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九年级化学冲刺训练——专题十一:物质构成的奥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67653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0九年级化学冲刺训练——专题十一:物质构成的奥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67653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0九年级化学冲刺训练——专题十一:物质构成的奥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67653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0九年级化学冲刺训练——专题十一:物质构成的奥秘
展开备战2020九年级化学冲刺训练——专题十一: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点一:原子的结构
1.四种粒子中,属于离子的是 ( )
2.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
A.7 B.9 C.10 D.19
3.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属于____________种元素的粒子;
(2)A、B、C、D四种粒子中,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4.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从上表可归纳出以下结论 (另写出两条即可,每多一条加一分)
①有的原子没有中子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
5.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39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质量为4.89946×10-25kg(已知碳原子质量为1.993×10-26kg)计算:
(1)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取值保留整数)
(2)该原子的中子数是?
6.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求一个铁原子的实际质量_____.
考点二:物质的构成
1.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
A.A B.B C.C D.D
2.用微粒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変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C.铝制品中的铝原子是静止不动的
D.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3.用“ ”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该反应后所得物质属于混合物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 3︰1
4.下列是小红对物质构成的有关认识,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
A.氯化钠由离子构成
B.甲烷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氧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5.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
A.体积大小不同 B.能否直接构成物质
C.能否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D.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
6.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如图甲,甲是 .
(2)氢气、铁、硫酸铜三种物质中,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
(3)如图乙所示,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4)如图丙所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分析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5)如图丁所示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填序号).
7.如下图所示,将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加在试管口的棉花上滴,A的名称是 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这说明 ______ .
(3)如果在实验中发现试管里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塞的棉花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错误操作可能是 ______
8.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说明:丙图中的花均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
(1)图甲实验中通常在烧瓶中加入沸石的目的是
(2)图乙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该实验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
(3)图丙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实验中(Ⅱ)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三:元素
1.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 (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2.掌握分类的方法对于化学学习非常重要,以下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
A.石油、波尔多液都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B.碳酸钠、水、氮气、氢氧化钠都是无机化合物
C.硝酸钾、氨气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
D.氯气、氧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
3.小明和几个小伙伴周末一起爬山,到了半山腰,口渴了,拿出随身带来的塑料瓶装的矿泉水,饮后观察了标签,上面有一项写着:含钙、镁、钠、钾等成分,这里的:“钙”、“镁”、“钠”、“钾”指的是( )
A.原子 B.物质 C.分子 D.元素
4.化学反应之间、化学物质之间、微粒之间具有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下表中X、Y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A.A B.B C.C D.D
5.在① MgO,H2O,SiO2,SO2 ② C,Fe,S,P ③ AgCl,NaCl,HCl,H2O三组物质中,各有一种物质在分类上与组内其它物质不同,这三种物质分别是 ( )
A.SO2,Fe,HCl B.MgO,C,HCl C.MgO,Fe,H2O D.SO2,S,H2O
6.习总书记提倡中医治疗、养生,银针是中医针灸常用器械,银的元素符号是
A.Hg B.Ag C.Au D.Al
7.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其中还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和硫化氢(H2S),二氧化碳的存在影响甲烷的燃烧,而硫化氢燃烧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装置,可以将天然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硫化氢转化为一氧化碳、水和硫,从而实现了对这两种物质的高效去除。请回答:
(1)天然气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请用化学式回答:在上述加点的七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
8.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甲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丁元素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请写出相关符号:
甲元素_____;乙元素_____;丙元素_____;丁的离子符号为_____。
9.X、M、N、Y、Z、W 6种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氯、钙5种元素中的1~3种组成。
(1)X俗称烧碱,其化学式为________。
(2)碳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M和N,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________
(3)M在高温下与某红色固体反应,生成与其元素组成相同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在化学晚会上,小明同学选用X、Y、Z、W 4种物质为同学们做了变色小魔术,其操作及现象如下图所示(已知X、Z属于同类物质)。
① Y溶液为________。
② 加入W溶液后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写出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即可)。
备战2020九年级化学冲刺训练——专题十一:物质构成的奥秘参考答案
考点一:原子的结构
1.四种粒子中,属于离子的是 ( )
【答案】D
2.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
A.7 B.9 C.10 D.19
【答案】B
3.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属于____________种元素的粒子;
(2)A、B、C、D四种粒子中,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3 B
4.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从上表可归纳出以下结论 (另写出两条即可,每多一条加一分)
①有的原子没有中子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
【答案】(2)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5.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39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质量为4.89946×10-25kg(已知碳原子质量为1.993×10-26kg)计算:
(1)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取值保留整数)
(2)该原子的中子数是?
【答案】295;156
6.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求一个铁原子的实际质量_____.
【答案】9.3×10﹣26kg
考点二:物质的构成
1.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
A.A B.B C.C D.D
【答案】A
2.用微粒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変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C.铝制品中的铝原子是静止不动的
D.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答案】A
3.用“ ”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该反应后所得物质属于混合物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 3︰1
【答案】C
4.下列是小红对物质构成的有关认识,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
A.氯化钠由离子构成
B.甲烷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氧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答案】D
5.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
A.体积大小不同 B.能否直接构成物质
C.能否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D.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
【答案】D
6.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如图甲,甲是 .
(2)氢气、铁、硫酸铜三种物质中,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
(3)如图乙所示,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4)如图丙所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分析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5)如图丁所示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填序号).
【答案】(1)原子.(2)硫酸铜(3)右边溶液变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4)2H2+Cl2==2HCl;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5)A
7.如下图所示,将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加在试管口的棉花上滴,A的名称是 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这说明 ______ .
(3)如果在实验中发现试管里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塞的棉花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错误操作可能是 ______
【答案】胶头滴管;滤纸片上酚酞试液从右向左依次变红;分子是不停运动的;酚酞与氨水的位置滴反了
8.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说明:丙图中的花均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
(1)图甲实验中通常在烧瓶中加入沸石的目的是
(2)图乙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该实验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
(3)图丙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实验中(Ⅱ)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防止暴沸(2)烧杯B 中的酚酞溶液变红,烧杯A无明显变化;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CO2+H2O==H2CO3; 探究水是否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考点三:元素
1.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 (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答案】A
2.掌握分类的方法对于化学学习非常重要,以下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
A.石油、波尔多液都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B.碳酸钠、水、氮气、氢氧化钠都是无机化合物
C.硝酸钾、氨气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
D.氯气、氧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
【答案】B
3.小明和几个小伙伴周末一起爬山,到了半山腰,口渴了,拿出随身带来的塑料瓶装的矿泉水,饮后观察了标签,上面有一项写着:含钙、镁、钠、钾等成分,这里的:“钙”、“镁”、“钠”、“钾”指的是( )
A.原子 B.物质 C.分子 D.元素
【答案】D
4.化学反应之间、化学物质之间、微粒之间具有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下表中X、Y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5.在① MgO,H2O,SiO2,SO2 ② C,Fe,S,P ③ AgCl,NaCl,HCl,H2O三组物质中,各有一种物质在分类上与组内其它物质不同,这三种物质分别是 ( )
A.SO2,Fe,HCl B.MgO,C,HCl C.MgO,Fe,H2O D.SO2,S,H2O
【答案】C
6.习总书记提倡中医治疗、养生,银针是中医针灸常用器械,银的元素符号是
A.Hg B.Ag C.Au D.Al
【答案】B
7.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其中还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和硫化氢(H2S),二氧化碳的存在影响甲烷的燃烧,而硫化氢燃烧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装置,可以将天然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硫化氢转化为一氧化碳、水和硫,从而实现了对这两种物质的高效去除。请回答:
(1)天然气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请用化学式回答:在上述加点的七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
【答案】混合物; CO2; SO2; CO; H2O; S
8.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甲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丁元素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请写出相关符号:
甲元素_____;乙元素_____;丙元素_____;丁的离子符号为_____。
【答案】N Al O H+
9.X、M、N、Y、Z、W 6种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氯、钙5种元素中的1~3种组成。
(1)X俗称烧碱,其化学式为________。
(2)碳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M和N,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________
(3)M在高温下与某红色固体反应,生成与其元素组成相同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在化学晚会上,小明同学选用X、Y、Z、W 4种物质为同学们做了变色小魔术,其操作及现象如下图所示(已知X、Z属于同类物质)。
① Y溶液为________。
② 加入W溶液后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写出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即可)。
【答案】NaOH3CO + Fe2O3 2Fe + 3CO2稀盐酸Ca(OH)2 + Na2CO3 = CaCO3↓+2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