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沸腾了》教学设计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568889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水沸腾了》教学设计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568889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2.水沸腾了教案设计
展开浙江省杭州市西兴实验小学 沈辽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水蒸发现象后,继续指导学生认识水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沸腾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三年级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水沸腾过程中水量的变化、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等问题缺乏具体认识。本课通过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引领学生经历预测结果、实验观察、记录信息、解释讨论、得出结论的全过程,既能帮助学生获得许多关于沸腾这一现象的直接认识,又能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司空见惯”的沸腾现象中隐藏着那么多我们未必“熟知”的科学知识,逐步培养学生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酒精灯等实验器材,这些器材的使用和组装是难点。水的沸腾实验中涉及温度计的使用、酒精灯加热的注意事项、水量和水温数据的读取、仪器摆放的方法等问题,内容较多。教师应适当降低难度和要求,并注意探究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学生分析】
学生对生活中的沸腾现象都较熟悉,一般都知道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水蒸气产生,水面会泛起大量的气泡,但对水沸腾时温度的特点并不明确,对沸腾前后水中气泡大小的变化缺乏仔细观察。上述问题的提出和对现象的质疑,容易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水沸腾前后气泡大小的变化,不是本章的重点知识,在实验中仅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目的是使感兴趣的学生课下主动去了解。
学生学会选用较简单、安全的器材做实验,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设疑,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在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发展思维。
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实验现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通过探究活动发展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和沸腾过程的现象。
难点:对沸腾的现象进行实验和分析,对蒸发和沸腾现象做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三脚架、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
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家烧过开水吗?那你仔细观察过烧水的过程吗?
提问学生,引出给水加热会出现哪些现象。学生会有很多零散的、模糊的记忆,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没有仔细观察过烧水过程的同学也不要失望,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一个机会,请你们亲自在课堂上烧一次水,同学们要用心观察,在烧水的过程中会发现什么奇妙的现象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研究水的“沸腾”问题。(板书)
设计意图:从图片到聚焦的问题,都明确了这节课需要在加热的前提下观察杯子里水的变化。
二、探索
活动一 :预测现象,实验记录
出示一杯水。
师:如果我们要把这杯水烧开,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先想一想,在把水烧开的过程中,会有哪些现象发生?
学生猜测:会冒气泡、水会变少、冒热气等。
师:如果要检验我们的猜测对不对,你觉得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对,做实验,只有自己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为了节约时间,老师把实验器材组装好了,等会同学们点燃酒精灯就可以实验了。
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给水加热,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水的变化?(温度的变化,气泡的变化、水的多少、声音等)
实验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课件中的温馨提示,让学生了解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出示水温变化记录表,简要讲解记录表的填写方法。
各组同学分工后开始实验,并做好记录。
活动二 : 交流信息,得出结论
师:刚才同学们实验得非常认真,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实验结果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分组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沸腾的关键词及沸腾时的温度。
师:刚才各组同学都把杯子里的水烧开了,水烧开了这种现象在科学上叫作沸腾(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总结水沸腾时的特点呢?
提醒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烧杯壁;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很烫的,勿用手摸,谨防烫伤。
设计意图:第一部分是预测,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交流已有的认知。第二部分是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由于该过程涉及实验器材的组装和酒精灯的使用,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演示,并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谨防烫伤。
三、研讨
出示一组学生的水温变化记录表。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水温变化记录表,从记录表中可以发现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有什么规律?
师生小结:水温变化的规律是先快后慢,上升到一定温度时,即使继续加热,水温也不再上升。
液体沸腾后,如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板书:沸点)
观察黑板上各组记录的水的沸点数据。教师出具水温变化记录表。这是同学们刚才记录的水的沸点数据,大家知道水的沸点是多少吗?(板书100℃)
水烧开时的温度跟大气压有关,100℃是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温度,所以书上一般写水的沸点通常是100℃,而不是说水的沸点就是100℃。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是为了让学生对该过程的变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水面会有热气产生,杯底会产生气泡,之后小气泡逐渐变成大气泡上升到水面。教师在这部分应当引导学生从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进行有顺序的观察,并做好详细的记录。第二个问题是“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水沸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设置这个问题是为了明确水的沸点,水的沸点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是100℃,这也是学生比较容易观察到的现象,但学生可能会忽略掉水在沸腾过程中一直保持100℃的现象。
【板书设计】
沸腾
继续 加热
温度不变
冒泡冒气翻滚
沸点 100℃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本课有两部分活动记录需要填写。第一部分是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不同的水量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应当提前做好准备,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时间的设置可以是0分钟,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在这里,观察的重点是温度计的示数以及水的变化。
第二部分是水沸腾时的活动记录,表格已经详细地呈现出了需要观察的四个角度,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并及时记录。这里容易将水中和水面的现象混在一起,此时水中和水面都有气泡产生,要注意观察区别。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水沸腾时的温度,在水沸腾后,温度一直保持不变,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规范与安全。
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2.水沸腾了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2.水沸腾了教案及反思,共2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生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2.水沸腾了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2.水沸腾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1、水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三年级上册1、水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