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三年级上册12 认识岩石教案及反思
展开教学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进行岩石的观察活动;根据岩石的不同特征给岩石分类。
2、通过一块岩石的观察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方法——观察结果”的过程,提高观察方法与技能。
3、通过观察、实验能探究活动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培养学生愿意合作交流的情感,在搜集欣赏岩石中体验自然美。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师也准备一些岩石标本。
2、教师准备一些简单的观察工具:放大镜、小刀、记录纸等。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确定研究的问题
引入揭题
课前同学们都采集了一些石头,谁愿意来说一下,关于石头你都有哪些发现?(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石头,并交流自己对岩石的初步感知。)
【了解学生对岩石情况的已有经验,目的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牵引过来,为下面的学习打基础,因为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知识并不是线性的,新的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活动主动建构的。】
师:我也带了一块石头,(教师出示砖块)你们看看这块石头怎么样?(学生辨别岩石与非岩石。)
师:石头在科学术语中就叫岩石。
揭题。(板书课题)—— 12、认识岩石
岩石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随处可见,下面我们走进美丽的岩石世界去看一看。(播放课件)
二、作出假设,自主探究。
1、介绍“我的岩石”。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岩石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描述,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初步确定指导的方向。)
(让学生共享劳动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悦,同时初步观察、描述岩石的一般特征。) 2、如何观察“我的岩石”。
师:你们的岩石真有特色,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引导学生运用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二: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1、“我的岩石”观察
师:同学们可真不简单,想出的方法真不错。老师还给大家提供了自选材料,盐酸。使用时要注意安全,下面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动手研究,相信在研究过程中,一定还会有更新奇的发现。实验过程中要做好记录。
使用工具提示:小刀危险!小心使用!千万不要把盐酸溅到皮肤和衣服上!!!
1、大镜观察,你能发现这块岩石的组成颗粒或条纹是怎样的吗?还观察到什么?
2、用小刀刻划,划痕与指甲划的一样吗?气味又如何?这块岩石是硬还是软?还发现了什么?
3、给岩石滴上盐酸,会发生什么现象?
【在科学教学中,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因此,在这里提出实验方法是必要的。正确指导盐酸的使用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
师:根据每个小组的研究工具,小组讨论,你们打算用哪些方法研究搜集到的石头?
(学生分组设计研究方案。完成后学生交流研究方案,并互相补充,教师给与正确的指导。)
(学生分组观察、实验,在表格中记录观察实验结果,教师巡视给与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完善、提高观察岩石的方法,学生明确观察岩石哪些方面的特征。)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想法,以便更准确、更全面地发现岩石的特征。通过讨论,把一致的意见填写在“岩石特征表”中,填写的内容不局限于表格所列的方面。】
2、“我的岩石”观察描述。
学生汇报“我的岩石”观察发现,要求按:
我是用什么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的?我观察到了岩石的哪些特征?这样的遵循“观察方法——观察结果”的逻辑关系进行交流探究结果。
师:你们知道他(她)观察的是哪块岩石吗?
学生根据他的描述,识别、寻找出相应的岩石。要求观察同号岩石的学生对他的观察方法和观察结果进行补充或质疑。
(应用于后续的分类活动,作为分类标准)
【通过交流,实现了学习成果的共享,学生不仅仅了解了岩石的特征,更重要的是懂得了观察的科学方法。】
活动三、给岩石分类
师:同学们真是不简单,研究出了这么多石头中的奥秘,知道了这些石头的基本特征,请你根据自己习惯的方法给石头分类。
(学生分小组进行分类活动,完成后,小组汇报自己的分类方法。)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到这么多分类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家们对这些石头又是怎样分类的。
(指导学生仔细查看资料卡。)
师:你能将你搜集的石头对号入座吗? (
学生分组活动,发表意见。)
【让学生自己找到自己所搜集的石头属于哪一类岩石,建立岩石的概念,将学生的探究活动归纳成科学的理论知识。】
活动四、小结拓展
(播放雁荡山地质录像)
师:这是一块雁荡山最常见的岩石,想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界地质公园”——雁荡山吧!
师:关于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充分交流所学的知识,以及学习体会。)
师:你还有哪些问题想了解?可以设基础研究方案,课后继续研究解决。
【此时的交流,使老师和学生真正的沟通,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引领者。下课铃声并不意味着学生探究活动的结束,要使研究科学、探索科学的方法得到延续和发展,让学生能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运用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教学反思
本课活动设计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锻炼了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具体特点如下:
1.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运用问题来创设主动探究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思维。通过教师启发,学生根据旧知识找出岩石的特征,并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来认识这些特征,使学生从“学会”知识,到他们“会学”知识。虽然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有一定的困难,但正是这种“困难”,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其次,学生在独立探索后,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通过充分地讨论,学生共同分享了他们的探索结果,在互相启发中提高了认识,自己找出了各种岩石的特征。
2.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探究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如:实验材料的选择,讨论过程的引导,困难之处的指导,关键之处的点拨,都离不开教师。例如,用盐酸鉴别岩石硬度的实验,是本课的重难点实验,教师采取了出示“操作提示”的方法作指导,顺利地突破了难点。同时在研讨活动中,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尊重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3.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
教学中,教师没有局限于让学生记住课本中几种岩石的特征,而是通过实际的岩石分类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自行探究,从而把学习与应用、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青岛版 (六三制2017)三年级上册12 认识岩石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青岛版 (六三制2017)三年级上册12 认识岩石教案设计,共3页。
小学科学12 认识岩石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12 认识岩石精品教案设计,共3页。
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三年级上册12 认识岩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三年级上册12 认识岩石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