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9613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9613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9613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展开
静宁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第三次试题(卷)
化学
相对原子质量: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Fe:56 Ba:137 Ca:40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进入秋冬季节后,雾霾这种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从物质分类来看雾霾属于胶体,它区别于溶液等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
A. 胶粒可以导电 B. 胶体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
C. 胶体是混合物 D. 胶体的分散剂为气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胶粒可以导电是胶体的性质,故A错误;
B、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10-7~10-9m)之间,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1nm,浊液的子直径大于100nm,故B正确;
C、胶体是混合物,是指分散系由多种物质组成,故C错误;
D、胶体的分散剂为气体,指分散剂的状态为气态,故D错误;
故选B。
2.华裔科学家高锟因“在光学通信领域中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的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开创性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 )
A. Si B. SiO2 C. Na2SiO3 D. SiCl4
【答案】B
【解析】
【详解】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硅常用于制造电脑芯片和太阳能电池板;硅酸钠可用作木材防腐、防火;四氯化硅可用于制备高纯硅。答案选B。
3.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受潮及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可用适当方法在包装袋中装入
A. 无水硫酸铜、蔗糖 B. 生石灰、硫酸亚铁
C. 食盐、硫酸亚铁 D. 生石灰、食盐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为防止食品受潮,包装袋中物质应具有吸水性;为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包装袋内物质应具有还原性。据此解答。
【详解】A项,无水硫酸铜能吸水,能防止食品受潮,蔗糖不能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错误;
B项,生石灰能吸水,能防止食品受潮,硫酸亚铁具有还原性,能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正确;
C项,硫酸亚铁具有还原性,能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食盐不能吸水,不能防止食品受潮,错误;
D项,生石灰能吸水,能防止食品受潮,食盐不能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错误;
答案选B。
4.下列转化过程中必须加入还原剂的是
A. FeS→H2S B. SO2→SO32- C. Fe3+→Fe2+ D. Cu→Cu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说明题中物质具有氧化性,加入还原剂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以此解答。
【详解】A、FeS→H2S,无化合价变化,非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SO2→SO32-无化合价变化,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Fe3+→Fe2+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应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Cu→Cu2+,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加氧化剂,故D错误。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5.下列溶液中的Cl-浓度与50mL1mol·L-1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的是( )
A. 25mL1mol·L-1Ca(ClO)2溶液 B. 100mL2mol·L-1KCl溶液
C. 25mL1mol·L-1AlCl3溶液 D. 100mL1mol·L-1NaCl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50mL 1mol•L-1 Mg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c(Cl-)=2c(MgCl2)=2mol/L;
A.Ca(ClO)2溶液中没有Cl-,则c(Cl-)=0,故A错误;
B.100mL 2mol•L-1 K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c(Cl-)=c(KCl)=2mol/L,故B正确;
C.25mL 1mol•L-1 Al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c(Cl-)=3c(AlCl3)=3mol/L,故C错误;
D.100mL 1mol•L-1 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c(Cl-)=c(NaCl)=1mol/L,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6.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A. 烧碱和纯碱都属于碱 B. 硫酸和盐酸都属于含氧酸
C. Na2SiO3和Na2SO4都属于钠盐 D. Fe2O3和Al2O3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烧碱是NaOH,是碱,而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类,故A错误;
B.硫酸是含氧酸,而盐酸是无氧酸,故B错误;
C.Na2SiO3和Na2SO4电离时,均生成金属钠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钠盐,故C正确;
D.Al2O3能和酸反应,也能和碱反应,属于两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7.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表中用途与其性质或原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常用铝箔做包装材料
金属铝有好的延展性
B
FeCl3溶液可用于刻制印刷铜电路板
FeCl3可与Cu发生反应
C
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烧菜时铁锅被染色
D
Na2O2常用于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Na2O2与H2O、CO2反应产生O2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Al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制成铝箔,且在表面能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则具有抗腐蚀性,可制成铝箔包装物品,故A正确;
B.Cu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铜、氯化亚铁,2Fe3++Cu=2Fe2++Cu2+,则FeCl3溶液可用于刻制印刷铜电路板,故B正确;
C.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是铁表面的氯化钠电解质溶液中形成吸氧腐蚀导致表面生锈,不是被染色,故C错误;
D.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所以Na2O2常用于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8.镁、铝、铜三种金属粉末混合物,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再过滤,滤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
A. Cu2+ B. AlO2- C. Al3+ D. Mg2+
【答案】B
【解析】
【分析】
镁、铝、铜三种金属粉末混合物,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只有镁和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氯化铝,过滤后滤液中存在Mg2+和Al3+,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烧碱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氢氧化铝沉淀,其中氢氧化铝沉淀能继续溶解在烧碱溶液中,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镁、铝、铜中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只有镁和铝与盐酸反应,过滤后滤液中存在Mg2+和Al3+,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烧碱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沉淀,其中氢氧化铝沉淀能继续溶解在烧碱溶液中,过滤后滤液中只存在AlO2-;
答案选B。
9.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反应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
A. Na与O2 B. Na2O2与CO2
C. Na2CO3溶液与盐酸 D. NaAlO2溶液与盐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与O2反应,温度不同,产物不同,常温下生成氧化钠,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物不同,A不合题意;
B.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B符合题意;
C.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盐酸不足可生成碳酸氢钠,盐酸过量,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反应物用量不同,产物不同,C不合题意;
D.NaAlO2溶液与盐酸反应,盐酸不足,可生成氢氧化铝,盐酸过量可生成氯化铝,反应物用量不同,产物不同,D不合题意。
故选B。
10. 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下列反应中水的作用相同的是
① 铁和水蒸气反应 ②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
③氯气和水反应 ④ 二氧化氮和水反应3NO2+H2O=2HNO3+NO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铁和水蒸气反应,水是氧化剂;
②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③氯气和水反应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④在二氧化氮和水反应3NO2+H2O=2HNO3+NO中,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因此反应中水的作用相同的是②③④,
选项C正确。
【点睛】水是仪器洗涤试剂,也是常用的试剂,在水参加的化学反应中,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则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如CaO+H2O=Ca(OH)2;若水参加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则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在有水参加的反应中,水可能是氧化剂,如2Na+2H2O=2NaOH+H2↑;也可能是作还原剂,如2F2+2H2O=4HF+O2;也可能是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如3NO2+H2O=2HNO3+NO;Cl2+2NaOH="NaCl+NaClO+" H2O。若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物质作还原剂;若元素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被还原,物质作氧化剂。
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钠和水反应:Na+2H2O=Na++2OH-+H2↑
B. 向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CO2+2OH-=CO32-+H2O
C. 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OH-=AlO2-+2H2O
D. Cl2溶于水:Cl2+H2O=2H++Cl-+ClO-
【答案】C
【解析】
【详解】A.离子方程式应满足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故钠和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A错误;
B.向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生成NaHCO3,则离子方程式为CO2+OH-=HCO3-,故B错误;
C.Al(OH)3和NaOH反应生成NaAlO2和水,故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故C正确;
D.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HClO是弱酸,不能拆,故离子方程式应满足Cl2+H2O⇌H++Cl-+HClO,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检查反应能否发生,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
1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在强碱性溶液中:K+、Na+、CO32-、AlO2-
B. 与铝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中:Na+、K+、HCO3-、Cl-
C. FeCl3溶液中:K+、Na+、SO42-、SCN-
D. 在盐酸溶液中:K+、Fe2+、SO32-、MnO4-
【答案】A
【解析】
【详解】A.强碱溶液中K+、Na+、CO32-、AlO2-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A正确;
B.与铝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酸碱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在HCO3-,故B错误;
C.Fe3+、SCN-结合生成络离子,不能共存,故C错误;
D.MnO4-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可氧化Cl-、Fe2+、SO32-,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如: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3+和 SCN-)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
13.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把H2SO4放入水中:H2SO4=H2++SO42-
B. 把Ba(OH)2放入水中:Ba(OH)2=Ba2++(OH)2-
C. 把NaHSO4放入水中:NaHSO4=Na++H++SO42-
D. 把CaCl2放入水中:CaCl2=Ca2++Cl2-
【答案】C
【解析】
【详解】A.H2SO4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故A错误;
B.把Ba(OH)2放入水中,氢氧化钡完全电离出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故B错误;
C.把NaHSO4放入水中,硫酸氢钠完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故C正确;
D.把CaCl2放入水中,氯化钙完全电离出钙离子和氯离子,该电离方程式为:CaCl2═Ca2++2Cl-,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4.下列物质间的每步转化只需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的是( )
A. Na→Na2O2→Na2CO3→NaOH B. Si→SiO2→H2SiO3→Na2SiO3
C. Al→Al(OH)3→Al2O3→NaAlO2 D. Fe→Fe2O3→Fe(OH)3→FeCl3
【答案】A
【解析】
【详解】A.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碳酸钠可以与氢氧化钙(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都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故A正确;
B.硅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因二氧化硅不溶于水,则SiO2→H2SiO3不能一步实现转化,故B错误;
C.Al不能直接生成Al(OH)3,应先和酸反应生成铝盐,进而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故C错误;
D.铁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不能生成氧化铁,Fe2O3不能与水反应生成Fe(OH)3,应先和酸反应,然后再和碱反应生成,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5.已知X2、Y2、Z2、W2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为W2>Z2>X2>Y2,则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能发生的是
A. 2Y-+W2=2W-+Y2 B. 2X-+Y2=2Y-+X2
C. 2W-+Z2=2Z-+W2 D. 2Z-+X2=2X-+Z2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性:W2>Y2,与题干物质的氧化性能力吻合,A正确;
B.该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性:Y2>X2,与题干物质的氧化性能力相反,B错误;
C.该反应中,物质氧化性:Z2>W2,与题干物质的氧化性能力相反,C错误;
D.该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性:X2>Z2,与题干物质的氧化性能力相反,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molAl和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H2体积一定为33.6L
B. 3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失去8NA个电子
C. 23gNa与足量H2O反应完全后可生成NA个H2分子
D. 标准状况下,22.4LN2和H2混合气中含NA个原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没有指明H2的状态为标准状况,不能使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生成氢气的体积,故A错误;
B.3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相当于有2mol变成三价铁,转移6mol电子,1mol变成二价铁,转移2mol电子,所以总共转移8 mol电子,即8NA个,故B正确;
C.23g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与足量水反应生成0.5 mol H2,所以生成H2分子的个数是0.5NA,故C错误;
D.由于氮气和氢气均是双原子分子,所以标准状况下22.4LN2和H2混合气为1mol,含有2mol原子即2NA个,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①物质的状态是否为气体;②对于气体注意条件是否为标况;③注意溶液的体积和浓度是否已知;④注意同位素原子的差异;⑤注意可逆反应或易水解盐中离子数目的判断;⑥注意物质的结构:如Na2O2是由Na+和O22-构成,而不是有Na+和O2-构成;SiO2、SiC都是原子晶体,其结构中只有原子没有分子,SiO2是正四面体结构,1molSiO2中含有的共价键为4NA,1molP4含有的共价键为6NA等。
17.使0.15molMnO2与过量的12mol·L-1的浓盐酸反应,使50mL12mol·L-1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两者产生的氯气相比(其他条件相同)( )。
A. 一样多 B. 前者较后者多 C. 后者较前者多 D. 无法比较
【答案】B
【解析】
【详解】0.15mol MnO2与过量的12mol•L-1的浓盐酸反应,浓盐酸过量,二氧化锰完全反应
,
所以产生氯气的物质的量是0.15mol,50mL 12mol•L-1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盐酸的物质的量为:12mol•L-1×0.05L=0.6mol,二氧化锰过量,若盐酸完全反应根据方程式计算
,所以理论上产生氯气的物质的量是0.15mol,但是,50mL 12mol•L-1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过程中盐酸的浓度不断减小,而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发生反应,所以说最终产生的氯气小于0.15mol,故A、C、D错误;故选B。
18.二氧化氯是国际公认的高效安全杀菌消毒剂,工业制备ClO2的反应原理如下:
2NaClO3+4HCl=2ClO2↑+Cl2↑+2H2O+2NaCl,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每生成0.1molClO2转移0.2mol电子
B. 氧化性:NaClO3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