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复习 化学基础知识强化练习——专题十八:碳和碳的氧化物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67655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中考复习 化学基础知识强化练习——专题十八:碳和碳的氧化物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67655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中考复习 化学基础知识强化练习——专题十八:碳和碳的氧化物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67655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中考复习 化学基础知识强化练习——专题十八:碳和碳的氧化物
展开
2020中考复习 化学基础知识强化练习——专题十八: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一:碳单质的性质1.档案材料要求用碳素墨水书写,其根本原因是( ) A.用它书写比较流畅 B.它是黑颜色的,写出的字很醒目C.用它写的字能永不褪色 D.它的有效成份是碳,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2.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炼铜的工艺,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木炭可以作还原剂把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小明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混合进行实验,他的理由是________.(1)同学们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刚出现浑浊时,________(填写“可以”或者“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2)有关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碳在反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表现出还原性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考点二:碳的氧化物 1. 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组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B.性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可作燃料D.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2.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3.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B.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C. 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D. 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4.下图表示广州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C.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5.将充满下列气体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如图),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水位上升最高的是( )A.氧气 B.氢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6.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携带酒精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 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D. 火场逃生时在有烟雾的地方匍匐前进7.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D.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8.下列反应中,一氧化碳不是还原剂的是( ) A. B.C. D.9.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②通过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均可制得二氧化碳;
③凡均一、稳定、透明、澄清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④棉花、羊毛、塑料和天然橡胶等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对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能使木条燃烧 B.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C.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 D.通常是一种气体1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在常温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12.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溜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13.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 “C→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 “CO→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C. “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D. “CO2⇌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14. 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套能验证一氧化碳性质并带有一定趣味性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打开开关(同时在尖嘴处放一火源),通人适量的一氧化碳后,关闭开关和,并撤离火源,约分钟后,可观察到中鱼仍活着,中青蛙死亡,中深红的血液变成胭脂红色.然后打开开关,同时再在尖嘴导管处点燃.
试回答: (1)中结果说明________. (2)中结果说明________.(3)中结果说明________. (4)在尖嘴导管处点燃的目的是________.15.在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时,老师做了如下实验:
①该实验过程能体现的一氧化碳两条化学性质是________和________.写出处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②进入处试管中的气体化学式是________.
③实验结束时,应先撤________(填“”或“”)的酒精灯.16.和是两种重要的碳的氧化物. (1)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在一般情况下,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请解释二者性质不同的原因.(2)利用两者性质的差异,可以区别它们.请写出两种鉴别的原因. 17.在生产、生活和实验中常加入某些物质,这些物质起到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月饼盒里,放独立包装极细铁粉的作用.(2)探究“乙醇能溶于水”的实验中,向水中加入几滴红墨水的作用.(3)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气体的作用. 18.为了进一步探究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图示装置做了以下实验:
①甲同学将收集满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并轻轻振荡试管.试描述装置中产生的现象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乙同学挤压装置中的胶头滴管,使溶液滴入烧瓶,并轻轻振荡.试描述装置中产生的现象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9.向10g CaCO3中不断加入稀盐酸,其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10gCaCO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 g.(2)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 考点三:二氧化碳的制取1.实验表明,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而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由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A.能发生反应的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反应,与反应条件有关B.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C.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化学性质不同D.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组成不同2.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A.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3.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B.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能像液体一样倾倒二氧化碳C.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D.将燃着的小条伸入集气瓶中,若火焰熄灭,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向盛有石灰石的容器中加入稀酸后,过一会儿石灰石表面几乎无气泡产生,其原因可能是( ) A.发生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B.没有加热C.石灰石中含有碳酸钙较少 D.加入的是稀硫酸5.有关实验室制取及收集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B.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C.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D.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6. 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最好的方法是( ) A.用燃着的木条 B.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C.通入石灰水中 D.观察其水溶性7.某化学小组Ⅰ探究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性质实验。下图是有关实验的部分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a仪器的名称为 ;甲同学用A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乙同学用B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你认为那个组合更便于控制反应 (填写甲或乙)。(2)甲同学利用装置D进行性质实验时,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将红色液体充分加热未能重新变为紫色,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为使上述红色液体加热后能重新变为紫色,在气体通入装置D之前可接入上图装置 (填字母序号),在该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乙同学将CO2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经过思考讨论后,设计了如图G装置,使该反应有了明显现象,则装置G中的现象为 。 2020中考复习 化学基础知识强化练习——专题十八:碳和碳的氧化物参考答案考点一:碳单质的性质1.档案材料要求用碳素墨水书写,其根本原因是( ) A.用它书写比较流畅 B.它是黑颜色的,写出的字很醒目C.用它写的字能永不褪色 D.它的有效成份是碳,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答案】D【解析】据碳的化学性质分析,在通常情况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炼铜的工艺,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木炭可以作还原剂把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小明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混合进行实验,他的理由是________.(1)同学们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刚出现浑浊时,________(填写“可以”或者“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2)有关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碳在反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表现出还原性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答案】不能,D【解析】解: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把块状的木炭变成炭粉更利于反应的进行;(1)实验时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可能是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故不能判断炭一氧化铜发生了反应;(2)、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正确;
、实验过程中生成了二氧化碳,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正确;
、碳在反应中与氧结合,发生了氧化反应,表现出还原性,正确;
、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再停止加热,防止液体倒流引起试管炸裂,错误;
考点二:碳的氧化物 1. 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组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B.性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可作燃料D.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答案】B【解析】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故选项说法错误.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2.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答案】C3.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B.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C. 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D. 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答案】C4.下图表示广州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C.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答案】A5.将充满下列气体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如图),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水位上升最高的是( )A.氧气 B.氢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解:氢气和氮气难溶于水,将充满氢气或氮气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时,试管内的水位几乎不上升;
氧气不易溶于水,将充满氧气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时,试管内的水位上升较少;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时,试管内的水位上升较多;
由以上分析可知,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水位上升最高的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
故选:.6.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携带酒精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 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D. 火场逃生时在有烟雾的地方匍匐前进 【答案】A7.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D.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常因为生产微溶的硫酸钙附着在石灰石的表面,而使反应物不能充分接触,导致反应停止,故实验室一般不用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8.下列反应中,一氧化碳不是还原剂的是( ) A. B.C. D.【答案】B【解析】解:、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得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故选项错误.
、该反应中一氧化碳是生成物,不是还原剂,故选项正确.
、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得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故选项错误.
、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得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故选项错误.
9.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②通过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均可制得二氧化碳;
③凡均一、稳定、透明、澄清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④棉花、羊毛、塑料和天然橡胶等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解析】解:①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能生成单质铁和化合物二氧化碳,但是不属于置换反应;
②通过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均可制得二氧化碳;
③凡均一、稳定、透明、澄清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稳定、透明、澄清的液体,但是水不是溶液;
④塑料属于人工合成材料.
说法不正确的是①③④
10.对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能使木条燃烧 B.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C.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 D.通常是一种气体【答案】A【解析】解:、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使木条燃烧,故符合题意;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故不符合题意;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不符合题意;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故不符合题意;
1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在常温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答案】C【解析】解:、在常温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无需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所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该性质无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所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该性质必须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属于化学性质,故正确;
、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该性质无需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所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12.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溜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答案】A13.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 “C→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 “CO→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C. “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D. “CO2⇌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答案】C14. 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套能验证一氧化碳性质并带有一定趣味性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打开开关(同时在尖嘴处放一火源),通人适量的一氧化碳后,关闭开关和,并撤离火源,约分钟后,可观察到中鱼仍活着,中青蛙死亡,中深红的血液变成胭脂红色.然后打开开关,同时再在尖嘴导管处点燃.
试回答: (1)中结果说明________. (2)中结果说明________.(3)中结果说明________. (4)在尖嘴导管处点燃的目的是________.【答案】(1)一氧化碳难溶于水;(2)一氧化碳有毒;(3)一氧化碳能使新鲜的血液变色;(4)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15.在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时,老师做了如下实验:
①该实验过程能体现的一氧化碳两条化学性质是________和________.写出处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②进入处试管中的气体化学式是________.
③实验结束时,应先撤________(填“”或“”)的酒精灯.【答案】可燃性,还原性,,和,16.和是两种重要的碳的氧化物. (1)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在一般情况下,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请解释二者性质不同的原因.(2)利用两者性质的差异,可以区别它们.请写出两种鉴别的原因.【答案】(1)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2)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变化的是一氧化碳;利用的原理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合理即可).【解析】解:(1)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在一般情况下,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变化的是一氧化碳(合理即可).
17.在生产、生活和实验中常加入某些物质,这些物质起到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月饼盒里,放独立包装极细铁粉的作用.(2)探究“乙醇能溶于水”的实验中,向水中加入几滴红墨水的作用.(3)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气体的作用.【答案】(1)铁粉吸收月饼袋内的空气里的氧气和水蒸气而生成铁锈,从而使月饼防潮和防腐(2)显色,利于观察(答出有利于观察实验现象即可)(3)煤气一旦泄露,易被察觉.18.为了进一步探究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图示装置做了以下实验:
①甲同学将收集满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并轻轻振荡试管.试描述装置中产生的现象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乙同学挤压装置中的胶头滴管,使溶液滴入烧瓶,并轻轻振荡.试描述装置中产生的现象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1)40(2)解:设40g稀盐酸含有HCl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7310g xX=7.3g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19.向10g CaCO3中不断加入稀盐酸,其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10gCaCO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 g.(2)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答案】(1)40(2)解:设40g稀盐酸含有HCl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7310g xX=7.3g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考点三:二氧化碳的制取1.实验表明,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而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由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A.能发生反应的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反应,与反应条件有关B.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C.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化学性质不同D.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组成不同【答案】B【解析】解:、中的结论并不能由题中的实验得出,故错;
、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而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说明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故正确;.
、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化学性质相同,因为构成碳酸钙的粒子没有变.故错;
、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因此其组成和结构都相同,故错.
2.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A.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涉及正确鉴别二氧化碳是否收满的实验题,验证时利用二氧化碳的特性进行鉴别.3.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B.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能像液体一样倾倒二氧化碳C.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D.将燃着的小条伸入集气瓶中,若火焰熄灭,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像倒液体一样倾倒二氧化碳,描述正确,故正确;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说法正确,但是实验现象中看不出来,故错误;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是,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一定都是二氧化碳,故错误;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向盛有石灰石的容器中加入稀酸后,过一会儿石灰石表面几乎无气泡产生,其原因可能是( ) A.发生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B.没有加热C.石灰石中含有碳酸钙较少 D.加入的是稀硫酸【答案】D【解析】解:、实验前,必须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不反应与漏气与否无关系,所以错误;
、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不需加热,所以与是否加热没关系,所以错误;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绝不会含有碳酸钙少,故错误;
、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了微溶的硫酸钙,它覆盖在了石灰石的表面,阻碍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故正确.
5.有关实验室制取及收集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B.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C.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D.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答案】C解;、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说法正确;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故说法正确;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说法错误;
、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说法正确;
6. 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最好的方法是( ) A.用燃着的木条 B.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C.通入石灰水中 D.观察其水溶性【答案】C【解析】解:检验二氧化碳时,利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的性质,方法是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是二氧化碳.
7.某化学小组Ⅰ探究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性质实验。下图是有关实验的部分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a仪器的名称为 ;甲同学用A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乙同学用B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你认为那个组合更便于控制反应 (填写甲或乙)。(2)甲同学利用装置D进行性质实验时,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将红色液体充分加热未能重新变为紫色,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为使上述红色液体加热后能重新变为紫色,在气体通入装置D之前可接入上图装置 (填字母序号),在该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乙同学将CO2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经过思考讨论后,设计了如图G装置,使该反应有了明显现象,则装置G中的现象为 。【答案】(1)长颈漏斗 乙 (2)通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氯化氢气体 FNaHCO3 + HCl = NaCl+H2O+CO2↑ (3)小气球逐渐膨胀起来 或小气球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