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www.ks5u.com临川二中2019—2020学年度第二次月考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满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30×2=60分)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月球背面影像图。1月15日,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了最新试验照片,照片显示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这也标志着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试验。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有关月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月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B. 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差较大
C. 月球所属的最高级天体系统是太阳系 D.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2. “鹊桥”中继星的作用是( )
A. 与地球、月球背面进行信息和数据交换 B. 为嫦娥四号不间断地提供能量
C. 为嫦娥四号不间断地提供光源 D. 减少嫦娥四号与大气间的摩擦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A错误。自转和公转周期相等,周期是27.32日,B错误。月球所属的最高级天体系统是总星系,C错误。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D正确。
【2题详解】
月球背面背向地球,受月球本体的阻挡,影响信号传输,因此“鹊桥”中继星的作用是与地球、月球背面进行信息和数据交换,A正确。“鹊桥”是专用中继通信卫星,不能提供能量、不能提供光源、月球基本没有大气、不能减少嫦娥四号与大气间的摩擦,BCD错误。
【点睛】当卫星位于月球背面时,将阻挡电磁波,为了维持“嫦娥4号”与地球间的正常通讯,才先行发射了中继卫星“鹊桥”。
北京时间1月11日1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最新研制的通信广播卫星“中星2D”发射升空,实现了2019年中国航天发射的“开门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中星2D”发射升空时,太阳直射点( )
A. 位于北半球,向北运动 B. 位于北半球,向南运动
C. 位于南半球,向北运动 D. 位于南半球,向南运动
4. 若下图中的曲线表示一年内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则“中星2D”发射时,地球公转速度最接近下图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3. C 4. A
【解析】
【3题详解】
“中星2D”发射升空时是北京时间1月11日1时11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C正确,选C。
【4题详解】
甲地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时间是1月初,丙公转速度最慢,时间是7月初,“中星2D”发射升空时是北京时间1月11日,最接近近日点,因此最接近下图中的甲,A正确。选A。
家住华北平原的朋友发来微信:“秋行,蓝天白云,骑上单车,披上风衣,出外郊游,心情格外舒畅,但夜晚需穿上毛衣,手有点冻冻的感觉……”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该日,朋友所处地点( )
A. a弱
B. b强
C. c强
D. d强
6. 夜晚,朋友在骑行的过程中最可能吟出的诗句是( )
A.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B.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C. 冬气已至寒霜来,万木凋零繁花败 D.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答案】5. B 6. C
【解析】
【5题详解】
“秋行,蓝天白云”说明白天是晴天,云量少,大气反射作用(d)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多,地面辐射(b)强,黑夜云量少,大气逆辐射(c)弱,因此B正确。选B。
【6题详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描写的是春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冬季,冬气已至寒霜来、万木凋零繁花败描写的是秋季,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描写的是夏季,朋友在骑行的季节是秋季,因此C正确。选C。
下图甲、乙、丙、丁四地6月22日昼夜长短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甲、乙、丙、丁四地,自转线速度相同的是 ( )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乙、丁
8. 三个月后,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7. D 8. C
【解析】
【7题详解】
地球自转线速度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6月22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甲地出现极昼,纬度大于等于66°34′。丙地昼夜等长,应该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大。乙、丁昼长都是10小时,应该位于同一纬度,因此乙、丁自转线速度相同,D正确。选D。
【8题详解】
三个月后,即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图中丙是昼夜平分,即丙位于赤道,因此丙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C正确。选C。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9. 图中①②③三个箭头所代表的辐射依次是
A. 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 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 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10.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和对应的字母主要是
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 B. 大气的反射作用——④
C. 大气的吸收作用——② D.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③
【答案】9. B 10. D
【解析】
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及来源,判断序号代表的辐射类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指的是大气的逆辐射作用,箭头方向由大气指向地面。
【9题详解】
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及来源,图中①②③三个箭头所代表的辐射依次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B对。A、C、D错。
【10题详解】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指的是大气的逆辐射作用,箭头方向由大气指向地面,对应的字母主要是③,D对。A、B、C错。
废热、人口多,工业、交通发达,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的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
读城市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 )。
A. 气温高,气压低 B. 气温高,气压高
C. 气温低,气压低 D. 气温低,气压高
12. 如果要在图中布局火电厂,为了减少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应选择在(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1. A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城市近地面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郊区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气压。A对。选A。
【12题详解】
火电厂对大气有污染,应该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之外,丙位于城市热力环流之外,可以布局火电厂,C正确。甲、乙、丁都会对城市造成污染。选C。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列小题
13.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A. ①—②—③ B. ①—④—②
C. ②—③—④ D. ③—④—②
14. 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5. 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
A. 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 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 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D. 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答案】13. B 14. B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之前经过了大气的削弱,地面吸热增温后以地面辐射方式放散热量,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增温,并以大气辐射的形式往外辐散热量,其中指向地面的被称为大气逆辐射。故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主要来自近地面,其传递过程顺序是太阳辐射-削弱后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对应图中的①—④—②,选B。
【14题详解】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故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地面辐射,对应图中的箭头②,选B。
【15题详解】
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青藏高原地势高,到达的地面辐射少,大气吸收②辐射少。据此分析选B。
【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
近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后会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会增温,之后以红外线长波辐射形式向外辐散热量,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而后大气会以大气辐射的形式放散热量,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可以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被称为大气逆辐射,这个过程被称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其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与云量呈正相关。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6. 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
A. 减弱①
B. 增强②
C. 减弱③
D. 增强④
17. 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
A. ①增强
B. ②增强
C. ③减弱
D. ④减弱
【答案】16. D 17. D
【解析】
试题分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也是长波辐射,其大部分辐射向地面,称大气逆辐射,补充地面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越多,大气的保温作用越强,因此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增加大气的二氧化碳,进而增大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17题详解】
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排放到大气中的CO2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少,吸收地面辐射就越少,大气逆辐射也就越弱,即④减弱,保温作用也就越弱,就会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状况,选D项。
【考点定位】大气的受热过程。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太阳辐射不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为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因此,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也是长波辐射,其大部分辐射向地面,称大气逆辐射,补充地面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弄清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机制,结合题中信息判断即可。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正确判断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是
A. 四地角速度相同,甲地线速度最小
B. 四地角速度相同,乙地线速度最大
C. 四地线速度相同,丙地角速度最小
D. 四地线速度相同,丁地角速度最大
19. 假设图中四处各有一艘船沿着箭头方向驶向180°经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和丙航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B. 乙和丁航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C. 甲和丙在东十二区航行 D. 乙和丁在东十二区航行
【答案】18. A 19. C
【解析】
除极点外,地球各地的角速度相同,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东十二区的范围是172.5°E到180°之间。
【18题详解】
除极点外,地球各地的角速度相同,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读图,四地角速度相同,甲地纬度最高,线速度最小,A对。丙地线速度最大,B错。C、D错。
19题详解】
假设图中四处各有一艘船沿着箭头方向驶向180°经线,甲和丙航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A错。乙和丁航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B错。东十二区的范围是172.5°E到180°之间,甲和丙在东十二区航行,C对。乙和丁在西十二区航行,D错。
2017年3月30日4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22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属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与对应地表某点相比,第22颗北斗导航卫星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的特点是( )
A.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快 B. 角速度慢,线速度相同
C.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慢 D. 角速度快,线速度相同
21. 3月30日,地球公转的速度特征为( )
A. 角速度变快,线速度变慢 B.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变慢
C. 角速度变慢,线速度变快 D.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变快
【答案】20. A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自转线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天体旋转经过的弧长,角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天体旋转的角度。第22颗北斗导航卫星位于地球之外,相对于地表某点,卫星单位时间旋转的弧长更长,故线速度更快;但角速度相同。故A正确。
故选A
【21题详解】
3月30日位于春分日之后,夏至日之前,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越来越接近远日点(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最慢),因此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变慢,故B正确。
故选B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中,能正确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3. 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4°,下列现象中会出现的是( )。
A. 北极圈的度数变为76° B. 地球上太阳光直射移动范围扩大
C. 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D. 地球自转速度变慢
【答案】22. B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度数是23°26′。图②可以正确表示黄赤交角位置及大小,B正确。其余A、C、D均不能表示黄赤交角。选B。
【23题详解】
黄赤交角等于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和极圈纬度互余。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4°,则回归线度数变为24°,极圈纬度是66°,地球上太阳光直射移动范围扩大,A错误,B正确。黄赤交角变化对地球公转、地球自转速度没有影响,C、D错误。故选B。
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1月1日,当海口正午时,地球上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
A. 等于1/2 B. 多于1/2少于2/3
C. 等于2/3 D. 多于2/3
25. 1月1日,与海口相比,三亚
A. 白昼更长 B. 正午太阳更低
C. 日出方位更偏南 D. 正午时刻更早
【答案】24. D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通常以180°经线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为界将全球划分成两个日期,0时经线以东至180°经线为新的一天。图中海口的经度约为110°E,所以当地为1月1日正午即110°E的地方时约为1月1日12:00,因此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为70°W。即70°W向东至180°共250个经度进入新年,250/360>2/3,故D正确。
【25题详解】
三亚和海口同在北半球,但三亚纬度较低,1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此时北半球纬度越低白昼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出方位越偏北,故A 正确, B、C错误。三亚经度位置比海口靠西,正午时刻应更晚,故D错误。
本题主要考查考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基础知识、难度一般。
2017年8月21日,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亲眼见证了“超级日全食”。下图为某天文爱好者拍摄的该次日全食照片。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日全食发生时,被月球全部遮盖的太阳大气是
A. 平流层 B. 光球层
C. 色球层 D. 日冕层
27. 日全食发生时,下列现象最可能出现的是
A. 太阳光球层的黑子增多
B. 太阳色球层的耀斑爆发减少
C. 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减弱
D. 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
【答案】26. B 27. C
【解析】
【26题详解】
日全食发生时,阳光不能到达地表,被月球全部遮盖的太阳大气是光球层,B正确。平流层是地球大气层的一部分,色球层、日冕层日全食时可以看到,A、C、D错误。选B。
【27题详解】
日全食发生时,被月球全部遮盖的太阳大气是光球层,阳光不能到达地表,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减弱,C正确。日全食发生对太阳活动影响较小,ABD均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A、B、D错误。选C。
【点睛】日全食是日食一种,即在地球上的部分地点太阳光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现象。
下面甲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乙图为甲图④位置地球放大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当地球运行至甲图所示四个位置时,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9. 在地球由①位置运行到③位置的这段时间,上海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 ( )
A. 先变小,后变大 B. 先变大,后变小
C. 不断变大 D. 不断变小
30. 下列有关乙图所示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E地出现极昼现象 B. F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
C. G地昼长夜短 D. H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答案】28. D 29. B 30. B
【解析】
【28题详解】
结合太阳位置及地轴倾斜方向,甲图中①为北半球春分、②为北半球夏至、③为北半球秋分、④为北半球冬至。1月初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④为北半球冬至,最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D正确。选D。
【29题详解】
①为北半球春分、③为北半球秋分,在地球由①位置运行到③位置的这段时间,是由春分到秋分,这段时间太阳直射点先先北移动,后向南移动,上海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先变大,后变小,B正确。选B。
【30题详解】
乙图和甲图④对应,④为北半球冬至。E地位于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A错误。北半球冬至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F地位于北半球,F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B正确。G地位于赤道,昼夜等长,C错误。H地位于南半球,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H地正午太阳高度没达一年中最大值,D错误。选B。
第Ⅱ卷 非选择题(40分)
31.读热力环流图,完成下面各题。
(1)从高到低比较A、B、C、D气压的大小
(2)从高到低比较A、B、C、D气温的大小。
(3)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③气流表示的可能是( )。
①白天的谷地 ②白天的山坡 ③夜晚的谷地 ④夜晚的山坡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4)下图表示的情景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5)一般地说,近地面A、B两地中 地昼夜温差更小,并说明原因。
【答案】(1)A>B>C>D
(2)B>A>C>D
(3)C
(4)B
(5)B;原因:B地盛行上升气流,多云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强。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其应用的直射点,属于基础知识考查。
【详解】(1)图中A地气流下沉,近地面是高压,则高空D为低压;B处为上升气流,近地面为低压,则高空C为高压。同一垂直面,气压越往高处越低。同一水平面,高压大于低压。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A>B>C>D。
(2)图中A地气流下沉,近地面是高压,气温低;B处为上升气流,近地面为低压,气温高。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度。四点的气温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B>A>C>D。
(3)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白天山顶增温快,山谷增温慢,故山谷气温比山顶低,气压比山顶高,吹谷风;夜晚山谷降温慢,山顶降温快,故山谷气温比山顶高,气压比山顶低,吹山风。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上升③气流表示的可能是白天的山坡、夜晚的谷地,C正确。选C。
(4)陆地比海洋比热容小,昼夜温差大,AC错误。白天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气温比阴天高;夜间晴,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晴夜晴昼夜温差最大,昼夜温差最小的是B。B正确,D错误。
(5)白天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气温比阴天高;夜间晴,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晴夜晴昼夜温差最大,昼阴夜阴昼夜温差最小。B上升气流可能形成阴雨,故近地面A、B两地中B地昼夜温差更小。
【点睛】纬度、地形、海陆位置和天气。通常纬度较高,昼夜温差较大;海拔高度高,昼夜温差大;远离海洋的大陆内部,昼夜温差较大;天气晴朗,昼夜温差较大。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地运行位置、气候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段落,创立了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1)立秋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的 (ab、bc、cd、da)之间。这一天,上海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2)在气候统计上,2019年小满(5月21日)属于 季;立冬(11月8日)属于 季。
(3)由处暑至霜降,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 ,北京昼夜长短的变化是 。
(4)比较清明节(4月5日)广州市(约23°N,113°E)与三亚市(约18.5°N,109°E)正午太阳高度与昼长的大小。
【答案】(1)bc;昼长夜短
(2)春;秋
(3)由北向南;昼渐短、夜渐长或由昼长夜短变为昼短夜长。
(4)正午太阳高度:广州<三亚;昼长:广州>三亚。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节气判读、四季划分及直射点的运动对正午太阳高度、昼长的影响等知识点。
【详解】(1)立秋介于夏至到秋分之间,右图中b为夏至,c为秋分,立秋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的bc之间。立秋这一天,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上海昼长夜短。
(2)在气候统计上,在北半球,一般来说每年的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2019年小满(5月21日)属于春季;立冬(11月8日)属于秋季。
(3)由处暑至霜降,直射点由北半球移动到南半球,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由北向南,处于右图中由b到d的运动过程中。北京昼夜长短的变化是昼渐短、夜渐长,由昼长夜短变为昼短夜长。
(4)清明节(4月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大约直射4°N。正午太阳高度广州市(约23°N,113°E)比三亚市(约18.5°N,109°E)小。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昼长:广州>三亚。
33.读“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Ⅰ层气温如图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Ⅰ层天气复杂多变的原因是什么?
(3)Ⅱ层利于航空飞行的原因是什么?
(4)太阳活动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主要是因为太阳活动干扰了 层中的电离层。
(5)若气温曲线为某地最热月平均气温,则该地位于 (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
【答案】(1)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
(2)①I层对流运动显著,大气上升运动而降温;②I层几乎集中了所有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3)①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 ②天气晴朗稳定,大气能见度高。
(4)Ⅲ或高层大气层。
(5)高纬度。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层垂直分层及各层特点及对人类的影响等知识点。
【详解】(1)Ⅰ层是对流层,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距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因此对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升高气温降低。
(2)Ⅰ层是对流层,气温上冷下热,利于空气对流,I层几乎集中了所有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因此天气复杂多变。
(3)Ⅱ层是平流层,气温上冷下热,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气晴朗稳定,大气能见度高,利于航空飞行。
(4)Ⅲ层高层大气,60公里以上的整个地球大气层都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的状态,称为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波。太阳活动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主要是因为太阳活动干扰了Ⅲ或高层大气层中的电离层。
(5)若气温曲线为某地最热月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接近0℃,则该地位于高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