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文教育2019-2020八上物理状元培优期中考试题(人教版附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568753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深圳市龙文教育2019-2020八上物理状元培优期中考试题(人教版附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568753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深圳市龙文教育2019-2020八上物理状元培优期中考试题(人教版附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568753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深圳市龙文教育2019-2020八上物理状元培优期中考试题(人教版附答案)
展开
2019-2020学年
八上物理状元培优期中考试题(人教版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措施中,可以减慢蒸发的是
A.将湿毛巾在阳光下晾晒 B.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用电吹风机吹潮湿的头发 D.将蔬菜装入保鲜袋,放在冰箱里
2、下列对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里的课桌高度约为1.5m B.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7℃
C.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0m/s D.一本九年级物理课本质量约为50g
3、下面几种现象中,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是( )
A.用光将鱼吸引到渔网里 B.鱼被岸上说话的人吓走
C.在岸上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D.波浪拍击海面发出轰鸣声
4、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火车减速进站 B.房屋着火 C.划破夜空的流星 D.骑自行车上学
5、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 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D.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6、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7、 阅兵仪式中,检阅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车和人的总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以行驶的检阅车为参照物,路边站立的土兵是运动的 D. 检阅车匀速行驶牵引力大于车受到的阻力
8、关于图所示的民族吹管乐器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色 D.唢呐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9、某辆汽车启动后,经过20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 )
A. 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km/h B. 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m/s
C. 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km/h D. 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m/s
10、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大,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乙的内径比丙细,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
A.甲最长 B.乙最长 C.丙最长 D.一样长
11、小明同学到南美洲游学,见到一种外表酷似微型西瓜的野生水果,其独特的迷你造型和清爽的口感令人称奇。右图是迷你“西瓜”与一元硬币放在起的对比照,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该迷你“西瓜”的长度约为( )
A.2mm B. 2cm C. 6mm D. 6cm
12、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积雪消融 B.湖面起雾 C.瓦上结霜 D.衣服变干
13、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A.两同学相遇时甲行驶了4km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1.5倍 D.整个过程乙的平均速度是甲平均速度的2倍
14、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甲乙相比( )
A.乙音调较高 B.甲响度较大
C.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 D.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
声音 | 声音强弱等级/dB | 频率/Hz |
甲 | 70 | 1100 |
乙 | 110 | 700 |
1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久了的电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D.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这是水蒸发吸热的缘故
16、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 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 )
A.汽车遇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204 m B.汽车遇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 m
C.汽车的速度约为26.15 m/s D.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3 s
二、填空题
17、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纽扣的直径是 cm。
18、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气 而成的;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 ,形成“人工雪”。(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9、在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描述声音的优美诗句,如“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大”“音调高”或“音色不同”);中考期间的考场周围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______处减弱噪声;小轿车倒车雷达的探头是利用______传感器工作的。(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
20、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温度计示数减小,用扇子扇表面干燥的温度计,温度计的示数不变。
根据以上信息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被国外媒体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通车运营,以在大桥上行驶的客车为参照物,桥边的栏杆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客车紧急刹车时,乘客由于具有惯性而突然向车辆的 (选填“前方”或”后方“)倾倒。
三、实验,探究题
22、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有 .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 、 、 .
23、小明同学用如图1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6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s。
(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全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 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选填:A、B)
(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2)。屏幕图象如图3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 (选填:匀速、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 m/s。
24、 网上传说,坦桑尼亚一个名叫姆佩巴的学生急于上课,将热牛奶放进了冰箱,令他惊奇的是,这杯热牛奶比同时放入冰箱中的冷牛奶先结冰。有人把这种现象叫做“姆佩巴效应”。你认为传说中的“姆佩巴效应”是真的吗?请你设计一个方案,验证这个说法是否正确。(温馨提示:注意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
(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四、计算题
25、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 m/s的速度行驶500 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 m/s的速度行驶2 km。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6、一支不准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4℃,放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读数为96℃,若此温度计放在温水中读数为38℃,则此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五、综合题
27、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 kHz到__________kHz.(1kHz=1000Hz)
(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是多少?(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28、蜻蜓点水是指雌蜻蜓将卵直接产入水中.如图所示,是小华观察到的蜻蜓贴着水面沿直线飞行,连续三次“点水”后水面振动的波纹图片(每次点水只形成一个波纹,时间忽略不计),三个波纹刚好内切于坐标原点O.由图片可知:
(1)蜻蜓的飞行方向是沿y轴 ,(选填“正方向”或“负方向”),其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波的传播速度.
(2)小华测得蜻蜓由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历时2s,则蜻蜓飞行的平均速度为 m/s.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要减慢蒸发可以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解答】解:
A、将湿毛巾在阳光下晾晒,要提高液体的温度,促进了液体的蒸发,不合题意;
B、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促进了液体的蒸发,不合题意;
C、用电吹风机吹潮湿的头发,即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又加快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了蒸发,不合题意;
D、将蔬菜装入保鲜袋,放在冰箱里,控制了表面积和空气的流动,同时降低了温度,可以减慢蒸发,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并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B解:A、课桌高度约为0.8m;故A错误;
B、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7℃左右;故B正确;
C、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1m/s左右;故C错误;
D、九年级物理课本质量约300g,故D错误;
3、B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应用题.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 解:A、用光将鱼引到网内,说明光可以在水中传播,不符合题目要求.
B、鱼听到的声音是经空气﹣﹣水﹣﹣鱼,所以此选项可以说明声音能够在水中传播,符合题目要求.
C、岸上听到得河水流动的声音是经空气传入人耳的,不符合题目要求.
D、在岸上听到得波浪拍击海岸岩石发出的轰鸣声,是由空气传入人耳的,不符合题目要求.
故选B.
点评:此题要结合声音传播的条件和声音传播的路径进行分析后解答.基础性题目,比较简单.
4、B【考点】机械运动.
【分析】运动是大家所熟悉的现象之一,我们在生活中已积累了大量与运动有关的感性认识.但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而机械运动就是宇宙间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之一.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解答】解:
选项A、C、D中都存在物体位置之间的变化,所以都属于机械运动;房屋着火是一个过程,中间存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机械运动.
故选B.
5、D【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①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②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需要放出热量;
③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需要放出热量;
④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解答】解:
A、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液体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此选项正确;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冰晶.此选项正确;
C、雪糕周围冒的“白气”,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此选项正确;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此选项错误.
故选D.
6、c【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就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反映在熔化图象上:晶体的熔化图象有一水平线段,该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而非晶体的图象呈逐渐上升趋势,没有水平线段。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物质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A、甲从一开始就熔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甲没有熔点,所以甲是非晶体。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温度不变的过程,即乙有一定的熔点,所以乙是晶体;故A错误;
B、分析图象可知,乙有一定的熔点,熔点为210℃,甲没有熔点,故B错误;
C、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故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
D、乙物质在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此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该题以图象的形式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识图的关键是找出图象中的水平线段,凡有水平线段的,说明该物质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对应的是熔点。
7、C
【解析】分析:(1)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反之是静止的。
解答:A. 车和人的总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它们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 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B错误;
C. 以行驶的检阅车为参照物,路边站立的土兵位置不断改变是运动的,故C正确;
D. 检阅车匀速行驶,牵引力等于车受到的阻力,故D错误;
故选C
8、(1)唢呐属于管乐,对于管乐依靠空气柱振动,空气柱的长度和粗细影响音调,吹力大小影响响度。
(2)喇叭可以减弱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的。
(3)声音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
【解答】解:
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改变了空气柱的长短,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幅度,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减弱声音的分散,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所有的声音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通过一个乐器考查声的音调和响度,以及传播,同学们要留心生活。
9、A
【解析】解:AB、速度表指针显示的是物体此时的速度,表盘上有km/h的字样,故速度为90km/h;故A正确,BCD错误.
点睛:速度表显示汽车的某一时刻的速度,由表中标度可知速度的单位。
10、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常用温度计的玻璃管内径越细,在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时,液柱变化越大,读数也越精确。
【解答】解:(1)乙和丙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水银,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内径粗的丙温度计液柱短,内径细的乙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乙的刻度比丙的刻度稀疏,由于它们量程相同、最小刻度相同,所以乙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丙要大。
(2)甲和乙两支温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甲的玻璃泡容积比乙的大,因此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甲温度计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大,因此甲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大。
综合分析甲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最长,故A正确。
故选:A。
11、B
【解析】迷你“西瓜”与硬币的高度相同,硬币高度大概 2cm,故选 B
12、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分析各选项中物质状态的变化,就可以判断出正确的选项。
【解答】解:A、积雪消融,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湖面起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瓦上结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
D、衣服变干是由液态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汽,是汽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13、C
14、声的特性
【答案】D
【解析】声音的强弱表示响度,其大小用单位分贝(dB)表示,分贝值越大表示声音的响度越大;声音的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而频率是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由表知,声音甲的分贝值小于乙声音的分贝值,故甲声音的响度较小;甲声音的频率高于乙声音的频率,故甲声音的音调较高。故应选D。
15、B
16、A
二、填空题
17、1 1.10
18、【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过程中放热;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较凝固,过程中放热。
【解答】解:自然界的雪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造雪机喷射出水雾,微小的水滴与“冷空气”凝固形成小冰晶,是凝固形成的。
故答案为:凝华;凝固。
19、响度大 声源 超声波
【解析】
解:(1)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
(2)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常常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3)小轿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工作的。
故答案为:响度大;声源;超声波。
(1)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
(2)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
(3)现代汽车广泛利用了倒车雷达,它在工作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
本题考查了声现象的多个知识点,熟知相关知识能与实际中的例子相结合,是解答的关键。
20、物态变化
【答案】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可以加快液体的蒸发,而蒸发有吸热致冷作用。
【解析】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加快了酒精的蒸发,而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从而使温度计的示数减小;而用扇子扇表面干燥的温度计,只是加快温度计周围的空气流动而已,不能起到改变玻璃泡温度的作用,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不变。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可以加快液体的蒸发,而蒸发有吸热致冷作用。
21、(1)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2)惯性是保持物体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解答】解:(1)以在大桥上行驶的客车为参照物,桥边的栏杆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桥边的栏杆是运动的;
(2)客车紧急刹车时,乘客由于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会突然向车辆的前方倾倒。
故答案为:运动;前方。
【点评】该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惯性知识,都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三、实验,探究题
22、【考点】声音的产生.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的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
【解答】解:甲、铃声减小是因为抽去了钟罩内的空气,当钟罩内为真空时,则听不见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乙、发声的音叉会振动,所以当接触水面时会溅起水花,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振动.
丙、声音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按住不同的孔使笛子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控制了空气柱的长短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看到笔尖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故答案为:乙;甲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丙说明空气柱的长短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丁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3、【分析】(1)根据图象读出AB段和BC段的距离和时间,运用公式v求出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并进行比较;
(2)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3)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减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
【解答】解:
(1)设全程路程为L,则小车运动的距离sAC=L,sABL,
由题知,所用的时间tAC=2.6s,tAB=t2=1.8s,
则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vAB;
小车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vAC;
所以vAB<vAC,即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2)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由图象可知,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加速运动的;
小车到达坡底时的时间是25s,对应的速度为0.8m/s。
故答案为:(1)小于;(2)A;(3)加速;0.8。
24、 (1). 两个相同的杯子、热水、冷水、冰柜、钟表 (2). 在两个相同的杯子中,分别装入适量的等质量的热水和冷水;将两杯水同时放入同一冰柜中进行冷冻;每隔适当时间,观察水的状态变化情况 (3). 若热水先结冰,则传说中的说法是真的;若冷水先结冰或同时结冰,则传说中的说法是假的。
【解析】分析:想检验“热牛奶比同时放入冰箱中的冷牛奶先结冰”这个现象是否真实,实验时一定要采取控制变量法。进而设计实验并观察。
解答:(1)实验器材:两个相同的杯子、热水、冷水、冰柜、钟表;(2)实验步骤:在两个相同的杯子中,分别装入适量的等质量的热水和冷水;将两杯水同时放入同一冰柜中进行冷冻;每隔适当时间,观察水的状态变化情况 ;(3)实验结论:若热水先结冰,则传说中的说法是真的;若冷水先结冰或同时结冰,则传说中的说法是假的。
故答案为:(1). 两个相同的杯子、热水、冷水、冰柜、钟表 (2). 在两个相同的杯子中,分别装入适量的等质量的热水和冷水;将两杯水同时放入同一冰柜中进行冷冻;每隔适当时间,观察水的状态变化情况 (3). 若热水先结冰,则传说中的说法是真的;若冷水先结冰或同时结冰,则传说中的说法是假的。
【点睛】此题是一道实验设计题,综合性较强,实验时要使用控制变量法,而且观察的时间间隔要合适,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
四、计算题
25、答案(1)4000m (2)10m/s
解析(1)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速度和时间分别为v1=8m/s,t1=500s,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s1=v1t1=8m/s×500s=4000m。
(2)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s2=2000m
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由v=,得
t2==100s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总路程
s=s1+s2=4000m+2000m=6000m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v==10m/s。
26、42℃ 解析:题中所使用的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4 ℃,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96 ℃,可知,这支不准的温度计的示数比正确的温度小4 ℃,故测量38℃的水的温度时,示数是42 ℃。
五、综合题
27、解:(1)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即0.02kHz到20kHz之间的声音;
(2)①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
t=×10s=5s,
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
s=vt=1500m/s×5s=7500m;
故答案为:(1)0.02;20;(2)7500m.
28、(1)负方向 等于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