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地理试题

    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地理试题第1页
    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地理试题第2页
    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地理试题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地理试题

    展开

    www.ks5u.com2019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地理学科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在北半球,英仙座流星雨是每年暑期的“定期演出”。2019年8月12日凌晨,浙江某校天文兴趣小组观察了该流星雨现象。完成下面小题。1. “流星雨”的母体属于A. 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B. 绕太阳公转的天体C. 绕行星公转的天体 D. 太阳系之外的天体2. “流星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 流星体反射太阳辐射发亮 B. 太阳风轰击高层大气发光C. 流星体吸收地面辐射发热 D. 流星体摩擦地球大气燃烧【答案】1. B    2. D【解析】【分析】流星体是指太阳系中小型的(从砂子到石块大小的)碎片.当它们进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的碰撞会产生发光现象(大众一般认为的摩擦是不对的,摩擦力在这里不起作用).这种大气粒子离子化的现象叫做流星,如果流星的一部分没有完全烧毁坠入地面,它就成了陨石。【1题详解】流星体是太阳系的微小天体,很多都是彗星离开后散落下来的,所以是围绕太阳公转的,故选B【2题详解】流星到达地球时候,会被地球的引力所吸引,从而与大气摩擦,产生流星现象。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流星体的含义,属于基础题。3.下列选项中,与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度呈负相关的因素是A. 太阳高度 B. 海拔高度C. 大气厚度 D. 大气透明度【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详解】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越强;海拔高度越高,大气越稀薄,大气削弱作用越弱,太阳辐射越强;大气厚度越厚,大气削弱作用越强,太阳辐射越弱,呈负相关,C正确;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削弱作用越弱,太阳辐射越强;故选C早在公元前28年,我国就有了“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的记载。2019年2月,我国天文学家又发现太阳度过了一个没有“黑气”的月份。完成下面小题。4. 文中“黑气”发生在太阳大气的A. 光球层 B. 色球层C. 日冕层 D. 对流层5. 上一个“黑气”较少的年份是A. 1943年 B. 2008年 C. 2013年 D. 2030年6. “黑气”较少时A. 地表温度明显升高 B. 降水量明显减少C. 全球农业容易歉收 D. 太阳风格外强烈【答案】4. A    5. B    6.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大气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4题详解】我国古书曾记载公元前28三月己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指的是太阳黑子,是光球层上常出现的暗黑的斑点.故选A【5题详解】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年,20192月,我国天文学家又发现太阳度过了一个没有“黑气”的月份,上个“黑气”较少的年份是11年前的,2008年,故选B【6题详解】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标志,黑气较少时,太阳活动较弱,太阳风属于正常范畴,D错误。地表温度和降水量的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AB错误,太阳活动会导致全球农业容易歉收,C正确;故选C【点睛】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光球层上太阳活动类型是黑子,色球层上太阳活动类型是耀斑,日冕层上太阳活动类型是太阳风,根据材料中信息分析黑气发生在太阳的大气层。7.下列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有①影响长波通信,干扰电子设备       ②扰乱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③影响地球气候,影响农业收成       ④轰击高层大气,产生发光现象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详解】影响无线短波通信,干扰电子设备,不是长波通信,错误。扰乱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正确。影响地球气候,影响农业收成,正确。轰击高层大气,产生发光现象,正确。故选D当地时间2019年9月27日,新西兰附近海域发生了6.1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0千米。完成下面小题。8. 本次地震震源位于A. 地壳 B. 岩石圈C. 下地幔 D. 软流层9. 本次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从震源到地表的传播速度变化为A. 不断加快 B. 不断减慢C. 先不断加快,后不断减慢 D. 先不断减慢,后不断加快10. 当地地震活动频繁,是因为其位于A. 板块碰撞地带 B. 板块张裂地带C. 海陆交界地带 D. 断层多发地带【答案】8. B    9. B    10. A【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8题详解】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核厚度最大,地核与地幔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幔与地壳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km,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厚约60~120公里,此次地震发生在30km处,为岩石圈。故选B【9题详解】从地表往下,地震波的速度不断的加快,在经过莫堆界面时,突然加快,故从震源往地表,地震波的速度不断减慢。故选B【10题详解】新西兰处在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地带,地壳不稳定,当地地震活动频繁,故选A11.地质学家常常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来寻找地下的矿产资源,下列矿产资源中能通过地震波寻找到的是A. 金矿 B. 石墨 C. 煤炭 D. 石油【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地震波的作用。【详解】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既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能通过研究地震波寻找到的是石油资源,D项正确。故选D12.下图为2019年8月9日台湾以东洋面上空的卫星云图,图示的天气系统为A. 锋面 B. 气旋C. 反气旋 D. 锋面气旋【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详解】图示气流是逆时针辐合,为北半球台风气象云图,台风为热带气旋。故选B1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名篇《望岳》,诗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诗人的心胸气魄,更流露出了诗人对祖国河山深深的热爱之情。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泰山成因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山地形成。【详解】泰山是地壳断裂抬升形成,为断块山,AC为褶皱山,B为火山,D为断块山。故选D2019年9月20日,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堪察加半岛火山群剧烈喷发,炽热的岩浆腾空而出,浓黑的火山灰遮天蔽日。下图为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4. 堪察加半岛地表分布最广岩石是A. 花岗岩 B. 玄武岩 C. 石灰岩 D. 大理岩15. 火山灰弥漫空中,会导致该地区的A. ①减少 B. ②减少 C. ③增多 D. ④减少【答案】14. B    15. B【解析】【14题详解】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堪察加半岛火山群剧烈喷发,多喷出岩,花岗岩为侵入岩,玄武岩为喷出岩,石灰岩为沉积岩,大理岩为变质岩。故选B【15题详解】火山灰增多会导致大气当中固体杂质和水汽二氧化碳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 ①为太阳辐射,不受影响;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正确;③为地面辐射,减少,错误。④为大气逆辐射,增强,错误。故选B。下图为世界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图中实线表示板块边界,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完成下面小题。16. 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A. 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 B. 欧亚板块、美洲板块C. 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 D. 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17. 图中丙处附近的海底地形多是A. 裂谷 B. 海岭 C. 海沟 D. 海岸山脉【答案】16. C    17.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板块的分布和海底地形。【16题详解】从图中位置可以判断,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故选C【17题详解】消亡边界是两个板块相遇时,一个板块俯冲到另一板块之下,最终消失,一般在海洋形成较深的海沟,而在陆地上形成海岸山脉;而生长边界是新的板块的诞生处,多是海底的海岭、火山,或附近是正在生长的大洋和海。图示丙处位于海底的生长边界,为海岭。故选B【点睛】板块边界特征:生长边界 ——板块张裂的地方可以出现在两种情况:其一:如果板块张裂的地方是在大洋中,那么要形成海岭。由于海底洋壳要比陆地陆壳要薄,所以岩浆涌出冷却形成海岭。如大西洋的中间由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就形成了一个大洋中脊(海岭)。其二,如果板块张裂的地方在大陆上,那么要形成裂谷。由于陆壳比洋壳要厚所以很少有火山岩浆涌出。如东非大裂谷,由非洲南部的赞比西河口一直延伸到红海地中海,当然也有少量的火山,象乞力马扎罗山就是 一个火山!消亡边界——板块挤压的地方也有两种情况:其一:陆壳和陆壳之间,也就是陆地上的消亡边界。将形成高大的山脉,如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消亡边界在阿尔卑斯一带,是一个著名的造山带。还有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的喜玛拉雅山系。其二,如果是大洋板块和陆地板块的挤压消亡边界,那么在大洋的一侧将形成海沟。陆地板块的一侧如果是在海里就要形成岛弧,在陆地上就要形成山脉。如亚洲东部的一系列岛弧和贯穿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下图为某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局部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8. 图示气压带、风带中A. 甲为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 B. 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C. 乙风带为南半球中纬西风带 D. 乙风带为北半球低纬信风带19. 图示季节,北京地区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C.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答案】18. C    19. D【解析】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属于教材基础内容。【18题详解】图示风带位于30度两侧,北侧为东南风,南侧为西北风,为南半球,故甲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风带为南半球中纬西风带。故选C【19题详解】图示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为北半球冬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的是春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是夏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写的是秋季;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描写的是冬季;故选D人民币素有“国家名片”之称,第五套人民币10元面额的背景图案是长江三峡标志性景观—夔门。夔门近江两岸两座山峰,经长期的风剥雨蚀,岩壁好似刀削斧砍一般,恰似天造地设的三峡大门。完成下面小题。20. 形成图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流水侵蚀 B. 风力侵蚀C. 冰川侵蚀 D. 地壳抬升21. 图示地区的地表形态是A. 内力作用单独形成的 B. 外力作用单独形成的C. 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 D. 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答案】20. A    21. D【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及地表形态。【20题详解】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图中的景观是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风力侵蚀作用常形成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故B不符合题意;冰川侵蚀地貌常有冰川U谷、刃脊、冰斗和角峰.故C不符合题意;地壳抬升形成断层,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1题详解】长江三峡所在地区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内力作用使地壳抬升,形成山地。外力作用使地表侵蚀,形成峡谷。故选D下图为空中鸟瞰的某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22. 该地貌的名称是A. 沙丘 B. 沙滩C. 三角洲 D. 冲积扇23. 该地貌的主要成因是A. 流水搬运 B. 流水堆积C. 海浪堆积 D. 风力堆积24. 该地貌多位于A. 河流出山口 B. 滨海平原C. 大河入海口 D. 干旱地区【答案】22. C    23. B    24. C【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22题详解】左图所示地貌名称为河口三角洲,河口处断面扩大,水流速度骤减常有大量泥沙沉积而形成,C正确。沙丘一般出现在干旱地区,山前冲积扇一般在河流出山口附近,沙滩属于海岸堆积地貌,海岸呈带状。故选C【23题详解】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是在河流在入海口处,水流速度骤减常,河流携带泥沙能力下降,泥沙在河口大量堆积的结果。故选B【24题详解】该地貌多位于大河入海口,C正确。山前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沙滩多位于滨海平原,沙丘位于干旱地区。故选C下图为某季节亚洲季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5. 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26. 关于图中①、②两地风向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是由低纬信风带形成的 B. ②是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C. ①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 D. ②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答案】25. B    26. D【解析】【25题详解】图示东南亚、东亚和南亚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北半球的夏季。故选B【26题详解】为东南季风,是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为西南季风,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故选D经过岁月的雕琢和风雨的洗礼,以花岗岩为主体的黄山奇石呈现出一石一姿态的奇观,被誉为黄山四绝之一。下图为猴子观海景观图(左图示意)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右图示意)。 完成下面小题。27. 形成“猴子观海”景观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A.  B. C.  D. 28. 塑造“猴子观海”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风化作用 B. 风力侵蚀C. 流水溶蚀 D. 固结成岩[]29. 形成“猴子观海”景观的地质作用依次是①岩浆侵入  ②地壳抬升  ③外力作用  ④火山喷发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④②③【答案】27. B    28. A    29. A【解析】本题考查岩石的类型及形成。【27题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猴子观海景观由花岗岩组成,花岗岩是岩浆岩。根据右图,图中乙岩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故乙为岩浆岩。故选B【28题详解】猴子是典型的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地质作用主要为风化作用,A正确。风力侵蚀往往出现在干旱地区,该景观位于海边,B错误。石灰岩易受到流水溶蚀,C错误。固结成岩是岩石形成的外力作用,不会影响形态,D错误。故选A【29题详解】猴子观海景观由花岗岩组成,属于侵入岩,不是火山喷发形成。首先是①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再受到②地壳抬升,露出地表,最后受到③外力作用形成该景观。故选A下图为秘鲁伊基托斯(约73°W,4°S)的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30. 伊斯托斯的气候类型是A. 温带海洋性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热带草原气候D. 热带雨林气候31. 伊斯托斯的气候成因是A.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B.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C. 低气压与信风交替控制D.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交替控制【答案】30. D    31. B【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和形成原因。【30题详解】从资料图中可以看出,最低气温在15℃以上,属于热带。降水每月都较多,可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故选D【31题详解】伊斯托斯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以上升气流为主,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故选B芝加哥位于美国中部大平原,在五大湖之一的密歇根湖西南岸(左图示意),素有美国“风城”之称。右图示意某时芝加哥湖滨地区旗帜飘动方向。完成下面小题。32. “风城”最主要成因是A. 接近冷空气发源地 B. 地形平坦,摩擦力小C. 毗邻最大淡水湖群 D. 地处飓风主要通道33. 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了当地一日内主要风向的变化,则A. 当时为白天,吹湖风 B. 当时为夜晚,吹陆风C. 当时为夜晚,吹湖风 D. 当时为白天,吹陆风【答案】32. C    33. A【解析】【32题详解】风城最主要成因是毗邻最大淡水湖群五大湖,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湖陆风,使该地多大风天气,C正确。接近冷空气发源地,主要是冬季大风天数多的原因,A错误。地形平坦,摩擦力小,只是影响风力,B错误。飓风主要影响东南沿海地区,不是飓风主要通道,D错误。故选C【33题详解】白天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风由湖吹向陆地,图示由吹湖风,当时为白天,A正确。夜晚陆地降温快,形成冷高压,风由陆地吹向湖泊,吹陆风。故选A一个较为稳定的气旋某月3-9日自西向东经过温州。下图是温州某气象站记录的该时段日均气温和气压的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34. 6日该气象站附近降水强度明显增大的原因是A. 冷锋过境 B. 暖锋过境C. 上升气流控制 D. 下沉气流控制35. 7日时,该气象站附近多为A. 东南风 B. 西南风C. 东北风 D. 西北风【答案】34. C    35. D【解析】本题考查气旋及其影响。【34题详解】一个较为稳定的气旋某月3-9日自西向东经过温州,不是锋面,排除AB。由图可知,6日气压最低,说明此时该地受低压中心控制,气流上升显著,因此降水较多,C正确。下沉气流多明朗天气,D错误。故选C【35题详解】北半球气旋逆时针辐合,7日时,该气象站位于气旋的西部,附近多为西北风。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1)图示地质构造是岩层受到       (东西/南北)方向的       (挤压/拉伸)力而形成的。(2)甲地的地质构造为       ,判断依据是       (3)丁地的地貌类型为       ,该地貌主要是由       (内/外)力作用形成的。(4)甲乙丙丁四地中,具备良好储水构造的是       ,适宜修建地下隧道的是       ,有泉水出露的是       (5)乙地的地貌名称为       ,形成的外力是       ,该地貌由顶端到边缘组成物质的颗粒变化特征为       (6)       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称之为       ,请据图简述其陆地部分厚度分布的特点。【答案】(1)南北  挤压(2)向斜  中间岩层向下凹陷(3)山谷  (4)甲    (5)冲积扇  流水  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6)地震波传波速度  地壳  海拔越高,地壳厚度越厚【解析】【分析】本题以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为材料,考查地质构造,及地质构造的应用,地球圈层的相关知识。【详解】1)结合图示指向标,图示地质构造是岩层受到南北方向的挤压力而形成的褶皱、断层构造。 2)从地质构造来看,图中甲处中间岩层向下凹陷,是向斜。 3)从地貌形态来看,图中丁处是山谷,丁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但受到外力的侵蚀作用,形成谷地。 4)背斜适合储水,为甲地。丁地岩层向上拱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且不利于地下水储存,便于隧道施工。丙地为断层,有泉水顺断层处出露。5)从图中的形态可以看出,乙地的地貌名称为冲积扇,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由于水流速度减慢,故该地貌由顶端到边缘组成物质的颗粒变化特征为由粗到细。6)地球内容圈层的划分是以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而形成的两个不连续界面为依据,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震波传波速度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图中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称之为地壳,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拔越高,地壳厚度越厚。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2019年1月5日14时亚洲部分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1)从气压分布状况来说,甲处名称为       ,其中心处垂直气流运动方向为       ,受其控制时多        天气。(2)从气流运动状况来说,乙处名称为       ,受其控制时多       天气,与甲地相比乙地的昼夜温差       (大/小)。(3)P地此时的风向为       ,与台北相比P地风力       ,判断依据是       (4)北京此时正受       (天气系统)的影响,此时天气状况为       ,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气压       、气温下降,天气转晴。(5)图示锋面系统过境时,对北京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试说明理由。【答案】(1)高气压(高压)  下沉  晴朗(2)气旋  阴雨  (3)东北风  较大  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4)冷锋  阴天、大风、降温、雨雪  升高(5)不利:雨雪天气影响交通出行;低温造成冻害;影响身体健康等;有利:大风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改善空气质量;降温可以有效杀灭病菌等。(合理即可得分,但必须利弊都有)【解析】分析】本题以20191514时亚洲部分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为材料,考查天气系统及其影响。【详解】(1)从气压分布状况来说,甲处气压由中心向外递减,为高压中心,气流以下沉为主,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2)乙处中心气压较低,为低压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来说,名称叫气旋,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乙地受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强,昼夜温差比甲地小。(3)根据图示P地的等压线分布,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则近地面的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北半球向右偏,P地此时的风向为东北风,与台北相比P地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4)根据图例知,北京此时西北部为高压,气流向东南运动,故为冷锋影响,此时正值冷锋过境,多阴天、大风、降温、雨雪。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压上升、气温下降,天气转晴。(5)图示冷锋系统过境时,对北京可能会带来的影响,需从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进行说明。雨雪天气,路面湿滑,影响交通出行;大幅降温,出现低温,造成冻害,不利于影响身体健康等;大风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改善空气质量;降温可以有效杀灭病菌等。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