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课时训练12常见的化学反应及化学反应的应用
展开课时训练(十二) 常见的化学反应及化学反应的应用
(限时:60分钟)
|基础过关|
1.[2018·本溪]关于化学反应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解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
B.化合反应一定是两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
C.置换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2.以下是四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HK12-1中不同的圆圈代表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置换反应的是 ( )
图HK12-1
3.[2017·杭州]工业上可用如下反应制取金属钡:2Al+4BaO3Ba↑+Ba(AlO2)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物铝能被磁铁吸引
B.生成物Ba(AlO2)2属于氧化物
C.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下列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
图HK12-2
5.[2019·南宁]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厨房煤气泄漏,立即开启排气扇通风换气
C.烧木柴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D.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开辟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灾
6.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共同点是 ( )
①都需要达到着火点 ②都发光 ③都很剧烈 ④都属于氧化反应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只有④
7.某课外小组取某“红色”水,加入适量纳米二氧化钛,进行“污水变纯净水”的趣味实验.纳米二氧化钛是一种新型材料,在可见光下能促使有色物质降解为水和CO2.据此推测,纳米二氧化钛在污水处理中可作 ( )
A.吸附剂 B.絮凝剂 C.消毒剂 D.催化剂
8.[2019·鸡西]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污染,其反应原理之一是2NO+2CON2+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X的化学式为CO2
B.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汽油的不充分燃烧
9.[2019·镇江]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酸雨形成的原因:CO2+H2OH2CO3
B.证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Cu+2AgCl2Ag+CuCl2
C.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ClAlCl3+3H2O
D.超氧化钾(K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氧气:2KO2+CO2K2CO3+O2
10.某实验过程如下:取a g锡粉置于密闭容器中,称得容器和固体的总质量为b g,煅烧使锡粉与O2充分反应;冷却后打开容器时发现有空气冲入,待容器内气体组成恢复到反应前,称得容器和固体的总质量为c g;取出所有固体,称得固体为d g,则c等于 ( )
A.d+b+a B.d-b-a
C.d-b+a D.d+b-a
11.120 ℃时,取3 g有机物R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只有CO2和H2O.将其燃烧产物依次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和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最终浓硫酸增重1.8 g;澄清石灰水中产生10 g沉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R的化学式一定是CH2O
B.6 g R完全燃烧消耗氧气6.4 g
C.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85.7%
D.R仅由C、H两种元素组成,其质量比为6∶1
12.某同学为了测定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将60 g稀盐酸分3次加入盛有4 g该样品的烧杯中(样品中只有铁与稀盐酸反应),所得数据如下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 2.6 | 1.2 | 0.1 |
A.第1次和第2次产生氢气的质量不同
B.第2次和第3次剩余固体中均有铁
C.第3次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溶质只有FeCl2
D.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97.5%
13.[2018·台州]19世纪初,电灯尚未发明,煤矿工人在矿井中只能借助煤油灯照明.矿井中通常存在大量的甲烷气体,遇火极易发生爆炸.1815年,化学家戴维设计出一种安全矿灯——戴维灯(如图HK12-3).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火焰只会在网中燃烧而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
图HK12-3
(1)甲烷与空气混合,遇火易发生爆炸,是因为甲烷燃烧释放大量的 .
(2)用戴维灯照明,不会引燃矿井中的甲烷,原因是
.
14.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实验后,为了进一步探究二氧化锰的用量对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影响,小明用如图HK12-4所示装置,以及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所需药品和器材进行实验.老师对实验的建议:①每组实验氯酸钾用量可取4 g,二氧化锰质量不宜超过2 g;②实验设计4组.
图HK12-4
(1)结合老师建议,补充完整实验步骤①之后的其他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2)实验结束后,小明回收了二氧化锰,如果要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还需验证二氧化锰的 保持不变.
15.[2019·绍兴]材料一 1673年,玻义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曲颈瓶中加热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冷却后打开容器,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与原来金属相比质量增加了.
材料二 170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学说”,其主要观点有:①燃素是组成物体的一种成分,一般条件下被禁锢在可燃物中;②燃素在可燃物燃烧时会分离出来,且燃素可穿透一切物质.
材料三 1756年,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他将金属铅装入容器后密封、称量.然后把容器放到大火上加热,银白色的金属变成了灰黄色,待容器冷却后再次称量,发现容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罗蒙诺索夫对此的解释是:“容器里原来有一定量的空气,且容器中的空气质量减少多少,金属灰的质量就比金属增加多少,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后来,拉瓦锡等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定量实验,推翻了“燃素学说”,质量守恒定律得到公认.
图HK12-5
(1)由“燃素学说”可知,物质燃烧后质量应该减少.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一个可以推翻“燃素学说”的事实: .
(2)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是基于金属加热后,增加的质量并非来自燃素而是来自 的假设.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玻义耳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4)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填序号).
A.分析问题应该全面、严谨
B.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药品的选择
C.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科学研究既要尊重事实,也要勇于创新
16.[2018·菏泽]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取25.0 g洗净、粉碎后的鸡蛋壳样品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实验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HK12-6所示.求:
(1)产生CO2的总质量为 g.
(2)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图HK12-6
17.在实验室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Ca(OH)2粉末状试剂.他们对该试剂进行了定量实验分析:称取试剂19.8 g放入锥形瓶中,加入30.2 g的水,充分振荡,再向锥形瓶中依次滴加25 g盐酸充分反应.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图HK12-7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第6次 |
加入盐酸的质量/g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g | 75 | 100 | a | 150 | 172.8 | 197.8 |
(1)a的数值为 ,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得出该试剂已部分变质的结论,其依据是
.
(2)b的数值为 .
(3)计算该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走进重高|
1.[2019·温州]小明用大小不同的玻璃罩罩在两组点燃的蜡烛上(如图HK12-8甲),观察发现A组实验高处烛焰先熄灭,B组实验低处烛焰先熄灭.为了探究玻璃罩中烛焰熄灭顺序不同的原因,小明以A组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实验:
图HK12-8
实验一 将6个盛有等量澄清石灰水的敞口容器固定在铁丝上,点燃蜡烛,立即用小玻璃罩罩上(如图乙).分别记下各容器内石灰水变浑浊所需的时间,多次重复实验获得数据如表.
容器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平均时间/s | 3.2 | 3.8 | 5.0 | 7.1 | 11.1 | 19.0 |
实验二 将3支温度计分别挂在小玻璃罩内不同位置(如图丙),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①示数明显增大,温度计②、③示数增大不明显.
(1)根据实验一的结果,推测A组实验高处烛焰先熄灭的原因是 .
(2)实验二研究的问题是 .
(3)结合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对B组实验现象作出简要解释:
.
2.[2019·宁波]为了比较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号和2号,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1号试管中滴入2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向2号试管中滴入2滴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③观察2支试管内产生气泡的情况;
④2~3分钟后,将点燃的卫生棉分别放入2支试管内液面的上方,发现2号试管的卫生棉燃烧得更旺.
查阅资料获知:每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中Fe3+微粒数大约是每滴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微粒数的25万倍,FeCl3溶液中起催化作用的是Fe3+.
请回答:
(1)写出2号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判断该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快慢是根据 现象来实现的.
(3)小明认为:上述实验中催化剂的种类和数量(微粒数)都不同,没有控制好变量,得出的结论不令人信服.小芳认为:过氧化氢酶的微粒数比Fe3+的微粒数少得多,再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更能说明酶的催化效率高,你认同 (填“小明”或“小芳”)的观点.
3.小林同学在做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称取2.4 g镁条在点燃的条件下与充足的空气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完毕后,称得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小于4.0 g.
提出问题固体质量为什么会小于4.0 g呢?是否发生了其他反应呢?
查阅资料镁在空气中燃烧时,除了镁与氧气反应外,还可发生反应:①2Mg+CO2C+2MgO;
②3Mg+N2Mg3N2.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固体质量小于4.0 g是由于发生反应 (填“①”或“②”)造成的,其理由是
.
实验探究根据初中化学所学知识,用图HK12-9所示装置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得到氮气(含少量稀有气体).可燃物应选择的物质是 (填序号).
A.木炭 B.红磷 C.硫粉
图HK12-9
选择的理由是 .
将点燃的镁条伸入所制得的氮气中,镁条在氮气中剧烈燃烧.
实验结论 2.4 g镁在空气中完全反应后所得固体质量小于4.0 g,是由于生成的产物是 的混合物所致.
评价与反思 通过上述实验,小林对燃烧有了新的认识: .
4.工业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学习小组对其组成展开探究.现取24 g纯碱样品,加入100 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96 g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20 g.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2)通过已知数据,能求出的量有 (填序号).
A.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
B.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
C.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D.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参考答案】
基础过关
1.C 2.B 3.C 4.B 5.B 6.D 7.D 8.C 9.C 10.D 11.B 12.D
13.(1)热
(2)戴维灯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由于金属能够吸收热量并散发到空气中,使金属周围的温度降低,甲烷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
14.(1)②取4 g的氯酸钾与0.5 g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后加入试管中,连接好装置;③开始加热试管,用秒表记录量筒收集一定体积氧气的时间;④换用三支相同的试管,各加入4 g氯酸钾,分别与1 g、1.5 g、2 g的二氧化锰均匀混合,用相同装置重复步骤②③;⑤比较实验记录的四次时间大小,判断氯酸钾的分解速率与二氧化锰用量的关系
(2)质量和化学性质
15.(1)铁丝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 (2)空气
(3)打开容器前没有称量容器的总质量
(4)ACD
16.(1)9.9
(2)解:设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 9.9 g
= x=22.5 g
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90%.
答: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0%.
17.(1)125 滴加盐酸至100 g时,开始有CO2生成,证明有CaCO3存在 (2)2.2
(3)解:设参加反应的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2.2 g
= x=5 g
Ca(OH)2的质量为19.8 g-5 g=14.8 g.
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100%≈74.7%.
答:该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74.7%.
走进重高
1.(1)小玻璃罩中蜡烛燃烧产生热的二氧化碳上升,在顶部聚积并逐渐下沉
(2)探究小玻璃罩内蜡烛燃烧对周围空气温度的影响
(3)大玻璃罩内蜡烛燃烧时,产生热的二氧化碳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冷却,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而从周围下沉,导致玻璃罩底部二氧化碳积聚并逐渐上升,所以B组实验低处烛焰先熄灭
2.(1)2H2O22H2O+O2↑
(2)观察卫生棉的燃烧情况 (3)小芳
3.2Mg+O22MgO
猜想与假设 ②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2.4 g镁与氧气完全反应产生MgO为4.0 g,2.4 g镁与二氧化碳完全反应产生4.0 g的氧化镁和0.6 g的碳,而2.4 g镁与氮气完全反应产生3.33 g的Mg3N2,空气中氮气的含量大,因此反应后的固体质量小于4.0 g
实验探究 B
只有红磷和氧气反应不产生新的气体
实验结论 氧化镁和氮化镁
评价与反思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氮气也能够支持燃烧等)
4.(1)CaCl2、NaCl (2)ABC
(3)解:设样品中纯碱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117
x 20 g y
= x=21.2 g
= y=23.4 g
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13.1%.
答: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