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19-2020学年北京师大三附中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解析版
展开
2019-2020学年北京师大三附中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二次根式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2.(3分)在三边分别为下列长度的三角形中,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4,7,5 B.2,3, C.5,13,12 D.1,,
3.(3分)下列函数图象中,表示一次函数的是( )
A. B.
C. D.
4.(3分)在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A.x> B.x≤ C.x≠ D.x≥
5.(3分)若一次函数y=(m﹣3)x+5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 )
A.m>0 B.m<0 C.m>3 D.m<3
6.(3分)在下列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是( )
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B.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
C.两组邻边相等
D.对角线互相垂直
7.(3分)如图,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如果∠ADB=30°,那么∠AOB的度数是( )
A.30° B.45° C.60° D.120°
8.(3分)已知一个菱形的周长是20cm,两条对角线的比是4:3,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 )
A.12cm2 B.24cm2 C.48cm2 D.96cm2
9.(3分)某地为了缓解旱情进行了一场人工降雨,现测得6个面积相等区域的降雨量如表所示:则这6个区域降雨量的众数和平均数分别为( )
区域
1
2
3
4
5
6
降雨量(mm)
14
12
13
13
17
15
A.13,13.8 B.14,15 C.13,14 D.14,14.5
10.(3分)如图中的图象(折线ABCDE)描述了一汽车在某一直线上的行驶过程中,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千米)和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给出下列说法:
①汽车共行驶了120千米;
②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0.5小时;
③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千米/时;
④汽车自出发后3小时至4.5小时之间行驶的速度在逐渐减少.
其中正确的说法共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8分)
11.(3分)在△ABC中,∠A=90°,AB=AC=2,则BC= .
12.(3分)若点(3,a)在一次函数y=3x+1的图象上,则a= .
13.(3分)直线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的解析式为 .
14.(3分)△ABC中,D、E、F分别为AB、AC、BC的中点,若△DEF的周长为8,则△ABC周长为 .
15.(3分)在Rt△ABC中,∠C=90°,AC=3,BC=4,D为AB的中点,则CD= .
16.(3分)八年级(1)班甲、乙两个小组的10名学生进行飞镖训练,某次训练成绩如下:由上表可知,甲、乙两组成绩更稳定的是 组.
甲组成绩(环)
8
7
8
8
9
乙组成绩(环)
9
8
7
9
7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2分)
17.(4分)计算:()﹣().
18.(6分)计算:.
19.(6分)如图,在△ABC中,AD⊥BC于D,∠BAD=30°,∠ACD=45°,AB=5,求AC的长.
20.(6分)如图,E、F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点,AE=CF.求证:BE=DF.
21.(6分)某工厂甲、乙两个部门各有员工400人,为了解这两个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情况,从甲、乙两个部门各随机抽取20名员工,进行了生产技能测试,测试成绩(百分制)如下,请补充完整.
甲 78 86 74 81 75 76 87 70 75 90 75 79 81 70 74 80 86 69 83 77
乙 93 73 90 81 70 81 94 83 77 83 80 81 70 81 73 78 82 80 70 40
(1)按如下分数段整理、描述这两组样本数据:
人数成绩
部门
40≤x≤49
50≤x≤59
60≤x≤69
70≤x≤79
80≤x≤89
90≤x≤100
甲
0
0
1
11
7
1
乙
(说明:成绩80分及以上为生产技能优秀,70﹣79分为生产技能良好,60﹣69分为生产技能合格,60分以下为生产技能不合格)
(2)分析数据:两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下表所示:
部门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甲
78.3
77.5
75
乙
78
80.5
81
a.估计甲部门生产技能优秀的员工人数为 ;
b.可以推断出 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水平较高,请说明理由.(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推断的合理性)
22.(6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3,2)、B(1,6)
(1)求此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在所给坐标系中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若点P为x轴上一点,且△POA的面积为3,则点P的坐标为 .
23.(6分)如图,在△ABC中,∠C=60°,BC=3厘米,AC=4厘米,点P从点B出发,沿B→C→A以每秒1厘米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A.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秒,B、P两点间的距离为y厘米.
小新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新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x与y的几组值,如下表:
x(s)
0
1
2
3
4
5
6
7
y(cm)
0
1.0
2.0
3.0
2.7
2.7
m
3.6
经测量m的值是 (保留一位小数).
(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表格中所有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在曲线部分的最低点时,在△ABC中画出点P所在的位置.
24.(6分)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M在CD边上,在正方形ABCD外部做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CMN,且满足∠CMN=90°.连接AN,CN,取AN的中点E,连接BE,AC,交于F点.
(1)①依题意补全图形;
②求证:F是AC中点.
(2)请探究线段CD,CN,BE所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设,若点M沿着线段CD从点C运动到点D,则在该运动过程中,线段EN所扫过的面积为 (直接写出答案).
25.(6分)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P(a,b),若点P′的坐标为(其中k为常数,且k≠0),则称点P′为点P的“k属派生点”.例如:P(1,4)的“2属派生点”为,即P'(3,6).
(1)①点P(1,2)的“2属派生点”P′的坐标为 ;
②若点P的“k属派生点”P′的坐标为(4,4),请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 ;
(2)若点P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P的“k属派生点”为P′点,且OP=2PP′,则k的值 ;
(3)如图,点Q的坐标为(0,4),点A在函数的图象上,且点A是点B的“﹣1属派生点”,当线段BQ最短时,求A点坐标.
2019-2020学年北京师大三附中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二次根式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分析】先把每一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找出与2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
【解答】解:=2;
A、=3,被开方数是2;故本选项错误;
B、是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是30;故本选项错误;
C、=4被开方数是3;故本选项错误;
D、=3,被开方数是6;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2.(3分)在三边分别为下列长度的三角形中,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4,7,5 B.2,3, C.5,13,12 D.1,,
【分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解答】解:A、42+52≠7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
B、,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
C、52+122=13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
D、,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3.(3分)下列函数图象中,表示一次函数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即可得.
【解答】解: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观察四个选项可知,只有选项D符合.
故选:D.
4.(3分)在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A.x> B.x≤ C.x≠ D.x≥
【分析】函数关系中主要有二次根式.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即可求解.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2x﹣3≥0,
解得x≥.
故选:D.
5.(3分)若一次函数y=(m﹣3)x+5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 )
A.m>0 B.m<0 C.m>3 D.m<3
【分析】直接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可得m﹣3>0,解不等式即可确定答案.
【解答】解:∵一次函数y=(m﹣3)x+5中,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m﹣3>0,
解得:m>3.
故选:C.
6.(3分)在下列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是( )
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B.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
C.两组邻边相等
D.对角线互相垂直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逐个判断即可.
【解答】解: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不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两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才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3分)如图,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如果∠ADB=30°,那么∠AOB的度数是( )
A.30° B.45° C.60° D.120°
【分析】只要证明OA=OD,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OA=AC,OD=BD,AC=BD
∴OA=OB
∴∠OAD=∠ODA=30°,
∵∠AOB=∠OAD+∠ODA=60°.
故选:C.
8.(3分)已知一个菱形的周长是20cm,两条对角线的比是4:3,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 )
A.12cm2 B.24cm2 C.48cm2 D.96cm2
【分析】设菱形的对角线分别为8x和6x,首先求出菱形的边长,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x的值,最后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求出面积的值.
【解答】解:设菱形的对角线分别为8x和6x,
已知菱形的周长为20cm,故菱形的边长为5cm,
根据菱形的性质可知,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即可知(4x)2+(3x)2=25,
解得x=1,
故菱形的对角线分别为8cm和6cm,
所以菱形的面积=×8×6=24cm2,
故选:B.
9.(3分)某地为了缓解旱情进行了一场人工降雨,现测得6个面积相等区域的降雨量如表所示:则这6个区域降雨量的众数和平均数分别为( )
区域
1
2
3
4
5
6
降雨量(mm)
14
12
13
13
17
15
A.13,13.8 B.14,15 C.13,14 D.14,14.5
【分析】根据众数的定义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办法求解即可.
【解答】解:降雨量13出现了两次,其他都出现了一次,
故降雨量的众数是13.
因为
=
=14.
所以降雨量的平均数为14.
故选:C.
10.(3分)如图中的图象(折线ABCDE)描述了一汽车在某一直线上的行驶过程中,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千米)和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给出下列说法:
①汽车共行驶了120千米;
②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0.5小时;
③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千米/时;
④汽车自出发后3小时至4.5小时之间行驶的速度在逐渐减少.
其中正确的说法共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分析】根据图象上的特殊点的实际意义即可作出判断.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汽车走到距离出发点120千米的地方后又返回出发点,所以汽车共行驶了240千米,①错;
从1.5时开始到2时结束,时间在增多,而路程没有变化,说明此时在停留,停留了2﹣1.5=0.5小时,②对;
汽车用4.5小时走了240千米,平均速度为:240÷4.5=千米/时,③错.
汽车自出发后3小时至4.5小时,图象是直线形式,说明是在匀速前进,④错.
故选:A.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8分)
11.(3分)在△ABC中,∠A=90°,AB=AC=2,则BC= 2 .
【分析】根据∠A=90°,AB=AC=2,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到BC的长,本题得以解决.
【解答】解:∵在△ABC中,∠A=90°,AB=AC=2,
∴,
故答案为:.
12.(3分)若点(3,a)在一次函数y=3x+1的图象上,则a= 10 .
【分析】把点(3,a)代入一次函数y=3x+1,求出y的值即可.
【解答】解:把点(3,a)代入一次函数y=3x+1
得:a=9+1=10.
故填10.
13.(3分)直线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的解析式为 .
【分析】利用一次函数平移规律,上加下减进而得出平移后函数解析式即可.
【解答】解:直线沿y轴向下平移2个单位,
则平移后直线解析式为:,
故答案为:.
14.(3分)△ABC中,D、E、F分别为AB、AC、BC的中点,若△DEF的周长为8,则△ABC周长为 16 .
【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即可求得三角形ABC的周长,本题得以解决.
【解答】解:∵D、E、F分别为AB、AC、BC的中点,
∴DE=BC,DF=AC,EF=AB,
∵△DEF的周长为8,
∴DE+DF+EF=8,
∴BC+AC+AB=16,
即△ABC的周长是16,
故答案为:16.
15.(3分)在Rt△ABC中,∠C=90°,AC=3,BC=4,D为AB的中点,则CD= 2.5 .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
【解答】解:∵∠C=90°,AC=3,BC=4,
∴AB==5,
∵D为AB的中点,
∴CD=2.5,
故答案为:2.5.
16.(3分)八年级(1)班甲、乙两个小组的10名学生进行飞镖训练,某次训练成绩如下:由上表可知,甲、乙两组成绩更稳定的是 甲 组.
甲组成绩(环)
8
7
8
8
9
乙组成绩(环)
9
8
7
9
7
【分析】根据方差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然后比较方差,小的稳定,在计算方差之前还需先计算平均数.
【解答】解:∵=8,==8,
∴[(8﹣8)2+(7﹣8)2+(8﹣8)2+(8﹣8)2+(9﹣8)2]=0.4,[(9﹣8)2+(8﹣8)2+(7﹣8)2+(9﹣8)2+(7﹣8)2]=0.8,
∵<,
∴甲组成绩更稳定.
故答案为甲.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2分)
17.(4分)计算:()﹣().
【分析】先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然后去括号,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
【解答】解:原式=(2﹣)﹣(+)
=2﹣﹣﹣
=﹣.
18.(6分)计算:.
【分析】先根据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得到原式=﹣+2,然后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后合并即可.
【解答】解:原式=﹣+2
=4﹣+2
=4+.
19.(6分)如图,在△ABC中,AD⊥BC于D,∠BAD=30°,∠ACD=45°,AB=5,求AC的长.
【分析】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在直角三角形中解题,根据角的正弦值与三角形边的关系,可求出各边的长.
【解答】解:∵在△ABC中,AD⊥BC于D,∠BAD=30°,
∴在Rt△ABD中,cos∠BAD==,
AD=,
在Rt△ACD中,∠ACD=45°,
∴cos45°=,
∴AC=.
20.(6分)如图,E、F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点,AE=CF.求证:BE=DF.
【分析】将结论涉及的线段BE和DF放到△AEB和△CFD中,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DC,AB=DC.
∴∠BAE=∠DCF.
在△AEB和△CFD中,
,
∴△AEB≌△CFD(SAS).
∴BE=DF.
21.(6分)某工厂甲、乙两个部门各有员工400人,为了解这两个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情况,从甲、乙两个部门各随机抽取20名员工,进行了生产技能测试,测试成绩(百分制)如下,请补充完整.
甲 78 86 74 81 75 76 87 70 75 90 75 79 81 70 74 80 86 69 83 77
乙 93 73 90 81 70 81 94 83 77 83 80 81 70 81 73 78 82 80 70 40
(1)按如下分数段整理、描述这两组样本数据:
人数成绩
部门
40≤x≤49
50≤x≤59
60≤x≤69
70≤x≤79
80≤x≤89
90≤x≤100
甲
0
0
1
11
7
1
乙
(说明:成绩80分及以上为生产技能优秀,70﹣79分为生产技能良好,60﹣69分为生产技能合格,60分以下为生产技能不合格)
(2)分析数据:两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下表所示:
部门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甲
78.3
77.5
75
乙
78
80.5
81
a.估计甲部门生产技能优秀的员工人数为 160人 ;
b.可以推断出 甲 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水平较高,请说明理由.(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推断的合理性)
【分析】(1)根据收集数据填写表格即可求解;
(2)a.用甲部门优秀员工人数除以20乘以400即可得出答案;
b.根据情况进行讨论分析,理由合理即可.
【解答】解:(1)乙:40~49的1人,50~59的0人,60~69的0人,70~79的7人,80~89的9人,90~100的3人.
故答案为:1,0,0,7,9,3;
(2)a.400×=160(人).
故估计甲部门生产技能优秀的员工人数为160人;
故答案为:160人;
b.可以推断出甲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水平较高,(答案不唯一)
理由为:①甲部门生产技能测试中,平均分较高,表示甲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水平较高;
②甲部门生产技能测试中,没有技能不合格的员工,表示甲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水平较高.
故答案为:甲.
22.(6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3,2)、B(1,6)
(1)求此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在所给坐标系中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若点P为x轴上一点,且△POA的面积为3,则点P的坐标为 P(3,0)或P(﹣3,0) .
【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得;
(2)先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再利用描点法即可得;
(3)设点P的坐标为P(m,0),则OP=|m|,再根据点A的坐标可知OP边上的高为2,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出等式求解即可得.
【解答】解:(1)设此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
将点A(﹣3,2),B(1,6)代入得:,
解得:,
则此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5;
(2)先建立平面直角坐标,再描出点A、B,然后作过点A、B的直线即可,作图结果如下所示:
(3)设点P的坐标为P(m,0),则OP=|m|,
∵△POA的面积为3,
∴×|m|×2=3,
∴m=±3,
∴P(3,0)或P(﹣3,0),
故答案为:P(3,0)或P(﹣3,0).
23.(6分)如图,在△ABC中,∠C=60°,BC=3厘米,AC=4厘米,点P从点B出发,沿B→C→A以每秒1厘米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A.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秒,B、P两点间的距离为y厘米.
小新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新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x与y的几组值,如下表:
x(s)
0
1
2
3
4
5
6
7
y(cm)
0
1.0
2.0
3.0
2.7
2.7
m
3.6
经测量m的值是 3.0 (保留一位小数).
(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表格中所有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在曲线部分的最低点时,在△ABC中画出点P所在的位置.
【分析】(1)经过测量可找出BP的长(利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得出:当t=6时,△BCP为等边三角形);
(2)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
(3)由点到直线之间垂线段最短,可得出:在曲线部分的最低点时,BP⊥AC,依此即可画出图形.
【解答】解:(1)经测量,当t=6时,BP=3.0.
(当t=6时,CP=6﹣BC=3,
∴BC=CP.
∵∠C=60°,
∴当t=6时,△BCP为等边三角形.)
故答案为:3.0.
(2)描点、连线,画出图象,如图1所示.
(3)在曲线部分的最低点时,BP⊥AC,如图2所示.
24.(6分)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M在CD边上,在正方形ABCD外部做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CMN,且满足∠CMN=90°.连接AN,CN,取AN的中点E,连接BE,AC,交于F点.
(1)①依题意补全图形;
②求证:F是AC中点.
(2)请探究线段CD,CN,BE所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设,若点M沿着线段CD从点C运动到点D,则在该运动过程中,线段EN所扫过的面积为 (直接写出答案).
【分析】(1)①依照题意补全图形即可;
②连接CE,证得AE=CE,推出点B、E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从而证得结论;
(2)证得EF是△ANC的中位线,推出BF=CD,即可得到2BE=CD+CN;
(3)找出EN所扫过的图形为四边形DFCN.根据正方形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BD∥CN,由此得出四边形DFCN为梯形,再由AB=,可算出线段CF、DF、CN的长度,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①依题意补全图形,如图1所示.
②证明:连接CE,如图2所示.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CD=90°,AB=BC,
∴∠ACB=∠ACD=∠BCD=45°,
∵∠CMN=90°,CM=MN,
∴∠MCN=45°,
∴∠ACN=∠ACD+∠MCN=90°,
∵在Rt△ACN中,点E是AN中点,
∴AE=CE=AN.
∵AE=CE,AB=CB,
∴点B、E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
∴F是AC中点;
(2)由②可得,BE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ACN=90°,
∴EF⊥AC,F是AC中点,∠FBC=∠FBA=90°=45°,
∴EF∥CN,且F是AC中点,
∴EF是△ANC的中位线,
∴EF=CN,
∵BF=CF=BC=CD,
∴BE=BF+EF=CD+CN,
即2BE=CD+CN;
(3)在点M沿着线段CD从点C运动到点D的过程中,线段EN所扫过的图形为四边形DFCN.
∵∠BDC=45°,∠DCN=45°,
∴BD∥CN,
∴四边形DFCN为梯形.
∵AB=CD=,
∴CF=DF=CD•sin45°=1,CN=,
∴S梯形DFCN=(DF+CN)•CF=(1+2)×1=,
故答案为:.
25.(6分)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P(a,b),若点P′的坐标为(其中k为常数,且k≠0),则称点P′为点P的“k属派生点”.例如:P(1,4)的“2属派生点”为,即P'(3,6).
(1)①点P(1,2)的“2属派生点”P′的坐标为 (2,4) ;
②若点P的“k属派生点”P′的坐标为(4,4),请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 (1,3)(答案不唯一) ;
(2)若点P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P的“k属派生点”为P′点,且OP=2PP′,则k的值 ;
(3)如图,点Q的坐标为(0,4),点A在函数的图象上,且点A是点B的“﹣1属派生点”,当线段BQ最短时,求A点坐标.
【分析】(1)①根据“k属派生点”的定义即可得;
②设点P的坐标为P(a,b),先根据“k属派生点”的定义可得关于a、b的方程组,再解方程组可求出k的值,从而可得关于a、b的等式,然后选取一个a的值可得出b的值,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2)先设点P的坐标为P(c,0),且c>0,从而可得点P'的坐标为P'(c,kc),再根据点P,P'坐标分别求出OP,PP'的值,然后根据OP=2PP'建立等式求解即可得;
(3)设点B的坐标为B(x,y),从而可得点A的坐标为A(x﹣y,﹣x+y),先将点A代入直线,可得y=x+2,再根据垂线段最短可得点B的位置,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Q的解析式,最后联立y=x+2与直线BQ的解析式可求出x、y的值,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1)①,2×1+2=4,
则点P'的坐标为P'(2,4),
故答案为:P'(2,4);
②设点P的坐标为P(a,b),
由题意得:,
可得4k=4,即k=1,
∴a+b=4,
当a=1时,b=4﹣a=3,
此时点P的坐标为P(1,3),
故答案为:P(1,3)(答案不唯一);
(2)由题意,设点P的坐标为P(c,0),且c>0
则点P'的坐标为,即P'(c,kc),
∴OP=c,PP'=|kc|=|k|c,
∵OP=2PP',
∴c=2|k|c,即2|k|=1,
解得,
故答案为:;
(3)设点B的坐标为B(x,y),则点A的坐标为A(x﹣y,﹣x+y),
∵点A在函数的图象上,
∴,
整理得:y=x+2,
则点B在直线y=x+2上,
如图,过点Q作直线y=x+2的垂线,垂足为点B,则此时线段BQ最短,
设直线BQ的函数解析式为y=﹣x+m,
将点Q(0,4)代入得:m=4,
则直线BQ的函数解析式为y=﹣x+4,
联立,解得,
则x﹣y=1﹣3=﹣2,﹣x+y=﹣1+3=2
即点A的坐标为A(﹣2,2).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二次根式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2.(3分)在三边分别为下列长度的三角形中,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4,7,5 B.2,3, C.5,13,12 D.1,,
3.(3分)下列函数图象中,表示一次函数的是( )
A. B.
C. D.
4.(3分)在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A.x> B.x≤ C.x≠ D.x≥
5.(3分)若一次函数y=(m﹣3)x+5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 )
A.m>0 B.m<0 C.m>3 D.m<3
6.(3分)在下列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是( )
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B.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
C.两组邻边相等
D.对角线互相垂直
7.(3分)如图,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如果∠ADB=30°,那么∠AOB的度数是( )
A.30° B.45° C.60° D.120°
8.(3分)已知一个菱形的周长是20cm,两条对角线的比是4:3,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 )
A.12cm2 B.24cm2 C.48cm2 D.96cm2
9.(3分)某地为了缓解旱情进行了一场人工降雨,现测得6个面积相等区域的降雨量如表所示:则这6个区域降雨量的众数和平均数分别为( )
区域
1
2
3
4
5
6
降雨量(mm)
14
12
13
13
17
15
A.13,13.8 B.14,15 C.13,14 D.14,14.5
10.(3分)如图中的图象(折线ABCDE)描述了一汽车在某一直线上的行驶过程中,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千米)和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给出下列说法:
①汽车共行驶了120千米;
②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0.5小时;
③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千米/时;
④汽车自出发后3小时至4.5小时之间行驶的速度在逐渐减少.
其中正确的说法共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8分)
11.(3分)在△ABC中,∠A=90°,AB=AC=2,则BC= .
12.(3分)若点(3,a)在一次函数y=3x+1的图象上,则a= .
13.(3分)直线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的解析式为 .
14.(3分)△ABC中,D、E、F分别为AB、AC、BC的中点,若△DEF的周长为8,则△ABC周长为 .
15.(3分)在Rt△ABC中,∠C=90°,AC=3,BC=4,D为AB的中点,则CD= .
16.(3分)八年级(1)班甲、乙两个小组的10名学生进行飞镖训练,某次训练成绩如下:由上表可知,甲、乙两组成绩更稳定的是 组.
甲组成绩(环)
8
7
8
8
9
乙组成绩(环)
9
8
7
9
7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2分)
17.(4分)计算:()﹣().
18.(6分)计算:.
19.(6分)如图,在△ABC中,AD⊥BC于D,∠BAD=30°,∠ACD=45°,AB=5,求AC的长.
20.(6分)如图,E、F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点,AE=CF.求证:BE=DF.
21.(6分)某工厂甲、乙两个部门各有员工400人,为了解这两个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情况,从甲、乙两个部门各随机抽取20名员工,进行了生产技能测试,测试成绩(百分制)如下,请补充完整.
甲 78 86 74 81 75 76 87 70 75 90 75 79 81 70 74 80 86 69 83 77
乙 93 73 90 81 70 81 94 83 77 83 80 81 70 81 73 78 82 80 70 40
(1)按如下分数段整理、描述这两组样本数据:
人数成绩
部门
40≤x≤49
50≤x≤59
60≤x≤69
70≤x≤79
80≤x≤89
90≤x≤100
甲
0
0
1
11
7
1
乙
(说明:成绩80分及以上为生产技能优秀,70﹣79分为生产技能良好,60﹣69分为生产技能合格,60分以下为生产技能不合格)
(2)分析数据:两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下表所示:
部门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甲
78.3
77.5
75
乙
78
80.5
81
a.估计甲部门生产技能优秀的员工人数为 ;
b.可以推断出 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水平较高,请说明理由.(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推断的合理性)
22.(6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3,2)、B(1,6)
(1)求此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在所给坐标系中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若点P为x轴上一点,且△POA的面积为3,则点P的坐标为 .
23.(6分)如图,在△ABC中,∠C=60°,BC=3厘米,AC=4厘米,点P从点B出发,沿B→C→A以每秒1厘米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A.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秒,B、P两点间的距离为y厘米.
小新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新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x与y的几组值,如下表:
x(s)
0
1
2
3
4
5
6
7
y(cm)
0
1.0
2.0
3.0
2.7
2.7
m
3.6
经测量m的值是 (保留一位小数).
(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表格中所有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在曲线部分的最低点时,在△ABC中画出点P所在的位置.
24.(6分)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M在CD边上,在正方形ABCD外部做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CMN,且满足∠CMN=90°.连接AN,CN,取AN的中点E,连接BE,AC,交于F点.
(1)①依题意补全图形;
②求证:F是AC中点.
(2)请探究线段CD,CN,BE所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设,若点M沿着线段CD从点C运动到点D,则在该运动过程中,线段EN所扫过的面积为 (直接写出答案).
25.(6分)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P(a,b),若点P′的坐标为(其中k为常数,且k≠0),则称点P′为点P的“k属派生点”.例如:P(1,4)的“2属派生点”为,即P'(3,6).
(1)①点P(1,2)的“2属派生点”P′的坐标为 ;
②若点P的“k属派生点”P′的坐标为(4,4),请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 ;
(2)若点P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P的“k属派生点”为P′点,且OP=2PP′,则k的值 ;
(3)如图,点Q的坐标为(0,4),点A在函数的图象上,且点A是点B的“﹣1属派生点”,当线段BQ最短时,求A点坐标.
2019-2020学年北京师大三附中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二次根式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分析】先把每一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找出与2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
【解答】解:=2;
A、=3,被开方数是2;故本选项错误;
B、是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是30;故本选项错误;
C、=4被开方数是3;故本选项错误;
D、=3,被开方数是6;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2.(3分)在三边分别为下列长度的三角形中,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4,7,5 B.2,3, C.5,13,12 D.1,,
【分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解答】解:A、42+52≠7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
B、,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
C、52+122=13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
D、,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3.(3分)下列函数图象中,表示一次函数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即可得.
【解答】解: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观察四个选项可知,只有选项D符合.
故选:D.
4.(3分)在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A.x> B.x≤ C.x≠ D.x≥
【分析】函数关系中主要有二次根式.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即可求解.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2x﹣3≥0,
解得x≥.
故选:D.
5.(3分)若一次函数y=(m﹣3)x+5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 )
A.m>0 B.m<0 C.m>3 D.m<3
【分析】直接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可得m﹣3>0,解不等式即可确定答案.
【解答】解:∵一次函数y=(m﹣3)x+5中,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m﹣3>0,
解得:m>3.
故选:C.
6.(3分)在下列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是( )
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B.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
C.两组邻边相等
D.对角线互相垂直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逐个判断即可.
【解答】解: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不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两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才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3分)如图,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如果∠ADB=30°,那么∠AOB的度数是( )
A.30° B.45° C.60° D.120°
【分析】只要证明OA=OD,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OA=AC,OD=BD,AC=BD
∴OA=OB
∴∠OAD=∠ODA=30°,
∵∠AOB=∠OAD+∠ODA=60°.
故选:C.
8.(3分)已知一个菱形的周长是20cm,两条对角线的比是4:3,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 )
A.12cm2 B.24cm2 C.48cm2 D.96cm2
【分析】设菱形的对角线分别为8x和6x,首先求出菱形的边长,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x的值,最后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求出面积的值.
【解答】解:设菱形的对角线分别为8x和6x,
已知菱形的周长为20cm,故菱形的边长为5cm,
根据菱形的性质可知,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即可知(4x)2+(3x)2=25,
解得x=1,
故菱形的对角线分别为8cm和6cm,
所以菱形的面积=×8×6=24cm2,
故选:B.
9.(3分)某地为了缓解旱情进行了一场人工降雨,现测得6个面积相等区域的降雨量如表所示:则这6个区域降雨量的众数和平均数分别为( )
区域
1
2
3
4
5
6
降雨量(mm)
14
12
13
13
17
15
A.13,13.8 B.14,15 C.13,14 D.14,14.5
【分析】根据众数的定义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办法求解即可.
【解答】解:降雨量13出现了两次,其他都出现了一次,
故降雨量的众数是13.
因为
=
=14.
所以降雨量的平均数为14.
故选:C.
10.(3分)如图中的图象(折线ABCDE)描述了一汽车在某一直线上的行驶过程中,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千米)和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给出下列说法:
①汽车共行驶了120千米;
②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0.5小时;
③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千米/时;
④汽车自出发后3小时至4.5小时之间行驶的速度在逐渐减少.
其中正确的说法共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分析】根据图象上的特殊点的实际意义即可作出判断.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汽车走到距离出发点120千米的地方后又返回出发点,所以汽车共行驶了240千米,①错;
从1.5时开始到2时结束,时间在增多,而路程没有变化,说明此时在停留,停留了2﹣1.5=0.5小时,②对;
汽车用4.5小时走了240千米,平均速度为:240÷4.5=千米/时,③错.
汽车自出发后3小时至4.5小时,图象是直线形式,说明是在匀速前进,④错.
故选:A.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8分)
11.(3分)在△ABC中,∠A=90°,AB=AC=2,则BC= 2 .
【分析】根据∠A=90°,AB=AC=2,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到BC的长,本题得以解决.
【解答】解:∵在△ABC中,∠A=90°,AB=AC=2,
∴,
故答案为:.
12.(3分)若点(3,a)在一次函数y=3x+1的图象上,则a= 10 .
【分析】把点(3,a)代入一次函数y=3x+1,求出y的值即可.
【解答】解:把点(3,a)代入一次函数y=3x+1
得:a=9+1=10.
故填10.
13.(3分)直线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的解析式为 .
【分析】利用一次函数平移规律,上加下减进而得出平移后函数解析式即可.
【解答】解:直线沿y轴向下平移2个单位,
则平移后直线解析式为:,
故答案为:.
14.(3分)△ABC中,D、E、F分别为AB、AC、BC的中点,若△DEF的周长为8,则△ABC周长为 16 .
【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即可求得三角形ABC的周长,本题得以解决.
【解答】解:∵D、E、F分别为AB、AC、BC的中点,
∴DE=BC,DF=AC,EF=AB,
∵△DEF的周长为8,
∴DE+DF+EF=8,
∴BC+AC+AB=16,
即△ABC的周长是16,
故答案为:16.
15.(3分)在Rt△ABC中,∠C=90°,AC=3,BC=4,D为AB的中点,则CD= 2.5 .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
【解答】解:∵∠C=90°,AC=3,BC=4,
∴AB==5,
∵D为AB的中点,
∴CD=2.5,
故答案为:2.5.
16.(3分)八年级(1)班甲、乙两个小组的10名学生进行飞镖训练,某次训练成绩如下:由上表可知,甲、乙两组成绩更稳定的是 甲 组.
甲组成绩(环)
8
7
8
8
9
乙组成绩(环)
9
8
7
9
7
【分析】根据方差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然后比较方差,小的稳定,在计算方差之前还需先计算平均数.
【解答】解:∵=8,==8,
∴[(8﹣8)2+(7﹣8)2+(8﹣8)2+(8﹣8)2+(9﹣8)2]=0.4,[(9﹣8)2+(8﹣8)2+(7﹣8)2+(9﹣8)2+(7﹣8)2]=0.8,
∵<,
∴甲组成绩更稳定.
故答案为甲.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2分)
17.(4分)计算:()﹣().
【分析】先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然后去括号,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
【解答】解:原式=(2﹣)﹣(+)
=2﹣﹣﹣
=﹣.
18.(6分)计算:.
【分析】先根据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得到原式=﹣+2,然后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后合并即可.
【解答】解:原式=﹣+2
=4﹣+2
=4+.
19.(6分)如图,在△ABC中,AD⊥BC于D,∠BAD=30°,∠ACD=45°,AB=5,求AC的长.
【分析】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在直角三角形中解题,根据角的正弦值与三角形边的关系,可求出各边的长.
【解答】解:∵在△ABC中,AD⊥BC于D,∠BAD=30°,
∴在Rt△ABD中,cos∠BAD==,
AD=,
在Rt△ACD中,∠ACD=45°,
∴cos45°=,
∴AC=.
20.(6分)如图,E、F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点,AE=CF.求证:BE=DF.
【分析】将结论涉及的线段BE和DF放到△AEB和△CFD中,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DC,AB=DC.
∴∠BAE=∠DCF.
在△AEB和△CFD中,
,
∴△AEB≌△CFD(SAS).
∴BE=DF.
21.(6分)某工厂甲、乙两个部门各有员工400人,为了解这两个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情况,从甲、乙两个部门各随机抽取20名员工,进行了生产技能测试,测试成绩(百分制)如下,请补充完整.
甲 78 86 74 81 75 76 87 70 75 90 75 79 81 70 74 80 86 69 83 77
乙 93 73 90 81 70 81 94 83 77 83 80 81 70 81 73 78 82 80 70 40
(1)按如下分数段整理、描述这两组样本数据:
人数成绩
部门
40≤x≤49
50≤x≤59
60≤x≤69
70≤x≤79
80≤x≤89
90≤x≤100
甲
0
0
1
11
7
1
乙
(说明:成绩80分及以上为生产技能优秀,70﹣79分为生产技能良好,60﹣69分为生产技能合格,60分以下为生产技能不合格)
(2)分析数据:两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下表所示:
部门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甲
78.3
77.5
75
乙
78
80.5
81
a.估计甲部门生产技能优秀的员工人数为 160人 ;
b.可以推断出 甲 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水平较高,请说明理由.(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推断的合理性)
【分析】(1)根据收集数据填写表格即可求解;
(2)a.用甲部门优秀员工人数除以20乘以400即可得出答案;
b.根据情况进行讨论分析,理由合理即可.
【解答】解:(1)乙:40~49的1人,50~59的0人,60~69的0人,70~79的7人,80~89的9人,90~100的3人.
故答案为:1,0,0,7,9,3;
(2)a.400×=160(人).
故估计甲部门生产技能优秀的员工人数为160人;
故答案为:160人;
b.可以推断出甲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水平较高,(答案不唯一)
理由为:①甲部门生产技能测试中,平均分较高,表示甲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水平较高;
②甲部门生产技能测试中,没有技能不合格的员工,表示甲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水平较高.
故答案为:甲.
22.(6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3,2)、B(1,6)
(1)求此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在所给坐标系中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若点P为x轴上一点,且△POA的面积为3,则点P的坐标为 P(3,0)或P(﹣3,0) .
【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得;
(2)先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再利用描点法即可得;
(3)设点P的坐标为P(m,0),则OP=|m|,再根据点A的坐标可知OP边上的高为2,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出等式求解即可得.
【解答】解:(1)设此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
将点A(﹣3,2),B(1,6)代入得:,
解得:,
则此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5;
(2)先建立平面直角坐标,再描出点A、B,然后作过点A、B的直线即可,作图结果如下所示:
(3)设点P的坐标为P(m,0),则OP=|m|,
∵△POA的面积为3,
∴×|m|×2=3,
∴m=±3,
∴P(3,0)或P(﹣3,0),
故答案为:P(3,0)或P(﹣3,0).
23.(6分)如图,在△ABC中,∠C=60°,BC=3厘米,AC=4厘米,点P从点B出发,沿B→C→A以每秒1厘米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A.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秒,B、P两点间的距离为y厘米.
小新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新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x与y的几组值,如下表:
x(s)
0
1
2
3
4
5
6
7
y(cm)
0
1.0
2.0
3.0
2.7
2.7
m
3.6
经测量m的值是 3.0 (保留一位小数).
(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表格中所有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在曲线部分的最低点时,在△ABC中画出点P所在的位置.
【分析】(1)经过测量可找出BP的长(利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得出:当t=6时,△BCP为等边三角形);
(2)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
(3)由点到直线之间垂线段最短,可得出:在曲线部分的最低点时,BP⊥AC,依此即可画出图形.
【解答】解:(1)经测量,当t=6时,BP=3.0.
(当t=6时,CP=6﹣BC=3,
∴BC=CP.
∵∠C=60°,
∴当t=6时,△BCP为等边三角形.)
故答案为:3.0.
(2)描点、连线,画出图象,如图1所示.
(3)在曲线部分的最低点时,BP⊥AC,如图2所示.
24.(6分)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M在CD边上,在正方形ABCD外部做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CMN,且满足∠CMN=90°.连接AN,CN,取AN的中点E,连接BE,AC,交于F点.
(1)①依题意补全图形;
②求证:F是AC中点.
(2)请探究线段CD,CN,BE所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设,若点M沿着线段CD从点C运动到点D,则在该运动过程中,线段EN所扫过的面积为 (直接写出答案).
【分析】(1)①依照题意补全图形即可;
②连接CE,证得AE=CE,推出点B、E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从而证得结论;
(2)证得EF是△ANC的中位线,推出BF=CD,即可得到2BE=CD+CN;
(3)找出EN所扫过的图形为四边形DFCN.根据正方形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BD∥CN,由此得出四边形DFCN为梯形,再由AB=,可算出线段CF、DF、CN的长度,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①依题意补全图形,如图1所示.
②证明:连接CE,如图2所示.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CD=90°,AB=BC,
∴∠ACB=∠ACD=∠BCD=45°,
∵∠CMN=90°,CM=MN,
∴∠MCN=45°,
∴∠ACN=∠ACD+∠MCN=90°,
∵在Rt△ACN中,点E是AN中点,
∴AE=CE=AN.
∵AE=CE,AB=CB,
∴点B、E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
∴F是AC中点;
(2)由②可得,BE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ACN=90°,
∴EF⊥AC,F是AC中点,∠FBC=∠FBA=90°=45°,
∴EF∥CN,且F是AC中点,
∴EF是△ANC的中位线,
∴EF=CN,
∵BF=CF=BC=CD,
∴BE=BF+EF=CD+CN,
即2BE=CD+CN;
(3)在点M沿着线段CD从点C运动到点D的过程中,线段EN所扫过的图形为四边形DFCN.
∵∠BDC=45°,∠DCN=45°,
∴BD∥CN,
∴四边形DFCN为梯形.
∵AB=CD=,
∴CF=DF=CD•sin45°=1,CN=,
∴S梯形DFCN=(DF+CN)•CF=(1+2)×1=,
故答案为:.
25.(6分)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P(a,b),若点P′的坐标为(其中k为常数,且k≠0),则称点P′为点P的“k属派生点”.例如:P(1,4)的“2属派生点”为,即P'(3,6).
(1)①点P(1,2)的“2属派生点”P′的坐标为 (2,4) ;
②若点P的“k属派生点”P′的坐标为(4,4),请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 (1,3)(答案不唯一) ;
(2)若点P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P的“k属派生点”为P′点,且OP=2PP′,则k的值 ;
(3)如图,点Q的坐标为(0,4),点A在函数的图象上,且点A是点B的“﹣1属派生点”,当线段BQ最短时,求A点坐标.
【分析】(1)①根据“k属派生点”的定义即可得;
②设点P的坐标为P(a,b),先根据“k属派生点”的定义可得关于a、b的方程组,再解方程组可求出k的值,从而可得关于a、b的等式,然后选取一个a的值可得出b的值,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2)先设点P的坐标为P(c,0),且c>0,从而可得点P'的坐标为P'(c,kc),再根据点P,P'坐标分别求出OP,PP'的值,然后根据OP=2PP'建立等式求解即可得;
(3)设点B的坐标为B(x,y),从而可得点A的坐标为A(x﹣y,﹣x+y),先将点A代入直线,可得y=x+2,再根据垂线段最短可得点B的位置,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Q的解析式,最后联立y=x+2与直线BQ的解析式可求出x、y的值,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1)①,2×1+2=4,
则点P'的坐标为P'(2,4),
故答案为:P'(2,4);
②设点P的坐标为P(a,b),
由题意得:,
可得4k=4,即k=1,
∴a+b=4,
当a=1时,b=4﹣a=3,
此时点P的坐标为P(1,3),
故答案为:P(1,3)(答案不唯一);
(2)由题意,设点P的坐标为P(c,0),且c>0
则点P'的坐标为,即P'(c,kc),
∴OP=c,PP'=|kc|=|k|c,
∵OP=2PP',
∴c=2|k|c,即2|k|=1,
解得,
故答案为:;
(3)设点B的坐标为B(x,y),则点A的坐标为A(x﹣y,﹣x+y),
∵点A在函数的图象上,
∴,
整理得:y=x+2,
则点B在直线y=x+2上,
如图,过点Q作直线y=x+2的垂线,垂足为点B,则此时线段BQ最短,
设直线BQ的函数解析式为y=﹣x+m,
将点Q(0,4)代入得:m=4,
则直线BQ的函数解析式为y=﹣x+4,
联立,解得,
则x﹣y=1﹣3=﹣2,﹣x+y=﹣1+3=2
即点A的坐标为A(﹣2,2).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