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www.ks5u.com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是太阳系中部分相邻行星的位置和轨迹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关于图中甲行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距日最远 B. 距地球最近 C. 有高级生命存在 D. 体积质量最大
2. 图中三大行星的共性特征是( )
A. 体积大小相近 B. 公转方向相同 C. 自转周期相同 D. 表面温度相近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示意图可知图中的丙为地球,乙为火星,甲为木星,可知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质量体积最大的一颗,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
2题详解】
图中的甲为木星,乙为火星,丙未地球,其中木星的体积比地球和火星的体积大得多,故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具有“公转方向相同”的特点,因此可知图中的三大行星的共性特征是公转方向相同,故B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木星,火星以及地球三者的自转周期是不相同的,故C错误;由于木星距离太阳的距离比较远,因此可知木星的温度比地球表面的温度高,故D错误。
【点睛】由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可知,丙为地球、乙为火星、甲为木星。
赣州市某中学高一学生小绚对地理学习很感兴趣,课外时间利用网络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预报中心网站上浏览到以下信息,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信息中提到的耀斑和黑子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 )
A. 光球层和色球层 B. 日冕层与色球层
C. 色球层和光球层 D. 色球层与日冕层
4. 耀斑爆发对下列部门影响较小的是( )
①电力生产和供应部门②航空部门③钢铁生产部门④天气预报部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5. 下列关于太阳黑子现象多发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 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长波通信
B. 影响地球各地的降水情况,全球粮食将减产严重
C. 高能带电粒子“轰击”高层大气,各地看到美丽的极光
D. 指南针出现剧烈的震动,出现磁暴现象
【答案】3. C 4. C 5. D
【解析】
【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由材料信息可知耀斑是出现在色球层中的,黑子是出现在光球层中的,因此可知信息中提到的耀斑和黑子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色球层和光球层的,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
【4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活动产生时对“电力生产和供应部门”以及“钢铁生产部门”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可知①③符合题意,太阳活动产生时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航空部门,可知②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活动产生时地球上一些区域会出现许多极端天气事件,会对天气预报部门产生一定的影响,可知④不符合题意,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
【5题详解】
太阳活动产生时会干扰到无线电短波通讯,故A错误;太阳活动产生时一顶程度上会影响到地球各地的降水情况,但是不至于使得全球粮食将减产严重,故B错误;地球上只有在两极地区才能看到极光,故C错误;当太阳活动产生时会使得指南针出现剧烈的震动,甚至失灵,且还会出现磁暴现象,故D正确。
【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太阳活动出现时,其会干扰到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会使得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下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下列关于悉尼与广州两地的自转角速度与线速度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
A.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悉尼小于广州 B.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C.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D. 角速度不同,线速度悉尼大于广州
7. 据图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B. 南极科考为最佳时期
C 当日悉尼昼短夜长 D. 青藏高原正值旅游旺季
8. 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 )
A. 20时 B. 18时 C. 15时 D. 9时
【答案】6. A 7. B 8. B
【解析】
【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球除了两极点之外其他所有区域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最快,向两极地区逐渐递减,两极点上的自转线速度为零,可知BCD错误,故A正确。
【7题详解】
读图可知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时,此时北极圈内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极夜现象,而南极圈大部分处于极昼状态,可知图示时期为冬半年,正值南极区域科考的好时期,可知此时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的,可知A错误,故B正确;图示时期南半球为夏季,此时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故C错误;图示时期北半球为冬季,青藏高原一带气温较低,不适宜旅游,因此此时青藏高原一带不是旅游的旺季,故D错误。
8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的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东侧的那条经线为90°E,因此可知该交点所在经线为75°E,因赤道和晨线的交点的地方时为6:00,可知当飞机起飞时75°E上的地方时为6:00,可知此时北京时间为9:00,经过9个小时的飞行后北京时间为18:00,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
【点睛】第3题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6:00,昏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00。
北京时间2019年10月1日上午10点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庆祝大会历时2小时40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在纽约(41°N,74°W)的华人开始收看开幕式现场直播的当地时间(区时)为( )
A. 10月1日21时 B. 10月1日23时
C. 9月30日21时 D. 9月30日23时
10. 下图所列太阳光照图中与此日最吻合的是( )
A. B.
C. D.
11. 国庆假期期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巴西圣保罗的昼长逐渐变长 B. 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
C.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D. 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答案】9. C 10. A 11. D
【解析】
【9题详解】
由纽约的经度信息可知纽约属于西五区,纽约在北京的西方,可知纽约即西五区的时间比北京时间慢了十三个小时,因此可知在纽约(41°N,74°W)的华人开始收看开幕式现场直播的当地时间(区时)为,9月30日21时,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
【10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庆时节太阳直射点已经处于南半球刚越过赤道不久,此时晨昏线和经线的夹角还较小,此时南极点附近已经出现极昼现象,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可知A图与此日最吻合,可知C错误,故A正确;B图表示的是太阳直射点仍然处于北半球,故B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此时南极点附近刚出现极昼现象,但是整个南极圈内还未完全出现极昼现象,故D错误。
【11题详解】
国庆期间巴西圣保罗的昼长是逐渐变长的,该说法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国庆节期间太阳直射点处于南半球且会持续向南移动,该说法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国庆期间地球正在逐渐向近日点附近靠近,这时地球的公转速度正在逐渐加快,可知该说法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国庆期间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逐渐变小的,故D符合题意。
【点睛】第3题在解答本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题干问的是“说法错误的是”而不是“说法正确的是”,这一点在解答本题时比较关键。
太阳辐射能量巨大,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不可估量。赣州某校(26°N)的地理兴趣小组自制了一台可调试的太阳能热水器,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与太阳辐射能联系最不密切的是( )
A. B.
C. D.
13. 当ɑ角度调至一年中最大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14. 当ɑ调至40°时,开普敦(34°S,18°E)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A. 70° B. 42° C. 32°34′ D. 79°26′
【答案】12. C 13. D 14. A
【解析】
【1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潮汐能发电是利用天体引潮力产生的海水运动现象而进行发电的和太阳能几乎没有关系,可知其与太阳辐射能联系最不密切,故C正确;行驶中的汽车需要使用石油,石油是地质时期生物遗体对太阳能资源的一种固定和转换形式,因此形式中的汽车和太阳辐射能是有较大的关系的,风是在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而产生的运动,因此可知风能发电和太阳辐射的关系是较大的,太阳灶是对太阳辐能的直接利用,因此可知ABD不符合题意。
【1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能的吸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与太阳高度角是互余的关系,当角α达到最大时即赣州的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时,可知冬至日时节赣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最小的,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
【14题详解】
因太阳能的吸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与太阳高度角是互余的,可知当ɑ调至40°时,那么可知此时赣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0°,由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是直射14°S的,因开普敦的地理纬度34°S,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可知此时开普敦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0°,可知BCD错误,故A正确。
【点睛】第1题太阳灶以及太阳能热水器等都是对太阳能资源的直接利用,石油以及煤炭等资源的使用是人类对太阳能资源的间接利用。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若阴影部分为11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11月5日,则堪培拉(东十区)为( )
A 5日10时 B. 6日10时 C. 5日14时 D. 6日14时
16. 若阴影表示夜晚,且此时北京的地方时为19:16,则甲地的经度为( )
A. 34°W B. 34°E C. 38°W D. 38°E
【答案】15. B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十区的中央经线为150°E。读图可知图中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且此时全球新旧一天的在全球是等长的,其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逆时针运动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零点经线以东至180°经线以西为新的一天,其余为旧的一天,由以上分析可知B点所在的经线为零点经线,A点所在的经线为180°经线,可知B点所在的经度为0°,可知0°之上的地方时为0:00,可知东十区比中时区快了10个小时,且东十区是处于新的一天的范围内的即东十区为11月6日,可知图示时期堪培拉(东十区)为6日10时,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
【16题详解】
由第1题解析可知,该半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运动的,若阴影部分为黑夜,则NB为昏线,NA为晨线,则可知B点的地方时为18:00,A点的地方时为6:0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的地方时就是116°E的地方时,可知北京的地方时比B点所在经线上地方时快了76分钟,由此可以推断B点所在的经线在116°E以西19°的,可知B点所在的经线为97°E,读图可知图中的两条经线相差45°,可知B所在经线的上方的那条经线为142°E,可知甲点所在的那条经线为38°W,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
【点睛】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其半球的自转是方向是逆时针运动,读图可知本题的图的中心写有“N”字可知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极点俯视图。
下列是四地6月22日昼夜长短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甲、乙、丙三地,由北到南排序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乙、甲 D. 甲、丙、乙
18. 按照东西半球划分来看,乙、丙、丁三地处于同一半球的是( )
A. 乙、丙 B. 乙、丁 C. 丙、丁 D. 乙、丙、丁
19. 三个月后,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比较最小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7. D 18. B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全是白昼且图示时期为夏至日,可知甲地位于极圈及其以北的区域,读图可知乙是昼短夜长,可知乙地是位于南半球的,读图可知丙地昼夜等长,可知丙地是位于赤道上的,因此可知甲、乙、丙三地,由北到南排序正确的是甲、乙、丙,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的白昼时间为10个小时且平分乙地的白昼的时刻为北京时间7:00,可知当地正午时刻为北京时间7:00,可知该地位于120°E以75°的地方即165°W,同理可知丙是位于120°E上的地方,可知丁地是位于60°W的,可知乙丁两地是同时处于西半球的,因此可知按照东西半球划分来看,乙、丙、丁三地处于同一半球的是乙和丁,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
【19题详解】
图示时节是夏至日三个月后为秋分日,此时太阳直射点是位于赤道之上的,可知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从赤道向两侧逐渐递减的,由第1题解析可知丙是处于赤道之上的,可知丙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最大的,故C错误;读四地6月22日昼夜长短分布示意图可知甲地的昼长最长且全天都为白昼,可知甲是处于北极圈及其以内的,比较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可知甲是距离赤道最远的地点,可知秋分日时节,甲的植物太阳高度角最小,故A正确,可知BD错误。
【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上的中午太阳高度角是最大的,从该纬度向南北量正午太阳高度角是逐渐递减的。
20.地球在不停的自转着,使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使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发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下图为12月22日A、B、C、D四城市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其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四城市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左偏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四幅图的时间都是冬至日。读图可知图A的城市的白昼是长于黑夜的,可知该城市南半球的城市,可知该地的地转偏向力是向左的,故A正确;读图可知B图中的昼夜是等长的,赤道之上全年昼夜等长,且图示时刻为冬至日,可知B图是赤道上的城市,赤道上是没有地转偏向力的,故B错误;读图可知C图中的黑夜长于白昼,说明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城市,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是向右的,故C错误;读图可知D图中全天24小时都是黑夜,说明该地是北半球极圈或者极圈以内的城市,可知D图中的城市的地转偏向力是向右的,故D错误。
【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转偏向力在南半球是向左的,北半球是向右的,赤道上没有地转偏向力。
2019年9月19日,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约610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此次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地壳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核
22. 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 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③位于软流层以上 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薄,大洋部分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3. 地震发生时,在爪哇岛海边冲浪者的感受是( )
A. 先是上下颠簸,后是前后、左右摇晃 B. 先是前后、左右摇晃,后是上下颠簸
C. 上下颠簸 D. 前后、左右摇晃
【答案】21. B 22. B 23. C
【解析】
【2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千米,上地幔的平均厚度为1000千米,而本次的震源深度约610千米,可知此次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地震的震源位于上地幔的位置,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
【22题详解】
岩石圈是不包括地幔的,可知①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主要是由各种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可知②③正确;地壳的厚度是不一的,陆地部分比较厚,海洋部分比较薄即岩石圈也是陆地部分比较厚,海洋部分比较薄,可知④错误,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
【2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的纵波是可以通过液体和固体传播,而横波是不可以经过液体传播的,因此可知当地震发生时在海边冲浪者只能感到,上下颠簸,而无法感受到左右摇晃,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
【点睛】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的纵波的波速要比横波的波速快,且纵波可以通过液体和固体,横波只能通过固体。
探空气球主要是将探空仪器带到高空进行温度、压力、湿度、风速和风向等气象要素测量,图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40千米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
完成下面小题。
24. 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 先递减后递增 B. 先递增后递减
C. 先递减后递增再递减 D. 不断递增
25. 探空气球在某一高度探测到水汽最集中,该高度所在大气层的特点是( )
A. 该层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B. 有若干能反射无线短波的电离层
C. 天气晴朗,利于飞机飞行
D.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6. 探空气球在上升过程中的某一段高度测得的温度显著增加,此时探空气球可能位于( )
A. 对流层 B. 臭氧层 C. 电离层 D. 高层大气
【答案】24. A 25. D 26. B
【解析】
【24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40千米的高度已经超过了对流层的高度,且超过对流层已经进入了平流层,可知在对流层的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在平流层中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高的,因此可知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先递减后递增,可知BCD错误,故A正确。
【2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中的水汽是比较丰富的,可知探空气球在某一高度探测到水汽最集中,说明该大气层属于对流层,结合是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的天气现象是复杂多变的,对流层的天气多变不适合航空飞行,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变薄的,能反射无线短波的电离层存在于高层大气中,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
【26题详解】
由材料中探空气球的飞行高度可知,其尚未进入高层大气中但是已经超过了对流层,可知CD错误;对流层随高度升高,气温降低,A错。探空气球在上升过程中的某一段高度测得的温度显著增加,说明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高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平流层中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高的,平流层中存在大量的臭氧,平流层靠臭氧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而增温,因此可知此时探空气球可能位于臭氧层中,故B正确。
【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的厚度在低纬度地区厚度是最大的,随着纬度的增高其厚度总体是逐渐减小的。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根本热源的是( )
A. ① B. ② C. ④ D. ⑥
28. 下列现象与③箭头有关的是( )
A.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B. 白天多云的天气比晴天气温低
C. 日未出天已明 D. 多云的夜晚气温不会太低
29. 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 )
A. 箭头②可能减弱 B. 箭头③可能减弱
C. 箭头④可能增强 D. 箭头⑥可能增强
【答案】27. A 28. B 29. D
【解析】
【27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大气根本热源的是太阳辐射,近地面的直接和主要热源为地面,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吸收作用,④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⑥为大气逆辐射,可知BCD错误,故A正确。
【28题详解】
读图可知③箭头是太阳辐射被云朵反射后产生的箭头,可知该箭头属于大气的反射作用,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属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可知A错误,空中的云量比较大的话,那么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即削弱作用比较强,其气温比较低,晴朗的天气空中的云量比较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小,气温较高,日出前的黎明天空已明亮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多云的夜晚气温不太低,与大气保温作用有关,可知CD错误,故B正确。
【29题详解】
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大气的吸收作用就会增加,读图可知②属于大气的吸收作用,故A错误;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那么大气的反射作用就会增强,读图可可知箭头③属于大气的反射作用,故B错误;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就比较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读图可知④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故C错误;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那么大气的吸收作用就会增加,其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就比较强,读图可知图中的⑥属于大气的逆辐射作用,故D正确。
【点睛】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的根本热源为太阳辐射,近地面大气的直接和主要热源为地面。
30.下列选项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区的气温是比较高的,郊区的气温是比较低的,因此可知市区上空的气流应当以上升为主,郊区附近的气流应当是下降的,故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白天裸地比草地升温速度快,草地气温比较低,裸地气温较高,草地上方的气流应当以下沉为主,裸地处的气流应当以上升为,故B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夜晚,应当吹山风,气流沿着山坡做下沉运动,故C错误;读图可知D图中的中间部分的气温较低,近地面的等压面应当是向上凸的,故D错误。
【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气温高的地方的空气膨胀比较剧烈,其近地面的气压比较低,气温比较低的地方,近地面的气压比较高。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31.图中左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昼;右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所示日期是_____前后,此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右图中的____(填序号)位置,此后一个月内,地球公转速度_______。
(2)左图中d、a、e位于____(晨、昏)线上;此时a点的太阳高度为_____;e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___。
(3)左图中e地日落时间为_______;a地夜长约为_______。
(4)左图中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此日________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5)左图中,此时与北京时间处在同一日期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____;在赤道上,此时属于白昼且属于西半球的范围是_______。
【答案】 (1). 6月22日 (2). ③ (3). 先变慢后变快 (4). 晨 (5). 0° (6). 66°34′ (7). 18:00或18时 (8). 6小时 (9). 23°26′N,75°W (10).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11). 5/24或24分之5 (12). 20°W向西至165°W或165°W向东至20°W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左图所示的时刻北极圈内出现了极昼现象,可知图示时刻为6月22日前后;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右图可知①属于冬至日,②属于春分日,③属于夏至日,④属于秋分日,可知左图所示的时刻地球处于右图中的③处;此后一个月内地球先是靠近远日点,然后再远离远日点,可知地球的在此后的一个月里公转速度是先变慢再变快的。
(2)读图可知左图中的d、a、e是位于晨线之上 ;因为a点是位于晨线上的,可知a点的太阳高度角为0°;读图可知e点是位于赤道上的,且此时太阳直射点是位于北回归线上的,由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可知e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34′。
(3)读图可知e点位于赤道上,赤道之上全年昼夜平分,可知e点的日落时刻为18:00,日出时刻为6:00,读图可知d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黑夜的,可知d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0:00,读图可知从d点到e点总共相差了6小时,可知从150°E向d点所在的经线需要跨越45个经度,向e点所在的经线夜需要跨越45个经度,由此可知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线相差45个经度,读图可知a点所在的地理纬度跨越的夜弧长度为90°,可知a点所在的地的黑夜时长为90°÷15°=6小时。
(4)由第3题解析可知图中相邻的两条的经线相差了45°,读图可知d点所在的经线时平分黑夜的,可知该点所在的经线为105°E,可知其地方时为0:00,可知此时75°W上的地方时为12:00,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度即为75°W,读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内完全出现了极昼现象,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即为23°26′N,因此可知图示时节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23°26′N,75°W;由以上分析可知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了一年中最大值。
(5)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图中,此时与北京时间处在同一日期的范围即为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由第4题解析可知105°E上的地方时为0:00,可知从105°E向东至180度即为和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可知该范围占据了全球的75°/360°即5/24;因为105°E时平分黑夜的,可知在赤道上此时全球黑夜的范围从15°E至165°W,又因为从20°W至160°E为东半球的范围其余为西半球的范围,因此在赤道上,此时属于白昼且属于西半球的范围是20°W向西至165°W或165°W向东至20°W。
【点睛】第5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W向东至160°E属于东半球的区域,其余为西半球的区域。
32.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从A→B→C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
(2)图中D处是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最贫乏的地方,试分析其原因。
(3)图中E处是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最高的地区,试分析其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答案】(1)分布规律:从A→B→C年太阳总辐射量不断减少;主要影响因素:纬度(太阳高度角)。
(2)D处是四川盆地,气候温暖湿润,空气中水汽含量多;盆地地形不利于水汽扩散,阴天雾天多,所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导致太阳能资源贫乏。
(3)E处是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相对较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相对较低,因此昼夜温差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世界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太阳辐射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世界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分布图”可知从A→B→C年太阳总辐射分布规律如下:从A→B→C年太阳总辐射量是不断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读图可知从A→B→C纬度是逐渐降低的,太阳高度角是逐渐变小的,因此可知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纬度因素。
(2)读图可知D位于我国的四川盆地,该区域的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比较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多;且该处为盆地地形,地形比较封闭,不利于水汽扩散,阴天雾天多,所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从而使得该区域的太阳能资源比较贫乏。
(3)读图可知E位于我国青藏高原,该处为高原地区,海拔比较高,大气比较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比较大,白天气温相对较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损失比较严重,气温相对较低,因此E处的昼夜温差比较大。
【点睛】第2题首先要准确判断出D点所处的具体区域,这一点对于解答本题来说尤为重要。
33.下图表示沿海地区一旗帜某日某段时间主要飘动方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旗帜飘动的方向,判断该地气流运动状况为图__________(填序号)。
(2)图中反映的现象可能出现在________(白天或夜晚),引起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3)图中A、B、C、D四处气压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气温值由高到低顺序是________。
(4)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图中高空CD处的等压面状况的是________
A、 B、 C、 D、
【答案】 (1). ② (2). 夜晚 (3).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 A>B>C>D (5). B>A>C>D (6). 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沿海地区一旗帜某日某段时间主要飘动方向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的旗帜是飘向海洋的,可知此时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的,可知此时在近地面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高空则是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陆地上的气温比较低,可知此时陆地上的气压比较高,此时陆地上的气流以下沉为主,则海洋上的气流则以上升运动为主,可知根据图中旗帜飘动的方向,判断该地气流运动状况为图②。
(2)由图中的旗帜的飘向的方向可知,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的,可知此时为夜晚;原因:由于海洋的比热容大于陆地的比热容,在夜晚陆地的降温速度要比海洋的降温速度快,此时陆地气压要高于海洋,因此风便从陆地吹向了海洋。
(3)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A出处的气流是以下沉为主的,B处的气流是以上升为主的,可知A处的气压值最大,B处的气压值次之,C处的气压第三,D处的气压最低,因此可知图中A、B、C、D四处气压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D;读图可知AB的海拔高度是低于CD的,可知CD的气温低于AB,由以上的解析可知A处的气流是下沉的,B处的气流是上升的,可知A的气温高于B处的气温,读图可知C处的高度较大且BC垂直方向的气流是以上升运动为主的,而AD垂直方向的气流是以下沉运动为主,可知C处的气温低于D处的气温,因此可知图中A、B、C、D四处气温值由高到低顺序是B>A>C>D。
(4)由第3题的解析可知B处的近地面为低压,A处的近地面为高压,那么可知在高空C处为高压,D处为低压,可知CD高空的等压面应当是向陆地方向倾斜的,因此可知能正确表示图中高空CD处的等压面状况的是D图。
【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的气压状况和高空的气压状况相反,近地面为低压,那么高空为高压,反之亦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