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高一地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图为“某国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 该国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时期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A. 甲→乙→丁→丙 B. 甲→乙→丙→丁
C. 乙→甲→丁→丙 D. 丁→甲→乙→丙
3. 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容量 B. 国际移民
C. 国内迁移 D. 社会经济
【答案】1. B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认真读图,注意图中同心圆数值自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加,看清楚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各自的图例及其在图中的变化。分别读出甲、乙、丙、丁四点的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大致的数值,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所以死亡率=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图可知:该国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时期是乙。故选项B正确。
【2题详解】
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模式经历了原始低增长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增长减缓阶段(高、低、高)和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由图可知:丁时期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低,那么人口死亡率应当高,符合最早时期人口原始低增长阶段的特点,所以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是丁→甲→乙→丙。故选项D正确。
【3题详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共同作用的,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因素;国际移民、国内迁移主要影响人口的机械增长;故选项D正确。
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之间的比率。老年抚养比= (65岁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 ×100%;少年抚养比=(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 “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图为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 在最大人口红利期,老年抚养比、少年抚养比大约是
A. 16.6%,20% B. 11.4%,31.4%
C. 12.7%,22.2% D. 25.3%,19.9%
5. 下列哪些措施,可能使我国人口红利期在一定阶段内适度延长
①“单独”二胎政策(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 ②完善养老保障体制
③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④加大青少年教育投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4. C 5. B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图中曲线表示的是不同年龄段人口所占比重,在最大人口红利期,老龄人口比重约9%,少年人口比重约17%,劳动力人口比重约74%,计算老年抚养比、少年抚养比大约是12.7%,22.2% ,C对。A、B、D错。
【5题详解】
下列措施,可能使我国人口红利期在一定阶段内适度延长是 “单独两孩”政策,即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①对。完善养老保障体制,不能延长人口红利时期,②错。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利于保证劳动力数量优势,③对。加大青少年教育投入,不能短时间增加劳动力数量,④错。B对,A、C、D错。
【点睛】在最大人口红利期,老龄人口比重约9 %,少年人口比重约17%,劳动力人口比重约74%,计算老年抚养比、少年抚养比,取最接近的约数。使我国人口红利期在一定阶段内适度延长,即保护劳动力数量优势的措施。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6. 图中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和环境人口容量对实际人口数量的指导意义分别体现了人口容量的 ( )
A. 临界性、警戒性 B. 警戒性、临界性
C. 相对性、限制性 D. 相对性、警戒性
7. 甲处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 )
A. 人口减少 B. 科技进步
C. 劳动力增加 D. 消费水平下降
【答案】6. D 7.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会发生变化,是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的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6题详解】
一个区域如果对人口的增长不进行调控,人口增长失控,形成图中曲线的走势,最后将导致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合理的人口增长方式,人口数量合理,不超过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总量是实际人口容量相对性控制指标,具有警戒性,选择D。
【7题详解】
甲处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说明环境人口容量迅速的增加,科技进步可以使环境人口数量增加,选择B;与人口减少和劳动力增加没有关系,消费水平一般不会下降,ACD错。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全国人口总数位居前五位的省级行政单位
8. 图中五个省级行政单位中人口增长幅度最大的是( )
A. 豫 B. 鲁 C. 粤 D. 川
9. 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广东省成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导致广东取代河南成为第一人口大省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②外来人口数量增多 ③工业发达,城镇密集 ④人口素质高,处于高水平生育阶段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8. C 9. B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两次人口普查数据,图中五个省级行政单位中人口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广东,简称粤,C对。其它省份增幅小,四川人口数量减少,A、B、D错。所以选C。
【9题详解】
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广东省成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导致广东取代河南成为第一人口大省的主要原因有外来人口数量增多,②对。经济发达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①错。工业发达,城镇密集,③对。人口素质高,处于高水平生育阶段,不是人口数量多的原因,④错。B对,A、C、D错。
下图示意某城市地域形态简图,图中M为商业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M成为商业区的主导区位优势为 ( )
A. 位于城市中心 B. 土地租金高 C. 交通通达度高 D. 周边居民数量多
11. 目前,该城市交通布局中最不合理的是 ( )
A. 环行放射式道路网 B. 河流
C. 铁路 D. 高速公路
12. 该市拟规划建设城市新的功能中心,其中最合理的是( )
A. 甲:休闲旅游中心 B. 乙:化学工业中心
C. 丙:对外交流中心 D. 丁:仓储物流中心
【答案】10. C 11. D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M有两处,并非均位于城市中心,两处的共同特点是位于道路的十字路口及道路两侧附近,交通通达度高,A错,C正确;土地租金高不属于区位优势,B错;该城市居住区占地面积广,但只有在M处形成商业区,所以周边居民数量多不是主要区位优势,D错。故选C。
11题详解】
环形放射式道路网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布局合理;河流是自然形成,不是人为布局;铁路从城市边缘经过,能够尽量减小对城市的噪音污染,布局合理;高速公路从城市内部穿过,占地面积较大,同时噪音污染较为严重,布局不合理。故选D。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区域位于河流上游,靠近湖泊,生态环境较好,适合布局休闲旅游中心,A正确;乙区域位于河流上游,布局化学工业中心容易对城市水源造成污染,B错;丙区域靠近火车站,噪音污染较大,周边环境嘈杂,不适宜布局对外交流中心,C错;丁区域位于城市外缘,虽然土地面积较大,但交通相对不便,布局仓储物流中心不是最合理的选择,D错。故选A。
【点睛】该题难度一般,结合图示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即可。工业区的布局需要注意图中河流流向和城市的常年盛行风向。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城市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常年盛行风的垂直郊外,或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河流有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并对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以免影响下游河段地区城市用水。
13.下图中正确表示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一般而言,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距离市中心越远,地租相对较低,而不同土地的付租能力不同,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相比而言,商业区的付租能力最强,住宅区次之,工业区最弱。随着离市中心距离的增加,商业区地租下降最快,其次为住宅区,最后为工业区,故选A。
【点睛】该题难度较易,结合课本所学地理知识作答即可。按照上题的分析,理想状况下,自市中心向城市外围地区,城市的功能分区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城市地域结构呈同心圆结构。
下图分别是我国东部某省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和三大产业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该省城市化进程目前已处于 ( )
A. 初期阶段 B. 中期阶段
C. 后期阶段 D. 衰落阶段
15. 该省近20年城市化进程对就业增加的贡献 ( )
A. 农业>工业>服务业 B. 工业>农业>服务业
C. 服务业>工业>农业 D. 工业>服务业>农业
16. 因城市化进程需要对郊区农地进行征收。下列征地补偿标准最高的农地可能是 ( )
A. 林地 B. 牧草地
C. 水稻田 D. 花卉地
【答案】14. B 15. C 16. D
【解析】
该题考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14题详解】
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速度慢;中期阶段,城市化速度快;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城市化速度快,位于中期阶段。所以选B。
【15题详解】
服务业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需求量大,从右图可以看出,该省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的比重较大且呈上升趋势,对就业增加的贡献最大;该省工业比重最大且略有上升,因此对就业增加的贡献也较大;农业比重小且呈下降趋势,对就业增加的贡献最小。所以选C。
【16题详解】
四种农地中单位面积产值最高的是花卉地,因此征地补偿标准最高的农地是花卉地。所以选D。
下图为某城市常住人口数量增长率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7. M地区布局的主要功能区为( )
A. 工业区 B. 商业区 C. 住宅区 D. 绿化区
18. 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
A. 规模的大小 B. 重要的程度
C. 付出租金的高低 D. 政府的决策
19. 关于该城市中心人口负增长的原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最可能是( )
A. 城市交通的发展 B. 市中心地价上涨
C. 城市环境恶化 D. 市中心经济萎缩
【答案】17. C 18. C 19. D
【解析】
该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
【17题详解】
M地区距城市中心有一定距离,且人口增长最快,说明该地区人口增加明显,为住宅区。所以选C。
【18题详解】
对城市的每一块土地来说,哪种经济活动肯付出更多地租金,这块土地最终就会用于这项经济活动。所以选C。
【19题详解】
市中心是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地区,正因为如此,市中心往往造成地价上涨,环境恶化等问题,加之交通的发展,使得一部分人更倾向于到离市中心较远,居住条件更好的地区居住,导致城市中心人口负增长。所以选D。
读“我国某城市郊区四种农作物生产、运费与市场价格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 花卉 | 蔬菜 | 稻米 | 甘蔗 |
平均收购价格(元/千克) | 30 | 6 | 4 | 3 |
生产成本(元/千克) | 15 | 3.5 | 2 | 1 |
运费(元/100千克×千米) | 5 | 4 | 2 | 3 |
单位面积产量(千克·年) | 500 | 4 000 | 800 | 1 500 |
20. 该城市可能位于( )
A. 两广丘陵 B. 黄土高原
C. 东北平原 D. 山东丘陵
21. 影响该城郊农业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候条件 B. 城市空间结构
C. 消费市场 D. 科技水平
【答案】20. A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城市郊区生产有稻米和甘蔗,应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另外,甘蔗对积温的要求较高,主要分布在我国南亚热带以南的地区,所以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两广丘陵,故选A。
【21题详解】
城郊农业位于城市郊区,是为了满足城市市场需求而兴起的,影响该城郊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消费市场,C正确;气候、城市空间结构、科技等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选C。
【点睛】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积温大于8000℃,适合橡胶、棕榈、甘蔗等热带作物以及香蕉、芒果、椰子等热带水果的生长。
读“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季风水田农业 B. 商品谷物农业 C. 混合农业 D. 自给农业
23. 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不具有的条件是( )
A. 国际市场广阔 B. 交通便利
C.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D. 技术装备好
24. 该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的特点是( )
①机械化程度高 ②商品率很高 ③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④集中在大城市周围 ⑤耗费能源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⑤ D. ③④⑤
【答案】22. B 23. C 24. C
【解析】
【22题详解】
地中海式农业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A项错误。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化(谷物)农业,B项正确。混合农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类型,C项错误。热带种植园农业分布在热带地区,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D项错误。所以选B。
【23题详解】
北美的小麦、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高,主要分布于地广人稀的地区,故C项不符合。
【24题详解】
商品谷物农业具有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的特点,①②⑤正确;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③错误;集中在大城市周围的是乳畜业,④错误,故C项正确。
下图为欧洲西部大不列颠岛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5. 图中所示风带是( )
A. 东北信风带 B. 盛行西风带
C. 东南信风带 D. 极地东风带
26. M所在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是( )
A 市场广阔 B. 光照充足
C. 海上交通便利 D. 气候温和湿润
【答案】25. B 26. D
【解析】
试题分析:
【25题详解】
据材料知,该图为欧洲西部大不列颠岛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故可以定位其纬度在400N以北,与盛行西风带的位置一致,选择B项。东北信风带和东南信风带均位于低纬度地区,排除A、C两项。极地东风位于高纬度地区,可以排除D项。
26题详解】
由图可知,M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带。M地因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全年降水均匀,温和湿润,晴天少光照不足,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多汁牧草生长良好,为发展乳畜业提供了条件。故M所在地区农业发达的自然条件是气候温和湿润,选D项。A、C两项属于人文条件,与题意不符排除。
考点:农业地域类型,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5 ℃~18 ℃,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2 ℃~14 ℃。下图是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根据所给材料,回答小题。
27. 该作物在乙地的最佳收获月份( )
A. 3月 B. 5月
C. 9月 D. 11月
28. 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 )
A. 上市较迟 B. 水源丰富
C. 离市场近 D. 病虫害少
【答案】27. C 28. D
【解析】
试题分析:
【27题详解】
由材料知,该作物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5~18℃,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2~14℃。读图,乙地符合这一条件的时间只有8、9月份,即8月份温度约15~18℃,9月份温度约12~14℃,所以最佳收获月份是9月份,C对。A、B、D错。
【28题详解】
依照上题分析,可以判断甲地种植该作物的时间是11、12月份,而乙地是8、9月份,所以乙地种植该作物上市较早,A错。图中没有水源条件,也无市场条件,无法判断,B错、C错。从图中分布,乙地气温较低,最冷月气温低于0度,病虫害难以过冬。甲地气温较高,最冷月气温在0度以上,害虫可以安全过冬。所以乙地病虫害少, D对。
考点:该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差异,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桑基、蔗基鱼塘大量减少,果基鱼塘基本稳定,而花基鱼塘面积明显增加,并且随着盆花的大量外销,花基鱼塘已需要向其他鱼塘取泥。传统的“桑基鱼塘”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象草或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9.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 )
A. 混合农业 B. 乳畜业
C. 水果园艺业 D. 商品谷物农业
30. 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向“杂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 )
A. 农业技术改进
B. 劳动力的转移
C. 市场需求的变化
D. 自然条件改变
【答案】29. A 30. C
【解析】
试题考查农业的分类和农业区位因素。
【29题详解】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既栽培植物,又饲养动物,属于混合农业,A正确。
【30题详解】
由材料“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可看出,该地农产品商品率高,变化的原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所以选C。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部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死亡率与出生率影响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___,该国主要人口问题是____, 解决措施是__。
(2)图中唯一的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的国家是________,并解释其主要原因。
【答案】(1)尼日尔 出生率高,人口增长快 措施:实行计划生育
(2)德国 经济发达,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高,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高,所以人口死亡率反而高。
【解析】
【详解】(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尼日尔,该国主要人口问题是出生率高,人口增长快。解决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
(2)图中唯一的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的国家是德国。德国经济发达,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高,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高,所以人口死亡率反而高。人们的生育观念低,出生率太低,也是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的原因。
32.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低处的判断依据。
(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析理由。
(3)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
【答案】(1)A>B>C。C地远离市中心和交通干线,地租最低。
(2)D地。①靠近文化区;②地势较高;③临近森林公园,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④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高;⑤交通比较便利。
(3)①合理规划城市道路;②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④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和缓解城市化问题的措施。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A地位于城市中心的中心商务区,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B和C两地离市中心越来越远,地租依次降低。地租最低处是C地,读图可以看出,C地远离市中心和交通干线,又在河流的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向,所以,地租最低。
(2)读图可以看出,在A、B、C、D四地中,D地靠近文化教育中心;临近森林公园,环境优美;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地带,空气质量好;处在河流的上游,水质好;交通比较便利,是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
(3)根据题干的提示“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因而治理该城市交通拥堵需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同时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等。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 (国家)局部图,位于_______(七大洲),此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该地以养_____为主。
(2)除了此农业类型外,该图还有 农业地域类型。A地是 港,B地是 港。
(3)该区发展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至少三点)
(4)该国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至少三点)
【答案】(1)阿根廷;南美洲;大牧场放牧业;牛。
(2)商品谷物农业;布宜诺斯艾利斯;布兰卡。
(3)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
(4)修建铁路,完善交通网;围栏放牧、划区轮牧;开辟水源;种植饲料;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研究。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阿根廷的农业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以及阿根廷为促进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所采取的措施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1)根据图中陆地轮廓可知,该图是阿根廷的局部图,位于南美洲,该区域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以养牛为主。
(2)阿根廷除了大牧场放牧业,该图还有商品谷物农业,其中A港口为布宜诺斯艾利斯,B港口为布兰卡。
(3)该区域大牧场放牧业发达,主要的区位条件是:①该区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②该区域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生产成本较低;③距海港近,交通便利,便于产品的外运。
(4)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阿根廷为了促进该区域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通过修建铁路,完善交通网(修建铁路连接港口,便于产品外运);围栏放牧、划区轮牧,同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使牧场不退化,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