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4节 升华和凝华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4节 升华和凝华备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物态基础,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杜撰的,物态特性,物态特性以水为例,微观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今日人物:瓦特 (James Watt,1736—1819)
一、今日人物:瓦特 (James Watt,1736—1819)
瓦特出生于英国,是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的发明者。童年的瓦特体弱多病,胆子又小,常喜欢一个人玩,但爱动脑筋。 有一天,他看见水壶里的沸水忽然掀起壶盖,发出“噗噗”声,就好奇地问奶奶:“为什么壶盖会跳动?”奶奶告诉他,这是壶里水蒸气的力量。小瓦特心里想,蒸汽的力量可真大,要是能利用它就好了!这件事启发了他对蒸汽机的发明。
为什么水蒸汽能提供动力?
3、固态:与液态和气态相比固体有比较固定的体积和形状、质地比较坚硬。
1、液态:可以流动、变形,可微压缩。
2、气态:气体与液体一样是流体,它可以流动,可变形。与液体不同的是气体可以被压缩。假如没有限制(容器或力场)的话,气体可以扩散,其体积不受限制。
1、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如果把一滴水放大到地球那么大,分子也就这么大(直径1m左右)想像 分子有多多,如果全中国的人民一起来数一滴水中的分子,每人一秒 分子有多多,如果全中国的人民起来数滴水中的分子,每人秒 数一个,大家一起不吃不喝不睡觉得数大概30万年。
2、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1+1<2 ??1升水和1升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升
3、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在显微镜下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藤黄粉、花粉微粒,或在无风情形观察空气中的烟粒尘埃 情形观察空气中的烟粒、尘埃时都会看到这种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激烈。它是1827年高,运动越激烈。它是1827年植物学家R.布朗首先发现的。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雪花飞舞,说明分子在运动 B.花香扑鼻,说明分子在运动 C.破镜难圆,说明了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D.一潭死水,说明了水分子是静止的
思考:煮饺容易熟还是蒸饺容易熟?为什么?
1. 概念: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 液体汽化需要吸热
(1)蒸发的特点 ①发生在液体表面 ②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③缓慢的汽化现象 ④吸热,有致冷作用
今日实验1.酒精蒸发致冷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的温度高低 ②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④周围空气湿度
你在家烧过开水吗?水烧开时(水沸腾)你发现了什么呢? 这种汽化过程有什么特点呢?
(1)沸腾条件: ①温度达到沸点 ②持续吸热
视频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2)沸腾特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Flash:4.3沸腾.swf
液体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5)液体的沸点和环境气压的关系
视频3.冷水沸腾(00:58-03:10)
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民,很少煮面条吃,经常只能吃炒面、青稞面。这是为什么?
1、概念: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结论:用压缩体积的办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例1.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把酒精擦在手背上, 会感觉到凉是因为_____________。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__________进行的汽化现象。池塘里的水不论在什么温度下,都有 汽化成水蒸气的现象存在。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在液体的_______和________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是液体________的温度,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_。
例2.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 ________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__________的缘故。
例3.夏天扇扇子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A.扇子扇来的风,使空气降温 B.扇子扇来的风是凉风 C.扇子使人体周围空气的流动加快,加速了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而蒸 发吸热 D.扇子把人体周围的热空气扇走,使人体周围的气温降低
视频3.碘的升华与凝华实验
【思考1】试推测下面报道中发生了现象?为什么? 新疆消息近日在罗布沙漠中发生的奇怪的天气现象,令科考队中的专家不得其解。 从1月4日凌晨3时左右,罗布沙漠中开始下雪,直到第二天中午12时, 科考队到达小河墓地前200米左右时,雪突然停了,沙丘上均匀地覆盖着约5到10厘米的积雪,茫茫无涯。 然而,过了20分钟左右,奇怪的事发生了:就在科考队手忙脚乱地从沙滩车上卸下器材设备,开始向小河墓地靠近的时候,发现脚下踩的不再是雪地,而是干爽的沙地。再远望四周,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中哪有雪的影子?
【思考2】你还知道有哪些物质易发生升华凝华现象?
【特别介绍】 干冰即是在标准大气压下-78.5℃时,存在的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极易升华,吸热致冷
云、雨、雪、露、雾、霜是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云:白天气温较高,地表水大量蒸发,因此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汽。这时候水蒸汽上升到冷的高空以后,一部分液化成为小水滴,一部分凝华成小 冰晶,天空中的云就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液化以及凝华)
雨:当云越聚越多,越聚越厚的时候,就要开始下落,在下落过程当中随着温度升高,云中的小冰晶熔化成小水滴,与云中原有的小水滴一起降落到地面上,这就是雨。(液化熔化 )
雾:空气中如果有较多的浮尘,水蒸汽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浮尘上,和浮尘一起漂浮 在空气中,这就是雾。(液化)
露:天气较热时,空气中的水蒸 汽清晨前遇到 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在它们的表面,这就是露。 (液化)
雪:当水蒸气上升到很 冷的高空时,水蒸 汽凝华成六角形的冰花,冰花聚集在一起,形成雪片或者雪团降落下来,这就是雪。(凝华)
霜:夜晚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地面附近的水蒸汽遇到地面上冷的物体, 凝华为冰花附在物体上,这就是霜。 (凝华)霜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
例1.说说下列物质状态的变化并说明吸放热情况。A.碘变成紫色的气体 B.卫生球变小了 C.霜的形成 D.雾、露的形成 E.水结冰 F.夏天衣服被晒干 G.冰化成水 H.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I.冬天玻璃窗内的冰花
1.常用温度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用温度计原理:__________________。 3.体温计的量程__________,分度值______。 4.体温计使用之前要__________________。 5.体温计________(可以/不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6.100摄氏度规定:_________________。 7.0摄氏度规定:_________________
1. 熔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凝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晶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熔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非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凝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晶体熔化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晶体熔化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汽化是指____________, ____热 10.液化是指____________, ____热 11.汽化两种方式_______, _______。 12.液化两种方法_______, _______. 1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 14.水沸腾条件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5.水沸腾特征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2.温度计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和 39℃的病人的体温,则该温度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 ) A.37℃和39℃B.38℃和39℃ C. 37℃和38℃D. 37℃和37℃
3.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变大。 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4.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CC.在第30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在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 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
5.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6.下列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B.夏天湿衣服很快变干是液化现象C.秋天早晨的雾是汽化形成的D.冬天早晨的霜是凝固形成的
7.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亮应按照_______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测量过程中,温度计在某一时刻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该物质的温度为_______℃。(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该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当加热到______末,试管中物质所处的物态是_______态,该物质为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固液共存态,外表面,内表面,压缩体积,碎盐冰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物理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2节 熔化和凝固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熔化和凝固,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在一定温度下熔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化时吸热,吸热温度不变,吸热温度升高,非晶体,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AB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物理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温度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温度不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