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月考化学试题
展开绝密★启用前
新安一高高一年级5月份月考(化学)
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题号 | 一 | 二 | 总分 |
得分 |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 得分 | 一、单选题(共50.0分) |
|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与纤维素通式都是,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
B、甲烷、苯、葡萄糖均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C、油脂都是纯净物 |
D、可通过反应后的溶液不分层,判断油脂的皂化反应基本完成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铊与铝同主族,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所以氧化铊也是两性氧化物 |
B、第三周期简单离子的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 |
C、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 |
D、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苯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
B、苯、乙酸、乙醇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
C、分子式为的同分异构体共有5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
D、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区分和 |
4.下列有关乙烯化学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是由于乙烯发生了氧化反应 |
B、乙烯可在氧气中燃烧,该反应属于乙烯的氧化反应 |
C、将乙烯通入溴水中,反应后得到均一、透明的液体 |
D、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
5.如图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或均可用于杀菌消毒 |
B、W元素的单质溶于水及汽化都只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 |
C、元素T的非金属性比W强,所以HT的酸性比HW强 |
D、在常压、178 ℃时升华,所以中只含有离子键,而中只含有共价键 |
6.已知键可以旋转,下列对结构简式为的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烃属于苯的同系物 |
B、分子中至少有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
C、分子中至少有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
D、分子中至少有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
7.下列有机物的鉴别中,所选用的试剂及产生的现象不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 有机物 | 试剂 | 现象 |
A | 乙烯 | 溴水 | 橙色褪去 |
B | 葡萄糖 | 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 出现红色沉淀 |
C | 淀粉 | 碘水 | 出现蓝色沉淀 |
D | 蛋白质 | 浓硝酸 | 呈黄色 |
A、A | B、B | C、C | D、D |
8.可逆反应达到最大反应限度的本质特征是( )
A、正反应不再继续进行 |
B、正反应和逆反应都在继续进行 |
C、各物质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 |
D、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
9.反应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的量 |
B、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一半 |
C、保持容积不变,充入水蒸气使体系压强增大 |
D、压强不变,充入使容器容积增大 |
10.少量铁粉与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
①加水 ②加固体 ③滴入几滴浓盐酸 ④加固体 ⑤加溶液 ⑥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 ⑦适当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
A、①⑥⑦ | B、③⑦ | C、③⑤ | D、⑤⑦ |
11.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表:
元素代号 | ||||
原子半径 | ||||
主要化合价 |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元素的金属性 |
B、一定条件下,单质与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 |
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
D、一定条件下,单质可以将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
12.对可逆反应,向1 L绝热容器中加入1 mol A和1 mol B发生反应,下列叙述不能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 )
①单位时间内消耗,同时生成
②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③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④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1∶2
⑤反应容器中温度不变
⑥A的转化率与B的转化率相等时
A、①②④⑥ | B、②④⑥ | C、①④⑥ | D、①②⑥ |
13.如图(a)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图(b)中,轴表示实验时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轴表示( )
A、 | B、 | C、 | D、 |
14.分子式为且分子结构中含有2个甲基的有机物共有( )
A、2种 | B、3种 | C、4种 | D、5种 |
15.是大气污染物,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既吸收工厂排放的废气中的,又可以生成一定量的硫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负极,为正极 |
B、从左下口流出的硫酸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 |
C、生产过程中氢离子由左移向右 |
D、负极反应式为 |
16.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一定条件下,向容器中通入和达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正确的结论是( )
A、逆反应速率:a点小于c点 |
B、反应物浓度:点小于点 |
C、反应在c点时的转化率最大 |
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
17.下列有关除杂质(括号中为杂质)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
A、乙醇(水):加入足量生石灰充分振荡,蒸馏,收集馏出物 |
B、(乙醇):多次加水,振荡,分液,弃水层 |
C、():通入足量的高锰酸钾溶液 |
D、乙酸乙酯(乙酸):加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振荡,分液,弃水层 |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和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
②、、、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
③、、、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电子结构
④干冰升华不会破坏共价键
⑤分子很稳定是由于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
A、②④ | B、①②④ | C、②④⑤ | D、③④⑤ |
19.如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并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水槽中滴入浓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实验中,不考虑两球的浮力变化)( )
A、杠杆为导体或绝缘体时,均为A端高B端低 |
B、杠杆为导体或绝缘体时,均为A端低B端高 |
C、当杠杆为导体时,A端高B端低;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低B端高 |
D、当杠杆为导体时,A端低B端高;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高B端低 |
20.、、、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某种原子无中子,、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溶液来获得的单质及其他产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和、、均能形成电子的分子 |
B、、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可能同时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健 |
C、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 |
D、、、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弱酸 |
评卷人 | 得分 | 二、解答题(共50.0分) |
|
|
21.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具有果香味有机物和高分子化合物E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⑤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①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为 。
(3)写出③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为 。
(4)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三套实验装置来制备物质,若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套作为实验室制取物质的装置,选择的装置应是 (选填“甲”或“乙”)。丙同学将甲装置②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了起冷凝、导气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 。试管②中盛放的溶液最好选择下列 (填序号)。
A.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
22.根据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填化学符号或者化学式,下同)。
(2)E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 。
(3)D的最高价氧化物与K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A分别与F、G、H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中,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5)C、D、G、H、J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6)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
23.电池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验证与和的氧化性强弱,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填序号),写出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若构建原电池时两个电极的质量相等,当导线中通过电子时,两个电极的质量差为 。
(2)将设计成燃料电池,其利用率更高,装置如图所示(、为多孔碳棒)。
实验测得电池工作时向电极定向移动,则 (填“”或“”)处电极入口通甲烷,其电极反应式为 。
(3)以氨作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具有能量效率高的特点,另外氨气含氢量高,易液化,方便运输和贮存,是很好的氢源载体。燃料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
3.2极是电池的 (填“正”或“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
3.3当生成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24.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如图表示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单位)的变化。
(1)已知拆开或形成化学键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叫做该化学键的键能,单位。根据表中的键能表示出图中的反应生成时 (填“吸收”或“放出”) kJ热量。
化学键 | |||||
键能() |
(2)在一固定容积的恒温密闭容器内进行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序号)。
A.
B.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C.、、、四种气体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等于
D.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E.键断裂的同时键断裂
(3)在体积为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和,测得和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氢气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容器内平衡时与起始时的压强之比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