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届二轮复习数列不等式的证明方法教案(全国通用)
展开【例1】用数归纳法证明:【点评】利用数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时,关键在于第二步,证明这一步时,一定要利用前面的假设和已知条件.【反馈检测1】已知,(其中)(1)求及;(2)试比较与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方法二放缩法解题步骤一般放缩数列通项,或放缩求和的结果.【例2】已知函数(1)当时,求函数在上的极值;(2)证明:当时,;(3)证明: .(2)令 则 上为增函数. (3)由(2)知 令得, 【点评】(1)本题就是利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是高考的难点和重点.(2)利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有时需要放缩通项,有时是需要放缩求和的结果,本题两种放缩都用上了.(3)放缩要得当,所以放的度很重要,有时需要把每一项都放缩,有时需要把前面两项不放缩,后面的都放缩,有时需要把后面的项不放缩,所以要灵活调整,以达到证明的目的. *【反馈检测2】已知数列满足.(1)求及通项公式;(2)求证:. 【反馈检测3】将正整数按如图的规律排列,把第一行数1,2,5,10,17, 记为数列,第一列数1,4,9,16,25, 记为数列(1)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的前n项和分别为,用数归纳法证明:;(3)当时,证明:. 【反馈检测4】已知函数(1)当时,比较与1的大小;(2)当时,如果函数仅有一个零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3)求证:对于一切正整数,都有 【反馈检测5】已知函数.(1)讨论的单调性与极值点;(2)若,证明:当时,的图象恒在的图象上方;(3)证明:. 方法三分析法解题步骤从待证命题出发,分析使其成立的充分条件,利用已知的一些基本原理,逐步探索,最后将命题成立的条件归结为一个已经证明过的定理、简单事实或题设的条件.【例3】已知函数是奇函数,且图像在点 处的切线斜率为3(为自然对数的底数).(1)求实数、的值;(2)若,且对任意恒成立,求的最大值;(3)当时,证明:. (2)当时,设,则 设,则,在上是增函数因为,,所以,使 时,,,即在上为减函数;同理在上为增函数从而的最小值为所以,的最大值为 【点评】本题的第3问,由于结论比较复杂,一下子看不出证明的方向,所以要采用分析法来证明.【反馈检测6】已知函数.(1)当时,试确定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2)求函数在上的最小值;(3)试证明:. 高中数常见题型解法归纳及反馈检测第41讲:数列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参考答案 【反馈检测1答案】(1),;(2)当或时,,当时,.【反馈检测1详细解析】(1)取,则;取,则,.∵时,,∴∴.即时结论也成立,∴当时,成立. 综上得,当或时,;当时,.【反馈检测2答案】(1), ;(2)见解析.【反馈检测3答案】(1),;(2)证明见解析;(3)证明见解析. *【反馈检测3详细解析】(1)由,得:, . ① 当时,,∴,又,∴时等式成立; ② 假设时等式成立,即,则时, ,∴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①②,都成立. 【反馈检测4答案】(1)或;(2)见解析.【反馈检测4解析】(1)当时,,其定义域为因为,所以在上是增函数故当时,;当时,;当时,(2)当时,,其定义域为,令得,因为当或时,;当时,所以函数在上递增,在上递减,在上递增且的极大值为,极小值为又当时,;当时,因为函数仅有一个零点,所以函数的图象与直线仅有一个交点.所以或(3)方法二:用数归纳法证明:①当时,不等式左边,右边因为,所以,即时,不等式成立②假设当时,不等式成立,即那么,当时,由(1)的结论知,当时,,即所以即即当时,不等式也成立综合①②知,对于一切正整数,都有【反馈检测5答案】(1)在和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为极大值点,为极小值点;(2)见解析;(3)见解析.(2)当时,令,,当时,,时,,∴在上递减,在上递增,∴,∴时,恒成立.即时,恒成立,∴当时,的图象恒在的图象上方.(3)由(2)知,即,∵,∴,令,则,∴∴∴不等式成立.【反馈检测6答案】(1)的单调递减区间为,单调递增区间为;(2);(3)见解析. *【反馈检测6详细解析】(1)函数的定义域为,当时,,则,解不等式,得;解不等式,得,故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为,单调递增区间为;当,即当时,当,,当时,,此时函数在处取得极小值,亦即最小值,即,综上所述,;由(1)知,当时,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即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增,故,故有,因此不等式在上恒成立,故原不等式得证,即对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