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重庆市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
www.ks5u.com
重庆育才中学高2022级2019—2020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K-39 Cu-64 I-127 Ba-137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再涂上适量的稀NaHCO3溶液
②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而不是直接吹灭,因为后者可能导致“回火”引起灯内酒精燃烧
③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
④如果所闻化学药品的气味不够明显时,鼻子可以凑近药品,然后猛吸一口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再涂上适量的稀NaHCO3溶液。大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立刻用大量的水冲洗会造成对皮肤的二次伤害,故应先将浓硫酸用抹布抹去,然后再用水稀释,再涂上适量的稀NaHCO3溶液,故①正确;
②、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故②正确;
③、试管的加热不用垫石棉网,故玻璃仪器的加热不一定要垫石棉网,故③错误;
④、无论药品有没有毒,均不能将鼻孔凑近药品来闻,故闻化学药品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故④错误;
故选D。
2.下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
A. 蒸馏、蒸发、分液、过滤 B. 蒸馏、过滤、分液、蒸发
C. 分液、过滤、蒸馏、蒸发 D. 过滤、蒸发、分液、蒸馏
【答案】B
【解析】
【详解】四个仪器分别是蒸馏烧瓶、漏斗,分液漏斗和蒸发皿,它们的用途主要是蒸馏、过滤、分液和蒸发,故选B。
3.下列判断或叙述正确的是
A. 某溶液中滴加盐酸生成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可能有CO32-
B. 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得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 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得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
D. 某溶液中滴加盐酸生成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HCO3-
【答案】A
【解析】
【详解】A、滴加盐酸生成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可能有CO32-,故A正确;
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得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Ag+,故B错误;
C、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得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可能存在Cl-,故C错误;
D. 某溶液中滴加盐酸生成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HCO3-、CO32-、SO32-,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离子HCO3-、CO32-、SO32-检验时,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几乎相同,所以几种离子都有可能。,
4.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B. 1molNa2SO4中含有2个Na+和1个
C. 1个氢原子的质量约为
D. 等质量的H2O2与H2O中所含氢原子数之比为1:1
【答案】C
【解析】
【详解】A、摩尔质量有单位,所以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g/mol,故A错误;
B、1molNa2SO4中含有2NANa+和NA,故B错误;
C、一个原子的质量为,所以1个氢原子的质量约为,故C正确;
D、等质量H2O2与H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所以所含氢原子数之比为16:17;故D错误;
故选C。
5.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三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N2、O2、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种气体质量之比为1∶1∶2 B. 三种气体的密度之比为1∶1∶1
C. 三种气体的分子数之比为1∶1∶1 D. 三种气体原子数之比为1∶1∶2
【答案】C
【解析】
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故答案为C。
6.与100ml 0.1 mol/L Fe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A. 100ml 0.3 mol/L KClO3溶液 B. 50 ml 0.2 mol/L NaCl 溶液
C. 50 ml 0.3 mol/L CaCl2溶液 D. 50 ml 0.15 mol/L MgCl2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100ml 0.1 mol/L Fe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3mol/L,找出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3mol/L的选项即可。
【详解】A、100ml 0.3 mol/L KClO3溶液不含Cl-,故A错误;
B、50 ml 0.2 mol/L NaCl 溶液所含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故B错误;
C、50 ml 0.3 mol/L CaCl2溶液所含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mol/L,故C错误;
D、50 ml 0.15 mol/L MgCl2溶液所含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3mol/L,故D正确;
故选D。
7.某溶液中大量存在以下浓度的五种离子:0.2 mol/L Cl−、0.4 mol/L、0.1 mol/L Al3+、0.3 mol/L H+、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M,则M及其物质的量浓度可能为
A. 0.4 mol/L B. Na+ 0.3 mol/L
C. Zn2+ 0.2 mol/L D. Ca2+ 0.1 mol/L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判断M离子的电性, c (Cl−) +2c (SO42-) =0.2mol/L+2×0.4mol/L=1mol/L,3c (Al3+)+c (H+)=3×0.1mol/ L+0.3mol/L=0.6mol/L,所以M为阳离子,令M阳离子为c (Mn+) ,根据电荷守恒有nc (Mn+) =1mol/L-0.6mol/L=0.4mol/L,再结合选项考虑离子共存判断。
【详解】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判断M离子的电性, c (Cl−) +2c (SO42-) =0.2mol/L+2×0.4mol/L=1mol/L,3c (Al3+)+c (H+)=3×0.1mol/ L+0.3mol/L=0.6mol/L,所以M为阳离子,令M阳离子为c (Mn+) ,根据电荷守恒有nc (Mn+) =1mol/L-0.6mol/L=0.4mol/L,
A、由上述分析可知,M为阳离子,不可能是CO32-,故A错误;
B、1×c (Na+) =0.3 mol/L,故B错误;
C、2×c (Zn2+)=2×0.2 mol/L=0. 4mol/L,故C正确;
D、2×c (Ca2+)=2×0.1 mol/ L=0.2mol/L,但硫酸根离子与钙离子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求算未知离子浓度时,根据溶液不带电即电荷守恒思想解答,同时考虑离子是否共存。
8.实验室需要200 mL 1mol·L-1的CuSO4溶液,下列有关溶液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称取32 g 无水硫酸铜,在烧杯中加入200 mL水进行溶解,然后在250 mL的容量瓶中配成200 mL溶液
B. 称取50 g CuSO4·5H2O,在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最终在250 mL的容量瓶中配成250 mL溶液
C. 称取40 g 无水硫酸铜,在烧杯中加入250 mL水进行溶解,然后在250 mL容量瓶中配成250 mL溶液
D. 称取62.5 g CuSO4·5H2O,在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最终在250 mL的容量瓶中配成250 mL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容量瓶的规格通常为50 mL、100 mL、250 mL、1 000 mL等,250 mL的容量瓶只能配制250mL溶液,不能配制200mL溶液,因为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故A错误;
C、配制溶液时需要的体积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故C错误;
当选用五水硫酸铜时,需要称取的质量为0.25L×1mol/L×250g/mol=62.6g,故D选项正确,B错误;
故选D。
【点睛】配制一定浓度溶液时,当选用含有结晶水的溶质时,计算时需要将结晶水的质量计入,否则会使浓度偏低。
9.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分类
A
雾霾、水银、冰水混合物
混合物
B
Ba(OH)2、烧碱、生石灰
碱
C
氯化钠、CaCO3、无水硫酸铜
盐
D
CO、CO2、Mn2O7
酸性氧化物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银是汞的俗称,为单质,冰水混合物是化合物,故A错误;
B、生石灰是氧化钙,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
C、氯化钠、CaCO3、无水硫酸铜均属于盐,故C正确;
D、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酸性氧化物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溶液能透过半透膜,而胶体和浊液均不能
B. 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C. 硫酸钡几乎不溶于水,所以它是非电解质
D. CO2溶于水能导电,但是它却是非电解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1nm,所以能通过半透膜,故A正确;
B、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B正确;
C、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分类并不是按照溶解性来区分,电解质导电只需要满足在熔融状态或者水溶液其中一种即可,故C错误;
D、电解质导电需要自身电离,二氧化碳溶于水能导电是因为生成碳酸,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电解质导电一定是自身发生电离,而如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但不是二氧化碳在电离,是溶于水生成的碳酸电离导电,所以碳酸是电解质,二氧化碳不是。
11.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硫酸铁的电离方程式为:,正确;
B、氯化铝的电离方程式为:,故B错误;
C、碳酸氢钠电离方程式为:,故C错误;
D. 高锰酸钾的电离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选A。
1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除去硫酸钡之外均可拆解,故ABC不符合题意;
D、反应生成水,属于弱电解质,不能拆分,故D符合;
故选D。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过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
B.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 少量NaHCO3溶液滴入NaHSO4溶液中:
D. 盐酸滴在铜片上: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过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A正确;
B、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故B错误;
C、少量NaHCO3溶液滴入NaHSO4溶液中:,故C错误;
D、盐酸与铜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1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
B. 在含大量Ca2+的溶液中:
C. 在pH=13的溶液中:
D. 在pH=1的溶液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Fe3+与I-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2Fe3++2I-=2Fe2++I2,故A错误;
B、Ca2+与均不反应,故B正确;
C、碱性溶液不能存在大量的Cu2+,故C错误;
D、强酸性不能大量存在CO32-,同时Fe2+与NO3-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离子能够大量共存即相互之间不相互反应生成弱电解质、沉淀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Fe3+与I-和
强酸性Fe2+与NO3-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5.下列各组离子中,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所有离子均能大量共存且无色,故A正确;
B、高锰酸根显紫色,故B错误;
C、HCO3-会与OH-反应生成CO32-,同时与Ba2+结合生成BaCO3沉淀,故C错误;
D、Fe2+的溶液是浅绿色,同时碱性条件不能存在大量H+和Fe2+,故的错误;
故选A。
16.研究表明:多种海产品(如虾、蟹等)体内含有+5价的砷(As)元素,但它对人体是无毒的。砒霜的成分是As2O3,属剧毒物质,专家忠告:吃海鲜时不能同时食用大量西兰花(又称绿菜花),否则容易中毒,并给出了一个公式: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下面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A. 砒霜是氧化产物
B.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C. 致人中毒过程中砷发生氧化反应
D 西兰花中含有较多维生素C
【答案】D
【解析】
【详解】A、砷由+5价降低到+3价,是还原产物,故A错误;
B、根据公式可知砷化合价降低,则维C化合价升高,故维生素C是还原剂,故B错误;
C、砷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
D、西兰花中含有较多维生素C,能使海鲜中的+5价砷化合价降低,生成砒霜使人中毒,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口诀:升失氧还,降得还氧。
17.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反应,属于置换同时也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反应没有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反应有化合价变化,但不是置换反应,故C错误;
D、反应有化合价变化,但是是化合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18.氢化亚铜(CuH)一种难溶物质,用CuSO4溶液和“另一物质”在40~50℃时反应可生成它。用氧化还原观点分析,这“另一物质”在反应中作
A. 氧化剂 B. 还原剂
C. 氧化产物 D. 还原产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有题干可知,Cu元素化合价降低,则“另一物质”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
故选B
19.下列转化过程中必须加入氧化剂的是
A. FeS→H2S B. KClO3→O2
C. I—→I2 D. Fe3+→Fe2+
【答案】C
【解析】
【详解】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则一定作为还原剂,化合价升高;
故选D。
20.根据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有关物质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
A. I->Br-> Fe2+ >Cl- B. Cl->Br-> Fe2+ >I-
C. I->Fe2+ > Br-> C1- D. Fe2+ >I-> Br->Cl-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还原剂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解答。
【详解】根据方程式:,得出还原性Fe2+>Br-,根据方程式,可知还原性Br->Cl-,根据方程式,可知I-> Fe2+,所以还原性由强到弱为I->Fe2+ > Br-> C1-;
故选C。
【点睛】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
21.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含有NA个N的N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B. 在常温常压下,11.2LCO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C. 标准状况下,11.2L氟化氢(沸点为19.54℃)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0.5 NA
D. 3.2gO2和O3的混合物,所含氧原子数为0.2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氮气为双原子分子,所以含有NA个N的N2为1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故A错误;
B、常温常压时,气体摩尔体积不等于22.4L/mol,故B错误;
C、HF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等于22.4L/mol计算,故C错误;
D、O2和O3均只含有O元素,所以3.2gO2和O3的混合物,所含氧原子数为,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能用气体摩尔体积等于22.4L/mol的前提是在标况下为气体,而HF在标况下为为液体。
22.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Na2O2)粉末,溶液褪色,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产生22.4 L(标准状况下)O2时,该反应转移2 mol e-
B. O2是还原产物
C. Mn2+是氧化产物
D. 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解答。
【详解】由方程式可知:高锰酸根中的锰元素化合价由+7降低到+2,所以高锰酸根做氧化剂,锰离子做还原产物。过氧化钠中的氧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做还原剂,生成氧化产物氧气。当生成5mol氧气时转移10mol电子。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3.在a L Al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 mol 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SO完全沉淀;若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假设氨气全部逸出)可得到c mol NH3,则原溶液中的Al3+浓度为
A. mol/L B. mol/L C. mol/L D. mol/L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混合溶液中加入bmol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SO离子完全沉淀,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SO+Ba2+=BaSO4↓可知。SO的物质的量为bmol;由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molNH3,则NH4+的物质的量为cmol;又溶液不显电性,设原溶液中的Al3+物质的量为xmol,由电荷守恒可知:x×3+c =b×2,
解得x=2b-3c mol,所以Al3+浓度为mol/L;
故选B。
24.有关反应的叙述正确的为
A. 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5:3
B. 生成lmolO2,反应共转移4mol电子
C. 若有5mol水做还原剂时,被BrF3还原的BrF3为mol
D. 若有5mol水参与反应时,被水还原的BrF3为2mol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中,Br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5价,O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0,Br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降低为0,以此来解答。
【详解】A、由反应可知,2molH2O和1molBrF3作还原剂,2molBrF3作氧化剂,则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为3:2,故A错误;
B.、当生成lmolO2时,转移6mol电子,故B错误;
C、当有5mol水做还原剂时时,O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0价,失去10mol电子, Br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5价,转移5mol电子,5mol BrF3被还原,被BrF3还原的BrF3为,故C正确;
D、当有5mol水参加反应时,O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0价,2mol水被氧化,失去4mol电子,Br 元素化合价由+3价降低到0价, Br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5价,转移2mol电子,被水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在此题中H2O和BrF3均作还原剂,所以BrF3转变为Br2时,被H2O和BrF3一起还原,当计算应被其中一部分所还原时,应计算其失去电子所占比例。如CD选项。
25.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5种离子中的某几种:。为确认溶液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1L上述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反应后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6.63g。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有4.66g沉淀不溶。
(2)向(1)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2.24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假定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已知:① ②NH3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
由此可以得出关于原溶液组成的正确结论是
A.
B. 如果上述5种离子都存在,则
C. 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K+
D. 一定存在,可能存在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取1L上述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反应后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6.63g。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有4.66g沉淀不溶。说明不溶沉淀为BaSO4,且物质的量为,溶解沉淀为BaCO3,物质的量为。则原溶液含有SO42-和CO32-。
(2)向(1)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2.24L,则原溶液中含有NH4+,且物质的量为。
根据电中性原则,一定含有NO3-,且物质的量至少为0.1-0.02×2-0.01×2=0.04mol,可能含有K+。
【详解】A、有分析可知c(CO32-)=0.0197mol/L,c(NH4+)>c(SO42-),故A错误;
B、当上述5种离子都存在,则c(NO3-)>0.04mol/L>2 c(SO42-),故B正确;
有分析可知一定含有SO42-、NO3-、CO32-、NH4+,可能存在K+,故CD错误;
故选B。
【点睛】判断几种离子是否一起共存时的其中一个原则是电中性,即溶液不带电,阳离子所带电荷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电荷数。如本题即可判断出一定存在NO3-,且物质的量至少为0.04mol。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6.川菜之魂在味,然而在“七味八滋”中,盐应是百味之首。自贡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智慧的自贡人早在2000年前就开始了用盐井采盐,在咸丰、同治年间自贡逐渐成为四川盐业中心之一。但刚从盐井中采出的粗盐水因含有Na2SO4、MgCl2、CaCl2和泥沙等,需经过提纯才能被食用。下图展示了一种在实验室用该粗盐水制取NaCl晶体的操作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所用到的玻璃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物质B和F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试剂I和试剂II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流程中,B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的添加顺序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调换?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漏斗 (2). 玻璃棒 (3). 烧杯 (4). BaSO4 (5). Mg(OH)2 (6). NaOH溶液 (7). 稀盐酸 (8). 不可以 (9). 因为调换后过量的Ba2+无法除去
【解析】
【分析】
第一步除去不溶性杂质通过过滤的方式,得到含有Na2SO4、MgCl2、CaCl2的氯化钠溶液;第二步加入Ba Cl2除去SO42-,故B为BaSO4;第三步加入Na2CO3溶液除去Ca2+和过量的Ba2+,所以D为CaCO3和BaCO3混合物;第四步加入的溶液应除去Mg2+,且不引入新杂质,故试剂Ⅰ为NaOH溶液,F为Mg(OH)2;第五步加入的试剂应除去过量的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且不引入新杂质,故试剂Ⅱ为HCl,滴加至pH=7即可;第六步由氯化钠溶液得到氯化钠晶体,采用的方式为蒸发结晶。
【详解】(1)、由分析可知:操作①为过滤,所用到的玻璃仪器的名称是:漏斗、玻璃棒、烧杯,故答案为:漏斗;玻璃棒;烧杯;
(2)、由分析可知:B为BaSO4,F为Mg(OH)2,故答案为:BaSO4 ;Mg(OH)2;
(3)、有分析可知:试剂Ⅰ为NaOH溶液,试剂Ⅱ为HCl,故答案为:NaOH溶液 ;稀盐酸 ;
(4)、B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的添加顺序不能调换,Na2CO3溶液的目的不仅仅是除去Ca2+,还有过量的Ba2+,故答案为:不可以;因为调换后过量的Ba2+无法除去。
【点睛】在粗盐提纯过程中,加入NaOH溶液、B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时,先后顺序只需要满足BaCl2溶液在Na2CO3溶液之前即可,其目的是为了出去过量的Ba2+,并在加入稀盐酸前过滤出沉淀。
27.某浓盐酸所贴标签截图如下图所示,现用该浓盐酸配制250mL浓度为1mol/L的稀盐酸。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浓盐酸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
(2)经计算,宜选用下列中______(填字母)的量筒,量取_____(填计算结果)mL浓盐酸。
A. 5 mL B. 10 mL C. 25 mL D. 50 mL
(3)在量取浓盐酸后,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等稀释后的盐酸温度与室温一致后,沿玻璃棒将盐酸注入容量瓶中。
②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③在盛浓盐酸的烧杯中注入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至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中。
上述操作中,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际配制溶液的过程中,难免由于操作不当或操作错误而对所配溶液浓度产生影响,请分析下列情况对本实验所配制稀盐酸浓度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稀盐酸浓度_______;
②用刚刚洗涤干净的量筒来量取浓盐酸,会导致所配稀盐酸浓度__________。
【答案】 (1). 12mol/L (2). C (3). 20.8mL (4). ③①④② (5). 偏高 (6). 偏低
【解析】
【分析】
(1)、依据计算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溶液稀释过程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据此计算需要浓盐酸体积,依据浓盐酸体积选择量筒规格;
(3)、依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排序;
(4)依据判断误差;
【详解】(1)、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密度为1.2g/cm3)的物质的量浓度,
故答案为:12mol/L;
(2)、配制成1mol/L的稀盐酸250ml,应选择250mL容量瓶,实际配制250mL溶液,设需要浓盐酸体积为V,则液稀释过程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可知,V×12mol/L= 1.0mol/L×250mL,解得V=20.8mL;应选择25mL量筒;
故答案为::C ;20.8mL;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等,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③①④②;
故答案为:③①④②;
(4)①、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依据可知,溶液浓度偏高;
②、用刚刚洗涤洁净的量筒来量取浓盐酸导致浓盐酸被稀释,量取的盐酸中氯化氢的物质的量偏小,依据可知,溶液浓度偏低,
故答案为:偏高;偏低。
【点睛】当选用量筒或者容量瓶时,遵循的原则是大且近,即量程大于所以体积并且相差最近。定容时,因为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所以眼睛应平视刻度线。
28.现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可能是CaCl2、AgNO3、HCl、Na2CO3中的其中一种,为了确定具体成分,随意将四瓶溶液标记为A、B、C、D后,进行了下列四组实验。
实验顺序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①
A+B
无明显现象
②
B+D
有气体放出
③
B+C
有沉淀生成
④
A+D
有沉淀生成
根据表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分别对应的溶质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别写出上述实验②和③的离子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aCl2 (2). HCl (3). AgNO3 (4). Na2CO3 (5). (6).
【解析】
【分析】
根据实验现象,A+B反应无明显现象,可确定A和B为CaCl2和HCl,再结合B+D反应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可推出B为HCl,D为Na2CO3, C+B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可推出C为Ag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1↓,最后根据A+D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推出A为CaCl2。
【详解】根据实验现象,A+B反应无明显现象,可确定A和B为CaCl2和HCl,再结合B+D反应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可推出B为HCl,D为Na2CO3, C+B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可推出C为Ag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1↓,最后根据A+D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推出A为CaCl2。
(1)、 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CaCl2, B为HCl,C为AgNO3,D为Na2CO3,故答案为:CaCl2,HCl,AgNO3,Na2CO3 ;
(2) B为HCl, D为Na2CO3,反应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
B为HCl, C为Ag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1↓,
故答案为: CO32-+2H+=CO2↑+H2O; Ag++Cl-=AgC1↓。
29.碘是人体不可缺乏的元素,为了防止碘缺乏,一般是在食盐中添加一定量的KIO3。但碘添加量也不能过多,过多会导致甲亢等。国家标准GB14880-1994中规定每千克食盐中碘的含量(以碘原子计)应为20-60mg/kg。实验研究小组为了检测某加碘盐中碘含量是否合格,查阅了有关的资料,发现其检测原理是:(方程式未配平)。试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检测原理中,氧化剂为_______,氧化产物为_______。请在下面配平该方程式,同时用单线桥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 +____
(2)取10g加碘盐加蒸馏水溶解,然后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H2SO4和KI都稍过量),充分反应后,将反应液转入分液漏斗中,再加入一定量的CCl4,振荡,静置,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分液,即得到I2的CCl4溶液。
(3)查阅资料,CCl4的沸点为78℃,I2的升华温度约为120~130℃。实验小组拟采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将CCl4和I2的混合溶液分离。该分离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____,冷凝管的进水口是_______(填“a”或“b”)。
(4)上述实验结束,用电子天平称量出圆底烧瓶中I2的质量为1.5 mg,由此计算出该加碘盐中碘的含量为__________mg/kg,该加碘盐_______(填“合格”或“不合格”)。
(5)KIO3虽稳定性较好,但在高温下也可分解为KI等物质,所以在使用加碘盐时最佳的添加时间是菜肴快出锅时。请书写出KIO3在锅中长时间高温爆炒时可能发生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KIO3 (2). I2 (3). (4). 溶液分为两层,下层呈紫红色 (5). 蒸馏 (6). a (7). 25 (8). 合格 (9).
【解析】
【详解】(1)、该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为:KIO3-→I2,I元素由+5价→0价,一个KIO3得5个电子;KI-→I2,I元素由-1价→0价,一个KI失一个电子,所以得失电子的最小公倍数为5,KIO3的计量数为1, KI的计量数为5,其它元素根据原子守恒配平,故答案为:KIO3;I2 ;;
(2)、碘易溶于有机溶剂,在四氯化碳在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加入四氯化碳萃取水中的碘,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溶液分成两层,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有机层在下层,碘溶于四氯化碳呈紫红色,上层几乎无色,
故答案为:溶液分成两层,上层无色,下层呈紫红色;
(3)、利用沸点分离的方式叫蒸馏,冷凝水的方向是下进上出,故答案为:蒸馏;a;
(4)、由方程式可知:I2的的来源属于KIO3的占,所以圆底烧瓶中I2的质量为1.5 mg,则食盐中的碘原子质量为0.25mg,所以碘的含量为,在国家标准内,故答案为:25;合格;
(5)、由题意:碘元素化合价降低,则必有宁一种元素化合价升高,故O元素化合价升高。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碘酸钾受热分解的方程式为2KIO32KI+3O2↑,故答案为2KIO32KI+3O2↑;
【点睛】实验最终得到的I2来自于KIO3和KI两部分,所以食盐中的碘含量时,应减去KI中的含量。
重庆育才中学高2022级2019—2020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K-39 Cu-64 I-127 Ba-137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再涂上适量的稀NaHCO3溶液
②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而不是直接吹灭,因为后者可能导致“回火”引起灯内酒精燃烧
③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
④如果所闻化学药品的气味不够明显时,鼻子可以凑近药品,然后猛吸一口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再涂上适量的稀NaHCO3溶液。大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立刻用大量的水冲洗会造成对皮肤的二次伤害,故应先将浓硫酸用抹布抹去,然后再用水稀释,再涂上适量的稀NaHCO3溶液,故①正确;
②、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故②正确;
③、试管的加热不用垫石棉网,故玻璃仪器的加热不一定要垫石棉网,故③错误;
④、无论药品有没有毒,均不能将鼻孔凑近药品来闻,故闻化学药品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故④错误;
故选D。
2.下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
A. 蒸馏、蒸发、分液、过滤 B. 蒸馏、过滤、分液、蒸发
C. 分液、过滤、蒸馏、蒸发 D. 过滤、蒸发、分液、蒸馏
【答案】B
【解析】
【详解】四个仪器分别是蒸馏烧瓶、漏斗,分液漏斗和蒸发皿,它们的用途主要是蒸馏、过滤、分液和蒸发,故选B。
3.下列判断或叙述正确的是
A. 某溶液中滴加盐酸生成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可能有CO32-
B. 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得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 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得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
D. 某溶液中滴加盐酸生成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HCO3-
【答案】A
【解析】
【详解】A、滴加盐酸生成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可能有CO32-,故A正确;
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得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Ag+,故B错误;
C、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得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可能存在Cl-,故C错误;
D. 某溶液中滴加盐酸生成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HCO3-、CO32-、SO32-,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离子HCO3-、CO32-、SO32-检验时,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几乎相同,所以几种离子都有可能。,
4.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B. 1molNa2SO4中含有2个Na+和1个
C. 1个氢原子的质量约为
D. 等质量的H2O2与H2O中所含氢原子数之比为1:1
【答案】C
【解析】
【详解】A、摩尔质量有单位,所以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g/mol,故A错误;
B、1molNa2SO4中含有2NANa+和NA,故B错误;
C、一个原子的质量为,所以1个氢原子的质量约为,故C正确;
D、等质量H2O2与H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所以所含氢原子数之比为16:17;故D错误;
故选C。
5.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三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N2、O2、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种气体质量之比为1∶1∶2 B. 三种气体的密度之比为1∶1∶1
C. 三种气体的分子数之比为1∶1∶1 D. 三种气体原子数之比为1∶1∶2
【答案】C
【解析】
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故答案为C。
6.与100ml 0.1 mol/L Fe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A. 100ml 0.3 mol/L KClO3溶液 B. 50 ml 0.2 mol/L NaCl 溶液
C. 50 ml 0.3 mol/L CaCl2溶液 D. 50 ml 0.15 mol/L MgCl2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100ml 0.1 mol/L Fe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3mol/L,找出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3mol/L的选项即可。
【详解】A、100ml 0.3 mol/L KClO3溶液不含Cl-,故A错误;
B、50 ml 0.2 mol/L NaCl 溶液所含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故B错误;
C、50 ml 0.3 mol/L CaCl2溶液所含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mol/L,故C错误;
D、50 ml 0.15 mol/L MgCl2溶液所含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3mol/L,故D正确;
故选D。
7.某溶液中大量存在以下浓度的五种离子:0.2 mol/L Cl−、0.4 mol/L、0.1 mol/L Al3+、0.3 mol/L H+、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M,则M及其物质的量浓度可能为
A. 0.4 mol/L B. Na+ 0.3 mol/L
C. Zn2+ 0.2 mol/L D. Ca2+ 0.1 mol/L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判断M离子的电性, c (Cl−) +2c (SO42-) =0.2mol/L+2×0.4mol/L=1mol/L,3c (Al3+)+c (H+)=3×0.1mol/ L+0.3mol/L=0.6mol/L,所以M为阳离子,令M阳离子为c (Mn+) ,根据电荷守恒有nc (Mn+) =1mol/L-0.6mol/L=0.4mol/L,再结合选项考虑离子共存判断。
【详解】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判断M离子的电性, c (Cl−) +2c (SO42-) =0.2mol/L+2×0.4mol/L=1mol/L,3c (Al3+)+c (H+)=3×0.1mol/ L+0.3mol/L=0.6mol/L,所以M为阳离子,令M阳离子为c (Mn+) ,根据电荷守恒有nc (Mn+) =1mol/L-0.6mol/L=0.4mol/L,
A、由上述分析可知,M为阳离子,不可能是CO32-,故A错误;
B、1×c (Na+) =0.3 mol/L,故B错误;
C、2×c (Zn2+)=2×0.2 mol/L=0. 4mol/L,故C正确;
D、2×c (Ca2+)=2×0.1 mol/ L=0.2mol/L,但硫酸根离子与钙离子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求算未知离子浓度时,根据溶液不带电即电荷守恒思想解答,同时考虑离子是否共存。
8.实验室需要200 mL 1mol·L-1的CuSO4溶液,下列有关溶液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称取32 g 无水硫酸铜,在烧杯中加入200 mL水进行溶解,然后在250 mL的容量瓶中配成200 mL溶液
B. 称取50 g CuSO4·5H2O,在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最终在250 mL的容量瓶中配成250 mL溶液
C. 称取40 g 无水硫酸铜,在烧杯中加入250 mL水进行溶解,然后在250 mL容量瓶中配成250 mL溶液
D. 称取62.5 g CuSO4·5H2O,在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最终在250 mL的容量瓶中配成250 mL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容量瓶的规格通常为50 mL、100 mL、250 mL、1 000 mL等,250 mL的容量瓶只能配制250mL溶液,不能配制200mL溶液,因为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故A错误;
C、配制溶液时需要的体积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故C错误;
当选用五水硫酸铜时,需要称取的质量为0.25L×1mol/L×250g/mol=62.6g,故D选项正确,B错误;
故选D。
【点睛】配制一定浓度溶液时,当选用含有结晶水的溶质时,计算时需要将结晶水的质量计入,否则会使浓度偏低。
9.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分类
A
雾霾、水银、冰水混合物
混合物
B
Ba(OH)2、烧碱、生石灰
碱
C
氯化钠、CaCO3、无水硫酸铜
盐
D
CO、CO2、Mn2O7
酸性氧化物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银是汞的俗称,为单质,冰水混合物是化合物,故A错误;
B、生石灰是氧化钙,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
C、氯化钠、CaCO3、无水硫酸铜均属于盐,故C正确;
D、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酸性氧化物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溶液能透过半透膜,而胶体和浊液均不能
B. 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C. 硫酸钡几乎不溶于水,所以它是非电解质
D. CO2溶于水能导电,但是它却是非电解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1nm,所以能通过半透膜,故A正确;
B、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B正确;
C、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分类并不是按照溶解性来区分,电解质导电只需要满足在熔融状态或者水溶液其中一种即可,故C错误;
D、电解质导电需要自身电离,二氧化碳溶于水能导电是因为生成碳酸,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电解质导电一定是自身发生电离,而如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但不是二氧化碳在电离,是溶于水生成的碳酸电离导电,所以碳酸是电解质,二氧化碳不是。
11.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硫酸铁的电离方程式为:,正确;
B、氯化铝的电离方程式为:,故B错误;
C、碳酸氢钠电离方程式为:,故C错误;
D. 高锰酸钾的电离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选A。
1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除去硫酸钡之外均可拆解,故ABC不符合题意;
D、反应生成水,属于弱电解质,不能拆分,故D符合;
故选D。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过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
B.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 少量NaHCO3溶液滴入NaHSO4溶液中:
D. 盐酸滴在铜片上: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过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A正确;
B、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故B错误;
C、少量NaHCO3溶液滴入NaHSO4溶液中:,故C错误;
D、盐酸与铜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1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
B. 在含大量Ca2+的溶液中:
C. 在pH=13的溶液中:
D. 在pH=1的溶液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Fe3+与I-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2Fe3++2I-=2Fe2++I2,故A错误;
B、Ca2+与均不反应,故B正确;
C、碱性溶液不能存在大量的Cu2+,故C错误;
D、强酸性不能大量存在CO32-,同时Fe2+与NO3-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离子能够大量共存即相互之间不相互反应生成弱电解质、沉淀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Fe3+与I-和
强酸性Fe2+与NO3-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5.下列各组离子中,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所有离子均能大量共存且无色,故A正确;
B、高锰酸根显紫色,故B错误;
C、HCO3-会与OH-反应生成CO32-,同时与Ba2+结合生成BaCO3沉淀,故C错误;
D、Fe2+的溶液是浅绿色,同时碱性条件不能存在大量H+和Fe2+,故的错误;
故选A。
16.研究表明:多种海产品(如虾、蟹等)体内含有+5价的砷(As)元素,但它对人体是无毒的。砒霜的成分是As2O3,属剧毒物质,专家忠告:吃海鲜时不能同时食用大量西兰花(又称绿菜花),否则容易中毒,并给出了一个公式: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下面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A. 砒霜是氧化产物
B.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C. 致人中毒过程中砷发生氧化反应
D 西兰花中含有较多维生素C
【答案】D
【解析】
【详解】A、砷由+5价降低到+3价,是还原产物,故A错误;
B、根据公式可知砷化合价降低,则维C化合价升高,故维生素C是还原剂,故B错误;
C、砷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
D、西兰花中含有较多维生素C,能使海鲜中的+5价砷化合价降低,生成砒霜使人中毒,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口诀:升失氧还,降得还氧。
17.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反应,属于置换同时也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反应没有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反应有化合价变化,但不是置换反应,故C错误;
D、反应有化合价变化,但是是化合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18.氢化亚铜(CuH)一种难溶物质,用CuSO4溶液和“另一物质”在40~50℃时反应可生成它。用氧化还原观点分析,这“另一物质”在反应中作
A. 氧化剂 B. 还原剂
C. 氧化产物 D. 还原产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有题干可知,Cu元素化合价降低,则“另一物质”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
故选B
19.下列转化过程中必须加入氧化剂的是
A. FeS→H2S B. KClO3→O2
C. I—→I2 D. Fe3+→Fe2+
【答案】C
【解析】
【详解】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则一定作为还原剂,化合价升高;
故选D。
20.根据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有关物质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
A. I->Br-> Fe2+ >Cl- B. Cl->Br-> Fe2+ >I-
C. I->Fe2+ > Br-> C1- D. Fe2+ >I-> Br->Cl-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还原剂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解答。
【详解】根据方程式:,得出还原性Fe2+>Br-,根据方程式,可知还原性Br->Cl-,根据方程式,可知I-> Fe2+,所以还原性由强到弱为I->Fe2+ > Br-> C1-;
故选C。
【点睛】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
21.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含有NA个N的N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B. 在常温常压下,11.2LCO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C. 标准状况下,11.2L氟化氢(沸点为19.54℃)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0.5 NA
D. 3.2gO2和O3的混合物,所含氧原子数为0.2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氮气为双原子分子,所以含有NA个N的N2为1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故A错误;
B、常温常压时,气体摩尔体积不等于22.4L/mol,故B错误;
C、HF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等于22.4L/mol计算,故C错误;
D、O2和O3均只含有O元素,所以3.2gO2和O3的混合物,所含氧原子数为,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能用气体摩尔体积等于22.4L/mol的前提是在标况下为气体,而HF在标况下为为液体。
22.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Na2O2)粉末,溶液褪色,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产生22.4 L(标准状况下)O2时,该反应转移2 mol e-
B. O2是还原产物
C. Mn2+是氧化产物
D. 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解答。
【详解】由方程式可知:高锰酸根中的锰元素化合价由+7降低到+2,所以高锰酸根做氧化剂,锰离子做还原产物。过氧化钠中的氧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做还原剂,生成氧化产物氧气。当生成5mol氧气时转移10mol电子。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3.在a L Al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 mol 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SO完全沉淀;若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假设氨气全部逸出)可得到c mol NH3,则原溶液中的Al3+浓度为
A. mol/L B. mol/L C. mol/L D. mol/L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混合溶液中加入bmol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SO离子完全沉淀,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SO+Ba2+=BaSO4↓可知。SO的物质的量为bmol;由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molNH3,则NH4+的物质的量为cmol;又溶液不显电性,设原溶液中的Al3+物质的量为xmol,由电荷守恒可知:x×3+c =b×2,
解得x=2b-3c mol,所以Al3+浓度为mol/L;
故选B。
24.有关反应的叙述正确的为
A. 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5:3
B. 生成lmolO2,反应共转移4mol电子
C. 若有5mol水做还原剂时,被BrF3还原的BrF3为mol
D. 若有5mol水参与反应时,被水还原的BrF3为2mol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中,Br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5价,O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0,Br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降低为0,以此来解答。
【详解】A、由反应可知,2molH2O和1molBrF3作还原剂,2molBrF3作氧化剂,则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为3:2,故A错误;
B.、当生成lmolO2时,转移6mol电子,故B错误;
C、当有5mol水做还原剂时时,O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0价,失去10mol电子, Br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5价,转移5mol电子,5mol BrF3被还原,被BrF3还原的BrF3为,故C正确;
D、当有5mol水参加反应时,O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0价,2mol水被氧化,失去4mol电子,Br 元素化合价由+3价降低到0价, Br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5价,转移2mol电子,被水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在此题中H2O和BrF3均作还原剂,所以BrF3转变为Br2时,被H2O和BrF3一起还原,当计算应被其中一部分所还原时,应计算其失去电子所占比例。如CD选项。
25.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5种离子中的某几种:。为确认溶液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1L上述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反应后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6.63g。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有4.66g沉淀不溶。
(2)向(1)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2.24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假定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已知:① ②NH3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
由此可以得出关于原溶液组成的正确结论是
A.
B. 如果上述5种离子都存在,则
C. 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K+
D. 一定存在,可能存在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取1L上述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反应后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6.63g。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有4.66g沉淀不溶。说明不溶沉淀为BaSO4,且物质的量为,溶解沉淀为BaCO3,物质的量为。则原溶液含有SO42-和CO32-。
(2)向(1)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2.24L,则原溶液中含有NH4+,且物质的量为。
根据电中性原则,一定含有NO3-,且物质的量至少为0.1-0.02×2-0.01×2=0.04mol,可能含有K+。
【详解】A、有分析可知c(CO32-)=0.0197mol/L,c(NH4+)>c(SO42-),故A错误;
B、当上述5种离子都存在,则c(NO3-)>0.04mol/L>2 c(SO42-),故B正确;
有分析可知一定含有SO42-、NO3-、CO32-、NH4+,可能存在K+,故CD错误;
故选B。
【点睛】判断几种离子是否一起共存时的其中一个原则是电中性,即溶液不带电,阳离子所带电荷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电荷数。如本题即可判断出一定存在NO3-,且物质的量至少为0.04mol。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6.川菜之魂在味,然而在“七味八滋”中,盐应是百味之首。自贡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智慧的自贡人早在2000年前就开始了用盐井采盐,在咸丰、同治年间自贡逐渐成为四川盐业中心之一。但刚从盐井中采出的粗盐水因含有Na2SO4、MgCl2、CaCl2和泥沙等,需经过提纯才能被食用。下图展示了一种在实验室用该粗盐水制取NaCl晶体的操作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所用到的玻璃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物质B和F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试剂I和试剂II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流程中,B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的添加顺序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调换?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漏斗 (2). 玻璃棒 (3). 烧杯 (4). BaSO4 (5). Mg(OH)2 (6). NaOH溶液 (7). 稀盐酸 (8). 不可以 (9). 因为调换后过量的Ba2+无法除去
【解析】
【分析】
第一步除去不溶性杂质通过过滤的方式,得到含有Na2SO4、MgCl2、CaCl2的氯化钠溶液;第二步加入Ba Cl2除去SO42-,故B为BaSO4;第三步加入Na2CO3溶液除去Ca2+和过量的Ba2+,所以D为CaCO3和BaCO3混合物;第四步加入的溶液应除去Mg2+,且不引入新杂质,故试剂Ⅰ为NaOH溶液,F为Mg(OH)2;第五步加入的试剂应除去过量的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且不引入新杂质,故试剂Ⅱ为HCl,滴加至pH=7即可;第六步由氯化钠溶液得到氯化钠晶体,采用的方式为蒸发结晶。
【详解】(1)、由分析可知:操作①为过滤,所用到的玻璃仪器的名称是:漏斗、玻璃棒、烧杯,故答案为:漏斗;玻璃棒;烧杯;
(2)、由分析可知:B为BaSO4,F为Mg(OH)2,故答案为:BaSO4 ;Mg(OH)2;
(3)、有分析可知:试剂Ⅰ为NaOH溶液,试剂Ⅱ为HCl,故答案为:NaOH溶液 ;稀盐酸 ;
(4)、B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的添加顺序不能调换,Na2CO3溶液的目的不仅仅是除去Ca2+,还有过量的Ba2+,故答案为:不可以;因为调换后过量的Ba2+无法除去。
【点睛】在粗盐提纯过程中,加入NaOH溶液、B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时,先后顺序只需要满足BaCl2溶液在Na2CO3溶液之前即可,其目的是为了出去过量的Ba2+,并在加入稀盐酸前过滤出沉淀。
27.某浓盐酸所贴标签截图如下图所示,现用该浓盐酸配制250mL浓度为1mol/L的稀盐酸。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浓盐酸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
(2)经计算,宜选用下列中______(填字母)的量筒,量取_____(填计算结果)mL浓盐酸。
A. 5 mL B. 10 mL C. 25 mL D. 50 mL
(3)在量取浓盐酸后,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等稀释后的盐酸温度与室温一致后,沿玻璃棒将盐酸注入容量瓶中。
②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③在盛浓盐酸的烧杯中注入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至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中。
上述操作中,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际配制溶液的过程中,难免由于操作不当或操作错误而对所配溶液浓度产生影响,请分析下列情况对本实验所配制稀盐酸浓度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稀盐酸浓度_______;
②用刚刚洗涤干净的量筒来量取浓盐酸,会导致所配稀盐酸浓度__________。
【答案】 (1). 12mol/L (2). C (3). 20.8mL (4). ③①④② (5). 偏高 (6). 偏低
【解析】
【分析】
(1)、依据计算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溶液稀释过程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据此计算需要浓盐酸体积,依据浓盐酸体积选择量筒规格;
(3)、依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排序;
(4)依据判断误差;
【详解】(1)、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密度为1.2g/cm3)的物质的量浓度,
故答案为:12mol/L;
(2)、配制成1mol/L的稀盐酸250ml,应选择250mL容量瓶,实际配制250mL溶液,设需要浓盐酸体积为V,则液稀释过程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可知,V×12mol/L= 1.0mol/L×250mL,解得V=20.8mL;应选择25mL量筒;
故答案为::C ;20.8mL;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等,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③①④②;
故答案为:③①④②;
(4)①、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依据可知,溶液浓度偏高;
②、用刚刚洗涤洁净的量筒来量取浓盐酸导致浓盐酸被稀释,量取的盐酸中氯化氢的物质的量偏小,依据可知,溶液浓度偏低,
故答案为:偏高;偏低。
【点睛】当选用量筒或者容量瓶时,遵循的原则是大且近,即量程大于所以体积并且相差最近。定容时,因为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所以眼睛应平视刻度线。
28.现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可能是CaCl2、AgNO3、HCl、Na2CO3中的其中一种,为了确定具体成分,随意将四瓶溶液标记为A、B、C、D后,进行了下列四组实验。
实验顺序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①
A+B
无明显现象
②
B+D
有气体放出
③
B+C
有沉淀生成
④
A+D
有沉淀生成
根据表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分别对应的溶质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别写出上述实验②和③的离子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aCl2 (2). HCl (3). AgNO3 (4). Na2CO3 (5). (6).
【解析】
【分析】
根据实验现象,A+B反应无明显现象,可确定A和B为CaCl2和HCl,再结合B+D反应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可推出B为HCl,D为Na2CO3, C+B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可推出C为Ag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1↓,最后根据A+D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推出A为CaCl2。
【详解】根据实验现象,A+B反应无明显现象,可确定A和B为CaCl2和HCl,再结合B+D反应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可推出B为HCl,D为Na2CO3, C+B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可推出C为Ag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1↓,最后根据A+D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推出A为CaCl2。
(1)、 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CaCl2, B为HCl,C为AgNO3,D为Na2CO3,故答案为:CaCl2,HCl,AgNO3,Na2CO3 ;
(2) B为HCl, D为Na2CO3,反应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
B为HCl, C为Ag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1↓,
故答案为: CO32-+2H+=CO2↑+H2O; Ag++Cl-=AgC1↓。
29.碘是人体不可缺乏的元素,为了防止碘缺乏,一般是在食盐中添加一定量的KIO3。但碘添加量也不能过多,过多会导致甲亢等。国家标准GB14880-1994中规定每千克食盐中碘的含量(以碘原子计)应为20-60mg/kg。实验研究小组为了检测某加碘盐中碘含量是否合格,查阅了有关的资料,发现其检测原理是:(方程式未配平)。试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检测原理中,氧化剂为_______,氧化产物为_______。请在下面配平该方程式,同时用单线桥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 +____
(2)取10g加碘盐加蒸馏水溶解,然后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H2SO4和KI都稍过量),充分反应后,将反应液转入分液漏斗中,再加入一定量的CCl4,振荡,静置,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分液,即得到I2的CCl4溶液。
(3)查阅资料,CCl4的沸点为78℃,I2的升华温度约为120~130℃。实验小组拟采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将CCl4和I2的混合溶液分离。该分离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____,冷凝管的进水口是_______(填“a”或“b”)。
(4)上述实验结束,用电子天平称量出圆底烧瓶中I2的质量为1.5 mg,由此计算出该加碘盐中碘的含量为__________mg/kg,该加碘盐_______(填“合格”或“不合格”)。
(5)KIO3虽稳定性较好,但在高温下也可分解为KI等物质,所以在使用加碘盐时最佳的添加时间是菜肴快出锅时。请书写出KIO3在锅中长时间高温爆炒时可能发生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KIO3 (2). I2 (3). (4). 溶液分为两层,下层呈紫红色 (5). 蒸馏 (6). a (7). 25 (8). 合格 (9).
【解析】
【详解】(1)、该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为:KIO3-→I2,I元素由+5价→0价,一个KIO3得5个电子;KI-→I2,I元素由-1价→0价,一个KI失一个电子,所以得失电子的最小公倍数为5,KIO3的计量数为1, KI的计量数为5,其它元素根据原子守恒配平,故答案为:KIO3;I2 ;;
(2)、碘易溶于有机溶剂,在四氯化碳在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加入四氯化碳萃取水中的碘,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溶液分成两层,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有机层在下层,碘溶于四氯化碳呈紫红色,上层几乎无色,
故答案为:溶液分成两层,上层无色,下层呈紫红色;
(3)、利用沸点分离的方式叫蒸馏,冷凝水的方向是下进上出,故答案为:蒸馏;a;
(4)、由方程式可知:I2的的来源属于KIO3的占,所以圆底烧瓶中I2的质量为1.5 mg,则食盐中的碘原子质量为0.25mg,所以碘的含量为,在国家标准内,故答案为:25;合格;
(5)、由题意:碘元素化合价降低,则必有宁一种元素化合价升高,故O元素化合价升高。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碘酸钾受热分解的方程式为2KIO32KI+3O2↑,故答案为2KIO32KI+3O2↑;
【点睛】实验最终得到的I2来自于KIO3和KI两部分,所以食盐中的碘含量时,应减去KI中的含量。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