明年就整六十了。”她还是那么直爽,言谈笑语的眉眼之间,恢复了以前的样子,仿佛岁月倒流,昔日重现。我知道了她的经历:生完孩子没多久,她就辞掉副食店的工作,在家带孩子,孩子上幼儿园后,她不甘心总这么憋在家里,用她自己的话说“还不如把我变成甜面酱里的大尾巴蛆”。于是,她便和丈夫一起下海折腾,折腾得一溜儿够,赔了钱,也赚了钱,最后合伙投资承包了这个宾馆,她忙里忙外,统管这里的一切。她说:“中学毕业去副食店工作,到今年整整四十年了。您看看这四十年我是怎么过来的!”我说:“你过得够好的了!这不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吗?”她咯咯地笑了起来:“还节节高呢!您忘了您借给我的那本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了吗?您说我像不像那个跳来跳去的女人?”分别的时候,我问她,那个小小的副食店,现在还有吗?她忍不住又笑了起来:“那么小,跟芝麻粒一样大的副食店,现在还能有吗?早被连锁的超市取代了。”她还告诉我,地铁宿舍二十多年前就都被拆平了,盖起了高楼大厦,副食店早被淹没在楼群里了。不过,副食店前路旁那一排钻天杨,倒是没有被砍掉,现在都长得有两三层楼高了,已经成了那个地带的一景儿呢!钻天杨,她居然还记得那一排钻天杨。(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采用了外貌描写的手法展现主人公的形象,文章选取了小冯同学“刚参加工作、要当母亲、做宾馆管理者”三个人生阶段的外貌特征来表现她的变化。B.“那么小,跟芝麻粒一样大的副食店”,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副食店的渺小,也正是因为其渺小,所以最终被时代的浪潮淹没。C.小冯同学说她像“那个跳来跳去的女人”,这和前文“我”和她交流读契诃夫小说时的感受相呼应,也表明了“我”及“我”的书成就了她的灿烂人生。D.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时间跨度大,作者采用顺叙的手法描写了四十年的人和生活的变化,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展现了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风貌。【解析】选C。C项,“‘我’及‘我’的书成就了她的灿烂人生”错误,从文中来看,“我”及“我”的书对她的人生之路可能有些影响,但不能说“成就了她的灿烂人生”,选项夸大了“我”及“我”的书的作用。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冯同学的形象特征,以及她身上展现的时代精神。(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考生解答此题时,要对文中直接描写人物的形象特征以及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进行概括。如第二段中“她个子不太高,面容清秀,长得纤弱,人很直爽,快言快语”,据此可以概括出小冯同学的一些形象特征;第三段中,小冯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她想明年接着考”,这说明小冯有强烈的进取心,高考失利的打击没有让她消沉。“时代精神”要综合小冯四十年的成长历程去分析,经历过高考的失利,经过嫁人生子的平凡生活,更是经过多次的“折腾”。小冯高考失利之后的努力进取,生活之中的奋斗拼搏,遭受多次打击之后仍不言放弃,都展现了昂扬奋进的时代精神。答案:小冯同学的形象特征:①面容清秀,性格直爽、乐观、开朗,快言快语,非常爱笑;②爱读书,有强烈的进取心,高考失利并没有让她消沉,而是在生活的浪潮中不断尝试。时代精神:从她这四十年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她身上凝聚着努力进取、奋斗拼搏、不言放弃的昂扬奋进的时代精神。(每点3分)3.“那一排钻天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考生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找出文中涉及“那一排钻天杨”的内容,再从人物形象、主旨、结构等角度分析其作用。在人物形象和主旨上,文中从钻天杨栽种时的瘦弱到初长时的生机再到最后的直耸云霄,展示了钻天杨的成长过程,而钻天杨的成长过程与小冯落榜到奋起再到成为宾馆管理者的人生历程大致一样,所以说“那一排钻天杨”烘托了人物形象,象征了人物的成长过程以及人物身上展现的时代精神;在结构上,“那一排钻天杨”作为文章的标题,在文章的开头、中间以及结尾也都有提到,由此可知,“那一排钻天杨”是贯串全文的线索。答案:①本文描写了那一排钻天杨由瘦弱到直耸云霄的成长过程,象征着不断发展、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和主人公小冯由弱到强的人生经历,以及与时代迅猛发展的过程相映衬,烘托了主人公的美好形象。②文章的标题是“那一排钻天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也都有提到,在结构上起到贯串全文,使结构更严谨的作用。(每点3分)二、(2020·石家庄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 南 方 的 水张 炜浅而细、悠而长的南方之水,流动着,蜿蜒而去。它像少女黑亮的长发,温柔的目光,洁白的面容;又像她暖融融的微笑,清澈的眸子,含蓄而委婉的问候。南方的水,涓涓细流,滑润之水,滋养生命的水,始终如一的水,永不疲倦的水。南方的水,汇拢了万千小溪,渐成一条宽阔的大江,负载舟舸,运送木排,携走沙石,塑造陆地。南方江河由柔韧之水综合而成。它们决定了这水的性质、历史、来路,也造就了它的终点。这儿尽是温暖的季节,蓬勃的绿色。南方挽留了旅人。他走进南方的怀抱,让水流抚过身躯。一片温暖使人难以回报,他甚至不敢在此久留。他知道很远的路程在等待。你洗去他浑身的泥垢,脱落一路风尘。他转身注视你,不知该向你倾诉什么,只默默掩住了感激和惊叹。他不得不惊叹这美好的造就、神奇的时光、不可多得的怜惜。你把怜惜交给了旅人,交给了一场无边的磨损。这磨损也将使你变得苍老,变得浑浊。陪伴旅人的,是你哭泣般的流动。你的哭泣之声让人想起很多往事。悠长陈旧的往昔,贯串了所有故事。明天仍将如此继续。离开了你的洗礼,心中泛起阵阵思念。这思念不可阻止,难以中断。当他回到出生地——那个寒冷刚烈的北方时,思念就愈加浓烈。北方的河流是季节河,汛期滔滔不休,冲刷石块,挟向大海。可是枯水季节只剩一线细流,甚至终将干涸,只裸露出焦干的河床。它把从西部山地挟来的卵石生生抛在半路。此地离大海甚远,可是这些卵石就这样被抛置,迎送烈日寒风。北方的海闪着墨绿的颜色,像生铁和钢。它充满了硬度:撞在岩石上,岩石开裂,或留下创痕。它把整道岩壁给劈下一半:有时像火药一样轰击半座山峰。它把航船打碎,把陆地吞没:在一个疯狂的夜晚,它毁掉了整个港湾。只在某个风平浪静的下午,它才温柔起来,变得如绸缎般柔软细膩。美极了,开阔极了,令人神往。可是你不敢想象它暴烈的、咆哮的时刻。南方和北方,命运之中两片不同的陆地,他在心中将其悄悄缝合,感受统一和连接的博大。对土地和江河的塑造同样需要南方和北方之水,需要它们的滋润和负载、它们滔滔不止的涤荡与洗刷之力。离开北方的时候他含着屈辱和思念,抹去男儿的泪水。离开南方的时候他挂带着更大的思念,把一片伤感甩到身后,埋入土中。在北方的寒夜里,他有时听到的不是滔滔大海的轰鸣,而是南方涓涓的细流。你不倦地流。在这午夜,你仍然在流,目光催动旅人的步伐。伸手即可触摸你柔发一样的长流,也记住你那潺潺的声音。就是这不倦的流动,让人想到了一个风风火火的身影。这是一种追赶。在童年,他感到最为迷惑和惊讶的一个图景,就是蓝天上那排成“一”字和“人”字的大雁。它们无一例外地从北方飞向南方。北方不远就是一片大海,它们是从海的那一边飞来的。多么了不起的神奇生命!它们整齐划一,歌唱着,不可思议地、勇敢地飞越了大海,飞向自己的梦想之地——南方。他多想随它们一起去寻找那片温暖,那片躲避寒冷的热土。那时他尚不知自己的将来,但那歌唱前行的雁群却是最好的指引。它们飞去之地当是他的向往之地——那里到底有什么?那里将使大雁获得什么?是什么使其如此着迷、执拗和不倦?旅人今天明白了,原来是你在这里流动。在这片土地上,你经过的是这样一片林木山脉……今天他终要离去。不能在此驻足,也是他的悲哀。你流动吧,不要发出哭泣般的声音。你看,午夜的月光下,你闪动着多么明亮的眸子。你应该欢笑,可是却发出了呜咽。这个世界上的悲伤已经太多……他伴随你往前,你也送他一程。南方的水,执拗而长久的水,你的品质与性格将永远使旅人着迷。你注入了旅人的心中。(有删改)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其实是作者在自述,却不用第一人称代词“我”,而是让自己以“他”“旅人”的身份融入其中,这样就可以从旁观者的视角,更为清醒、理智地审视与思索。B.文中多次提到南方的水“哭泣”,既是绘声,也是传情;既体现南方的水日夜不息、淙淙作响的特点,又体现南方的水情深意重;同时又是移情于物,表达不舍之意。C.“离开北方的时候他含着屈辱和思念……离开南方的时候他挂带着更大的思念”“他有时听到的不是滔滔大海的轰鸣,而是南方涓涓的细流”,情感对比强烈,爱憎分明。D.“南方的水”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既能代表南方的自然环境,也能代表南方的社会环境,它对人的品质与性格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者对此进行了热情赞颂。【解析】选C。“情感对比强烈,爱憎分明”错。作者并不憎恨北方。从文中“南方和北方,命运之中两片不同的陆地,他在心中将其悄悄缝合,感受统一和连接的博大”可知,作者认为是南方和北方共同塑造了自己的性格。“离开南方……更大的思念”“他有时听到的不是……而是南方涓涓的细流”只是作者更强调南方带给他的影响而已。5.本文前四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描绘南方的水的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审题时抓住题干关键词,确定答题区间(前四段)及答题方向(描绘南方的水的特点的手法)。解答本题,先点明所运用的手法,再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运用该手法产生的效果。如第一段中“它像少女……”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南方的水的美丽温婉。据此依次找出相关内容并分析即可。答案:①比喻。如“它像少女黑亮的长发,温柔的目光,洁白的面容……”写出了南方的水的美丽温婉。②排比。如“滑润之水,滋养生命的水,始终如一的水,永不疲倦的水”写出了南方的水的细腻润泽、和缓柔韧。③拟人。如“你把怜惜交给了旅人,交给了一场无边的磨损。这磨损也将使你变得苍老,变得浑浊”写出了南方的水的多情与慈爱。④侧面描写。如第三段以“他”投身于水中获得的身心抚慰,侧面体现出南方的水的温暖与宽和。(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6.散文讲究的是“形散神凝”,请从“形散”和“神凝”两个角度赏析这篇文章。(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形散:①横向联想,想到北方的河和北方的海,以北方河的短促、强悍、粗犷,北方海的生硬、暴烈、咆哮,来反衬南方的水的绵长细腻、温柔多情。②纵向联想,想到童年时看大雁南飞而生发的对南方的向往,使文章内容丰富、境界开阔。(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神凝:本文内容紧紧围绕对“南方的水”的赞美、感激和思念这一主题展开,在叙述与描写中穿插精当的抒情议论,主题更凝练、集中。(2分,意思对即可)【加固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灯 如 红 豆侯志明①纪昀有言:“灯如红豆最相思。”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③是的,不止一次。因为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④我们家姐妹五人,在那个困难年代出生的人,都品尝过生活的艰难。别的不说,就是一家人偶尔做件新衣和平时的缝缝补补,对母亲来讲就是一项繁重的劳作。春节前的母亲是最忙碌的。一进腊月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⑤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⑥年年如此。⑦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它不但比我家原有的那盏灯好看,而且也明亮,更主要的是它有个调整亮度的开关。这是父亲做了生产队会计,村里给买的。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⑧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爹,咋了?”“没咋。”他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⑨1982年,我上了高中。虽然那时学校有了电灯,但晚上是要定时关灯的。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很多同学都备了一盏小油灯。我也不例外。上了三年高中,如果说有几件东西是不能离开的,那么,这盏小油灯就是其中之一。多少次,当冬天的寒冷冻得我手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当笔中的墨水冻得不能写字时,是这盏灯帮我融化。假如不曾有小油灯的陪伴照耀,我想在我们那个连老师都配不齐的学校,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考上大学的。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经常被我们男生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从那天起,我似乎懂得了更多的东西。⑩四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们却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变迁,照耀我前行的路,给我以启迪。其实,“灯如红豆最相思”的上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书联系起来的纪昀,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也许这是我思念灯的又一缘由或写完这篇短文后的意外收获吧。(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9日,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引用“灯如红豆最相思”这一句,既照应文章题目,又奠定全文感情基调。B.第⑤段母亲没有抬头看“我”,反映出母亲为我们赶做新衣的忙碌和对我们深沉的爱。C.第⑧段父亲执意要将多出的两毛钱对清,是为了给“我”上一堂具有教育意义的课。D.文章叙写回忆,语言朴素自然;精选生活片段表达感情,真挚动人。【解析】选C。C项,文章写“父亲执意要将多出的两毛钱对清”是为了表现“父亲”对工作负责的形象,而不是“为了给‘我’上一堂具有教育意义的课”。2.如何理解文中“把灯和书联系起来的纪昀,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这句话?请根据文意进行阐释。(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分析句子含意题,首先找出句中的关键词进行理解,理解时需借助上下文来分析,最后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本句关键词是“对灯相思”,“我”思念童年时、少年时陪伴的小煤油灯,也思念着小煤油灯下赶制孩子过年的新鞋的母亲、在灯下算账的父亲、在教室背书时将灯给“我”的女同学,煤油灯既展现着母亲的爱、父亲的负责、女同学的善良,也记录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变迁。“我”联系“灯如红豆最相思”的上句,又有了新的感悟,书可以点亮我们心中的一盏灯。答案:①“对灯相思”指“我”思念灯下赶制新鞋的母亲、灯下算账的父亲、借灯给“我”的女同学等。②“对灯相思”是因为这些“灯”见证着人性中的爱、正直、善良、宽容等,记录着社会的变迁,温暖着“我”的心灵,陪伴“我”的成长。③“把灯和书联系起来”又让“我”有了更深的感悟,多读点书,可以在我们心中点亮一盏灯,提升自我,照亮人生。(每点2分)3.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结构上,“灯”是文章的线索,文章中所回忆的人、事都是以煤油灯做串联,结构严谨;内容上,“灯如红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灯相思的情感和对灯下美好人物及人物品质的感怀;从标题本身来看,运用了比喻手法,把“灯”比作“红豆”,暗含相思之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答案:①“灯”作为线索贯串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②“灯如红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灯相思的情感和对灯下美好人物及人物品质的感怀。③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吸引读者。(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