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五单元 4 练习十 教案 教案 13 次下载
- 第五单元 5 我们身体上的“尺” 教案 教案 16 次下载
- 第六单元 1 7的乘法口诀 教案 教案 19 次下载
- 第六单元 2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案 教案 14 次下载
- 第六单元 3 练习十一 教案 教案 13 次下载
数学二年级上册五 厘米和米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上册五 厘米和米教案设计,共2页。
通过前面“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教材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尤其是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重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通过让学生了解测量长度的单位,长短不同导致测量同一物体,结果却不相同,进而产生认知冲突,深刻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活动形式的多种多样,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观念,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短”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本单元安排了测量线段和按要求画线段的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本单元知识,掌握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学生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为今后研究直线打下了基础。学生之前已经学会了对实际物体的长短比较,掌握了“比长短”的基本方法,对物体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本单元的学习意在使学生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1.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2. 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所以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线段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要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形表示,再通过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1. 注重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教学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同一物体,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量也不相同这一过程,确实要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 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教学时应该多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1 认识线段 1课时2 认识厘米 1课时3 认识米 1课时4 练习十 1课时5 我们身体上的“尺” 1课时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五 周长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1页。
这是一份数学人教版5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五 位置与顺序综合与测试教案,共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