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理)试题
展开
玉龙田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3分,总共60分)
1.硒(Se)是人体健康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已知S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原子的质量数为34
B. 该元素处于第四周期第ⅥA族
C. Se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 酸性:H2SO4>H2SeO4
【答案】A
【解析】
【详解】A、从S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看出,Se的质子数为34,质量数一定大于34,A错误;
B、Se原子有四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S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第ⅥA族,B正确;
C、SeO2中Se的化合价为+4价处于中间价态,所以Se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C正确;
D、Se的非金属性弱于S,所以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大小为H2SO4>H2SeO4,D正确;
答案选A。
2.铷(Rb)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IA族,下列关于铷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金属活动性比钠弱
B. 氢氧化铷是弱碱
C. 在钠、钾、铷三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高
D. 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铷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强,A错误;
B. 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氢氧化铷是强碱,B错误;
C. 碱金属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逐渐减小,则在钠、钾、铷三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低,C错误;
D. 由于硝酸钠是离子化合物,则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可知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D正确;
答案选D。
3.下列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离子化合物中都含有离子键
B. 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只能是金属离子
C. 离子化合物可能含有共价健
D. 溶于水可以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因此离子化合物中都含有离子键,A正确;
B、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不一定只能是金属离子,例如可以是铵根离子,B错误;
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但在离子化合物中也可以含有共价键,C正确;
D、溶于水可以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例如共价化合物氯化氢溶于水也导电,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明确化学键与化合物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在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4.同周期的X、Y、Z三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H3ZO4<H2YO4<HX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原子半径:X>Y>Z
B. 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由强到弱
C. 非金属性:X>Y>Z
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由弱到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形成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由于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H3ZO4<H2YO4<HXO4,所以元素的非金属性Z<Y<X,因此原子半径Z>Y>X,A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就越弱。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Z<Y<X,所以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由弱到强,B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由于酸性H3ZO4<H2YO4<HXO4,所以元素的非金属性Z<Y<X,C正确;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Z<Y<X,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由强到弱,D错误。
答案选C。
5.下列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 ( )
A. 食盐溶解 B. 干冰升华
C. 氯化铵受热,固体消失 D. 电解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食盐溶于水电离出阴阳离子,破坏了离子键,A不选;
B、干冰升华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不变,B选;
C、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破坏的是化学键,C不选;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破坏是极性键,D不选;
答案选B。
6.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能找到( )
A. 耐高温材料 B. 半导体材料
C. 制农药原料 D. 制催化剂的原料
【答案】B
【解析】
【分析】
处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元素,通常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
【详解】A.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制造催化剂元素及制造高温合金材料的元素,故A错误;
B.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区域的元素通常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可以用来做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如硅、锗等,故B正确;
C.新型农药元素可以从周期表的右上角中的非金属元素中找到,故C错误;
D.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制造催化剂元素及制造高温合金材料的元素,故D错误;
答案:B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用途,题目较为简单,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
7.下列数值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序数=原子核内质子数 B. 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C. 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 元素的种数=原子种数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子序数=原子核内质子数,如Na的原子序数、质子数均为11,故不选A;
B.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数=原子的电子层数,如Na的周期数为三,电子层数为3,故不选B;
C.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如N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族序数为IA,故不选C;
D.元素的种数不等于原子种数,有的元素具有多种核素,故选D;
答案:D
8.化合物XY2,X和Y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氖原子相同,则X和Y是 ( )
A. Ca和Cl B. Mg和F C. Ca和F D. Na和O
【答案】B
【解析】
【详解】A、Ca2+、Cl-的电子层结构与Ar相同,故不选A;
B、Mg2+、F-的电子层结构与Ne相同,形成化合物MgF2,符合XY2,故选B;
C、Ca2+的电子层结构与Ar相同,故不选C;
D、Na+和O2-的电子层结构与Ne相同,形成化合物Na2O,不符合XY2,故不选D。
9.已知质量数为A的某阴离子Rn- 核外有X个电子,则核内中子数为( )
A. A-x B. A-x-n C. A-x+n D. A+x-n
【答案】C
【解析】
【详解】阴离子Rn-核外有x个电子,说明R原子的电子数是x-n,即R的质子数是x-n,又R的质量数是A,所以核内的中子数是A-(x-n)=A-x+n ,故选C。
10.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列,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第3列含有的元素种类最多 B. 第14列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C. 第2列到第12列都是金属元素 D. 最高价为+7的元素均在第17列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长式周期表中各族元素的排列顺序为:ⅠA(1列)、ⅡA(2列)、ⅢB(3列)…ⅦB(7列)、Ⅷ(8、9、10三列)、ⅠB(11列)、ⅡB(12列)、ⅢA(13列)…ⅦA(17列)、0族(18列);
A.第3列为ⅢB族,有镧系和锕系元素,元素种类最多,故不选A;
B.第14列为碳族元素,C元素可以形成有机物,故该列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种类最多,故不选B;
C.第2列到第12列为碱土金属元素与过渡元素,均为金属,故不选C;
D.过渡金属也有最高价为+7价的,例如Mn,故选D;
答案: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长式周期表中各族元素的排列顺序,只要掌握了排列顺序即可完成,难度不大,D为易错点,注意周期表中元素的特殊性。
1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H2O2的电子式:H+[]2-H+
B. Cl-的结构示意图:
C. 原子核中有10个中子的氧离子:O2-
D. 次氯酸的化学式:HCl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氧化氢是共价化合物,分子中不存在阴阳离子,电子式为:,故A错误;
B.氯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
C.原子核中有10个中子的氧离子的质量数为18,离子符号为O2-,故C正确;
D.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化学式为HClO,故D错误;
故选C。
12.1 mol D2O和1 mol H2O不相同的是( )
A. 含氧原子的数目 B. 含有电子的数目 C. 含有质子的数目 D. 含有中子的数目
【答案】D
【解析】
【详解】D的质子数、中子数分别是1、1;H的质子数、中子数分别是1、0;O的质子数、中子数分别是8、8。则D2O和H2O分子中所含的质子数分别为:10、10;电子数分别为:10、10;中子数分别为:1×2+8、8;氧原子数分别为1、1,所以1mol D2O和1mol H2O含有相同的是电子数、质子数和氧原子数,含有不同的中子数,故选D。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般的化合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C和CO2反应放热
B.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 所有的燃烧反应、中和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D.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一般的化合反应为放热反应,但C和CO2反应吸热,A错误;
B.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例如NaOH中含有共价键,是离子化合物,B错误;
C. 所有的燃烧反应、中和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C正确;
D.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例如木炭燃烧等,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选项C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条件没有关系,只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有关。
14.已知反应 P+Q=M+N是放热反应,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变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断裂P和Q中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M和N中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
B. P和Q的总能量大于M和N的总能量
C.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D. P和Q的总能量小于M和N的总能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已知反应P+Q=M+N是放热反应,则断裂P和Q中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M和N中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A正确;
B. 已知反应P+Q=M+N是放热反应,则P和Q的总能量大于M和N的总能量,B正确;
C.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C正确;
D. 已知反应P+Q=M+N是放热反应,则P和Q的总能量大于M和N的总能量,D错误;
答案选D。
15.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热反应的是( )
A. 氢氧化钠与稀硫酸的反应 B. 灼热的木炭与的反应
C.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 D. 氯酸钾受热分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
从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的角度判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从常见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角度判断反应是否放热.
【详解】A、氢氧化钠与稀硫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灼热的木炭与CO2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该反应吸热,故B错误;
C、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中C和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放热,故C正确;
D、氯酸钾受热分解,属于吸热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6.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它主要是利用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如下:
X极:O2+2H2O+4e-===4OH-;
Y极:2H2+4OH--4e-===4H2O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X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 该电池可用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
C. 供电时Y极附近的酸性减弱
D. 使用时若生成1 mol H2O则转移2 mol电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X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
B.由电极反应式可知,电池应用碱液作电解质溶液,故B错误;
C.由B可知,电池应用碱液作电解质溶液,OH-被消耗,酸性增强,故C错误;
D.X、Y两极反应式相加可得O2+2H2=2H2O,每生成1molH2O转移2mol电子,故D正确。
故选D。
17.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两烧杯中H+均移向铜片 B. 甲中铜片是负极,乙中锌片发生氧化反应
C. 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 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中构成原电池,由于金属活动性:Zn>Cu,所以Zn为负极,Cu为正极,H+向负电荷较多的正极Cu移动,而乙未构成原电池,在Zn上发生反应:Zn+2H+=Zn2++H2↑,因此H+移向锌片,A错误;
B.甲中铜片正极,铜片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发生还原反应,B错误;
C.甲、乙中反应都是Zn+2H+=Zn2++H2↑,所以两个烧杯中氢离子浓度都减小,故溶液的pH均增大,C正确;
D.构成原电池的反应速率大于发生化学腐蚀的反应速率,所以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快,D错误;
因此合理选项是C。
18.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①③②④ B. ①③④② C. ③④②① D. ③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组成原电池时,负极金属较为活泼,可根据电子、电流的流向以及反应时正负极的变化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则可判断金属的活泼性强弱。
【详解】组成原电池时,负极金属较为活泼,
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说明①为负极,活泼性①>②;
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活泼性①>③;
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应为原电池的正极,活泼性④>②;
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③为负极,活泼性③>④;
综上分析可知活泼性:①>③>④>②;
故选B。
19.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和卤素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溴单质与H2的反应比碘单质与H2的反应更剧烈
B. 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卤素中,氟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最强
C. 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D. 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熔沸点都逐渐降低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同一主族元素,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降低,和氢气的化合越来越难,所以溴单质与H2的反应比碘单质与H2的反应更剧烈,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所以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所以卤素中,氟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最强,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和水的反应越来越剧烈,即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碱金属单质是金属晶体,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金属键减弱,熔沸点降低;卤素单质是分子晶体,从上到下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增大,错误,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20.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W>Z>Y>X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
C.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W>Z
D. 元素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不同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就越大,所以原子半径大小关系是:Z>W>X>Y,故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X>W>Z,所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故B正确;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Y>X>W>Z,所以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Y>X>W>Z,故C正确;
D、主族元素除了O和F之外,最高化合价等于主族序数,所以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故D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每空2分,总共40分)
2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⑩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
主族
周期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族
第二周期
①
②
③
第三周期
④
⑤
⑥
⑦
⑧
第四周期
⑨
⑩
(1)在这些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填元素符号),
(2)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分子__,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
(3)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④与⑥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
(4)表示①与⑦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该化合物是由__(填“极性”或“非极性”)键形成的。
(5)③、⑥、⑦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用化学式表示)。
(6)元素③的简单氢化物的结构式__,在常温下和元素⑦的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答案】 (1). Ar (2). HClO4 (3). (4). (5). (6). 极性 (7). S2->Cl->O2- (8). H—O—H (9). Cl2+H2O=HClO+H++Cl-
【解析】
【分析】
由周期表的结构可知,①到⑩分别为:C、N、O、Na、Al、S、Cl、Ar、K、Br,据此解答。
【详解】(1)Ar为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最不活泼,故答案为:Ar;
(2)上面10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为Cl,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分子式为:HClO4;K的金属性最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即KOH碱性最强,电子式为:,故答案为:HClO4;;
(3)Na2S是离子化合物,其形成过程表示为:,故答案为:;
(4)CCl4的电子式为:,不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共价键,所以,该化合物是由极性键形成的,故答案为:;极性;
(5)O2-有两个电子层,S2-有三个电子层,Cl-有三个电子层,层多半径大,所以O2-的半径最小,层同看序数,序小半径大,所以,S2-半径比Cl-半径大,所以,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S2->Cl->O2-,故答案为:S2->Cl->O2-;
(6)水的结构式为:H—O—H,水和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O+H++Cl-,故答案为:H—O—H;Cl2+H2O=HClO+H++Cl-。
【点睛】微粒半径大小比较方法:先画电子层,层多半径大,层同看序数,序小半径大,序同看价态,价低半径大。
22.某实验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以检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实验中发现,反应后①中的温度升高;②中的温度降低。由此判断铝条与盐酸的反应是__热反应,Ba(OH)2•8H2O与NH4Cl反应时,需要将固体研细其目的是__,反应过程__(填“①”或“②”)的能量变化可用图表示。
(2)为了验证Fe3+与Cu2+氧化性强弱,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填序号)。
【答案】 (1). 放 (2). 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3). ① (4). ②
【解析】
【详解】(1)实验中发现,反应后①中的温度升高,说明铝与盐酸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使温度升高,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②中的温度降低,说明Ba(OH)2•8H2O与NH4Cl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使体系温度降低,为吸热反应,反应时将固体研细可以使固体反应物充分接触,有利于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由图中的物质的能量变化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产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因此可以表示①的能量变化,故答案为:放;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①。
(2)为了验证Fe3+与Cu2+氧化性强弱,应利用的反应原理是:Cu+2Fe3+=Cu2++2Fe2+;①中铁比铜活泼,铁做负极,反应原理为Fe+2Fe3+=3Fe2+,不能验证Fe3+与Cu2+氧化性强弱;②铜比银活泼,铜做负极,反应原理为Cu+2Fe3+=Cu2++2Fe2+,可验证Fe3+与Cu2+氧化性强弱;③铁遇到浓硝酸发生钝化,实际是铜做负极,反应原理是铜与浓硝酸的反应,不能验证Fe3+与Cu2+氧化性强弱;④铁比铜活泼,铁做负极,电解质溶液是氯化铜,反应原理是Cu2++Fe=Cu+Fe2+,不能验证Fe3+与Cu2+氧化性强弱;因此可以达到目的的是②,故答案为:②。
23.在1~18号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回答下列问题(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
(1)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
(2)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____。
(3)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
(4)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
(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碱化学式为____。
(6)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是____。
(7)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
【答案】 (1). H (2). Na (3). F (4). Na (5). NaOH (6). HClO4 (7). HF
【解析】
【详解】(1)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可知原子半径最小的为H;
(2)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可知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
(3)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故1~18号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为F;
(4)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故1~18号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为Na;
(5)金属性最强的为Na,与水反应最剧烈,形成的碱NaOH碱性最强;
(6)氟元素没有最高价含氧酸,故C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高氯酸的酸性最强,酸性最强的酸是HClO4;
(7)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F,其形成的氢化物HF最稳定,故答案为;HF。
化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3分,总共60分)
1.硒(Se)是人体健康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已知S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原子的质量数为34
B. 该元素处于第四周期第ⅥA族
C. Se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 酸性:H2SO4>H2SeO4
【答案】A
【解析】
【详解】A、从S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看出,Se的质子数为34,质量数一定大于34,A错误;
B、Se原子有四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S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第ⅥA族,B正确;
C、SeO2中Se的化合价为+4价处于中间价态,所以Se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C正确;
D、Se的非金属性弱于S,所以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大小为H2SO4>H2SeO4,D正确;
答案选A。
2.铷(Rb)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IA族,下列关于铷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金属活动性比钠弱
B. 氢氧化铷是弱碱
C. 在钠、钾、铷三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高
D. 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铷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强,A错误;
B. 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氢氧化铷是强碱,B错误;
C. 碱金属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逐渐减小,则在钠、钾、铷三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低,C错误;
D. 由于硝酸钠是离子化合物,则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可知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D正确;
答案选D。
3.下列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离子化合物中都含有离子键
B. 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只能是金属离子
C. 离子化合物可能含有共价健
D. 溶于水可以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因此离子化合物中都含有离子键,A正确;
B、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不一定只能是金属离子,例如可以是铵根离子,B错误;
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但在离子化合物中也可以含有共价键,C正确;
D、溶于水可以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例如共价化合物氯化氢溶于水也导电,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明确化学键与化合物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在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4.同周期的X、Y、Z三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H3ZO4<H2YO4<HX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原子半径:X>Y>Z
B. 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由强到弱
C. 非金属性:X>Y>Z
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由弱到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形成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由于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H3ZO4<H2YO4<HXO4,所以元素的非金属性Z<Y<X,因此原子半径Z>Y>X,A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就越弱。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Z<Y<X,所以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由弱到强,B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由于酸性H3ZO4<H2YO4<HXO4,所以元素的非金属性Z<Y<X,C正确;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Z<Y<X,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由强到弱,D错误。
答案选C。
5.下列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 ( )
A. 食盐溶解 B. 干冰升华
C. 氯化铵受热,固体消失 D. 电解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食盐溶于水电离出阴阳离子,破坏了离子键,A不选;
B、干冰升华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不变,B选;
C、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破坏的是化学键,C不选;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破坏是极性键,D不选;
答案选B。
6.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能找到( )
A. 耐高温材料 B. 半导体材料
C. 制农药原料 D. 制催化剂的原料
【答案】B
【解析】
【分析】
处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元素,通常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
【详解】A.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制造催化剂元素及制造高温合金材料的元素,故A错误;
B.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区域的元素通常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可以用来做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如硅、锗等,故B正确;
C.新型农药元素可以从周期表的右上角中的非金属元素中找到,故C错误;
D.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制造催化剂元素及制造高温合金材料的元素,故D错误;
答案:B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用途,题目较为简单,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
7.下列数值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序数=原子核内质子数 B. 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C. 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 元素的种数=原子种数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子序数=原子核内质子数,如Na的原子序数、质子数均为11,故不选A;
B.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数=原子的电子层数,如Na的周期数为三,电子层数为3,故不选B;
C.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如N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族序数为IA,故不选C;
D.元素的种数不等于原子种数,有的元素具有多种核素,故选D;
答案:D
8.化合物XY2,X和Y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氖原子相同,则X和Y是 ( )
A. Ca和Cl B. Mg和F C. Ca和F D. Na和O
【答案】B
【解析】
【详解】A、Ca2+、Cl-的电子层结构与Ar相同,故不选A;
B、Mg2+、F-的电子层结构与Ne相同,形成化合物MgF2,符合XY2,故选B;
C、Ca2+的电子层结构与Ar相同,故不选C;
D、Na+和O2-的电子层结构与Ne相同,形成化合物Na2O,不符合XY2,故不选D。
9.已知质量数为A的某阴离子Rn- 核外有X个电子,则核内中子数为( )
A. A-x B. A-x-n C. A-x+n D. A+x-n
【答案】C
【解析】
【详解】阴离子Rn-核外有x个电子,说明R原子的电子数是x-n,即R的质子数是x-n,又R的质量数是A,所以核内的中子数是A-(x-n)=A-x+n ,故选C。
10.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列,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第3列含有的元素种类最多 B. 第14列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C. 第2列到第12列都是金属元素 D. 最高价为+7的元素均在第17列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长式周期表中各族元素的排列顺序为:ⅠA(1列)、ⅡA(2列)、ⅢB(3列)…ⅦB(7列)、Ⅷ(8、9、10三列)、ⅠB(11列)、ⅡB(12列)、ⅢA(13列)…ⅦA(17列)、0族(18列);
A.第3列为ⅢB族,有镧系和锕系元素,元素种类最多,故不选A;
B.第14列为碳族元素,C元素可以形成有机物,故该列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种类最多,故不选B;
C.第2列到第12列为碱土金属元素与过渡元素,均为金属,故不选C;
D.过渡金属也有最高价为+7价的,例如Mn,故选D;
答案: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长式周期表中各族元素的排列顺序,只要掌握了排列顺序即可完成,难度不大,D为易错点,注意周期表中元素的特殊性。
1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H2O2的电子式:H+[]2-H+
B. Cl-的结构示意图:
C. 原子核中有10个中子的氧离子:O2-
D. 次氯酸的化学式:HCl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氧化氢是共价化合物,分子中不存在阴阳离子,电子式为:,故A错误;
B.氯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
C.原子核中有10个中子的氧离子的质量数为18,离子符号为O2-,故C正确;
D.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化学式为HClO,故D错误;
故选C。
12.1 mol D2O和1 mol H2O不相同的是( )
A. 含氧原子的数目 B. 含有电子的数目 C. 含有质子的数目 D. 含有中子的数目
【答案】D
【解析】
【详解】D的质子数、中子数分别是1、1;H的质子数、中子数分别是1、0;O的质子数、中子数分别是8、8。则D2O和H2O分子中所含的质子数分别为:10、10;电子数分别为:10、10;中子数分别为:1×2+8、8;氧原子数分别为1、1,所以1mol D2O和1mol H2O含有相同的是电子数、质子数和氧原子数,含有不同的中子数,故选D。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般的化合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C和CO2反应放热
B.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 所有的燃烧反应、中和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D.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一般的化合反应为放热反应,但C和CO2反应吸热,A错误;
B.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例如NaOH中含有共价键,是离子化合物,B错误;
C. 所有的燃烧反应、中和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C正确;
D.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例如木炭燃烧等,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选项C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条件没有关系,只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有关。
14.已知反应 P+Q=M+N是放热反应,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变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断裂P和Q中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M和N中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
B. P和Q的总能量大于M和N的总能量
C.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D. P和Q的总能量小于M和N的总能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已知反应P+Q=M+N是放热反应,则断裂P和Q中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M和N中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A正确;
B. 已知反应P+Q=M+N是放热反应,则P和Q的总能量大于M和N的总能量,B正确;
C.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C正确;
D. 已知反应P+Q=M+N是放热反应,则P和Q的总能量大于M和N的总能量,D错误;
答案选D。
15.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热反应的是( )
A. 氢氧化钠与稀硫酸的反应 B. 灼热的木炭与的反应
C.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 D. 氯酸钾受热分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
从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的角度判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从常见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角度判断反应是否放热.
【详解】A、氢氧化钠与稀硫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灼热的木炭与CO2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该反应吸热,故B错误;
C、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中C和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放热,故C正确;
D、氯酸钾受热分解,属于吸热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6.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它主要是利用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如下:
X极:O2+2H2O+4e-===4OH-;
Y极:2H2+4OH--4e-===4H2O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X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 该电池可用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
C. 供电时Y极附近的酸性减弱
D. 使用时若生成1 mol H2O则转移2 mol电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X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
B.由电极反应式可知,电池应用碱液作电解质溶液,故B错误;
C.由B可知,电池应用碱液作电解质溶液,OH-被消耗,酸性增强,故C错误;
D.X、Y两极反应式相加可得O2+2H2=2H2O,每生成1molH2O转移2mol电子,故D正确。
故选D。
17.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两烧杯中H+均移向铜片 B. 甲中铜片是负极,乙中锌片发生氧化反应
C. 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 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中构成原电池,由于金属活动性:Zn>Cu,所以Zn为负极,Cu为正极,H+向负电荷较多的正极Cu移动,而乙未构成原电池,在Zn上发生反应:Zn+2H+=Zn2++H2↑,因此H+移向锌片,A错误;
B.甲中铜片正极,铜片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发生还原反应,B错误;
C.甲、乙中反应都是Zn+2H+=Zn2++H2↑,所以两个烧杯中氢离子浓度都减小,故溶液的pH均增大,C正确;
D.构成原电池的反应速率大于发生化学腐蚀的反应速率,所以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快,D错误;
因此合理选项是C。
18.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①③②④ B. ①③④② C. ③④②① D. ③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组成原电池时,负极金属较为活泼,可根据电子、电流的流向以及反应时正负极的变化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则可判断金属的活泼性强弱。
【详解】组成原电池时,负极金属较为活泼,
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说明①为负极,活泼性①>②;
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活泼性①>③;
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应为原电池的正极,活泼性④>②;
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③为负极,活泼性③>④;
综上分析可知活泼性:①>③>④>②;
故选B。
19.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和卤素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溴单质与H2的反应比碘单质与H2的反应更剧烈
B. 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卤素中,氟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最强
C. 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D. 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熔沸点都逐渐降低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同一主族元素,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降低,和氢气的化合越来越难,所以溴单质与H2的反应比碘单质与H2的反应更剧烈,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所以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所以卤素中,氟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最强,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和水的反应越来越剧烈,即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碱金属单质是金属晶体,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金属键减弱,熔沸点降低;卤素单质是分子晶体,从上到下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增大,错误,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20.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W>Z>Y>X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
C.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W>Z
D. 元素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不同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就越大,所以原子半径大小关系是:Z>W>X>Y,故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X>W>Z,所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故B正确;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Y>X>W>Z,所以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Y>X>W>Z,故C正确;
D、主族元素除了O和F之外,最高化合价等于主族序数,所以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故D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每空2分,总共40分)
2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⑩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
主族
周期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族
第二周期
①
②
③
第三周期
④
⑤
⑥
⑦
⑧
第四周期
⑨
⑩
(1)在这些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填元素符号),
(2)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分子__,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
(3)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④与⑥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
(4)表示①与⑦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该化合物是由__(填“极性”或“非极性”)键形成的。
(5)③、⑥、⑦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用化学式表示)。
(6)元素③的简单氢化物的结构式__,在常温下和元素⑦的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答案】 (1). Ar (2). HClO4 (3). (4). (5). (6). 极性 (7). S2->Cl->O2- (8). H—O—H (9). Cl2+H2O=HClO+H++Cl-
【解析】
【分析】
由周期表的结构可知,①到⑩分别为:C、N、O、Na、Al、S、Cl、Ar、K、Br,据此解答。
【详解】(1)Ar为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最不活泼,故答案为:Ar;
(2)上面10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为Cl,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分子式为:HClO4;K的金属性最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即KOH碱性最强,电子式为:,故答案为:HClO4;;
(3)Na2S是离子化合物,其形成过程表示为:,故答案为:;
(4)CCl4的电子式为:,不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共价键,所以,该化合物是由极性键形成的,故答案为:;极性;
(5)O2-有两个电子层,S2-有三个电子层,Cl-有三个电子层,层多半径大,所以O2-的半径最小,层同看序数,序小半径大,所以,S2-半径比Cl-半径大,所以,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S2->Cl->O2-,故答案为:S2->Cl->O2-;
(6)水的结构式为:H—O—H,水和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O+H++Cl-,故答案为:H—O—H;Cl2+H2O=HClO+H++Cl-。
【点睛】微粒半径大小比较方法:先画电子层,层多半径大,层同看序数,序小半径大,序同看价态,价低半径大。
22.某实验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以检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实验中发现,反应后①中的温度升高;②中的温度降低。由此判断铝条与盐酸的反应是__热反应,Ba(OH)2•8H2O与NH4Cl反应时,需要将固体研细其目的是__,反应过程__(填“①”或“②”)的能量变化可用图表示。
(2)为了验证Fe3+与Cu2+氧化性强弱,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填序号)。
【答案】 (1). 放 (2). 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3). ① (4). ②
【解析】
【详解】(1)实验中发现,反应后①中的温度升高,说明铝与盐酸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使温度升高,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②中的温度降低,说明Ba(OH)2•8H2O与NH4Cl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使体系温度降低,为吸热反应,反应时将固体研细可以使固体反应物充分接触,有利于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由图中的物质的能量变化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产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因此可以表示①的能量变化,故答案为:放;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①。
(2)为了验证Fe3+与Cu2+氧化性强弱,应利用的反应原理是:Cu+2Fe3+=Cu2++2Fe2+;①中铁比铜活泼,铁做负极,反应原理为Fe+2Fe3+=3Fe2+,不能验证Fe3+与Cu2+氧化性强弱;②铜比银活泼,铜做负极,反应原理为Cu+2Fe3+=Cu2++2Fe2+,可验证Fe3+与Cu2+氧化性强弱;③铁遇到浓硝酸发生钝化,实际是铜做负极,反应原理是铜与浓硝酸的反应,不能验证Fe3+与Cu2+氧化性强弱;④铁比铜活泼,铁做负极,电解质溶液是氯化铜,反应原理是Cu2++Fe=Cu+Fe2+,不能验证Fe3+与Cu2+氧化性强弱;因此可以达到目的的是②,故答案为:②。
23.在1~18号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回答下列问题(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
(1)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
(2)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____。
(3)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
(4)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
(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碱化学式为____。
(6)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是____。
(7)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
【答案】 (1). H (2). Na (3). F (4). Na (5). NaOH (6). HClO4 (7). HF
【解析】
【详解】(1)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可知原子半径最小的为H;
(2)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可知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
(3)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故1~18号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为F;
(4)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故1~18号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为Na;
(5)金属性最强的为Na,与水反应最剧烈,形成的碱NaOH碱性最强;
(6)氟元素没有最高价含氧酸,故C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高氯酸的酸性最强,酸性最强的酸是HClO4;
(7)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F,其形成的氢化物HF最稳定,故答案为;HF。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