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普通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www.ks5u.com
定远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普通班地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合计60分)
2016年10月9日,中国“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在距地面约370 km的轨道成功对接后高速运行,下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是一种“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太阳系中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
A. 金星、木星 B. 水星、金星
C. 火星、木星 D. 金星、火星
2. 照片中的其他黑点属于某种太阳活动,它一般
A. 温度相对较低
B. 是太阳活动最剧烈的表现形式
C. 只有用天文望远境才能看到
D. 以18年为一个活动周期
3. 此类太阳活动出现在
A. ①层 B. ②层 C. ③层 D. ④层
4. 太阳活动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A. 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B. 信鸽迷失方向
C. 指南针失灵 D. 全球变暖
【答案】1. B 2. A 3. B 4. D
【解析】
【1题详解】
运行在地球轨道内侧的行星,水星、金星当它运行到与地球、太阳在同一直线上时,出现凌日现象。选B正确。
【2题详解】
肉眼可见的太阳表面是太阳大气的光球层,上面出现的黑点是太阳黑子;黑子的温度较太阳光球表面的温度相对较低,A正确;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标志,太阳活动最剧烈的表现形式是耀斑,B错;黑子用肉眼就可见,C错;太阳黑子以11年为一个活动周期,D错。选A正确。
【3题详解】
图示①层是太阳内部,②层是光球层,可见黑子;③是色球层,④是日冕层。选B正确。
【4题详解】
太阳活动剧烈时,会向外释放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这些主能带电粒子若闯入地球,会干扰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A正确;干扰地磁场,指南针失灵,信鸽迷失方向,B、C正确;全球变暖是温室气体过多造成的,与太阳活动无关 ,D错。选D正确。
【点睛】凌日是内行星(即水星和金星)经过日面的一种天文现象。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近,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一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
太阳大气由里向外依次是光球、色球和日冕,太阳活动的标志是黑子和耀斑;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活动周期约11年。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图示区域位于( )
A. 北半球中纬度 B. 北半球低纬度 C. 南半球中纬度 D. 南半球低纬度
6. 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 a点海拔高,自转线速度大 B. b点海拔低,自转线速度大
C. a点海拔低,自转线速度大 D. b点海拔高,自转线速度大
【答案】5. A 6. A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5题详解】
图中自转线速度由南向北逐渐减小,可判定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670千米/小时,30°N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447千米/小时,60°N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837千米/小时,故根据图中的数值范围可推知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据此分析,本题选择A。
【6题详解】
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的因素不仅包括纬度,还包括海拔等因素,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其自转线速度越大。图中a处的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故可知a点的海拔较高。据此分析,本题选择A。
“神舟八号”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清晨05时58分10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升空,并于17日返回地面,结合图回答下面小题。
7. 当地球位于图示d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 北半球,向北移动 B. 北半球,向南移动
C. 南半球,向北移动 D. 南半球,向南移动
8. “神舟八号”点火发射时,地球绕日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9. 从“神舟八号”发射到返回地面,在此期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昼夜变化是
A. 昼长夜短,昼渐长 B. 昼长夜短,昼渐短
C. 昼短夜长,昼渐长 D. 昼短夜长,昼渐短
【答案】7. B 8. A 9. D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地球公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地轴北极靠近太阳是夏至日,远离太阳是冬至日,当地球位于图示d位置时,位于夏至和秋分之间,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动,B对。A、C、D错。
【8题详解】
“神舟八号”点火发射时,日期是11月份。9月23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12月22日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结合上题判断,11月份地球绕日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的a点,A对。b点在冬至到春分期间,B错。c点是春分到夏至,C错。d点是夏至到秋分,D错。
【9题详解】
从“神舟八号”发射到返回地面,日期是11月1日至17日,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变短,夜变长。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昼夜变化是昼短夜长,昼渐短,D对。A、B、C错。
【点睛】地球公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地轴北极靠近太阳是夏至日,远离太阳是冬至日。根据二分二至日的日期,判断地球所处的位置及移动方向。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长变短。
下图为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 ①圈层 B. ②圈层 C. ③圈层 D. ④圈层
11. 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 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 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 ④圈层的温度很低,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答案】10. B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读图可知,图中①圈层、②圈层、③圈层、④圈层分别表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因此岩浆一般来源于②圈层,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11题详解】
①圈层为地壳,地壳的厚度陆地比海洋厚,A错误。②圈层为地幔,由固态物质构成,因此地震横波能通过,B错误。由于③圈层(外核)地震横波不能通过,最可能为液态,C正确。④圈层为内核,具有非常高的温度和压力,物质密度也极高,D错误。
【点睛】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一般认为,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一般至100km深时,温度便接近于地幔开始熔融的固相线温度,这时在水和挥发性组分的参与下,开始产生选择性熔融,逐渐形成固流体软流层。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各题。
12. 北半球各地夜长于昼,且昼长逐日递增的区段是( )
A. a→c B. b→d C. d→e D. c→e
13. 当太阳直射点由d向e移动时,关于地球公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A. 越来越快 B. 越来越慢 C. 慢--快--慢 D. 快--慢--快
14. 当太阳直射点由a向c移动时,宜昌市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 )
A 低-高-低 B. 高-低-高 C. 低-高 D. 高-低
【答案】12. C 13. C 14. A
【解析】
【12题详解】
北半球昼长夜短是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昼逐渐增长是12月22日后,所以C正确。
【13题详解】
d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e位置太阳直射赤道,为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由d向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由慢变快;由1月初到e,地球公转速度由快变慢.当太阳直射点由d向e移动时,地球公转速度慢--快--慢。选C。
【14题详解】
读图分析,a是春分日,3月21日,b点是夏至日,6月22日,远日点日期是7月初,c点是秋分日,9月23日。宜昌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所以由a向c移动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先升高,后降低。选A。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5. 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丙>丁
C. 乙>甲>丁>丙 D. 甲>乙>丁>丙
16. 若图中甲乙为近地面,图中的环流表示的是黑夜的山谷风,则表示山坡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答案】15. D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流,由甲处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气压,乙处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相反,在同一水平面上,丁处形成高气压,丙处形成低气压,由于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乙处气压高于丁处,因此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甲>乙>丁>丙,选项D正确,A、B、C错误。
【16题详解】
若图中甲乙为近地面,图中的环流表示的是黑夜的山谷风。黑夜山坡降温快,谷地散热不畅,气温比山坡高,则谷地盛行上升气流,山坡盛行下沉气流,图中显示,乙地盛行上升气流,甲地盛行下沉气流,因此表示山坡的是甲地,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
【点睛】山谷风是出现于山地及其周边地区的,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风。日间,山谷气温较低,山坡气温较高,山谷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山坡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近地面气流由山谷向山坡运动,形成上坡风或谷风;夜间,山谷散热畅,气温较高,山坡气温较低,山谷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山坡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近地面气流由山坡向山谷运动,形成下坡风或山风。
17.关于气温、气压、高度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低
③在近地面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低
④空气总是由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随高度增加,密度变小,空气柱变短,因而气压降低,①正确。在热力环流中,气温高处的高空与同一水平面的气温低处的高空相比,气温较高,但气压也较高,因此②错误。在近地面同一高度上气温高,空气往往膨胀上升,空气密度较小,气压较低,③正确。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总是由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在垂直方向气流往往与气压高低没有直接关系,不都是由气压高的流向气压低的地方(即向上),④错误。综上所述,选项A正确,B、C、D错误。
18.海上的风力往往比陆地上的风力大,是由于
A. 海上的温度高于陆地
B. 海上气压梯度大于陆地
C. 海上摩擦力小于陆地
D. 海上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于陆地
【答案】C
【解析】
【详解】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海上的风力往往比陆地上的风力大,是由于海上平坦,摩擦力远小于陆地,选项C符合题意。在同一纬度上,夏季海上的温度低于陆地,冬季海水的温度高于陆地,且温度高低不能直接影响风力大小,A不符合题意。海上气压梯度不一定大于陆地,B不符合题意。海上水平气压梯度力不一定大于陆地,D不符合题意。
19.地球上气压带、风带随季节位移的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①夏季向北移,冬季向南移
②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反
③12月22日到次年6月22日向北移
④6月22日到12月22日向南移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于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因此南半球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可能南移,南半球冬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可能向北移,①错误。气压带和风带移动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移动而产生的,因此气压与风带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大致相似,②错误。12月22日到次年6月22日,直射点向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向北移,③正确。6月22日到12月22日,直射点向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向南移,④正确。综上所述,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与直射点的移动并不同步,如6月22日至7、8月,气压带和风带一般继续向北移动,而直射点在向南移动。)
20.“气象学者说:江南是梅雨”。造成梅雨的天气系统为
A. 暖锋系统 B. 冷锋系统
C. 准静止锋 D. 高压系统
【答案】C
【解析】
【详解】梅雨是每年6月份徘徊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现象,是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形成的,是冷、暖气团势力相当,相持不下形成的,C对。A、B错。高压控制时,天气晴朗,D错。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冬季某时天气形势图。完成下列问题 。
21. 图中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 甲、乙、丙、丁四地天气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地阴雨绵绵 B. 乙地狂风暴雨 C. 丙地大风降温 D. 丁地台风侵袭
【答案】21. A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反之,越小。图中①等压线最为密集,故风力最大,其余等压线较①稀疏,风力小于①地。
【2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的特征。甲处于高压中心,天气晴朗,A错;乙地在青藏高原上,冬季较为寒冷干燥,B错;丙地处于冷锋的锋后,冷锋降水、大风、降温主要在锋后,故C正确。台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此时是冬季,故丁地不会受到台风的侵袭,D错。
23.下表为杭州市2015年11月28日、11月30日和12月2日天气信息表。据此完成下题。
12月2日,下列可能出现的现象,正确的是( )
A. 清晨,室外的乒乓球台上结了薄薄的一层白霜
B. 中午,迷雾重重,仍未散尽
C. 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气压降低
D. 由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昨日有所升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表格气温,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下降,受冷高压控制。该日有小到中雨,有风,没有雾。冷锋过境后,天气晴朗,中午气温较昨日有所升高。
【详解】12月2日冬季,杭州可能出现的现象是,清晨,室外的乒乓球台上结了薄薄的一层白霜,A对。该日有小到中雨,有风,迷雾散尽,B错。冷锋过境后,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受高压控制,气压升高,C错。受冷气团控制,中午气温较昨日有所升高,是因为晴天,D错。
2014年12月10日哈尔滨又迎来了新一轮的降雪天气,伴着寒风,大雪很快洒满了冰城的大街小巷。
完下列小题。
24. 形成本次降雪的天气系统是下列选项中的( )
A.
B.
C.
D.
25.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温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24. B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哈尔滨又迎来了新一轮的降雪天气,伴着寒风,大雪很快洒满了冰城的大街小巷,形成本次降雪的天气系统冷锋,A项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形成的锋面是暖锋,故不符合题意;B项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面是冷锋,故正确;C项是水平方向上气流逆时针由四周流向中心,为北半球气旋,故不符合题意;D项是水平方向上气流顺时针由中心流向四周,为北半球反气旋,故不符合题意。由此判断该题选B项。
【25题详解】
冷锋是指冷气团势力强大,推动着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所形成的锋面.冷锋过境时多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控制该地区,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该天气系统为冷锋,气温下降,故选A。
读北半球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和常见天气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6. m地的风向是 ( )
A. 西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东北风
27. 此时,m、n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 )
A. m、n两地都晴 B. m、n两地都有雨
C. m地有雨,n地晴 D. m地晴,n地有雨
28. 下图中,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地气温变化过程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答案】26. A 27. D 28. B
【解析】
【26题详解】
由图中锋面示意图可判断此锋面为暖锋,而此区位于北半球,m地的风向是西南风,所以A正确。
【27题详解】
由图中锋面示意图可判断此锋面为暖锋,而此区位于北半球,暖锋降水在锋前,锋后被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图中 m地处于锋后,n地在锋前,故m地晴,n地有雨。故选D。
【28题详解】
由图中锋面示意图可判断此锋面为暖锋,而此区位于北半球,n地处于冷气团控制之下,即将经历暖锋天气,变为暖气团控制,因此温度变化是随着时间推移而升高的。故选B。
读三圈环流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①是极地高气压带 B. ②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C. ③是盛行西风带 D. ④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30. 二战期间,日本曾用氢气球携带燃烧弹轰炸美国,造成美国许多地区发生森林大火。该事件中,氢气球飘向美国借助的是
A. 东南信风 B. 盛行西风 C. 极地东风 D. 西南季风
【答案】29. B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图中显示,①处垂直气流为上升气流,应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不是极地高气压带,A错误。图中显示,②处位于中高纬度,冷暖气流辐合上升,应是副极地低气压带,B正确。图中显示,③位于低纬度地区,风从副热带地区吹向赤道地区,应为信风带,不是中纬度的盛行西风带,C错误。④处位于中低纬度,盛行下沉气流,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不是副极地低气压带,D错误。
【30题详解】
二战期间,日本曾用氢气球携带燃烧弹轰炸美国,日本军队位于太平洋上,美国在东边,因此氢气球飘向美国,应借助向东吹的风,偏西风,由此排除A、C。美国西海岸没有西南季风存在,排除D。美国西海岸主要属中纬度地区,常年受盛行西风或季节性受盛行西风影响,太平洋上的氢气球容易携带燃烧弹漂向美国,选项B符合题意。
【点睛】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更高纬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偏转成西为基本与纬线平行的盛行西风。盛行西风与从极地高压流出的极地东风相遇。暖而轻的西风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东风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南北,致使近地面的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北半球某地区上空等压面状况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个等压面中数值较大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D两处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
(3)仅考虑热力因素,此时,北半球为________季(节),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 (2). 近地面空气密度大 (3). C (4). 夏 (5). 陆地为低压,仅考虑热力因素,低压是因为大气受热膨胀上升而产生的,所以陆地气温高于海洋,为夏季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北半球某地区上空等压面状况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等压面数值大小判断、气压高低判断、季节判断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海拔越高,空气密度越小,大气压力越小,图中显示,a等压面位于高空,b等压面位于低空,因此a、b两个等压面中数值较大的是b。
(2)根据等压面的形态判断,C处等压面向上凸起,说明在同一水平面上,C处气压较高,而D处等压面向下弯曲,说明在同一水平面上,D处气压较低。
(3)图中显示,与海洋相比,陆地近地面为低气压,仅考虑热力因素,此时当地应为夏季,陆地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夏季海洋气温较低,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与图中气压分布特征相似。
32.读亚洲某月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____季,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大气活动中心名称),它切断了__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名称),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
(2)此时,B处盛行________季风,试分析该季风的成因。
(3)半年后,A处盛行________季风,试分析该季风成因。
(4)说明B处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答案】(1)夏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2)西南 北半球夏季时,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偏,并受亚洲低压的吸引,形成西南季风。
(3)西北 冬季时,亚欧大陆内陆地区气温低,形成高压;太平洋气温高,形成低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亚洲东部形成西北季风。
(4)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季节判断、大气活动中心及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季风风向及成因、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图中显示,整体上风向海洋吹向大陆,说明亚洲大陆上形成热低压,由此判断,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亚欧大陆上形成的热低压,被称为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此时,在30°N及以北地带,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它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
(2)图中显示,此时B处盛行西南季风。北半球夏季时,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受亚洲低压的吸引,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右偏转,从而形成西南季风。
(3)图显示季节为北半球夏季,半年后,A处为冬季,亚欧大陆降温快,与海洋相比,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而海洋上保留了副极地低气压带,气压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西指向东,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风向右偏转一个锐角,A处形成西北季风。
(4)图中显示,B处为印度半岛,纬度较低,受季风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由于纬度低,全年高温;北半球夏季,当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形成雨季,北半球冬季,当地受来自陆地的东北季风影响,降水少,形成旱季,因此当地气候分旱雨两季。
33.下图P1、P2、P3表示三条不同数值的等压线,A处的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天气系统位于___(南或北)半球。
(2)等压线P1、P2、P3数值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3)图中L1、L2处若形成锋面,则L1为______锋,L2为 ________锋。
(4)甲、乙、丙、丁四地中,属于暖气团控制的是_______地和_______地,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的是_________地。
【答案】 (1). 北 (2). P1﹤P2﹤P3 (3). 冷 (4). 暖 (5). 乙 (6). 丙 (7). 丁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锋面气旋的相关知识。
【详解】(1)图中的风向向右偏,位于北半球。
(2)在同一水平面上风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故气压P1﹤P2﹤P3。
(3)锋面气旋的左侧都是冷锋、右侧都是暖锋。故L1为冷锋,L2为暖锋。
(4)本题考查冷暖锋气团的位置和雨区的位置。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故暖气团的位置是乙地和丙地。图中丁地位于暖锋锋前,暖锋降水主要在锋前,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的是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