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省天水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化学学科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到另一个烧杯D. 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答案】B【解析】【详解】A.蒸发时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把剩余的水蒸干,A错误;B.进行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测量蒸汽的温度,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B正确;C.为防止液体污染,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错误;D.萃取剂不一定是有机溶剂,萃取剂的选择与密度无关,D错误;答案选B。2.区别溶液和胶体最简单的方法是A. 丁达尔现象 B. 闻气味C. 过滤 D. 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答案】A【解析】【详解】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区别溶液和胶体最简单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答案选A。3.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Mg+2HCl===MgCl2+H2↑B. 2NO+O2===2NO2C. CuO+H2Cu+H2OD. CaCl2+Na2CO3===CaCO3↓+2NaCl【答案】D【解析】【详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4个反应中,只有D中没有任何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D,本题选D。4.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氧气中常温下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 B. 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C. 第二块钠的生成物质量最大 D. 两块钠的生成物质量一样大【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两个反应方程式中钠和转移电子、产物的关系式计算来判断正误。【详解】假设两块钠的质量都是23g,即钠的物质的量是1mol,钠在氧气中加热的反应方程式为: 23g钠完全燃烧生成39g过氧化钠,转移电子是1mol。23g钠与氧气发生生成氧化钠的质量是31g,转移电子是1mol;所以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第一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大,故选B。【点睛】本题以钠的化学性质为载体考查了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即可。5. 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常温下都不可用铝制容器贮存B. 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质量都减轻C. 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D. 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都降低【答案】D【解析】【详解】A. 常温下和铝都发生钝化,所以可用铝制容器贮存,A项错误;B.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液质量增加,硝酸易挥发,质量减小,B项错误;C. 铜浓硫酸需要加热,而浓硝酸不需要即可反应,C项错误;D. 放置在空气中,浓硝酸挥发,导致溶质减小,最终浓度会降低;浓硫酸吸水,导致浓度也会降低,,故D正确;答案选D。6.下列物质中①Al ②NaHCO3 ③Al2O3 ④Mg(OH)2 ⑤Al(OH)3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合物是( )A. ①②③⑤ B. ①④⑤C. ②③⑤ D. ①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金属铝能和盐酸、氢氧化钠反应,都会生成对应的盐和氢气,但是金属铝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故①错误;②NaH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与水,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故②正确;③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与水,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故③正确;④Mg(OH)2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与水,但是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④错误;⑤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与水,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故⑤正确;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合物有②③⑤,故选C。【点睛】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要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总结,中学常见的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主要有:①两性物质,如Al2O3、Al(OH)3等;②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等;③弱酸的铵盐,如(NH4)2CO3等;④某些金属,如Al等。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用盐酸清除水垢:CaCO3+2H+===Ca2++CO2↑+H2OB. Fe跟稀硫酸反应:Fe+2H+===Fe2++H2↑C. 澄清石灰水跟稀盐酸: H++OH-===H2OD. 碳酸氢钠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CO3-+OH-===H2O+CO2↑【答案】D【解析】【详解】A.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盐酸与水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CO3+2H+= Ca2++CO2↑+H2O,A正确;B.Fe跟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2H+=Fe2++H2↑,B正确;C.澄清石灰水跟稀盐酸发生反应产生氯化钙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OH-=H2O,C正确;D.碳酸氢钠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CO3-+OH-=H2O+CO32-,D项错误。故答案选D。8.实验室可以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干燥、贮存气体M,多余的气体可用水吸收,则M是( )A. 氨气 B. 一氧化碳C. 二氧化氮 D. 氯化氢【答案】A【解析】【详解】收集装置,长导管进气,短导管出气,相当于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的气体,其密度小于空气,有防倒吸装置,在水中溶解度非常大。A、氨气,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A符合题意;B、CO,密度与空气接近,不用排空气法收集,另外CO的尾气处理方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C、NO2密度大于空气,C不符合题意;D、HCl密度大于空气,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9.将适量金属钠投入下列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但无沉淀生成的是( )A. 盐酸 B. 饱和氢氧化钠溶液C. FeCl3溶液 D. MgSO4溶液【答案】A【解析】【分析】钠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再根据氢氧化钠和选项中的物质的反应情况判断。【详解】A.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气,不会产生沉淀,故A选;B.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溶剂减少,溶质增加,所以有溶质氢氧化钠固体析出,故B不选;C.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故C不选;D.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与MgSO4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D不选;故选A。【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要注意氢氧化钠已经是饱和溶液,在生成氢氧化钠,则氢氧化钠会析出。10.有一种气体的质量是14.2g,体积是4.48L(标准状况),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 28.4 B. 28.4g·mol-1C. 71 D. 71g·mol-1【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出14.2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再根据M=计算出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即可。【详解】标况下4.48L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0.2mo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71g/mol,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物质的量与气体摩尔体积、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之间的转化关系,试题培养了所学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1.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50 mL 1 mol·L-1 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A. 150 mL 2 mol·L-1 KCl溶液 B. 75 mL 1.5 mol·L-1 MgCl2溶液C 100 mL 1 mol·L-1 NaCl溶液 D. 25 mL 2 mol·L-1 AlCl3溶液【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氯化铝的化学式可知,50mL 1mol/L Al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3=3mol/L;A.150 mL 2 mol·L-1 KCl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B.75 mL 1.5 mol·L-1 MgCl2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1.5mol/L×2=3mol/L;C.100 mL 1 mol·L-1 NaCl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D.25 mL 2 mol·L-1 Al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3=6mol/L;答案选B。12.某无色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a+、HCO3-、SO42-、Cl- B. Cu2+、NO3-、Cl-、SO42-C. H+、Cl-、K+、CO32- D. K+、Mg2+、SO42-、OH-【答案】A【解析】【详解】A.Na+、HCO3-、SO42-、Cl-离子间不发生反应,能够大量共存,且均无色,故A正确;B.Cu2+显蓝色,与溶液无色不符,故B错误;C.H+、CO32-能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Mg2+、OH-能够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A。13.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盐酸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1∶1 B. 2∶1C. 3∶1 D. 1∶3【答案】C【解析】【详解】铝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铝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以看出生成等量的H2时,消耗的盐酸和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之比为6:2=3:1。【点睛】一定量的铝与足量非氧化性酸或强碱反应生成的氢气体积在相同状况下相同,其消耗的酸与碱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14.5 mL物质的量浓度为18 mol·L-1的硫酸中加入足量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0.09 mol的硫酸被还原 B. 有0.045 mol的硫酸被还原C. 充分反应后体系无硫酸剩余 D. 消耗的铜的质量一定小于2.88 g【答案】D【解析】【详解】浓硫酸与铜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稀硫酸与铜不发生反应。浓硫酸与铜反应时,随着反应进行,硫酸逐渐消耗,其浓度也逐渐下降,当硫酸由浓变稀时反应就会停止。因此,参加反应的硫酸实际量要比理论计算值小。据题n(H2SO4)= 0.005 L×18 mol·L−1=0.09mol,参加反应的硫酸n(H2SO4)<0.09 mol,被还原的硫酸小于0.045 mol,参加反应的铜小于2.88 g。答案选D。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所含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个B. 1 mol Cl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C. 标准状况下,aL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个D. 常温常压下,11.2 L CO分子数0.5NA【答案】C【解析】【详解】A.标况下水为液体,故22.4L水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故A错误;B.氯气是双原子分子,故1mol氯气中含2NA个原子,故B错误;C.标况下a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mol,故分子个数N=nNA=×6.02×1023个,故C正确;D.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11.2LCO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则分子个数小于0.5NA个,故D错误;故答案选C。【点睛】对于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物质,如H2O、SO3等,不能用22.4L/mol这个数据进行计算。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6.现有m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g·mol-1。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A表示,则:(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mol。(2)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__个。(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L。(4)该气体一个分子的质量为___g。【答案】 (1). (2). (3). (4). 【解析】【分析】根据n===计算(1)~(3);(4)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g·mol-1,即NA个分子的质量为Mg,据此计算一个分子的质量。【详解】(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n=,故答案为:; (2)该气体为双原子分子,分子个数=N=nNA=NA,每个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所以原子总数=2×NA=,故答案为:;(3)该气体体积═nVm=Vm=L,故答案为:L;(4)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g·mol-1,即NA个分子的质量为Mg,则一个分子的质量为g,故答案为:。17.某学生用12mol·L-1的浓盐酸配制0.10mol·L-1的稀盐酸500 mL。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容量瓶的使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填序号)。a.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液b.用蒸馏水洗涤后必须要将容量瓶烘干c.为了便于操作,浓溶液稀释或固体溶解可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d.为了使所配溶液浓度均匀,定容结束后,要摇匀e.用500mL的容量瓶可以直接配制480mL溶液f.当用容量瓶配制完溶液后,可用容量瓶存放配制的试剂(2)量取浓盐酸的体积为___mL,应选用的量筒规格为___(填“10mL”“25mL”或“50mL”)。(3)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规格为___。【答案】 (1). ad (2). 4.2 (3). 10mL (4). 500mL【解析】【分析】(1)根据容量瓶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分析判断;(2)配制500mL稀盐酸,需要选用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根据配制过程中溶质HCl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出需要浓盐酸的体积,并判断选用的量筒规格。【详解】(1)a.容量瓶口部有塞子,使用前要先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故a正确;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影响溶液的体积,浓度不变,所以不需要干燥,故b错误;c.容量瓶不能用来稀释和溶解物质,故c错误;d.为了使所配溶液浓度均匀,定容结束后,需要颠倒摇匀,故d正确;e.实验室没有480mL的容量瓶,应该选用500mL的容量瓶,但不能在容量瓶中直接配制溶液,需要将溶质先在烧杯中溶解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故e错误;f.容量瓶不能存放配制的试剂,故f错误;故答案为:ad;(2)用12mol•L-1的浓盐酸配制0.10mol•L-1的稀盐酸500mL,需要该浓盐酸的体积为≈0.0042L=4.2mL,要量取4.2mL浓盐酸,应该选用10mL的量筒,故答案为:4.2;10mL;(3)配制0.10mol·L-1的稀盐酸500 mL,需要选用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故答案为:500mL。【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1),要注意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及使用容量瓶的注意事项。18.已知有以下物质的相互转化:试回答:(1)B化学式为_____;D的化学式为_____。(2)写出由E转变成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常用____(填试剂名称)检验G中的阳离子,其现象为______。(4)向G溶液中加入A的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答案】 (1). FeCl2 (2). KCl (3). 4Fe(OH)2+2H2O+O2=4Fe(OH)3 (4). KSCN溶液 (5). 棕黄色溶液变为红色溶液 (6). 2Fe3++Fe=3Fe2+【解析】【分析】白色沉淀在空气中变为红褐色沉淀,可确定白色沉淀E为氢氧化亚铁,红褐色沉淀F为氢氧化铁,G为氯化铁;A与盐酸和G溶液均能生产B溶液,则A为铁,B为氯化亚铁;溶液焰色反应呈紫色,则溶液中含有K元素,则D为氯化钾,C为氢氧化钾;【详解】(1)分析可知,B、D分别为氯化亚铁、氯化钾,其化学式分别为:FeCl2;KCl;(2)氢氧化亚铁变为氢氧化铁的方程式为:4Fe(OH)2+2H2O+O2=4Fe(OH)3;(3)常用硫氰化钾检验铁离子的存在,硫氰根离子遇到铁离子溶液显血红色;(4)铁离子与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点睛】本题的突破点为白色沉淀在空气中变为红褐色沉淀,这是氢氧化亚铁的性质;再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显紫色,含K元素。三、计算题(每小问4分,共12分)19.向500mL NaOH溶液中投入10.8g Al,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计算:(1)Al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2)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和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3)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____________。【答案】 (1). 04mol (2). 0.4mol (3). 0.8mol/L (4). 13.44L【解析】【分析】(1)依题意可知:铝的物质的量为n=; (2)设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xmol,根据Al和NaOH的反应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及其对应关系求解;(3) 根据Al和NaOH的反应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对应关系解答。【详解】(1)依题意可知:铝的物质的量为n==mol=0.4mol;(2)设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xmol,根据Al和NaOH的反应方程式可知:2Al+2NaOH+2H2O=2NaAlO2+3H2↑,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和铝的物质的量相等,即0.4mol,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0.8mol/L;(3) 根据Al和NaOH的反应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生成H2的物质的量n(H2)= n(Al)= ×0.4mol=0.6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n×Vm=0.6mol×22.4L/mol=13.44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