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www.ks5u.com江苏省响水中学2019-2020学年度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80分;第Ⅱ卷为综合题,2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答题卡上交。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
第Ⅰ卷(8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选项位置填涂。(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
呼中(北纬51°14′—52°25′,东经122°39′-124°21′),坐落于大兴安岭最高峰伊勒呼里山北麓。年平均气温-4.3℃,历史最低气温达-53.2℃,是我国气象记录的最低值,无霜期仅有80余天,因而得名“中国最冷小镇”。左图为“呼中雾凇景观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雾凇多形成于寒冷的夜间,右图中利于雾凇形成的是
A. a减弱 B. b增强 C. c增强 D. d减弱
2. 呼中成为中国最冷小镇,主要是因为
①纬度较高②无霜期长③海拔较高④夏季气温最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 D 2. B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题详解】
据右图各箭头特点可知,a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b为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c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d为大气逆辐射。雾凇多形成于寒冷的夜间,说明温度低,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故选D。
【2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呼中位于北纬51°14′—52°25′附近,纬度较高,且坐落于大兴安岭最高峰伊勒呼里山北麓,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成为中国最冷小镇。故选B。
2016年12月2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的照片显示,太阳露出了灿烂的笑脸。如果你把头向左边倾斜,你从这张照片上会清楚地看到太阳的两只眼睛、鼻子、嘴以及颧骨(下图)。科学家表示,两只眼睛是太阳耀斑活跃的区域。
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3. 耀斑出现于
A. 太阳内部 B. 光球层
C. 色球层 D. 日冕层
4. 耀斑爆发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A. 全球气候变暖
B. 诱发地震和海啸
C.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D. 赤道地区出现绚丽多彩的极光
【答案】3. C 4.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类型和对地球的影响。
【3题详解】
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其中耀斑出现在色球层,黑子出现在光球层,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故选C。
【4题详解】
耀斑爆发释放的高速带电粒子流能扰乱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C正确;全球变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与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关,A错误;地震和海啸与耀斑爆发无关,B错误;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与太阳风有关,赤道地区不会出现极光,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活动有多种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色斑点,它的温度比周围要低,所以显得暗一些。黑子的大小和多少,反映了太阳活动的强弱,黑子愈大、愈多,太阳活动就越强。太阳耀斑是一种最剧烈的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
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行星 | 距太阳 (地球=1) | 质量 (地球=1) | 体积 (地球=1) | 表面平均温度 | 自转周期 | 公转周期 | 主要大 气成分 |
地球 | 1.00 | 1.00 | 1.00 | 22℃ | 23小时56分 | 1.0年 | 氮、氧 |
火星 | 1.52 | 0.11 | 0.15 | -23℃ | 24小时37分 | 1.9年 | 二氧化碳 |
5. 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火星的是
A. 总星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6. 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太阳系天体,因为两者
A. 表面平均温度相同 B. 自转、公转周期相同
C. 与太阳距离适中 D. 都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答案】5. D 6.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和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以及分析图表的能力。
【5题详解】
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火星属于太阳系中的行星,属于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不属于地月系。故选D。
【6题详解】
据表格信息分析可知,火星和地球距太阳的距离不同,因此表面平均温度也不同,A错误;两者自转周期接近而公转周期不同,B错误;两者与太阳距离适中,C正确;火星上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1.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
2.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自身条件:1.温度——①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
2.生命必需条件:大气——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
3.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份的改造:水——③结晶水汽化形成 原始的大洋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7. 图中代表岩石圈的是
A. ② B. ③ C. ④ D. ⑤
8. 下列关于各圈层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圈层一定是水圈 B. ②圈层一定是大气圈
C. ①②③圈层彼此独立,互不联系 D. ⑤圈层厚薄不均,是由岩石组成的
【答案】7. C 8. D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图示的分布位置判断,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和整个地壳,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结合图示,答案选C项。
【8题详解】
①、②、③圈层为地球的外部圈层,应该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但是没有对应关系,AB错误;地球的外部圈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圈层,C错误; ⑤圈层属于地壳,厚薄不均,是由岩石组成的,D正确。故答案选D项。
9.读下图“某河流流域示意图”,回答下题。
该河流上游段(a处以上)的剖面图最有可能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流水侵蚀地貌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据图可知,a处以上为河流上游河段,河流主要以下切侵蚀为主,形成“V”型谷。故选D。
下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0. 电闪雷鸣、刮风下雨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高层大气
11. 大气垂直分层中形成航空最佳飞行层的主要原因是该层( )
A. 气温相对下高上低,大气稳定
B. 水汽含量较多,但尘埃少,水汽不易成云致雨
C. 大气易电离,有利于保持与地面的短波通讯
D. 大气以平流为主,大气的能见度好
12. 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 Ⅰ层顶部 B. Ⅱ层底部
C. Ⅱ层中部 D. Ⅲ层
【答案】10. A 11. D 12. D
【解析】
此题考查大气垂直分层。
【10题详解】
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固体杂质。能量来源于地面辐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故选A。
【11题详解】
平流层能源来源于紫外线,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天气晴朗,能见度好,有利于高空飞行。故选D。
【12题详解】
电离层位于大约距地球表面8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中,为高层大气Ⅲ层,D正确。故选D。
13.大气中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成分是( )
A. 氧气 B. 臭氧 C. 二氧化碳 D. 水汽和固体尘埃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大气组成成分。
【详解】平流层中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B正确。故选B。
14.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A 大气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大气逆辐射 D. 太阳辐射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大气垂直分层。
【详解】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固体杂质。能量来源于地面辐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故选B。
读“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5. 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A. 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氧 B. 水圈是被陆地分割成的不连续圈层
C.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 D. 生物圈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16. 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
A. 氧和氮 B. 氢和氦 C. 氢和氮 D. 氧和氢
【答案】15. D 16. A
【解析】
此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
【15题详解】
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氧气还有氮气,A错;水圈一个是被陆地分割成的连续圈层,B错;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所以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和上地幔的一部分,C错;生物圈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D对;故选D。
【16题详解】
地球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包括氧和氮,没有氢和氦。故选A。
城市和郊区之间由于冷热不均而形成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读城市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与郊区相比,市区近地面的情况可能是
A. 气温高,气压高 B. 气温高,气压低
C. 气温低,气压低 D. 气温低,气压高
18. 若要在图中区域建一座火电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应选择 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7. B 18. C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城市的热岛效应和热岛环流及其应用,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17题详解】
市区由于人生产生活排热,交通工具排热,使市区温度高于郊区,市区会形成热岛效应,气温高,气压低,B正确。故选B。
【18题详解】
若要在图中区域建一座火电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应该建在整个热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就是对应图中郊区的丙地之外,避免污染物被热岛环流由郊区带到市区,C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组需要重视的是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此外,由于存在城市热岛环流,城市还具有雨岛效应,是指和郊区相比,由于市区空气上升带来更多的降雨。
19.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地下油气矿藏,下图所示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可能储有石油的是
A. A图 B. B图 C. C图 D. D图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震波有横波纵波之分,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石油属于液体,横波不能传播,所以图中横波消失,纵波没有消失且速度突然减慢,表示储有石油。A图符合,故选A。
20. 2013年8月,南京郊区农民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其目的是
A. 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的温度 B. 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 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 削弱太阳辐射,减少作物水分蒸腾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要注意明确各个辐射的影响因素即可答题,其中大气的受热过程可简单总结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从而帮助理解。
【详解】
大气逆辐射与空气中水汽、二氧化碳的含量多少有关,黑色尼龙网不能增加大气逆辐射,也不能提高夜间的温度,A错。地面辐射是地面向外释放能量的形式,尼龙网能阻止地面辐射,但8月份温度较高,不需要保温,B错。地面辐射的强弱由地面温度决定,黑色尼龙网不能增强地面辐射,C不对;黑色尼龙网可以阻挡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温度不会太高,从而减少蒸发,D对。
21.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太阳系一银河系一地月系—总星系 B. 银河系一河外星系—太阳系一总星系
C. 地月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一河外星系 D. 地月系一太阳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目前我们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宇宙最大的范围为总星系,总星系由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组成,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星系,地月系由地球及其卫星月球组成,它们位于太阳系的第三个轨道上,故D对。
22. 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A. 恒星、卫星 B. 恒星、星云
C. 行星、彗星 D. 流星、恒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天体类型及特点。
【详解】宇宙中天体类型很多,最基本的两类天体为恒星和星云。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是能自己发光的天体,其主要组成物质是氢和氦。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呈云雾状的天体,组成物质是氢,同恒星相比,具有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B正确。故选B。
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空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3. 有关四地气压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①<② C. ④<② D. ④>③
24. 图中①、②、③、④气温最高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5. 下图中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与上图海陆间热力环流相符的是( )
A. B.
C. D.
【答案】23. D 24. C 25. A
【解析】
【23题详解】
图中等压面发生弯曲是因为地面冷热不均,引起了空气的垂直运动,致使等压面发生弯曲,近地面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图是高空等压面①处高于②处,①处气压高于②处,近地面③处气温高,气压低,近地面④处气温低,气压高,因此气压顺序为②<①<③<④, 故选D。
【24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气压顺序为②<①<③<④。近地面气温高于高空,且近地面气压高的地方气温低,气压低的地方气温高,因此气温的排列顺序是:②<①<④<③,气温最高的点是③。故选C。
【25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盛行上升气流,海洋形成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故选A。
26.如下图所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太阳系是我们的家园,地球处在一个得天独厚的空间位置上,据此完成下题。
地球得天独厚的位置是指( )
A. 日地距离适中 B. 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C. 有大气层的存在 D. 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据材料,地球处在一个得天独厚的空间位置上,主要强调空间位置,排除BCD;地球独特的空间位置主要是体现在地球和太阳的距离适中,故选A。
27.给地球提供能量作用的辐射形式是()
A. 大气逆辐射 B. 大气辐射 C. 地面辐射 D. 太阳辐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详解】太阳以太阳辐射的形式源源不断的向外放射能量,为我们的地球提供能量,故选D。
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虽然到地球的能量只占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
A.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即太阳辐射
B. 太阳能量来源于强劲的太阳风
C. 太阳辐射能量巨大,是目前人们生产、生活所使用的唯一能源
D. 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上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比其他行星多
29. 下列能源来自太阳能的有( )
①煤 ②石油 ③水能 ④核能 ⑤风能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答案】28. A 29. D
【解析】
此题考查太阳辐射的特征。
【28题详解】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A对;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B错;来自地球内部的地热能也能被人们生产、生活所使用,C错;距离太阳越远,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D错;故选A。
【29题详解】
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水循环和大气运动的动力都是来自于太阳辐射;核能来自于放射性物质的核聚变或核裂变反应。所以只有核能不是来源于太阳能,①②③⑤正确。故选D。
30.太阳外部大气层结构的三个层次从里到外依次是( )
A. 光球、日冕、色球层 B. 日冕、色球、光球层
C. 光球、色球、日冕层 D. 日冕、光球,色球层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太阳分层。
【详解】据教材知识得知,太阳外部大气层结构的三个层次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色球、日冕层,C正确。故选C。
31.太阳活动对地球的重大影响有( )
①使地球的温度升高很多
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③产生“磁暴”现象
④降水量异常变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详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通讯,②正确;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正确;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有些地区降水量与黑子的多少呈一定关联性,④正确,与地球的温度升高关系不大,①错误。故选B。
32.读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题。
下列过程或地貌主要由a作用带来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据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示意图分析可知,五种外力作用中,风化与侵蚀的产物都可以被搬运,即a为风化作用,c为搬运作用,风化物和侵蚀物被搬运到地势低洼处沉积,d为沉积作用, e为固结成岩作用。据选项图示可知,A图为大块裸露岩石在太阳暴晒之下变成散沙,即发生风化作用,A正确;B为峡谷地貌,属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地貌为风蚀蘑菇地貌,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D地貌为冲积扇地貌,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故选A。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3. 图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4. 图②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的基础黄土高原形成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
A. 冰川侵蚀 B. 流水侵蚀 C. 风力堆积 D. 流水堆积
【答案】33. D 34. C
【解析】
【33题详解】
①是桂林山水,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②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③是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④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故D对。
【34题详解】
黄土高原的形成,是在地质历史时期,来源于中高纬内陆地区强大的冬季风,即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风带来大量的沙尘,遇到太行山、秦岭等山地的阻挡,沙尘沉积下来,后经地壳抬升形成现在的黄土高原。因此黄土高原形成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风力堆积,C对。
读某扇形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5. 图中扇形地貌为( )
A. 河流堆积地貌 B. 海水侵蚀地貌
C. 河流侵蚀地貌 D. 风力堆积地貌
36. 下列有关M处到N处地理事物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地势越来越低 B. 地势越来越平坦
C. 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大 D. 河水流速越来越慢
【答案】35. A 36. C
【解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35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地貌形成与河流流出山口的位置,且呈扇形,可判断为冲积扇地貌,是河流在出山口时随着流速降低泥沙沉积形成,即属于河流堆积地貌。故选A。
【36题详解】
据图可知,从M处到N处是从冲积扇的扇顶至扇缘,地势越来越低,A正确;地势越来越平坦,B正确;随着流水搬运能力减弱,先沉积大的,再沉积小的,故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小,C错误;随着地势越来越平坦,河水流速越来越慢,D正确。故选C。
下图中的甲图是上海豫园名石“玉玲珑”,乙图是台湾东北海岸最著名的海洋怪石“女王头”。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7. “玉玲珑”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成因是( )
A. 风力侵蚀作用 B. 岩浆喷出作用
C. 流水侵蚀作用 D. 岩浆侵入作用
38. 形成“女王头”独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
A. 海水侵蚀、风化作用 B. 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C. 化学溶蚀、风力侵蚀 D. 地壳运动、风化作用
【答案】37. C 38. A
【解析】
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总体难度较小,只要掌握基本原理即可正确作答。
【37题详解】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外来作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火山和地震。 上海豫园名石“玉玲珑”是由外来作用形成的,岩浆喷出或侵入是内力作用,上海位于湿润地区,风力作用微弱,流水侵蚀作用较强,石灰岩是一种可溶性岩石,易受流水的侵蚀与溶蚀而形成各种形态,C对,ABD错。故选C。
【38题详解】
“女王头”是台湾东北海岸“野柳公园”中最著名的海岸怪石,必然会受到海水的侵蚀,野外的岩石都会受到风化作用.而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台湾在湿润地区;地壳运动属于内力作用,“女王头”是外力作用形成的。A对,BCD错。故选A。
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39. 该种地貌( )
A. 迎风坡坡度陡 B. 背风坡坡度缓
C. 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D. 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40. 下列省区中可能有该种地貌的是( )
A. 黑龙江 B. 新疆 C. 四川 D. 山西
【答案】39. D 40. B
【解析】
该题考查外力作用。
【39题详解】
该图为新月形沙丘,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有风力沉积作用形成,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所以选D。
【40题详解】
该种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西北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选项中只有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会形成该种沙丘地貌。所以选B。
第Ⅱ卷(20分)
二、综合题(3小题,共20分)
41.如下图是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有关要求。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辐射:① ④ 。
(2)图中⑥辐射代表大气的 作用。
(3)图中③⑤表示大气的 作用,根据此原理解释为什么晴天白天的温度高于阴天白天的温度。
【答案】(1)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2)保温
(3)削弱 阴天的白天,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大气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所以温度低于晴天的温度。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
【详解】(1)①为从太阳指向地面太阳辐射;;④为地面指向大气的地面辐射;
(2)⑥为大气指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代表大气的保温作用;
(3)③为被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⑤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所以③⑤表示大气的削弱作用;阴天的白天,云层厚,空气中水汽含量多,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晴天的白天,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多,所以温度低于晴天的温度。
42.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系中既属于地外行星,又属于类地行星的是____ (填字母),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____(填天体名称)。
(2)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炽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体积将会变小
(3)地球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有____存在。
【答案】 (1). D (2). 月球 (3). A (4). 生命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太阳系特征。
【详解】(1)地外行星是指太阳系中,公转轨道在地球以外的行星,类地行星是指体积、质量与地球类似的行星。符合要求的只有火星。选D。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地球的卫星——月球。
(2)H行星的轨道上在太阳系最外侧,距离太阳最远,获得太阳辐射最小,地球会变为寒冷的“冰球”。选A。
(3)地球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有生命的存在,而其他行星没有。
43.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后面的思考题:
由此总结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________→同一水平面上的________→大气____________→热力环流。
【答案】 (1). 空气上升或下沉 (2). 气压差异 (3). 水平运动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实验现象总结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与相关知识的判断与应用。
【详解】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冷热不均,因此紧密结合冷、热对气压的影响进行分析。就气压分布和变化规律而言,注意区分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变化及近地面与高空绝对气压值的差别。据图可知,该实验是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则会发现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即由于近地面热量差异,导致空气的垂直运动,受热地区空气膨胀上升,冷却地区空气收缩下沉,进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进而引起大气的水平运动,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点睛】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如果地面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这样,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上升的空气到上空聚集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如果地面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因为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就同一水平面而言,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这样,这些空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就构成了简单的热力环流圈。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季风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