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板块现代文阅读专题4散文阅读考点4探究文本意蕴与情感体验课时跟踪检测(含解析)
展开探究文本意蕴与情感体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明湖畔稼轩祠
泉 琴
大明湖南岸有一静肃小院。小院周围,绿树红花,参差披拂,如诗如画。
踏着一条青石板路缓步来到小院正门,举目望时,只见门框上方高悬一匾额,上书“辛稼轩纪念祠”。原来,这一片就是大明湖公园新八景之一的“稼轩悠韵”。辛弃疾和李清照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词人,并称为“二安”。巧的是,他们都是济南人。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济南人对“二安”热爱有加,他们在趵突泉公园建立了李清照纪念祠,又在大明湖景区改建了稼轩祠。
酷爱辛词的我早就熟知辛弃疾是战场上骁勇善战的大英雄。22岁时,他就拉起了义军队伍,跃马横刀,勇闯敌营,活捉叛将。这时,耳畔似乎响起了哒哒的马蹄声。这马蹄声是从辛词里跑来的吧?亦或是从古代宝剑的寒光里迸射而来?受了这朦胧的诱惑,我便掏钱买了门票,匆匆走进了这古典素雅的三进院落。一进院里,墨香阵阵的东西厢房首先吸引了我。墙壁上挂着的都是一些与辛词有关的名人字画。辛词的名头大,有些警句早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加之,他的词风粗犷豪放,具有浓浓的爱国情操。后世之人,皆喜欢临摹他的名词佳句来陶冶情操。展柜里陈列的是各种版本的辛词以及研究成果。我拿起手机拍了几张照片,既然带不走这些古籍,带走某些文字的片段,回去赏读一番,也会别有情趣。
第二进院落的过厅里,居中兀立一块造型别致的太湖石。这是一道障景。一览无遗的风景总是令人觉得肤浅宽泛,推花扶柳,绕石穿山,才是增添自然界悬念的不二法门。果然,太湖石旁有一棵古槐,绿叶幽幽,遮天蔽日。这一石一树,一动一静,倒也充溢着和谐之道。
绕过太湖石,出现了祠堂的第三进院落,这就是主体建筑辛公的纪念堂。文能惊天,武能动地,这种卓越的才能奠定了辛公在历史上独特的地位。我端正了下帽子,抬腿迈进纪念堂的大门,迎面就是一手握书,一手持剑的辛公铜塑雕像。辛公的眼睛炯炯有神:直视前方。这凛凛风姿大概就是当年征战沙场时的真实写照吧!
辛公的背后,悬挂一大型匾额。书写龙飞凤舞,气势磅礴。我一时竟认不出内容。好在自己背诵过不少辛词,根据几个容易辨识的字体,倒也顺理成章连成了稼轩长短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是辛词中脍炙人口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写壮词以寄陈同甫,是因为他和陈同甫有着同样的遭遇,同病相怜,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
站在塑像面前,我暗自嗟叹,也暗自庆幸。嗟叹辛公作为男儿,骨子里有那种固有的忠君爱民思想,却不为所用,以致壮志难酬,郁郁而终。庆幸辛公在逆境中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化悲痛为诗词,为后世留下了无数辉煌壮丽的篇章。
看罢明湖美景,原路返回。经过第二进院落的时候,才发现刚才急忙忙去拜谒辛公,竟然没注意到此处有个西跨院。西跨院有一间大厅堂,名为“停云堂”。
堂内挂了一些名人书法,皆是金钩银划、美不胜收的辛词精品。恰好有一对年轻人在内参观,只见他们冲着某幅字画朗吟道: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这一曲《水龙吟》是辛公血和泪的心声。他登临高处,不是为了游赏美景,而是为了叩问苍天,发出心底的声声怒吼。可是,就算辛公把栏杆拍遍,拍得手心冒汗,也无人懂得他那忧国忧民之情思啊!我肃立着,沉浸在辛词的恢宏意境里,和辛公的思想碰撞,进而交织,让蒙尘的心灵进行一次彻底的荡涤。
离开祠堂时,恰是夕阳西下。回望“稼轩悠韵”,祠堂周围此时蒙上了一层飘缈的云纱。那是历史的尘烟吗?真希望有那么一匹悍马,自遥远的古代穿越到这人间盛境,背上驮载着持剑的辛公,马蹄声声,由远而近,响彻寰宇……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到李清照及其纪念祠,是因为她与辛弃疾有相似之处,这样写也表现了他们在后人心目中都具有崇高的地位。
B.文章首段与末段的写景相映成趣,“绿树”与“红花”实写,意境优美,“夕阳”与“云纱”虚写,感慨万分。
C.“太湖石旁有一棵古槐,绿叶幽幽,遮天蔽日”,从对枝繁叶茂的古槐的描写,可以看出稼轩祠自然环境清幽。
D.作为纪游类散文,文章以游览稼轩祠的行踪为序展开,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手法,将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解析:选B B项,“‘夕阳’与‘云纱’虚写”错,“离开祠堂时,恰是夕阳西下”,是实写。“回望‘稼轩悠韵’,祠堂周围此时蒙上了一层飘缈的云纱”也是实写。
2.文章为什么要两次引用辛弃疾的词?请结合文本分析。
解析:引用诗句的作用可从内容和效果上、对辛公形象的作用上以及主旨上分析。内容和效果上: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丰富了游记的内容。辛公形象:凸显了辛公忠君爱民却郁郁不得志的形象。主旨上:既表现了辛词千载之后巨大的影响力,也表现了作者对辛公的敬仰与叹息。
答案:①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丰富了游记的内容。②有力地凸显了辛公忠君爱民却郁郁不得志的形象,使文章更具感染力。③两首词是辛公的代表作,这样写既表现了辛词千载之后巨大的影响力,也表现了作者对辛公的敬仰与叹息。
3.(探究文本意蕴)这篇散文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探究。
解析:分析探究散文的文本意蕴,重在对散文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把握。此题可从分析对辛弃疾诗词的态度,对辛弃疾人生遭遇和人格精神的态度入手。
答案:①对辛弃疾诗词的酷爱。作者对辛弃疾的生平经历与词作十分熟悉,且对展柜里陈列的各种版本的辛词极为珍视,用手机拍照,回去赏读。②对稼轩祠心存向往和崇敬。特意前去拜访,被东西厢房阵阵墨香吸引;端正了帽子,才抬腿迈进纪念堂的大门。③对辛弃疾人格精神充满敬佩与景仰。辛弃疾一生忠心为国,胸怀大志,在逆境中没有自暴自弃,终铸就传奇,深深地感动了作者。④对辛弃疾人生遭遇的同情与嗟叹。作为骁勇善战的大英雄,虽胸怀天下,却不为世所用,落魄失意,最终郁郁而终,作者对此充满同情与不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残 佛
贾平凹
去泾河里捡玩石,原来是懒散行为,却捡着了一尊佛,一下子庄严得不得了。
那时看天,天上是有一朵祥云,方圆数里唯一有的那棵树上,安静地歇栖着一只鹰,然后起飞,不知去处。佛是灰颜色的沙质石头所刻,底座两层,中间镂空,上有莲花台。雕刻的精致依稀可见,只是已经没了棱角。佛是残缺不全的,莲台仅存盘起来的一只左脚和一只搭在脚上的右手。
那一天,石料场上的传送带将石头传送到粉碎机前,突然这佛石就出现了。佛石并不是金光四射,它被泥沙裹着,一样丑陋,这如同任何伟人独身于闹市里立即就被淹没一样,但这一块石头样子毕竟特别,忍不住抢救下来,佛就如此这般地降临了。
不敢说是我救佛,佛是需要我救的吗?我把佛石清洗干净,抱回来放在家中供奉,着实在一整天里哀叹它的苦难,但第二天就觉悟了,是佛故意经过了传送带,站在了粉碎机的进口,考验我的感觉。我庆幸我的感觉没有迟钝,自信良善未泯,勇气还在。此后日日为它焚香,敬它,也敬了自己。
或说,佛是完美的,此佛残成这样,还算佛吗?人如果残了,是可悲的,残骸是丑陋的,佛残缺了却一样美丽。我看着它的时候,香火袅袅,那头和身似乎在烟雾中幻化而去,而端庄和善的面容就在眼前,那低垂的微微含笑的目光在注视着我。
“佛,”我说,“残佛也是佛,哪怕仅存佛手、佛脚,那也是佛。”光明的玻璃粉碎了还是光明的。瞧这一尊残佛,放在那里是多么安详!
或说,佛毕竟是人心造的佛,更何况这尊佛仅是一块石头,但心想事便可成,刻佛的人在刻佛的那一刻就注入了虔诚,而被供奉在庙堂里度众生又赋予了意念,这石头就成了佛。钞票不也仅仅是一张纸吗,但钞票在流通中却威力无穷,可以买来整庄的土地,买来一座城,买来人的尊严和生命。
或说,那么,既然是佛,佛法无边,为什么会在泾河里冲撞滚磨?对了,是在那一个夏天,山洪暴发,冲毁了佛庙,石佛同庙宇的砖瓦石条、木柱一齐落入河中,砖瓦、石条、木柱都在滚磨中碎为细沙了,而石佛却留了下来,正因为它是佛!
我敬奉着这只有一手一脚的一尊泾佛。
许多人得知我得了一尊泾佛,瞧着皆说古,一定有灵验,便纷纷焚香磕头,祈祷泾佛保佑他发财,赐他以高官,赐他以儿孙,他们生活中缺什么就祈祷什么,甚至那个姓王的邻居在打麻将前也来祈祷自己的手气。我终于明白,泾佛之所以残缺,而残缺的全是被那些虔诚的芸芸众生乞了去的,芸芸众生的最虔诚其实是最自私。佛难道不明白这些人的自私吗?佛一定是知道的,但佛就这么对待着人的自私,他只能牺牲自己而面对着自私的人,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啊。
我把泾佛供奉在书屋,每日烧香,我厌烦人的可怜和可耻,我并不许愿。
“不,”昨夜里我在梦中,佛却在说,“那我就不是佛了!”
今早起来,我终于在插上香后,下跪作拜,我说,佛,那我就许愿吧,既然佛作为佛拥有佛的美丽和牺牲,就保佑我灵魂安妥和身躯安宁,作为人,活在世上就好好享受人生的一切欢乐和一切痛苦烦恼吧。
人都是忙的,我比别人会更忙,有佛亲近,我想以后我不会怯弱,也不再逃避,美丽地做我的工作。
(选自《贾平凹文集》,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多处运用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渲染气氛,而心理描写可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B.“天上是有一朵祥云,方圆数里唯一有的那棵树上,安静地歇栖着一只鹰”,这既是环境描写,也是作者觉得“庄严”的体现。
C.残佛的遭遇让作者花了一整天时间哀叹,但第二天就开悟了:佛是在考验自己的感觉,考验自己的良善和勇气是否还在。
D.人们纷纷向佛许愿,我因为“厌烦人的可怜和可耻”“并不许愿”,之后又因佛给了“我”人生启迪而跪在佛前许愿。
解析:选A A项,“文章多处运用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分析有误。文中并未多处运用景物描写。
5.作者说“佛残缺了却一样美丽”,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语句含意。重点抓住“美丽”进行解读,这个“美丽”既包括外在美,也包括内心的美。
答案:①残缺了的佛依然端庄和善、含笑安详。②残佛是人心造的佛,注入了虔诚,赋予了意念。③残佛牺牲自己,满足他人。④残佛坚韧,不怕磨难。
6.(探究阅读体验)“残佛”给了“我”怎样的人生启迪,请结合全文并联系自己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抓住文中写“我”因佛而生的感想,对佛的评价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残佛遭遇磨难却依然端庄和善、含笑安详。残佛拥有的美丽和牺牲,让我灵魂安妥,让我明白人活在世上就得好好享受人生的一切欢乐和一切痛苦烦恼。这一切都启迪“我”也应当向佛学习,要坦然面对人生。残佛知道人的自私,却依然牺牲自己面对自私的人。残佛让我不会怯弱,也不再逃避,坦然面对人生。也让我明白,佛不求人,不抱怨,不因外因的磨难而改变自己的信念,人应主宰自己的命运。
答案:人生启迪:人应坦然面对人生,人应主宰自己的命运。(联系自己部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