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二十章 电与磁第1节 磁现象 磁场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知道磁体的吸铁(钴、镍)性;
(2)通过科学探究,认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的重、难点
(1)知道磁性、磁体、磁极的概念;
(2)了解磁化现象。
教学流程
新课教学 获取知识
情景展示
引入新课
探究磁铁能吸什么
探究磁体的指向性
介绍磁性材料应用
探究磁化现象
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拓展训练
动手动脑
课堂小结
巩固知识
3
1
5
4
2
五、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磁现象、磁场
什么叫磁性?什么叫磁体?
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什么叫磁极?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每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叫做南极(S极),一个叫做北极(N极)。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的?
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
什么叫磁化?
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5.磁性材料的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展示我国海军舰艇编队赴索马里海蜮护航的视频片段入手,层层诱导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后着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学会了交流与合作,学会了归纳和总结。整堂课学生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认真的。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自主归纳和口头描述的能力还较差,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训练和进一步强化。在本堂课的结尾简单介绍磁性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又反过来为生产、生活服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教学实践检验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探索,兴趣浓厚,一些过去对物理不太感兴趣的同学也积极参与其中。整堂课学生学习态度积极、认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轻松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教师引导得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潜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是一句空话。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资料:我国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蜮护航。
学生观察、思考。
通过展示我国海军舰艇编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提问:我国古代有没有人带领船队到过索马里?
学生踊跃发言:
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
提问:郑和首次下西洋是哪一年?规模多大?
学生举手回答:
1405年7月首次出航,大小船只上百艘,人员27000多人,规模之大,航程之远,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联系历史课,回顾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
提问:船队在茫茫的大海里航行,靠什么指明航向?
学生踊跃发言:
指南针。
引入主题。
提问: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你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哪些吗?
学生踊跃发言: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
要想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我们就要学习有关“磁”的知识。
激发学习欲望。
【板书】第一节 磁现象
新课教学,获取知识
播放幻灯片:
1.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什么叫磁性?什么叫磁体?
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实验回答上述问题。
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自主探索,根据探索结果回答:磁铁能够吸引铁制品和镍币。
体验探索过程,提高动手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让学生归纳总结。
教师指出:磁铁不但能吸引铁和镍,还能吸引一种叫做钴的物质,因为钴是稀有金属,我们难以找到它来做实验。
【板书】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学生归纳总结:
物体能够吸引钢铁一类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教师介绍:各种形状的磁体。
学生观察。
拓宽视野。
播放幻灯片:
2.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是一样的吗?你是根据什么现象来判断磁性强弱的?
让学生自主实验,通过实验回答上述问题。
学生实验:
探索、发现,交流
体验探索过程,提高动手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新课教学,获取知识
让学生简述实验过程和现象
学生简述实验过程,并根据实验现象作出判断:
将大头针摊开在桌面上,再将条形磁铁或蹄形磁铁平放在大头针上,然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提起,发现磁体两端吸引大头针最多,中间几乎没有。这说明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最弱。
培养学生的语言描述能力。
教师点评:磁性是有强弱的,磁性的强弱我们感觉不到,利用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体现磁性的强弱,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物理学上叫做转换法。
学生听讲。
在教学中渗透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播放幻灯片:
3.什么叫磁极?一个磁体有几个磁极?
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上述问题。
演示实验:
①用细线系住条形磁铁的中间并把它悬挂起来,使它自由转动,观察它静止时的指向。
②支起小磁针,让它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观察它静止时的指向。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交流
提问: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条形磁铁和小磁针静止时,它们的一端指南,另一端指北。
教师指出: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指南的一端叫南极(S极),指北的一端叫北极(N极)
学生听讲:
教师板书:
【板书】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每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叫做南极(S极),一个叫做北极(N极)。
师生共同归纳。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把实验现象上升为理论。
新课教学,获取知识
提问: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是什么?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播放司南图片:
说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是我国战国时代的司南。
学生踊跃回答:
指南针。它是根据磁针静止时总是指南北的原理制成的。
学生观察、思考。
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研究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播放幻灯片:
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的?
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实验回答上述问题。
学生实验:
自主探究,并归纳实验结果:
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教师板书:
【板书】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
学生归纳实验结果:
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
学会归纳。
让学生在教材63页的“想想议议”三个图下面的空栏中填上关键的字。
学生思考、作答。
及时巩固,加深理解。
演示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提问:
拿起一个普通的铁钉去靠近大头针,大头针是否被吸起来?为什么?
用磁铁先吸引铁钉,再用铁钉去吸引大头针,大头否被吸引?拿走磁铁后,铁钉还能吸引大头针吗?为什么?
用钢钉在磁铁上向同一方向摩擦,然后用钢钉去靠近大头针,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实验,回答问题,感知磁化现象。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让学生对磁化现象有直观的认识。
新课教学,获取知识
引导学生总结什么叫磁化,教师板书:
【板书】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学生总结。
学会归纳、总结。
让学生分组做磁化实验,掌握磁化的方法。
学生实验,体验获得磁性的方法:
①接触或靠近磁体,与磁体靠近的一端形成异名磁极,远端形成同名磁极。
②用磁体的一极沿同一方向多次摩擦。
学生动手实验加深对磁化现象的理解。
磁化既有利也有弊。
让学生说一说磁化的利弊。
学生积极发言。
联系生活,联系社会。
教师介绍:
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的材料叫软磁性材料。钢磁化后磁性不易消失,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磁化后磁性不易消失的材料叫硬磁性材料。
学生专心听讲。
教师简单介绍磁性材料的一些应用。边介绍边板书
【板书】5.磁性材料的应用
①.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联车。
②.利用磁体的指向性:
司南、罗盘。
③.磁记录:
磁带、磁盘、磁卡。
利用磁疗治病、保健:
新课教学,获取知识
核磁共振、磁化杯。
学生专心听讲。
了解生活中的物理,拓展学生思维。
设疑:我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知道同学们是否注意到:用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还没有接触到铁钉,铁钉就会跳起来粘在磁铁上。是什么魔力在起作用呢?
教师演示:磁铁隔着书本仍然能够吸引铁钉。
要想知道其中的道理,我们学习了第二节《磁场》就明白了。
学生观察、思考。
激起学生后续学习的欲望。
课堂小结,巩固知识。
师生共同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
学生积极发言。
培养学生养成对所学内容及时巩固、消化、梳理的习惯。
拓展训练,动手动脑。
有一个条形磁铁的N、S极的标记模糊不清了,怎样用实验方法将它的两极判别出来?
2.自制一个指南针。
检验学习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二十章 电与磁第1节 磁现象 磁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a href="/wl/tb_c8379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十章 电与磁第1节 磁现象 磁场教学设计</a>,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播放图片并提问,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播放视频,演示并提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节 磁现象 磁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全册<a href="/wl/tb_c8379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节 磁现象 磁场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节 磁现象 磁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节 磁现象 磁场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材分析,重难点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