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模块考试地理试题第1页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模块考试地理试题第2页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模块考试地理试题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

    www.ks5u.com辽宁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模块考试高一地理试题考试时间:30分钟第 Ⅰ 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1. 图中所示的地貌类型属于A. 三角洲平原 B. 冲积扇平原C. 山麓沙丘 D. 河流沿岸冲积平原2. 图示的地貌可能分布在A. 长江中下游平原 B. 东北平原C. 塔里木盆地 D. 青藏高原3. 下列关于该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由于地壳运动形成 B. 地势低平C. 堆积物有砾石和泥沙 D. 不能进行农业生产【答案】1. B    2. C    3. C【解析】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判断,图中所示的地貌位于山区河流流出山口位置,大量碎石和泥土在山前堆积形成扇状堆积体,属于冲积扇地形。【1题详解】流水在搬运过程中,因为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B选项是正确,C项错误。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所以AD项错误。综合分析,B项正确。【2题详解】A. 长江中下游平原为冲积平原,A项错误;B. 东北平原为河流冲积平原,B项错误;C. 塔里木盆地周围,有雪山融水形成的内流河流向盆地,出山口大量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C项正确;    D. 青藏高原海拔高,河谷落差大,河流流速较快,泥沙不易沉积,多形成侵蚀地貌,D项错误。综合分析,C项正确。【3题详解】A. 冲积扇是流水堆积地貌,为外力作用,与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关系不大,A项错误;B. 形成冲积扇一般位于河流出山口地区,上游落差大流速急,携带大量泥沙,下游地势平坦,形成堆积体,冲积扇上部高,边缘低,地形起伏较小但地势倾斜,B项错误;C. 河流携带的物质主要是砾石和泥沙,堆积物主要是砾石和泥沙,C项正确;D. 冲积扇地区土壤深厚,肥力较好,有河流及地下水分布,进行农业生产的条件优越,D项错误。综合分析,C项正确。4.下列关于温带森林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新疆没有针叶林分布 B. 我国华北平原落叶阔叶林分布广泛C. 我国只有海南岛有热带雨林分布 D. 我国渤海沿岸有大片红树林分布【答案】B【解析】【详解】我国新疆有许多高山,高山草甸之下有针叶林分布,A错误。我国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地带性植被就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因此落叶阔叶林分布广泛,B正确。我国的热带季风气候可以形成热带雨林植被,我国的台湾岛南部、雷州半岛、云南南部和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因此我国不只是海南岛有热带雨林分布,C错误。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我国渤海沿岸属温带地区,不适合红树林生长,D错误。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5. 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 向陆地方向推进 B. 向海洋方向推进C. 位置稳定 D. 反复进退6. 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 形成新的贝壳堤 B. 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 形成河口三角洲 D. 迫使河流改道【答案】5. C    6. B【解析】【5题详解】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则会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这是海岸线位置稳定才会形成贝壳堤。选C。【6题详解】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的泥沙,并在白壳堤外堆积,形成新海岸,不断堆积,从而使得白壳堤距离海岸线的距离变大。根据上题结论,海岸线位置稳定才能形成白壳堤, A错;随着泥沙堆积,海岸线距离贝壳堤越来越远,B对。形成河口三角洲是由于河流从搬运泥沙在入海口堆积形成的,C错;河流改道是在内陆地区发生的,不会发生在海岸线位置,D错。故选B。【点睛】该题组是选择题部分难度最大的一组题,围绕“贝壳堤”这个主题,考查了河流堆积作用、海浪侵蚀及堆积作用,要求学生对有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较强分析推理能力。第1题,学生容易被图中几条贝壳堤干扰,考虑几条贝壳堤形成的动态过程,认为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而错选B,这就要求学生审题一定要准确,抓住“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的关键词“任一条贝壳堤”和“形成过程中”。第2题,该题从动态的角度探究海岸线是如何远离贝壳堤的,主要是由于海水的堆积作用造成的。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土层之上、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读图完成下列小题。7. 下列地貌中与“蘑菇沙漠”成因相同的是A. 雅丹地貌 B. V形谷地C. 牛轭湖 D. 崇明岛8. “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A. 湿润地区 B. 半湿润地区C. 半干旱地区 D. 干旱地区【答案】7. A    8. D【解析】【7题详解】由图中地貌类型分析,图中为风蚀蘑菇,一般出现在干旱地区,为风力侵蚀形成的。A. 雅丹地貌为干旱地区形成的风成地貌,A项正确;B. V形谷地为河流侵蚀地貌,B项错误;C. 牛轭湖为河流侵蚀地貌,C项错误;D. 崇明岛为河口处河流堆积地貌,D项错误。综合分析,A项正确。【8题详解】蘑菇沙漠一般出现在干旱地区,为风力侵蚀形成的,故D项正确。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扎十几米深,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9. 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A. 光照强烈,地形平坦 B. 植被稀少,土壤肥沃C. 气候干旱,日较差大 D. 水源充足,矿物质多10. 骆驼刺所在区域的自然带主要属于A. 温带草原带 B. 温带荒漠带C. 寒带苔原带 D. 热带稀树草原带【答案】9. C    10. B【解析】【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因此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在沙漠生长的植物的根扎的特别深,根系很发达,根毛很多,扎的越深,根系铺开的面积越大,能吸收的水分就越多,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这样生存的几率越大,故答案选C【10题详解】骆驼刺所在区域的自然带主要属于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故答案选BACD项错误。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1. 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A 喜光、喜湿 B. 喜阴、喜湿C. 耐寒、喜旱 D. 喜热、耐旱12. 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其主要原因是A. 全球气候变暖 B. 光照更加充足C. 降水逐渐变少 D. 水土流失加重【答案】11. B    12. A【解析】【11题详解】由图中统计数据分析,林带、过渡带及高山苔原带都是在阴坡及迎风坡分布比例最大,阴坡植被喜阴,迎风坡降水较多,分布于迎风坡的植被喜湿。所以综合分析,B项正确。【12题详解】因森林生长对热量条件的要求比苔原植被高,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说明当地热量条件增加,所以其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故A项正确。光照变化对森林分布变化影响较小;降水逐渐变少、水土流失加重不利于森林的形成。故BCD项错误。综合分析,A项正确。13.旱生植物的特点是(  )①叶子很小或变成细刺 ②根系发达 ③叶子柔嫩、硕大 ④根系不发达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旱生植物为了适应干旱环境,为了减少蒸腾损失水分,一般叶子很小或变成细刺,①正确、③错误;旱生植物为了适应干旱环境,为了从地下深处获取水源,一般根系发达,②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14.近年来,我国南方部分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的主要目的是(  )①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②阻挡海浪侵蚀海岸③保护生物多样性④增加用材林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答案】B【解析】红树林植株较为矮小,难以提供木材;沿岸红树林可以减小风速,阻挡海湾侵蚀海岸;同时红树林又是海岸生物良好的栖息地,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红树林生长地为浅海滩涂地带,虽然可以减小风速,但水域浅很难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据此分析选B。【点睛】红树林植株较为矮小,难以提供木材;沿岸红树林可以减小风速,阻挡海湾侵蚀海岸;同时红树林又是海岸生物良好的栖息地,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红树林生长地为浅海滩涂地带,虽然可以减小风速,但水域浅很难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15.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 雪线上升B. 暖冬频繁C. 海平面下降D. 河流水灾常年发生【答案】C【解析】【详解】由图可知,树木生长在不同时期速度不同,而影响树木生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水分和热量等,水热条件好时生长速度快,年轮线之间的宽度大,轮线稀疏,反之则密集。图中M时期轮线较密集,说明当时生长速度慢,水热条件差,气候干冷,所以冰川融化少,海平面下降,C项正确。雪线上升、暖冬频繁、河流水灾常年发生一般出现在热量或水分偏多时,故ABD项错误。综合分析,C项正确。【点睛】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加剧,雪线上升,海平面上升。冰楔作用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的作用。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6. 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A. 风化作用 B. 流水搬运作用C. 冰川侵蚀作用 D. 流水侵蚀作用17. 图示现象在下列哪一地区表现最显著A. 三峡谷地 B. 淮北平原C. 青藏高原 D. 皖南丘陵【答案】16. A    17. C【解析】【16题详解】由图可知,冰楔作用是水分在光照、温度的波动中,发生冻融作用,从而对岩石造成破坏,属于机械风化过程,故A项正确。【17题详解】因为冰楔作用是水分在光照、温度的波动中,发生冻融作用,水分要经过反复冻结、融化,所以区域环境温度要长期在00C上下波动,昼夜温差较大。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冻融作用显著,所以C项正确。三峡谷地、淮北平原、皖南丘陵地区的昼夜温差相对较小,不易发生冻融作用,故ABD项错误。综合分析,C项正确。读植被覆盖率、风速与输沙率关系图,回答下列各题。18. 上图中反映出         (    )A. 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B. 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C. 在植被覆盖率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D. 输沙率与植被覆盖率、风速的关系不明显19. 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 合理利用水资源 B. 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C. 设置沙障固沙 D. 小流域综合治理【答案】18. B    19.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18题详解】图中显示同一风速条件下,植被覆盖度越高、输沙率越低,即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所以防治荒漠化的相应措施是提高植被覆盖率。B正确。【19题详解】根据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可知,植被能够防风固沙作用。所以治理荒漠化主要是保护植被,提高植被的覆盖率。B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下图为某地沙丘景观图,该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据此回答下列小题。20. 下列四幅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中,能正确示意上图景观的是A. ① B. ②C. ③ D. ④21. 该地沙丘链的延伸方向大致是A. 西北—东南向 B. 东北—西南向C. 东西向 D. 南北向【答案】20. A    21. B【解析】由示意图分析,该地形为新月型沙丘,为风力堆积形成【20题详解】因新月型沙丘的迎风坡受力较大,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沙丘两端向背风方向延伸;背风坡风力较小,砂砾堆积坡度较陡,等高线较密集。该地盛行西北风,所以符合规律的是①图,故A项正确。②图中盛行东北风;③、④迎风坡坡度陡,与实际地形不一致,故BCD项错误。综合分析,A项正确。【21题详解】因沙丘链为多个相似的新月型沙丘沿相同的延伸方向延伸成一条直线,所以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相垂直。当地盛行西北风,所以沙丘链延伸方向为东北-西南方向,故B项正确。22.下图为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A. 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 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C. 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 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答案】A【解析】【详解】由题可知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当地以风力侵蚀为主,故BD项错误;岩石迎风坡风力大,受到的侵蚀破坏严重,被磨蚀速度快,岩石保留少,坡度陡,背风坡则相反。所以A项正确。【点睛】鲸背状雅丹地貌和新月型沙丘,虽然都是风力作用,但前者是侵蚀地貌,后者是堆积地貌,不对称坡向与风向关系是不同的。某校学生利用河道模型、饮料瓶、沙子和水进行“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的实验。先将颗粒大小不均的沙子均匀铺在河道的上部,然后将饮料瓶口对准河道正中,匀速将饮料瓶中的水倒入河槽。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实验装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3. 实验过程中A. 颗粒最大的沙子最先被搬运,最后堆积B. 颗粒最小的沙子最先被搬运,最先堆积C. 水流越多越快,沙子被搬运的越多D. 水流越少越慢,沙子被搬运的越远24. 实验结果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A. 甲处冲走的沙子最多 B. 丙处小颗粒沙子堆积最多C. 乙处留下的沙子最多 D. 丁处堆积的沙子比丙地多25. 该模型模拟的河段主要为A. 河流的上游,常见V型峡谷地貌 B. 乙处适宜发展聚落C. 河流中下游,搬运堆积作用为主 D. 丁处适合修建河港【答案】23. C    24. D    25. C【解析】【23题详解】河流的水量越大,搬运能力越强;河流的沉积作用具有分选性,大颗粒先沉积小颗粒后沉积。实验过程中颗粒最小的沙子最先被搬运,颗粒最大的沙子最后堆积;水流越多越快,沙子被搬运的越多,被搬运的越远,C项正确。【24题详解】河流在凹岸流速快,侵蚀;凸岸流速慢,堆积。乙、丙为凹岸,水流快,侵蚀,搬运沙粒;甲、丁为凸岸,流速慢,沉积沙粒,D项正确。【25题详解】图示实验模拟的是河曲,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以堆积作用为主;乙、丙为凹岸,以侵蚀为主,适宜建河港;甲、丁为凸岸,流速慢,沉积沙粒,适宜建聚落,C项正确。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26. 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两山相对高度为 2470米 B. CD是山谷,EF是山脊C. H在西南坡上,阳光充足 D. H地比B地降水多27. 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有A. 101米 B. 198米 C. 298米 D. 601米【答案】26. D    27. C【解析】山脊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处,山谷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结合风向,H地在迎风坡,B地在背风坡,H比B地降水多。陡崖高差公式,(n-1)•d≦H﹤(n+1)•d。【26题详解】图示等高距是200米,甲山海拔1150米,乙山海拔1320米,甲、乙两山相对高度为 170米,A错误。CD是山脊,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处,EF是山谷,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B错误。结合指向标,H在东南坡上,阳光充足,C错误结合风向,H地在迎风坡,B地在背风坡,H比B地降水多,D正确。【27题详解】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陡崖处有两条等高线相交,根据高差公式,(n-1)•d≦H﹤(n+1)•d,高差范围是200-600米,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有298,C对。A、B、D错。28.长城一般建在地势险要的地方(左图),右图所示地区有古长城经过,你认为最可能的位置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B【解析】【详解】由景观图中分析,长城位于地势险要的山脊地形,根据等高线凸低为脊的原理,B项正确。下图a是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略图,图中公路(虚线)向偏北方向逐渐上升。图b是盘山公路常用的凸面镜,用于视线受阻的情况下观察对向车辆。读图,回答下列小题。29. 图中阴影区域的坡度大小,由西向东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30. 图中有必要设置凸面镜地点是A B. ②C. ③ D. ④【答案】29. A    30. B【解析】【29题详解】图中阴影区域位于等高线330米到340米之间,自西向东,两线间的距离越来越近,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所以由西向东坡度逐渐增大,故A项正确。【30题详解】凸面镜应设置在山地道路的急拐弯处,以防交通事故;图②附近有一凸向道路的山脊,遮挡道路前进方向,可设置凸面镜,故B项正确;①④处道路较平直视野开阔,不必设置;③处虽是弯道,但两侧地形开阔,并不影响视线,不必设置。ACD项错误。故选B项正确。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综合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31.下图为“我国北方季风区局部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在图中画出源于①地的河流。(2)图中②③两地所在的地形分别为:②________,③________。(3)图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来,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中西部山脉的走向大致是________。(5)乙村所处山坡为________(阴坡或阳坡)。当夏季风盛行时,乙坡处于____(迎风坡或背风坡)。(6)甲、乙、丙三个乡村聚落,最有可能发育为城市的是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答案】(1)(2)山谷;山脊。(3)图中③处的河流位置不对。因为③处为山脊,应是分水岭,不可能发育成河流。(4)东北—西南。       (5)阳坡;迎风坡。(6)丙;地势平坦;靠近河流,供水充足。【解析】【分析】题目通过我国北方季风区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能力及地形对聚落影响的分析能力。【详解】(1)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地区,根据“凸高为谷”规律,源于①地的河流要沿等高线凸向高海拔区域的集水线描画。如图2)图中②地等高线凸向高海拔区,为河谷地形,③地等高线凸向低海拔区,为山脊地形。3)③地等高线凸向低海拔区,为山脊地形,为分水岭,无河流发育,所以图中有一处错误就是图中③处的河流位置不对。4)山脉走向大致是山峰的连线延伸方向,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图中山峰连线为东北西南走向。5)乙村所处山坡为山东南坡,我国位于北半球,山南坡为向阳坡。我国北方夏季受来自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所以当夏季风盛行时,乙坡处于迎风坡。6)甲、乙、丙三个乡村聚落,因为丙村地形最为平坦开阔;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更充足,所以最有可能发育为城市。3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面左图,判断该地区的突出地貌类型是______________。(2)试述该地的气候条件对地貌形成的作用。(3)该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貌条件,形成“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的现象,试分析其原因。(4)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简单评价对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答案】(1)喀斯特地貌。(2)亚热带季风气候湿热多雨,地表水、地下水径流量大,利于对岩石的溶蚀和侵蚀。(3)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典型,岩石裂隙发育,地表水渗漏严重,多岩溶洞穴、明暗河相连;地表植被少,涵养水源的能力差,地表水容易流失。(4)地形崎岖,土壤贫瘠,限制农业发展;地形崎岖,不利于交通运输建设;地貌景观多样奇特,旅游景观丰富,促进旅游业发展等。【解析】【分析】题目通过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地形及气候特征,考查区域环境特征的整体性分析能力。【详解】(1)根据上面左图的经纬网位置分析,该区域为我国云贵高原地区,该地石灰岩广布,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2)从当地气候统计图分析,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湿热多雨,降水量大,雨季长,地表水、地下水径流量大,对石灰岩溶蚀和侵蚀强烈,促进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3)分析形成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的现象,主要从地形、植被及地质条件分析,云贵高原地形崎岖,排水迅速;土层薄,地表植被少,涵养水源的能力差,地表水容易流失;典型喀斯特地貌,岩石裂隙发育,多漏斗、溶洞、地下暗河,地表水渗漏严重等。4)评价地貌对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一般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有利:垂直差异明显,利于多种农业类型;喀斯特地貌景观多样奇特,旅游景观丰富,促进旅游业发展等。不利影响:地形崎岖,土壤贫瘠,耕地面积小,生产难度大,限制农业发展;地形崎岖,交通建设成本高,不利于交通运输建设;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影响经济发展等。【点睛】因石灰岩易溶于水,所以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被流水溶蚀及侵蚀形成的。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