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回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9557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内蒙古包头市回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9557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内蒙古包头市回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9557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内蒙古包头市回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Cl 35.5 K 39
第Ⅰ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事故处理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 不慎把较多浓硫酸沾在手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后再涂抹NaHCO3溶液
B. 不慎将浓碱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抹盐酸溶液
C. 如果汽油、煤油等可燃物着火,应立即用水扑灭
D. 酒精灯不慎碰翻着火,应立即用湿布盖灭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因此不慎把较多浓硫酸沾在手上,立即用干抹布擦去,然后再用大量水冲洗后再涂抹NaHCO3溶液,A错误;
B.不慎将浓碱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抹硼酸溶液,B错误;
C.汽油、煤油灯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因此如果汽油、煤油等可燃物着火,应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等灭火,不能用水扑灭,C错误;
D.酒精灯不慎碰翻着火,应立即用湿布盖灭,D正确;
答案选D。
【点晴】中学阶段需要掌握的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归纳如下: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洒在桌面的酒精燃烧
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酸洒在皮肤上
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冲洗而要根据情况迅速用干布擦去,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
碱洒在皮肤上
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水银洒在桌面上
进行回收后再撒上硫粉
酸液溅到眼中
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酒精等有机物在实验台上着火
用湿抹布、石棉或沙子盖灭,火势较大时,可用灭火器扑救
液溴沾到皮肤上
应立即用布擦去,再用酒精擦洗
2.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是因为铁能与该农药发生化学反应,在该反应中,铁( )
A. 氧化剂 B. 是还原剂 C. 发生还原反应 D. 被还原
【答案】B
【解析】
【详解】波尔多液农药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是因为铁能与农药中的硫酸铜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2+=Fe2++Cu,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应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考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基本概念的考查,注意把握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
3.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 稀豆浆 B. 纯牛奶 C. 盐酸 D. 食盐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A、稀豆浆属于胶体分散系,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选项A正确;
B、纯牛奶属于乳浊液分散系,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不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选项B错误;
C、盐酸属于溶液分散系,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不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选项C错误;
D、食盐水属于溶液分散系,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不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4.下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 工厂中的静电除尘装置 B. 涂料、墨水的制造
C. 大气污染的长期性 D. 豆腐的制作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胶体中胶粒带电,故能发生电泳,故可以用静电装置除尘,和胶体的性质有关,选项A不选;
B、涂料、墨水均为胶体,涂料、墨水的制造均和胶体的性质有关,选项B不选;
C、大气污染是由一些有毒气体和颗粒物排放到大气中有关,而有毒气体的微粒直径小于1nm,而雾霾中固体颗粒物的直径大于100nm,故和胶体的性质无关,选项C选;
D、豆浆为胶体,用盐卤来生产豆腐和胶体聚沉的性质有关,选项D不选;
答案选C。
5.在如图所示的体检指标中,表示总胆红素指标的物理量是( )
项目名称 结果 单位 参考值
1谷丙转氨酶 7 U/L Pd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CO、PdCl2参加反应,PdCl2被还原成Pd,则CO被氧化成CO2,反应方程式为CO+PdCl2+H2O =Pd+CO2+2HCl;
A.根据上述分析,X为CO2,C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至+4价,化合价升高,CO为还原剂,CO2为氧化产物,A正确;
B.根据反应方程式,生成1molCO2时转移电子2mol,因此每转移1mol电子,生成0.5molCO2,B错误;
C.PdCl2中Pd的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被还原,C正确;
D.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还原性CO>Pd,D正确;
答案选B。
13.常温下,欲配制密度为1.1 g·cm-3、浓度为6 mol·L-1的稀盐酸,在体积为100 mL、密度为1.19 g·cm-3、浓度为12 mol·L-1的浓盐酸中需加蒸馏水( )
A. 200 mL B. 100 mL
C. 101 mL D. 120 mL
【答案】C
【解析】
【详解】设需要加入水的体积为VmL,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得:×10-3L/ cm3×6 mol·L−1=100×10-3L×12 mol·L−1;解得:V=101mL;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配制,解题关键是抓住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注意溶液体积的计算,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水的体积与浓盐酸的体积之和。
14.同温同压下,质量相同的CO2、H2、O2、CH4、SO2五种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H2>CH4>O2>CO2>SO2
B. 所含的电子数由多到少是:CO2>SO2>CH4>O2>H2
C. 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SO2>CO2>O2>CH4>H2
D. 所含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H2>CH4>O2>CO2>S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n===,体积和摩尔质量成反比,CO2摩尔质量为44g·mol-1;H2摩尔质量为2g·mol-1;O2摩尔质量为32g·mol-1;CH4摩尔质量为16g·mol-1;SO2摩尔质量为64g·mol-1;则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H2>CH4>O2>CO2>SO2,选项A正确;
B、设质量为m,则CO2所含的电子数,H2所含的电子数,O2所含的电子数,CH4所含的电子数,SO2所含的电子数,因此所含的电子数由多到少是:H2>CO2=SO2=CH4=O2,选项B错误;
C、根据阿伏伽德罗推论,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密度由大到小顺序是SO2>CO2>O2>CH4>H2,选项C正确;
D、根据n===,分子数和摩尔质量成反比,所含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H2>CH4>O2>CO2>SO2,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体积、质量之间的关系、阿伏加德罗推论、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等知识。易错点为选项B,注意电子数与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5.安全气囊逐渐成为汽车的标配,因为汽车发生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迅速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产生大量的气体使气囊迅速弹出,保障驾乘车人员安全。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NaN3是还原剂,KNO3是氧化剂
B.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1
C. 若有50.5 g KNO3参加反应,则有1 mol N原子被还原
D. 每转移1 mol e−,可生成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35.84 L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反应中,叠氮化钠里氮的化合价由-1/3价升高到0价,KNO3中的氮由+5价也降到了0价。所以NaN3是还原剂,硝酸钾是氧化剂,A错误;
B.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是氮气。16mol N2中有1mol N2来自硝酸钾,15molN2来自于NaN3,所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1,B错误;
C.硝酸钾中的氮原子全部被还原,所以硝酸钾的物质的量和被还原的氮原子的物质的量相等。50.5克硝酸钾即0.5mol KNO3参加反应,那么被还原的N即为0.5mol,C正确;
D.从反应可以看出,每转移10mol电子,生成16mol N2,所以转移1mol电子,就会生成1.6mol N2,标准状况下为35.84L,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C。
第Ⅱ卷
二、填空题
16.Ⅰ、有以下几种物质:①空气 ②液氧 ③硝酸钾溶液 ④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⑤二氧化碳 ⑥氧化铜 ⑦金刚石 ⑧纯碱 ⑨甲烷 ⑩氢氧化铜 ⑪氢氧化铁胶体
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
Ⅱ、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萃取分液法 B.加热分解 C.升华法 D.分液法 E.渗析法 F.蒸馏法 G.过滤法
(1)___________分离水和煤油的混合物。
(2)___________分离溴水中的溴和水。
(3)___________分离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的碘。
【答案】 (1). ②④⑤⑥⑦⑧⑨⑩ (2). ①③⑪ (3). ⑤⑥ (4). ④⑧ (5). ⑩ (6). D (7). A (8). F
【解析】
【详解】Ⅰ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②液氧、④硫酸铜晶体(CuSO4·5H2O)、⑤二氧化碳、⑥氧化铜、⑦金刚石、⑧纯碱、⑨甲烷、⑩氢氧化铜属于于纯净物;
①空气、③硝酸钾溶液、⑪氢氧化铁胶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组成,为混合物;
⑤二氧化碳、⑥氧化铜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③硝酸钾溶液、④硫酸铜晶体(CuSO4·5H2O)、⑧纯碱电离出的阳离子是钾离子、铜离子、钠离子,阴离子为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属于盐;
⑩氢氧化铜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
Ⅱ、(1)水和煤油的混合物分层,则利用分液法可分离,故答案为:D;
(2)单质溴易溶在有机溶剂中,所以分离溴水中的溴和水的方法是萃取分液,答案选A;
(3)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的碘单质和四氯化碳沸点不同,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F。
17.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标准状况下,V L H2 中含有 N 个氢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_____mol-1
(2)8.5 g氢氧根离子含有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
(3)已知8 g A能与32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 g C和一定量的D;现将16 g A与70 g B混合,充分反应后,生成2 mol D和一定量的C,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
(4)标准状况下,8.96L的CH4和CO的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9.5,则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混合气体中CH4与CO的体积比为____。
(5)若在标准状况下,将VLHCl气体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d g/mL,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用带字母的表达式回答)
【答案】 (1). (2). 3.01×1022 (3). 18 (4). 19g/mol (5). 3:1 (6).
【解析】
【分析】
(1)根据NA=进行计算;
(2)根据n=、N=nNA进行计算;
(3)根据质量守恒结合M=进行计算;
(4)根据V=nVm进行计算;
(5)根据c=进行计算。
【详解】(1)氢气物质的量为=mol,则N=mol×NA mol-1,故NA=mol-1;
(2)8.5 g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氢氧根离子含有10个电子,故0.5mol氢氧根离子所含有的电子数目为0.5mol×10×6.02×1023=3.01×1022;
(3)根据质量守恒,生成D的质量为(8+32-22)g=18g,16gA完全参加反应需要B的质量为32×16÷8g=64g,B过量,因此产生D的质量为16×g=36g,D的摩尔质量为g/mol=18g/mol;
(4)在标准状况下,8.96L的CH4和CO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4mol,二者对氢气相对密度是9.5,可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5=19,即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为19g/mol;
设混合气体中CH4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CO的物质的量为(0.4-n)mol,可知:16n+28(0.4-n)=19g/mol×0.4mol,解得:n=0.3mol,可知CH4的体积为0.3mol×22.4L/mol=6.72L;CO的体积为(0.4-n)mol×22.4L/mol=2.24L;混合气体中CH4与CO的体积比为6.72L:22.4L=3:1;
(5)HCl的物质的量为=mol,HCl的质量为mol×36.5g/mol=g,1L水的质量为1000mL×1g/mL=1000g,故溶液的质量为(+1000)g,溶液的体积为=L,故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18.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上的标签,
试根据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mol/L。
(2)取用任意体积的该盐酸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__________。
A.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中Cl-的数目 D.溶液的密度
(3)某实验需要48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0.3 mol/L稀盐酸。某学生用上述浓盐酸和蒸馏水进行配制。
①该学生需要用量筒量取___________ mL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该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_________________。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浓盐酸的体积,慢慢沿杯壁注入盛有少量水(约30mL)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
③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对所配制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填 “偏高”或“偏低”或“无影响”)。
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观察凹液面_________________。
溶液注入容量瓶前没有恢复到室温就进行定容_________________。
容量瓶用水洗完后,用稀盐酸润洗,且没有干燥就直接使用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2 (2). BD (3). 12.5 (4). 搅拌、引流 (5). BCAFED (6). 偏低 (7). 偏高 (8). 偏高
【解析】
【分析】
(1)根据c=计算出该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任何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任何体积的密度和浓度不变;
(3)①A、配制450mL溶液,需要配制500mL溶液,根据500mL 0.3mol/L稀盐酸中氯化氢的物质的量计算出需要浓盐酸的体积;
②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步骤进行排序;
③根据c=可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若n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详解】(1)设盐酸的体积为VL,则溶质的质量为V×1000mL×1.2g•cm-3×36.5%,溶质的物质的量为=12Vmol,所以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mol/L;
(2) 任何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任何体积的密度和浓度不变,而体积不同时,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溶液中离子的数目也不同;
答案选BD;
(3) ①配制480mL物质的量浓度为0.3mol/L稀盐酸,实验室没有480mL容量瓶,所以需要选用500mL容量瓶,配制的溶液体积为500mL,配制500mL 0.3mol/L的稀盐酸,需要12.0mol/L的体积为:=0.0125L=12.5mL;
②配制500mL 0.3mol/L的稀盐酸,操作步骤为:计算、量取、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所以操作顺序为:BCAFED;
③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观察凹液面,导致量取的浓盐酸体积偏小,根据c=可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
溶液注入容量瓶前没有恢复到室温就进行定容,热的溶液体积偏大,冷却后体积变小,导致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
容量瓶用水洗完后,用稀盐酸润洗,且没有干燥就直接使用,则所用盐酸的量偏多,配得溶液浓度偏高。
【点睛】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该题难易适中,注重灵活性,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规范实验操作能力;该题的难点在于误差分析,根据验操作对c=产生的影响判断。
19.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O2、H2CrO4、Cr(OH)3、H2O、H2O2。 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H2O2→O2
(1)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反应转移了0.3 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__________。
(5)反应8NH3+3Cl2=6NH4Cl+N2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
(6)KClO3可以和草酸(H2C2O4)、硫酸反应生成高效的消毒杀菌剂ClO2,还生成CO2和KHSO4等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H2O2 (2). H2CrO4 (3). Cr(OH)3 (4). =2 Cr(OH)3+3O2↑+2H2O (5). 3.36L(3360mL) (6). 3:2 (7). KClO3+H2C2O4+H2SO4=ClO2+CO2+KHSO4+2H2O
【解析】
【分析】
(1)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
(2)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为氧化剂;
(3)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判断;
(5)3Cl2+8NH3═6NH4Cl+N2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6)KClO3和草酸(H2C2O4)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ClO2、CO2和KHSO4。
【详解】(1)由信息H2O2→O2中可知,O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则H2O2为还原剂;
(2)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为氧化剂,则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即还原反应的过程为H2CrO4→Cr(OH)3,故答案为:H2CrO4;Cr(OH)3;
(3)该反应中O元素失电子,Cr元素得到电子,2molH2CrO4反应转移电子为2mol×(6-3)=6mol,则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2 Cr(OH)3+3O2↑+2H2O;
(4)由2H2CrO4+3H2O2═2 Cr(OH)3+3O2↑+2H2O可知,生成3mol气体转移6mol电子,则转移了0.3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3mol=0.15mol,其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0.15mol×22.4L/mol=3.36L=3360mL;
(5)3Cl2+8NH3═6NH4Cl+N2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化合价降低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则氧化剂为Cl2,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化合价升高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还原剂,还原剂是NH3,由反应可知3mol氧化剂氯气与2mol还原剂氨气反应电子守恒,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6)KClO3和草酸(H2C2O4)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ClO2、CO2和KHSO4,反应的方程式为:2KClO3+H2C2O4+2H2SO4=2ClO2↑+2CO2↑+2KHSO4+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