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3.4 用特殊方法解决问题 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3.4 用特殊方法解决问题  教案第1页
    3.4 用特殊方法解决问题  教案第2页
    3.4 用特殊方法解决问题  教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冀教版三 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冀教版三 解决问题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精彩题例,思路导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33页 用特殊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提示


    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要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和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其初步的推理能力。例5的教学,师生要探究讨论丫丫的算法,为什么把亮亮比红红多的本数除以2,就是亮亮应给红红的本数。例6的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的讨论,达成把两组物品中同样的东西拿掉,就可以先出3双袜子的总价,再求出手套的单价,重点要交流讨论的思路和计算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解答“移多补少”和“已知总量求部分量”问题,能比较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愿意独立思考并尝试解答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数学基本思想。


    过程与方法


    经历数字信息的过程,运用数学方法解题,培养函数、代换思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做出合理解释,并能运用数学方法加以解决,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解决“移多补少”和“已知部分和,求单一量”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难点 理解并掌握解决“移多补少”和“已知部分和,求单一量”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等


    学生准备: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


    师: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有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这一节课,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走进今天的课堂,经历用数学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有趣问题的过程。 (板书课题:用特殊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从生活语言入手,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直奔今天的学习主题--用特殊方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移多补少”问题。


    例:要使两个人的书同样多,亮亮要给红红几本书?(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1:亮亮有9本书,红红有5本书。


    生2:亮亮的书比红红的多。


    师:要使两个人的书两样多,亮亮要给红红几本书?


    (建议:可以用卡片代替书,同桌合作,分一分。然后交流学生的算法。 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交流,然后汇报。 )


    (预设)


    生1:把多的部分出一半给对方,就是平均分多出的部分。


    9-5=4(本) 4÷2=2(本)


    生2:求出两人的平均数,取出比平均数多的部分给对方,就是先把两人的书合在一起,然后平均分。


    9+5=14(本) 14÷2=7(本) 9-7=2(本)


    师:比较两种方法,说一说哪种方法更简单。(生讨论交流,第一种方法简单,但是第二种解题思路可以借鉴、学习)


    师生小结:这道题中蕴含着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移多补少。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设计意图:面对实际生活问题,借助学具,在操作中理解“移多补少”的含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教学“已知部分和,求单一量”问题。


    例:一双手套和一双袜子的价钱各是多少元?(课件出示)





    师:读图理解信息,你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吗?


    (预设)


    生1:一双手套和一双袜子共27元;一双手套和四双袜子共54元。


    生2:问题是一双手套和一双袜子的价钱各是多少元?


    师:想一想,54元比27元多的钱是买什么需要的钱?


    师: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答?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预设)


    生1: 54元比27元多的钱是买3双袜子的钱,因此利用上面的信息可以求出一双袜子的单价。


    (54-27)÷3=9(元)


    生2:袜子的单价是9元知道后,手套的钱就简单多了,列式27-9=18(元)就是一双手套的单价。


    师生交流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说一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再检验所得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 在观察中发现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在讨论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师生总结提升。


    (三)巩固新知


    1、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1~3题。


    2、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4题。


    设计意图: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移多补少”和“等量代换”数学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2、在练习中巩固“移多补少”或“逆推法”(俗称“还原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达标反馈


    1、幼儿园小朋友排队,第一队有20人,第二队有14人,要使两队人数相等,应该怎么办?


    2、小明有23支铅笔,小华有17支铅笔,小明给小华多少支铅笔后,两人的铅笔支数就相等?


    3、小白兔有25个萝卜,小黑兔有28个萝卜。妈妈又买来7个萝卜,怎样分,才能让两只小免的萝卜个数同样多?


    4、小红有8支铅笔,小明给小红2支铅笔后,两人铅笔支数同样多。小明原来有几支铅笔?


    5、买1个足球和5个篮球共用281元,买1个足球和7个篮球共用355元,一个篮球多少元?





    答案:


    1、(20-14)÷2=3(人) 第一队调3人到第二队。


    2、(23-17)÷2=3(人)


    3、25+28+7=60(个) 60÷2=30(个)


    30-25=5(个) 7-5=2(个)


    小白兔分5个,小黑兔分2个。


    4、8+2+2=12(支)


    5、(355-281)÷(7-5)=37(元)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你对“移多补少”和“整体代换”数学知识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设计意图: 在反思中梳理和整理自己对新知的理解,在理解和辨析中再次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框架,同时也在困惑中查漏补缺,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框架进行一次精心“装修”和“检修”。


    (六)布置作业


    1、小刚搭积木,第一堆搭了22块,第二堆搭了38块,要使两堆的积木数相等,应该从第二堆拿几块到第一堆?








    2、方方在40张画片,欣欣有30张画片,方方给欣欣多少张画片后,两人的画片的张数就同样多了?





    3、四年级一班有学生45名,四年级二班有学生42名,开学以后,又新转来5名新同学,怎样分才能使两个班的人数相等?








    4、丫丫逛超市,如果买一件上衣和两条裤子需要225元,要是买同样的三件上衣和两条裤子共需要435元,上衣和裤子各多少元?





    5、两个西瓜和一个香蕉重8100克,两个西瓜和三个香蕉重 8300克,一个西瓜重多少克?








    答案:


    1、(38-22)÷2=8(个)


    2、(40-30)÷2=5(个)


    3、45+42+5=92(人) 92÷2=46(人)


    一班:46-45=1(人) 二班:5-1=4(人)


    4、上衣:(435-225)÷(3-1)=105(元)


    裤子:(225-105)÷2=60(元)


    5、(8300-8100)÷(3-1)=100(克)


    8100-100=8000(克)


    板书设计


    3.4 用特殊方法解决问题


    例: 例:


    1、把多的部分出一半给对方 1、先求出3双袜子的钱数


    9-5=4(本) 4÷2=2(本) 54-27=27(元)


    2、取出比平均数多的部分给对方。 2、一双袜子的钱数


    27÷3=9(元)


    9+5=14(本) 3、一双手套的钱数


    14÷2=7(本) 27-9=18(元)


    9-7=2(本)


    答:亮亮给红红2本。 答:一双手套18元,一双袜子9元。















































    设计意图: 本课时板书体现了教学内容,也体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流程。这样板书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点拨与强调的作用,也起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已知部分和,求单一量”问题教学片断


    问题原型:一双手套和一双袜子的价钱各是多少元?(课件出示)





    师:观察课件出示的信息,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预设)


    生1:一双手套和一双袜子共27元;一双手套和四双袜子共54元。


    生2:所求的问题是一双手套和一双袜子的价钱各是多少元?


    师:再仔细读图观察分析,你还有哪些新发现?你能发现上下图中的相同和不同吗?


    (预设,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可以点拨)


    生1:仔细观察图发现,上下图中相同的部分是都有一双手套和一双袜子,不同的是下图中还多了3双袜子。(如下图)


    生2:我还发现,两次购买的数量不同,钱数也不同。(如下图)





    师:结合上面的相同和不同,你有什么新的突破?


    (预设)


    生1:把相同部分看成一个整体,同时拿掉,就剩下3双袜子。


    生2:54与27的差就是3双袜子的总价,计算出这个差就可以计算出一双袜子的单价了。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答?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预设)


    生:(54-27)÷3=9(元)


    师:好了袜子的单价知道了,你再仔细观察图,会求手套的单价了吗?





    设计意图: 本教学片断的精彩之处在于,在观察中发现相同和不同,在不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点,教师使用了“突破”等非数学语言也达到了探究出解答方法的效果。





    教学资源


    1、填一填。


    (1)聪聪有24个点赞卡,丫丫有10个点赞卡,聪聪给丫丫( )个点赞卡,两人就同样多了。


    (2)两个书包和一个文具盒共46元,两个书包和三个文具盒共64元,一个文具盒( )元。


    2、选一选。


    (1)5个日记本和4支圆珠笔共14元,3个日记本和4支圆珠笔共10元,每个日记本( )元,每支圆珠笔( )元。


    A 4 B 3 C 2 D 1


    (2)三年级参加写字兴趣班的有48人,如果从写字兴趣班调8人到美术兴趣班,那两班的人数相等,美术兴趣班原有学生( )人。


    A 30 B 32 C 40 D 56


    3、第一只盒子里有18只皮球,从第一只盒子里拿出一只皮球放进第二只盒里,这时两盒皮球的个数同样多。第二只盒原来有几只皮球?


    4、一个茶壶和一个茶杯各是多少元?





    55元 87元


    答案:


    1、(1)7 (2)9


    2、(1)C D(2)B


    3、18-1-1=16(个)


    4、茶杯:(87-55)÷(8-4)=8(元) 茶壶: 55-4×8=23(元)





    资料链接





    移多补少


    我们在解决“求平均数”问题时,一般离不开“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这个数量关系式。但如果我们能深刻理解“平均”二字的含义,就能用更简便的方法解决那些灵活性较强的问题。


    “平均”的“平”就是“拉平”,也就是移多补少;“均”就是“相等”。这样,“平均”二字的含义就可以理解为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使每份的数量相等。


    在生活或者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很多不相等的现象。有时为了需要,要把不相等转化成相等,就要移多补少,也就是要把多出的部分平均分成两份,自己留下一份,把另一份补给少的,最终使两个不相等的量变成相等。


    因此,在解决“求平均数”问题时,“移多补少”是一种重要的思考方法,我们要善于运用这种方法。


    【精彩题例】:小明有16张画片,小红有12张画片,小明给小红几张,两人的画片就会同样多?


    【思路导航】:从题意知,小明的画片比小红多4张,即16-12=4(张),把多的4张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2张,4÷2=2(张),那么小明给小红2张,两人的画片数就同样多了。





    整体(等量)代换


    整体(等量)代换:用一种量(或一种量的一部分)来代替和它相等的另一种量(或另一种量的一部分)。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


    狭义的等量代换思想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真正使用到的等量代换为:∀f(a=b∧f(a)→f(b)),其中f是合式公式广义的等量代换。举例来说就是:“如果李四是张三的同义词,张三是人,那么李四是人”。这个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甚至到了大学都会使用。





    相关教案

    四年级上册三 解决问题教案: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册三 解决问题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探索活动,获取新知,教师小结,谈谈你收获了什么知识?,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三年级下册问题解决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下册问题解决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加,探究新知,知识运用,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冀教版三年级下册二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三年级下册二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新知,巩固深化,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