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临泽一中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中模拟试卷
高一地理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人教版必修2第1—3章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改革开放后,广州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吸引了大批外籍人士迁入。下图示意来自某发达国家的外籍人士日常的生活路径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外籍人士迁移到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A. 收入 B. 家庭 C. 就业 D. 文化
2. 该外籍人士在广州选择居住地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可能是
A. 配套设施完善 B. 上班交通便利 C. 房屋价格低廉 D. 居住环境优美
3. 推测该外籍人士在广州生活遇到最大困难是
A. 政策变化 B. 收入较低 C. 饮食习惯 D. 语言障碍
【答案】1. B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人口迁移的原因有:气候、资源、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稳定的社会环境等。图中信息表明,该外籍人士日常的生活路径主要是送孩子上学、做家务、乘坐公交超市购物等,说明外籍人士迁移到中国的主要原因是婚姻家庭,据此分析本题选B。
【2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该外籍人土迁移到中国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因素,由于其在广州选择居住地时,生活主要轨迹与孩子上学、超市购物等有关,因此,良好的基建及配套设施服务可能是其选择广州主要考虑的因素。根据图示,该外籍人士出行主要是徒步或公交去购物,并不是上班,故基建对其影响更大;广州的房屋价格并不低廉,材料不能显示其居住环境优美与否。据此分析本题选A。
【3题详解】
外籍人士来自发达国家,收入较高;改革开放政策是吸收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该政策属于拉力因素,且该政策并未改变,不会是其遇到的最大困难;现代都市饮食多元化、国际化,故饮食习惯不会是其遇到的大难题;但中外语言不通、语言障碍会导致沟通障碍,最可能是该外籍人士在广州生活遇到的最大困难,据此分析本题选D。
【点睛】人口迁移会对环境产生多种影响。从人作为消费者的角度对于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来说,人口迁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并对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作用;对于迁入地来说,大量人口迁入必然会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我国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以此来命名城市,且沿用至今。下图为山、河的南北两侧太阳光照示意图。
据此完成问题。
4. 在古代,衡阳因靠近衡山得名,洛阳因临近洛水得名。甲、乙、丙、丁四城市能代表衡阳、洛阳位置的是
A. 甲—衡阳、丙一洛阳 B. 乙一衡阳、丁一洛阳
C. 乙一衡阳、丙一洛阳 D. 甲—衡阳、丁一洛阳
5. 夏至日正午,下列山体北坡为阳的是
A. 山东泰山 B. 陕西华山 C. 湖南衡山 D. 海南五指山
【答案】4. C 5. D
【解析】
【4题详解】
我国北回归线以北,终年无太阳直射机会,正午阳光只会从南面照射过来,所以当太阳高度角小于北坡坡度时,山的南面是可以被太阳照到谓之“阳”,山的北面则不能被照到谓之“阴”。中国的地势特点为西高东低,大河东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南岸易被侵蚀且偏湿润谓之“阴”,反之河流北岸为“阳”。
衡阳因山得名,据左图可知衡阳应位于山南的乙,洛阳因临近洛水得名,据右图可知洛阳应位于河北岸的丙。故选C。
【5题详解】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山的南坡为阳坡;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山的北坡为阳坡。A、B、C三个选项三座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南坡为阳坡。海南五指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山的北坡为阳坡,D正确。故选D。
【点睛】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看下图。
下图是我国某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类型分布的景观图。 完成下列各题。
6. 该种农业最可能分布在( )
A. 黄河三角洲 B. 珠江三角洲
C. 三江平原 D. 云贵高原
7. 该农业类型最大的优点是( )
A. 提升了农产品的质 B. 便于利用当地劳动力丰富的优势
C. 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D. 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答案】6. B 7. D
【解析】
考查基塘农业的分布及优点。
【6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将低地挖成鱼塘,在塘基种植甘蔗、桑树等,这种农业叫桑基鱼塘和蔗基鱼塘,基塘农业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种典型的农业类型,故选B。
【7题详解】
基塘农业是一种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混合,基塘互相促进,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符合生态农业模式,该农业类型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故选D。
下图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阴影示意各纬度人口总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A. 北半球中低纬地区
B. 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C. 南半球中低纬地区
D. 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9. 影响图中人口集中分布的最弱的因素是
A. 地形 B. 气候
C 政策 D. 经济
10. 下列有关人口分布正确的叙述是
A. 北纬30°附近各地人口密度均较大
B. 赤道地区水热丰富,人口分布集中
C. 热带地区高原气候凉爽,适宜居住
D. 北冰洋地区气候寒冷,无人定居
【答案】8. A 9. C 10. C
【解析】
【8题详解】
从世界人口纬度分布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数量最多的地区位于30°N附近,向南北两侧大致减少,因此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地区,A符合题意。图中显示,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南半球中低纬地区、南半球中高纬地区,人口数量和比重不大,排除B、C、D。
【9题详解】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开发历史的长短等,图中北半球中低纬度平原和平面积较大、气候相对温和、湿润地区面积较大,导致这些地区开发历史悠久,适合人们居住生活和生产,也集中了世界上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对人口的吸引力大,形成了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区,因此地形、气候和经济对图中人口集中分布影响较大,A、B、D不符合题意。政策影响人口迁移和人口增长,但是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比较小,说明政策是影响图中人口集中分布的最弱的因素,C符合题意。
【10题详解】
尽管30°N附近人口数量最多,但人口分布很不平衡,30°N附近的沙漠地区和高寒地区人口密度很小,因此北纬30°附近各地人口密度不是都较大,A错误。图中显示,赤道地区人口数量并不多,赤道地区气候过于湿热,有些地区不适宜人们居住,因此赤道人口分布并不集中,B错误。由于热带地区过于炎热,不太适合人们居住,而热带地区高原因地势较高,气温相对凉爽,适宜人们居住,C正确。北冰洋地区气候寒冷,但北冰洋沿岸地区有因纽特人定居,并不是无人定居,D错误。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纬度、地势地形和气候反映出来。纬度过高或过低对人类生活都不相宜,高纬度地带的限制尤为严酷。寒冷、土壤冻结、光照不足使土地得不到开发,迄今人类定居的北界大致与1月平均气温 -20℃的等温线相合。地势高、起伏大也妨碍人类居住。自然环境提供了人口分布的地理框架,而人口分布的格局则决定于社会经济条件。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人口分布表现为土地依存型或农牧业依存型,相对分散而均衡,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常常集中大量人口。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人口向城镇集中。历史条件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一个因素。历史上人口长期增殖的结果,往往造成在开发较早、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一般较多,例如旧大陆的人口密度比新大陆要高。
红绿灯的时间分配主要根据路口交通流量的大小、各种车辆车道行车的比例、车行的路面状况等决 定的。人流量大的地方,红绿灯时间设置还要充分考虑到车让人。读某城区四个路口,甲、乙、丙、丁的红绿灯时间长度统计表。
完成下列各题。
11. 甲、乙、丙、丁四路口距市中心最近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2. 丁地最有可能位于( )
A. 工业区 B. 中心商务区 C. 居住区 D. 行政区
【答案】11. A 12. A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内部功能分区。
【11题详解】
市中心附近人流、车流量大,所以红灯时间长度最长,符合的是甲.
故选A.
【12题详解】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丁红灯时间最短,绿灯通行时间最长,说明该地人流量小,距市中心距离较远,所以应为工业区.
故选A.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下图中显示了某市中心地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3. 影响图中地租等值线凸出方向的因素最有可能是( )
A. 距市中心远近 B. 交通通达度
C. 大气环境质量 D. 盛行风向
14. 相比较,在甲处最适合布局( )
A. 商业区 B. 现代农业区
C. 工业区 D. 高级住宅区
15. 若在甲处新建高铁站点,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A. 甲处地租价格上涨 B. 出现大量住宅区
C. 形成新的商业区 D. 干扰市内交通布局
【答案】13. B 14. A 15. A
【解析】
【13题详解】
地租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方面是距市中心的距离;一方面是交通的通达度。等值线向外凸出,说明在于市中心距离相同的地方,地租不同,主要是交通影响造成的。故B正确,A、C、D错误。
【14题详解】
图中甲处距离市中心远,地租等值线向外凸出;由材料可知图中地租从中心向边缘呈递减的变化趋势,依据“凸低为高”原则可判定,甲地地租水平较附近高,说明甲地交通通达度高,最适宜布局商业区;由图形名称可知,图形反映的是市中心的地租变化情况,在城市中心城区不适合布局工业区、农业区;高级住宅区一般布局交通便捷、环境条件较好的郊区。故A正确,B、C、D错误。
【15题详解】
高铁主要是运送旅客的,高铁站点建设将导致甲地流动人口增多,商业价值进一步提高,最终会导致其地租水平的上涨,A正确;由于甲地地租水平高,甲地不会出现大量的住宅区,因为住宅区付租能力低于商业区,B错误;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甲地已经是商业区了,不会再形成新的商业区,C错误。由图可知,甲地位于市区中心的边缘地区,在这里建设高铁站点,不会影响市内交通布局,D错误。故选A。
下图中甲、乙、丙为世界三种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甲农业地域类型可能位于()
A. 亚洲印度恒河平原 B.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C. 美国中部平原 D.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
17. 与乙农业地域类型相比,丙农业地域类型的显著特点是()
A. 生产规模大 B. 机械化程度高 C. 商品率高 D. 市场适应性差
【答案】16. A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仔细阅读图示,依据图示甲地畜牧业、种植业的比重及商品率来判断甲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依据图示可知,甲地以种植业为主,且商品率较低。印度恒河平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以种植业为主,且商品率较低,A符合图示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故A对;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以畜牧业为主,不符合图示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故B错;美国中部平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但商品率较高,不符合图示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故C错,澳大利亚墨累一达令盆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畜牧业和种植业并重,不符合图示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故D错。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仔细阅读图示,依据图示畜牧业、和种植业的比重及商品率来判断乙丙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依据图示可知:乙农业地域类型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且商品率比较高,是混合农业;丙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且商品比较高,是大牧场放牧业或乳畜业,与乙农业地域类型相比,丙农业地域类型的显著特点是市场适应性差。故选D。
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由于地下水盐度高,缺乏淡水资源,盐碱地广布。海兴县根据盐度与结(融)冰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进行咸淡分离,成功改造了盐碱地。在每年10月平整高低不平的土地,1月份气温低于-5℃后,开始使用海水灌溉农田,直至海水结冰厚度达20~25厘米为止。3月份开春冰层完全融化下渗后,及时全田覆盖农用薄膜,然后种植作物。
完成下面小题。
18. 当地1月份气温低于-5℃后,开始使用海水灌溉农田的原因是
①淡水资源不足 ②海水的含盐量比土壤低
③低于-5℃的海水盐度低 ④气温在-5℃时,海水易结冰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9. 海兴县开春后全田覆盖薄膜的最主要作用是
A. 防止低温冻害 B. 防止土壤养分流失
C. 防止蒸发引起次生盐碱化 D. 保护农作物
【答案】18. D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华北地区淡水资源不足,在冬季通过海水灌溉农田形成冰层,春季冰层融化从而提高土壤含水量,缓解春旱,①正确;海水的含盐量比土壤高,②错;海水的盐度是一定的,图中只是反映盐度的高低与结冰的关系,③错;气温在-5℃时,海水易结冰,④正确(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根据图中信息,冰点温度约为-2℃)。故选D。
【19题详解】
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不需要覆盖薄膜防止低温冻害,全田覆盖薄膜可防止因蒸发引起的次生盐渍化,A错,C正确;防止土壤养分流失和保护农作物不是最主要的作用,BD排除。故选C。
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形成产业群落。产业群落主要分为制造业产业群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群落(金融业等)、消费性服务业产业群落(批发、零售业等)。下图示意某大都市产业群落空间结构模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影响大都市产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因素 B. 社会因素 C. 历史因素 D. 政治因素
21. 制造业产业群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群落、消费性服务业产业群落分别对应图中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①③② D. ③①②
【答案】20. A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对产业群落的定义及大都市产业群落分布在居住区周围,可以看出主产业群落分布于与社会、历史、政治因素关系不大,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故选A。
【21题详解】
制造业产业群落主要是以工业为主,主要分布在离居住区有一定距离的郊外,且和居住区之间有隔离带以防污染,故为①;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群落比如金融业付租能力强,分布在市中心,即城市核心区③;消费性服务业产业群落如批发、零售一般分布在交通比较便利的道路交叉口,比较分散,即图中的②;故选C。
70年代之前,以芝加哥为中心分布有大片温室,之后温室生产中心转移到南方的加州、亚州、德州和佛州等地生产(如下图)。全国温室花卉产量集中在秋、冬季节,每年圣诞节后至春季,美国重大节日少,北方温室种花停产,而南方温室则全年生产。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与北方温室比较,美国南方温室最突出的气候优势是
A. 冬季光照充足,气温较高 B. 夏季降水充足,水源充足
C. 全年高温多雨,水热充足 D. 气候湿润,土壤墒情优良
23. 北方温室圣诞节后到春季关闭的主要原因是
A. 气温过低,作物难以生长 B. 多冻土,不利于花卉生长
C. 种花成本高,市场萎缩 D. 多大风暴雪,运输困难
【答案】22. A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南方地区冬季光照充足,气温较高,温室耗能少,是其主要气候优势,A对。温室种植对降水、水热组合和气候对土壤墒情的影响没有太多的要求,不是影响的主要气候因素,排除B、C和D。故选A。
【23题详解】
从材料可知,美国温室主要生产花卉,圣诞节后到春季没有什么重大节日,花卉需求量较小;关闭生产成本较高的北方温室,只需南方温室生产即可满足全国市场需求,C对。北方温室冬季作物也可以生长,但是成本较高,A错。温室不存在冻土影响,B错。主要考虑的市场需求和种植成本因素,并非气候对交通运输因素影响,D错。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南方地区温室生产的优势条件。
2019年,我国猪肉价格持续上涨,与以往相比,上升幅度较大。针对当前猪肉价格情况,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全国生猪生产平稳发展,猪肉市场供应是有保障的。目前,农业部正在采取有效措施,发展生猪生产,确保满足市场需求。
据此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4. 由材料可见,在社会经济因素中对农业区位影响最为突出的是
A. 国家政策 B.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
C. 技术改革 D. 交通运输
25.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产出最重要手段是
A. 进行专业化生产 B. 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C. 增加化肥、农药施用量 D. 加大科技投入
【答案】24. B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根据材料“农业部正在采取有效措施,发展生猪生产,确保满足市场需求”。体现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5题详解】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对劳动力数量依赖减弱;增加化肥、农药施用量不符合现代农业生产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专业化生产能提高产出,但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要提高产出更多地依靠科技投入,而不仅仅是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故ABC不对,答案选D。
【点睛】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
第Ⅱ卷(综合题,50分)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26.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荷兰与江苏省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荷兰 70%的花卉生产采用温室栽培,花卉生产中的温度、湿度、光照、施肥、喷药等都实现了电脑自动控制,大部分生产企业应用了无土栽培技术、分子育种技术、克隆技术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荷兰与江苏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差异。
(2)比较鹿特丹和南京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3)据材料二,分析现代农业技术在荷兰农业生产中的主要作用。
【答案】(1)荷兰位于欧洲西部,西临大西洋(北海);江苏省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黄海);荷兰的纬度比江苏省高。
(2)鹿特丹:全年温和湿润;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南京: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改善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位置的分析、现代农业的特点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
【详解】(1)一般来说,某地的地理位置主要从绝对位置(经纬度、五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大洲位置、周边邻国)进行描述。荷兰与江苏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差异则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对比即可。读图可知,荷兰位于欧洲西部,西临大西洋(北海),纬度较高;而江苏省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黄海),江苏省纬度较低。
(2)鹿特丹全年温和湿润多雨,这是因为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南京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这是因为受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3)从材料可知,荷兰农业生产中采用大量的现代技术。现代技术对农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善某些自然条件(地形、热量、水分、土壤肥力等)、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机械化、专业化等)、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交通的发展、冷藏保鲜技术的运用)等。
【点睛】描述某地地理位置可以从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个角度思考。
27.读“某城市土地利用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为______________区,图中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
(2)若②为批发市场,则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何处适合建设大型仓储物流中心___?说明理由_______。
【答案】 (1). 商业区 (2). 绿化带(隔离带) (3). 甲处 (4). 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位于城市边缘,地价低廉;靠近批发市场。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城市功能区的判断和区位合理选择,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渗透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①位于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最高,人流量最大,应为商业区; 位于铁路线和城区之间,应为绿化带(隔离带),能起到减少噪声、美化环境等作用。
(2)大型仓储物流中心占地面积大,货物周转量大,读图分析,甲处有铁路线经过,交通条件优越;距批发市场近,便于货物周转集散;又位于城市边缘,地价低廉,最适宜建设大型仓储物流中心。
【点睛】城市功能区的分布
住宅区 | 中高级住宅区 | 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 |
低级住宅区 |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 |
工业区 |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 |
商业区 | 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
28.下图是“我国某海滨小城的城区布局图”,运用区位原理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⑦中哪个区域适宜发展成中心商业区,为什么?
(2)除中心商业区外,①~⑦中哪个区域的房价最高,为什么?
(3)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市政府计划将X区发展成新工业区。假若你是政府工作人员,如何运用区位原理说服厂家从原工业区迁往X区?(审题提醒:就是分析X区发展成为新工业区的优势区位)
(4)假若你是厂商,不想搬迁,你用什么理由向政府游说?
【答案】(1)①;本区域位于城市中心地带;交通发达。
(2)⑤;位于盛行风向上风区;位于海滨,靠山,环境优美;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3)X区地价较低,企业生产成本将下降;本区土地面积较大,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益;本区环境较好,空气质量较高;靠近新城镇,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本区有公路,交通较便利。
(4)X区离商业中心较远;离铁路较远,原料、产品运输加大了生产成本;新区基础设施不配套,员工生活不方便;集聚效益较低。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布局以及城市规划的一般原则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需要培养和提高对地理图表的分析能力。
【详解】(1)①~⑦七地相比而言,①位于该区域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最适宜布局中心商业区。
(2)作为住宅区,其房价的高低还与其周边环境质量以及交通等因素有关。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⑤地靠山面海,且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地带,环境质量较好。同时,⑤地靠近公路,交通较为便利,因此房价最高。
(3)该题即是分析X区布局新工业区的区位优势。首先,现有工业区靠近市中心,地价较高,而X区位于城区外缘,地价较低,企业生产成本较低;其次,现有工业区靠近市中心,用地面积有限,而X区土地面积较大,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益;再次,X区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较好,空气质量较高,且有公路经过,交通较便利,有利于布局新工业区;最后,X区靠近新城镇,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4)作为厂商,其思考角度即是现工业区所在地的优势以及X工业区的劣势。现工业区所在地优势:现工业区所在地靠近商业中心,且距离铁路较近,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且产业集聚效应明显。X工业区的不足:X区离商业中心较远,离铁路较远,原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加大;新区基础设施不配套,员工生活不方便,同时,作为新建设的工业区,其集聚效益较低。
29.读“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
(2)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种类差异很大,其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
(3)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
(4)甲基地A、B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气候 (2). 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 (3). 低温(或热量条件差) (4). 问题:水土流失;湖泊面积萎缩、洪涝灾害较多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不同地区农业发展区位条件的差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渗透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由南向北减小,与气温递变规律一致;由东南向西北减小,与降水递变规律一致,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气候。
(2)甲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南方地区,水热充足;乙是东北平原,位于东北地区,热量不足。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种类差异很大,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水热条件的差异。
(3)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位于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热量不足,只能一年一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低温或热量条件差。
(4)甲基地A是洞庭湖平原、B是鄱阳湖平原,两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湖泊面积萎缩、洪涝灾害较多。治理措施是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退耕还湖,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抗灾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