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23张PPT)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69297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23张PPT)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69297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23张PPT)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69297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23张PPT)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69297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23张PPT)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69297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23张PPT)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69297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23张PPT)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69297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23张PPT)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69297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23* 三顾茅庐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拜谒(yè) 拱立(ɡǒnɡ) 半晌(shǎnɡ) 纶巾(ɡuān) 迄无所就(qì) 鹤氅(chǎnɡ) 末胄(zhòu) 愧赧(nǎn) 谬举(miù) 箪食壶浆(dān)
谒(yè):一般常用的意思是拜见。另指说明,陈述,告发。还指名帖。“迄”与“讫”,音同形近,要注意区分:“迄”,半包围结构,有到、至,始终、(文言副词)终究、一直含义;“讫”,形声字,本意是指绝止、完毕,也指毕竟、终究。
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也形容声音巨大。思贤如渴:比喻迫切地想寻求有才德的人。 箪食壶浆: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顿开茅塞: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如雷贯耳”要与”震耳欲聋”区分开来: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点评:环境和人物是相互映衬的,人物的形象特征可以借由环境凸显出来。
4.写作背景: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等。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4.写作背景:《三国演义》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外出,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张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刘备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刘备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本课记叙的便是刘备带着关羽、张飞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情景。
4.写作背景:文章背景
1.“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谁三顾茅庐?茅庐在哪里,里面住着谁?为什么要三顾茅庐?怎样三顾茅庐的?结果怎样?
答疑:“三顾茅庐”是三次拜访茅庐的意思,“顾”的意思是拜访。 刘备三顾茅庐,茅庐在隆中,里面住着诸葛孔明。 刘备三次拜访孔明,是为请他出山相助处境困难的自己,其根本目的是兴复汉室,建功立业。刘备先拜访了孔明两次都未能得见,第三次终于请到了孔明出山。
2.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刘备三顾茅庐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答疑:起因:刘备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拜访两次都没有见着。 经过:刘备第三次去拜访,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家又等了几个时辰才同诸葛亮见上面,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刘备茅塞顿开。 结果:刘备有了诸葛亮,如鱼得水。
3. 课文分成哪几个部分?试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
答疑: 第一部分(①):写第三次顾茅庐之前,关张持有不同态度,刘备力排众议,决定前往。第二部分(②③):写刘备第三次拜谒诸葛亮得以成功遇见,诸葛亮隆中三分天下,为其谋兴邦定国之策。第三部分(④):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4.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来描写张飞的?张飞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本文写张飞对表现刘备的性格特征有什么作用?
答疑: 通过语言、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张飞的粗暴和急躁。用张飞的粗暴和急躁来衬托刘备求贤的真诚和谦恭。
5.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答疑:从刘备的动作(下马步行、等候、徐步而入等)、神态(拱立阶下),语言(其时刘备已年过40,孔明才27,刘备却称孔明为“大贤”并称“拜见”)可以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6. 第3自然段中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分析天下形势的?
答疑:曹操占有天时,不能与之争锋。孙权占有地利,可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占有人和,大业可成。天下呈三足鼎立之势。
7. 文章主要写刘备与诸葛亮的见面,却多次写到张飞,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答疑:文章多次写张飞与刘备的对话,是通过写张飞的急躁、鲁莽来反衬刘备三顾茅庐的耐心与诚心,表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美好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8. 分组讨论探究:《三顾茅庐》故事经久不衰之秘
答疑: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①《三顾茅庐》的情节在史书中仅有寥寥几笔,但在罗贯中笔下,这个故事丰润起来,并随着《三国演义》的感染力一同为人熟知。 ②《三顾茅庐》的“隆中对”部分,表现了诸葛亮之智,又因其类似于总纲内容,给人深刻印象,因此经久不衰。③古代士人都有一个择贤主而事的梦,求贤若渴也是贤君的表现,这正是士大夫乃至平民百姓的理想,因此传唱不衰。
易错点1.注意人物的出场艺术
答疑: 小说创作对人物的正面刻画,是以人物的出场为起点的。优秀的古代小说作家都非常重视人物的出场处理,力争人物一出场就能显示出自己的性格基调,为作者刻画人物找到一个恰当的起点。 古代小说中另一种常用的人物出场方法是:在人物正式出场前,层层烘托,反复渲染。人物的特点在出场前的烘托、渲染中,东云现鳞,西云现爪。 正式出场后,再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使人物的基本特点在虚实印证中得到更鲜明的表现。
易错点2.试分析本文鲜明的对比的运用。
答疑:①文中写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截然不同的态度,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张飞嚷着要用绳子捆来,刘备生气责备。这一对比突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②张飞与刘备是结拜兄弟,诸葛亮是一位与刘备素未谋面的草民,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结拜兄弟,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③刘备“拱立阶下”、等了“半晌”“犹然侍立”,刘备是当时汉献帝的叔父,是皇叔,是皇亲国戚,而诸葛亮是一介草民;当时刘备47岁,诸葛亮只有27岁,一个是长辈,一个是晚辈。就这样,刘备“拱立阶下”、等了“半晌”,从而刻画了刘备的诚心诚意、尊重人才的人物形象。
易错点3.理解小说如此安排故事情节的作用。
答疑:节选部分在故事情节安排上一波三折。第三次拜谒孔明,好不容易遇到他在家里,没想到他还在睡觉,刘备只好等,孔明翻身以为是醒了,没想到又侧身睡着了,起来后更衣又花掉一个时辰。这样千呼万唤孔明才露出真容。曲折的故事,处处设置悬念,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
一、学习了本文后,同学们举行了一个“读名著,知三国”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答疑示例:过五关斩六将、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三英战吕布等。(任选三个即可)关羽是
1.《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含有数字的故事,如三让徐州、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你在阅读中积累了哪些呢?请再写出三个。
名著阅读的考察不再流于表面,中招考试会注重文化常识类的考察,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
2.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有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等故事。其中我们所熟知的表现他忠、义、勇、谋、傲的五件事情分别是:千里_____、华容道义释____、过五关_____、水淹____、败走______。
答疑: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答疑:D。中招对于对联的考察越来越深入,上一课和这一课的练习,都有展现。下面就详细说一下对联的答题方法。
3.成都武侯祠有一副歌颂诸葛亮的对联,上联是“两表酬三顾”,与其对应最恰当的下联是( )
A.千古仰威仪 B.功定属元勋C.宁静而致远 D.一对足千秋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一等奖课件ppt,文件包含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24三顾茅庐课件pptx、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24三顾茅庐导学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完美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完美版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语,学习目标,作者介绍,作品介绍,背景链接,诸葛亮的草芦,字词积累,初步感知,诸葛亮,三访前争论开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十三课三顾茅庐,罗贯中,三顾茅庐,语言描写,比较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