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www.ks5u.com荆州中学2019级10月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授予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米歇尔·麦教授和迪迪埃·奎洛兹教授,以表彰他们“发现了一颗围绕太阳型恒星运行的外行星”。该行星命名为飞马座51b,距离地球约50.9光年的系外行星。它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围绕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转的系外行星,也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热木星”,亦是“热木星”的原型,表面温度约1000℃。
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 材料中的“系外行星”的“系”是指
A. 银河系 B. 河外星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2. 对飞马座51b推测正确的是
①该行星与类地行星相似 ②该行星与巨行星相似
③该行星距离恒星比木星距离太阳近 ④该行星不可能有大气存
A. ① ③ B. ② ③ C. ① ④ D. ② ④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距离地球约50.9光年的系外行星,说明该行星不属于太阳系,但是在银河系,故“系外行星”的“系”是指太阳系,C项正确,A、B项错误;地月系位于太阳系,故D项错误。
【2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热木星”,说明该行星与巨行星相似;表面温度约1000℃较高,说明了该行星距离恒星比木星距离太阳近,故B项正确;该行星质量较大,吸引大气围绕在周围,故④错误。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下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的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 海拔 B. 电网供电情况 C. 阴晴状况 D. 交通流量
4. 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A. 拉萨 B. 重庆 C. 武汉 D. 海口
【答案】3. C 4. A
【解析】
【3题详解】
由图形可知,该交通信号灯所用电源是太阳能电池,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出现变化主要是因为天气的阴晴变化,导致太阳能电池蓄能多少不同,从而导致交通信号灯亮度发生变化,选项C正确。
【4题详解】
设置使用太阳能电池作为能源的交通信号灯的城市,一定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透明度高,被称为日光城,太阳能资源最丰富,选项A正确;重庆位于四川盆地,海口位于南部海岛,两地阴雨天气多,太阳能资源贫乏,选项B、D错;武汉年降水量大,多阴雨天气,太阳能资源也不丰富,选项C错。
1859年9月1日,英国的天文爱好者理查德.卡林顿正在忙于做日常的日面监测时,突然看到太阳黑子群中央两个迅速增亮的斑块,成为最早发现这种天文现象的人。回答下面小题。
5. 理查德.卡林顿发现的这种天文现象是( )
A. 黑子 B. 耀斑 C. 太阳风 D. 日珥
6. 理查德.卡林顿当时正在观测太阳活动( )
A. 有规律可循,但尚无法预报 B. 发生在太阳内部圈层
C. 与地球旱涝灾害有一定的关系 D. 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毫无影响
【答案】5. B 6. C
【解析】
【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理查德.卡琳顿发现的这种天文现象是位于黑子周围的突然增亮的斑块,为耀斑爆发,故选B。
【6题详解】
理查德观测的太阳活动为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A错。发生在太阳外部大气层中的光球层,B错。太阳活动与地球旱涝灾害有一定的相关性,C对。对人类生活有影响,D错。故选C。
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图中所示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 二氧化碳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是因为其能够
A. 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 B. 吸收短波辐射放射长波辐射
C. 吸收并放射短波辐射 D. 吸收长波辐射放射短波辐射
【答案】7. D 8. C 9. A
【解析】
【7题详解】
考查大气受热过程。①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吸收,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故D项正确。
【8题详解】
考查大气受热过程。①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吸收,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可以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有保温作用,故C项正确。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温室效应的原理。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所以二氧化碳增多,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增温明显,选择A项。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中国“神舟七号”飞船在甘肃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并首次实现了中国宇航员的太空漫步。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神舟七号”飞船在升空过程中经历的大气环境状况的是
A. B.
C. D.
11. 中国宇航员翟志刚太空漫步时所处的大气层是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臭氧层 D. 高层大气
【答案】10. C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据图可知,Ⅰ层为对流层,Ⅱ层为平流层,Ⅲ层为高层大气;臭氧层存在于平流层,故A、D项错误;臭氧层大多分布在离地20—50千米的高空,在平流层中逆温层下部,故B项错误,C项正确。
【11题详解】
高层大气,是指地球大气开始电离(约60千米)以上的大气区域;“神舟七号”飞船所在的大气层为高层大气,故翟志刚太空漫步时所处的大气层是高层大气,D项正确。
读图,回答各题:
12. 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增加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A. 一直递减
B. 一直递增
C. 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 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13. 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的层次是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电离层
【答案】12. D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高层大气先减少后增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3题详解】
大气中的水汽主要集中在对流层。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下图示意近地面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分布状况。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4. 图中箭头对应的力中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5. 如果图示现象为近地面AB两地热力环流引起,当两地冷热差异增大后,形成风原动力会( )
A. 增大 B. 先小后大 C. 减小 D. 先大后小
16. 关于图中A点和B点两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B处风力大于A处 B. B处水平气压梯度小于A处
C. A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D. AB两处地转偏向力都平行于等压线
【答案】14. C 15. A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等压线高低分析,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b为风向,c为地转偏向力,d为摩擦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始终垂直,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力大小,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5题详解】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当两地温差加大时,气压差也会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加大,风力增加,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16题详解】
B处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大于,A项正确。B处水平气压梯度大于A处;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风向垂直于等压线时平行于等压线;故BCD项错误。故选A。
根据大气垂直分层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7. 神舟飞船在距离地球343千米高空飞行时,位于大气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臭氧层 D. 高层大气
18. 可能导致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突然中断的是
A. 受对流层阴雨天气的影响 B. 受平流层臭氧空洞的影响
C. 电离层受到太阳活动的干扰 D. 大气污染严重
【答案】17. D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大气的垂直分层基本分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 12 千米,平流层的高度大约为 50 千米以下,50 千米之上基本为高层大气,故神舟飞船在距离地球343千米的高空飞行时,位于大气高层大气,故D项正确。
【18题详解】
耀斑爆发干扰电离层,电离层传播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可能会引发通信中断,故C项正确;电离层分布在高层大气,不在对流层和平流层,故A、B项错误;大气污染与通信中断无关,故D项错误。
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地区,自2005年有两座火山喷发后就形成了不到1千米的裂缝,但迄今裂缝全长已达60千米,最宽处8米,该地已经成为科学家们见证海洋形成的天然实验室。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形成于火山喷发之后,裂缝中的火山组成物质都来自地球内部的
A. 地幔 B. 地核 C. 地壳 D. 岩石圈
20. 裂缝从1千米延长到60千米,非洲大陆也可能一分为二,这些直接改变的是地球圈层中的
A. 岩石圈 B. 大气圈 C. 生物圈 D. 水圈
【答案】19. A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岩浆位于软流层中,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20题详解】
裂缝从地表向地球内部延伸,裂开的是岩石圈,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组成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就全球来说,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含量明显增加的大气成分是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臭氧
22. 下图所示曲线反映了城市绿地具有的作用是
A. 改变大气成分、净化空气 B. 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C. 调节气温、改善城市小气候 D. 防风固沙、防止沙尘暴发生
【答案】21. C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工业生产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破坏森林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故就全球来说,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含量明显增加的大气成分是二氧化碳,C项正确。
【22题详解】
据图可知,城市绿地覆盖率越高,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含量越小,说明城市绿地具有的作用是改变大气成分和净化空气,故A项正确;从图中无法看出绿地的美好环境、防风固沙和调节气温的作用,故B、C、D项错误。
地球上很多现象都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多云阴雨的白天,气温较低,主要是因为大气的
A. 吸收作用强 B. 反射作用强 C. 散射作用弱 D. 保温作用弱
24. 黎明前东方天际先泛起“鱼肚白”是由于大气对太阳光的
A. 散射作用 B. 反射作用 C. 吸收作用 D. 辐射作用
【答案】23. B 24. A
【解析】
【23题详解】
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故B项正确。
【24题详解】
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都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所致,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下表为我国2017年10月30日四城市的实测气温数据及该日天气状况。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 | 纬度 | 海拔/m | 最高气温/℃ | 最低气温/℃ | 天气 |
北京 | 39.8°N | 54 | 14 | 0 | 晴天 |
武汉 | 29.9°N | 24 | 18 | 9 | 晴天 |
海口 | 20.0°N | 14 | 25 | 22 | 多云 |
拉萨 | 29.7°N | 3 649 | 16 | -2 | 晴天 |
25. 该日最低气温拉萨比武汉低,主要原因是拉萨
A. 太阳辐射弱 B. 大气削弱作用弱 C. 大气保温作用弱 D. 地面辐射弱
26. 该日北京比海口的气温日较差大,主要原因是
A. 纬度高 B. 白昼长 C. 大气吸收能力强 D. 天气晴朗
【答案】25. C 26. D
【解析】
【25题详解】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温度较低,故C项正确。
【26题详解】
读图可知,北京此时为晴天,海口多为多云天气。晴天,白天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晚上,大气的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差,温度较低,昼夜温差较大。故D项正确。
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我国农民常进行地膜覆盖。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秋冬季节,我国某些农村地区用人造烟雾防御霜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8. 秋冬季节,我国某些农村地区用人造烟雾防御霜冻的原理是烟雾
A. 比周围空气温度高,阻挡冷空气 B. 能反射地面辐射,起保温作用
C. 能增强大气逆辐射,起保温作用 D. 能阻止地面辐射,起保温作用
【答案】27. A 28. C
【解析】
【27题详解】
根据地膜的作用可知,地膜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故使用季节应该是降水少蒸发又强的季节;应该在春季最多,此时我国很多地区气温较低,故A项正确。
【28题详解】
农民点燃田地里的秸秆,烟雾弥漫,就相当于增厚了云层,加大了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从而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从而防止霜冻,即为增强大气逆辐射,故C项正确。
读冬季某时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
29. 图示区域位于( )
A. 北半球 B. 南半球 C. 东半球 D. 西半球
30. 此时甲地和乙地风向分别为( )
A. 偏北风 偏东风 B. 偏南风 偏西风
C. 偏西风 偏北风 D. 偏东风 偏南风
【答案】29. B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根据风向的偏转方向可知,北半球风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左偏;图中风向偏向左方,说明是南半球,故B项正确。
【30题详解】
考查风向的判断。据图可知,甲地由风向中心判断是低气压,图中已给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此图为南半球;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内,风向左偏,最后形成偏西风;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外,风向左偏,最后形成偏北风,故C项正确。
二、综合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 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知识上、物质上的准备工作,如搜集该区岩层等资料,带上地质锤、指南针、记录工具等。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他们应给这次考察命名为:____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回答。
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_____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_代。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___________。
(3)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的考察结论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___环境向_______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_____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
【答案】 (1). (古)生物化石 (2). ①沉积 (3). 古生 (4). ②海洋 (5). 陆地 (6). 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 (7). )①海洋 (8). 陆地 (9). ②抬升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青藏高原地区考查活动为背景,考查生物化石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据材料分析,1 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说明他们应给这次考察命名为,(古)生物化石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①沉积岩层中含有化石,根据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可知,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沉积岩;根据化石的种类可知,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古生代。
②三叶虫具有底栖、游泳、漂浮等各种生活能力,所以它们能够生活在各种海洋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陆地环境,该地气候湿润温暖,植被茂盛,有利于恐龙的生存。
(3)根据化石的分布顺序可知,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经历了海洋环境向陆地环境的演变;根据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抬升运动。
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
(2)用箭头在图上标出环流模式。
(3)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
(4)假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_,丙、丁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_。
(5)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甲、乙两地中表示郊区的是________地。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在乙地建立的企业是( )
A.造纸厂 B.火力发电厂 C.家具厂 D.电子厂
(6)假若图示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若甲地为陆地,则此时为________(白天/黑夜)。
【答案】(1)乙、甲、丁、丙
(2)如图
(3)甲
(4)东北风 西风
(5)乙 B
(6)白天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等压线图背景,考查等压线判读,考查风向的判断,考查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据图可知,丁在等压线下面,气压较大,丙地位于等压线上面,气压较小,故风从丁流向丙地;近点面,甲地由于气流的上升,气压较低,乙地由于气流的下沉,气压较高,风从乙地流向甲地。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的气压,故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乙、甲、丁、丙。
(2)据图可知,丁在等压线下面,气压较大,丙地位于等压线上面,气压较小,故风从丁流向丙地;近点面,甲地由于气流的上升,气压较低,乙地由于气流的下沉,气压较高,风从乙地流向甲地。如图所示。
(3)据图可知,丁在等压线下面,气压较大,丙地位于等压线上面,气压较小,故风从丁流向丙地;近点面,甲地由于气流的上升,气压较低,近地面气温较高;乙地由于气流的下沉,气压较高,近地面气温较低。
(4)据图可知,丁在等压线下面,气压较大,丙地位于等压线上面,气压较小,故风从丁流向丙地,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右偏,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形成西风;近点面,甲地由于气流的上升,气压较低,乙地由于气流的下沉,气压较高,风从乙地流向甲地,北半球风向右偏,风向与等压线呈一定的角度,形成东北风。
(5)据图可知,丁在等压线下面,气压较大,丙地位于等压线上面,气压较小,故风从丁流向丙地;近点面,甲地由于气流的上升,气压较低,近地面气温较高;乙地由于气流的下沉,气压较高,近地面气温较低,故甲、乙两地中表示郊区的是乙地。风从郊区流向市区,不适宜建设有大气污染的企业,故B项正确。
(6)考查热力环流的应用。若图示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若甲地为陆地,白天升温较快,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海洋流向陆地。
33.读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图中气压差异与冷热差异有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
(2)①地比②地气压________,①地比②地气温________。
(3)图中①②两地相比,气流上升的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
(4)图中A、C两处相比,____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 C (2). 低 (3). 高 (4). ① (5). 近地面气温高时气压低,多上升气流 (6). A (7).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为背景,考查风向的判读,考查等压线的判读,考查热力环流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考查风向的判读。据材料可知,该图为北半球,受地砖偏向力影响,风向右偏;图中A为左偏转,故错误;B和D从低压流向高压,故错误;C从高压流向低压,北半球右偏转,正确。
(2)据图可知,①的气压为998-1000之间,②气压为1012-1014之间,说明①的气压较小,气温较高,②气压较大,气温较低。
(3)①的气压为998-1000之间,②气压为1012-1014之间,说明①的气压较小,气温较高,气流上升运动,形成低压。
(4)据图可知,A地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C地等压线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