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9722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9722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9722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展开地 理 试 题
注意事项: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限定用时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第Ⅰ卷(共45分)
第Ⅰ卷共45道小题,每题1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课标内容要求】1.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嫦娥四号任务着陆器和巡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于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据此完成1~2题。
1.在月球探测任务中属于人造天体的是
A.嫦娥四号 B.玉兔二号 C.月球 D.鹊桥中继星
2.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还没有找到月球存在生命的证据。与月球相比,地球出现生命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B.自身的质量、体积适中
C.太阳系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相扰 D.公转轨道的近圆性
影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该计划中地球流浪2500年,最终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比邻星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1/8,比太阳暗1000倍。据此完成3~4题。
3.影片中“流浪地球”计划利用太阳和木星加速流浪,地球推进至木星附近,需要穿越的行星轨道是
A.金星 B.水星 C.火星 D.土星
4.假设用比邻星替换太阳,下列对地球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球仍可获得同样的热量 B.地球可能逃出本星系
C.地球可能变成一颗火球 D.地球公转轨道半径缩小
图1示意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据此完成5~6题。
5.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
A.5年 B.11年 C.20年 D.不确定
6.图中
A.甲测站测得的降水量变化与黑子相对数之间是正相关
B.乙测站测得的降水量变化与黑子相对数之间是负相关
C.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与太阳黑子活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D.黑子活动高峰年,年平均降水量增加的几率明显增多
图2和图3示意某地连续两天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据此完成7~8题。
图2 图3
7.该地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值出现在
A.日出前后 B.10时前后 C.正午前后 D.日落前后
8.第一天比第二天的太阳辐射强度大,可能是
A.云量多 B.大气污染重 C.天气晴朗 D.太阳高度角大
【课标内容要求】1.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图4为某同学制作的地球圈层结构模型照片,完成9~10题。
9.小明在图中未标注的外部圈层是
A.生物圈 B.水圈 C.大气圈 D.岩石圈
10.关于各圈层的位置关系
A.水圈位于生物圈之下
B.大气圈位于生物圈之上
C.上地幔与地壳和地核相邻
D.岩石圈包含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图5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①~④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对应正确的是
A.①-地壳 B.②-岩石圈 C.③-地幔 D.④-软流层
12.下列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横波传播速度最大 B.②-内部物质组成均匀
C.③-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D.④-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课标内容要求】1.3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图6示意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O2、CO2含量变化,完成13~14题。
13.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A.O2的含量上升 B.CO2的含量不断上升
C.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 D.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14.图中裸子植物发展时期
A.恐龙繁荣 B.盘古大陆轮廓出现
C.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 D.青藏高原形成
地质时期的气候是指距今1万年以前,以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为特点,时间尺度在10万年以上。图7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相比较而言,中生代的气候
A.温暖湿润 B.寒冷干燥
C.温暖干燥 D.寒冷湿润
16.不属于三次大冰期的地质时代是
A.元古代末期 B.古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 D.新生代末期
【地理基本技能】辨别地理方向
图8是济宁市某同学9月23日在一条东西向街道上,面向西方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17~18题。
图8 图9
17.照片中树影的朝向是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正北方向 D.东南方向
18.照片拍摄的时间可能是
A.6:00 B.10:00 C.15:00 D.18:00
图9为手机导航软件截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出发地地位于目的地的
A.西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20.驾车到达目的地应
A.先向西,再向南,再向西
B.先向西南,再向南,再向西
C.先向南,再向西,再向南
D.一直向西南方向行进
日晷是古代先民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在晷盘面上刻划出12格(子丑寅卯……),每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投向晷盘面,并以此来显示时刻。小明同学去北京故宫观察了安放在太和殿前的日晷,并绘制了当时的“日晷计时示意图”(图10)。据此完成21~22题。
21.晷针和晷面朝向
A.东 B.南 C.西 D.北
22.小明同学观测日晷的时间最可能为
A.9时 B.11时 C.13时 D.15时
【课标内容要求】1.5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2018年12月13日英国“维珍银河飞船”飞到了“太空边界”,最终达到海拔82.7千米的高度。随后下降,几分钟后落回地面。图11为大气垂直分层及高度、温度和气压变化图。据此完成23~24题
23.飞船下降过程中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A.递减→递增→递减 B.递增→递减→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24.②层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海拔变化很大,其主要原因有
A.吸收太阳紫外线 B.对流强盛,输送热量多
C.地面是其主要直接的热源 D.吸收大量地面辐射
【课标内容要求】1.6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今秋首波雾霾来袭!2019年9月23日零时,山东13地市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图1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25~26题。
25.与晴朗天气相比,通常雾霾天气的气温
A.白天低,夜晚高,昼夜温差小
B.白天高,夜晚低,昼夜温差大
C.白天高,夜晚高,昼夜温差小
D.白天低,夜晚低,昼夜温差大
26.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雾霾对①有反射作用 B.雾霾改变了①的波长
C.雾霾削弱了② D.雾霾吸收③,增强④
伊朗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清凉。图13和图14为“风塔”景观图和示意图,据此完成27~28题。
图13 图14 图15
27.“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
A.为了室内空气流出 B.为了采光 C.为了室内热量散发 D.为了室外空气流入
28.有关室内空气的流动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四周流向水池 B.从水池流向四周 C.中央为上升气流 D.四周为下沉气流
读北半球等压线图(上页图15,单位:hPa),完成29~30题。
29.如果所示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1、F2、F3为甲处空气所受的外力的方向,则F1、F2、F3依次为
A.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B.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气压梯度力
C.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30.如果所示等压线位于高空,则风向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课标内容要求】1.7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某地理研学小组通过图16所示装置,做了自然界的水循环模拟实验。据此完成31~32题。
31.该实验不能模拟出自然界水循环的环节是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下渗
32.若要增加托盘中的水量,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
①换成火焰更大的酒精灯 ②更换为更长的玻璃导管 ③在玻璃板上多放置一些冰块 ④换成更大的托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美国波特兰市的数条街道按照“低影响开发”理念,将人行道和街道侧石间的空间利用起来,建设了若干个连续的侧石扩展池,并在池中种植植物,形成一条特殊的“绿色街道”。图17示意侧石扩展池的结构的雨水流向,图18和图19示意绿色街道景观。据此完成33~34题。
图17
33.侧石扩展池内设计小型拦水坝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雨水的
A.储水量 B.蒸发量 C.下渗量 D.径流量
34.“绿色街道”的核心功能是
A.减少地表径流量 B.提供观赏景观
C.保护生物多样性 D.调节局地小气候
【课标内容要求】1.8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读图20,完成35~36题。
35.图中能正确表示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6.若上题选定曲线反映某月份大连港附近海域水温垂直分布图,则此季节
A.辽河口表层水温最低 B.辽河口表层盐度最低
C.辽河径流量最小 D.辽河流域气候干旱
图21示意8月大西洋表层温度、密度和盐度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37~38题。
37.①、②、③分别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
A.密度、温度、盐度 B.温度、盐度、密度 C.温度、密度、盐度 D.密度、盐度、温度
38.在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该处海水的
A.温度约为8°C B.纬度约为5°S C.盐度约为34.5‰ D.密度约为1021.7kg/m3
【课标内容要求】1.10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现在有很多手机软件,对着植物拍摄,软件能立即对比辨认出植物。图22是某同学周末在野外使用该软件时的三幅手机截屏,据此完成39~40题。
39.根据图片信息判断,该同学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A.太行山区 B.长白山区 C.昆仑山区 D.武夷山区
40.一个植物群落往往由乔木、灌木和草本等组成,它们高矮不一,错落有致,分享着阳光雨露,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①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在不适合生长的季节里,树处于休眠状态,到了春天(或某些地方的雨季),树就开始生长了。新的细胞长在上一年的树轮与树皮之间。刚开始的时候,新生细胞长得比较大,形成的是“早材”,随着季节的变化,以后长出的细胞就越来越小了,较小细胞的颜色也会逐渐变深,这时形成的是“晚材”。晚材与来年长出的早材之间会形成一道明显的界线,前后两条界线之间的那部分木材,就形成了“年轮”,它是大自然的记录者。据此完成41~42题。
41.影响树木“年轮”出现宽窄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A.风力强弱 B.水热条件 C.海拔高低 D.土壤肥力
42.在自然界,有些地区的树木“年轮”不明显甚至没有,这些树木最有可能是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地理基本技能】自然地理野外考察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周末去学校(约27°N,113°E)附近进行野外考察,图23是该小组绘制的考察区城简图。考察小组成员发现,涞水河面上漂浮着大量水葫芦,对航运产生了很大影响。水葫芦繁殖能力强,往往随水浮流,喜欢生长在向阳、平静的水面。北京时间12点23分,考察小组行走在堤坝ab段,此时他们的身影与堤坝基本平行,并指向b处。据此完成43~45题。
43.考察小组成员发现山地丘陵地区大面积分布着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叶林 D.草原植被
44.影响图中水葫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强度 B.河水顶托作用
C.河面宽窄 D.营养物质含量
45.考察结束后,部分考察小组成员在QQ群中交流,其中发言最可信的队员是
残荷听雨 |
| 我在沙洲附近喝了一口江水,这里的水真咸啊…… |
一场盛夏的璀璨 |
| 我发现,涞水自东南向西北缓缓流淌 |
风景再美你也out |
| 登山时,我感到头晕、心跳加速,出现了高原反应 |
☆江南style |
| 下山时,我带来的水银气压表的读数逐渐变小 |
A.残荷听雨 B.一场盛夏的璀璨 C.风景再美没你也out D.江南style
第Ⅱ卷(共55分)
注意事项:第Ⅱ卷共4道大题,共55分。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上。
46.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地理模式图(图24),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若模式图示意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____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________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4分)
(2)若模式图示意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三叶虫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____代。(2分)
(3)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____。(4分)
(4)若模式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曲线③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界面。(4分)
4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1)若图25示意热力环流,则甲、乙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气压较高是的_____。(4分)
(2)若图25示意城市热岛效应,则图中甲为___________(选填城市或乡村)。为改善城市大气质量,③处适宜布局___________。(4分)
(3)若图25示意海陆间水循环,则图中甲处为__________,人类对图中环节影响最大的是_____(填序号)。(4分)
(4)若图25示意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海水运动状况,则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地中海的是_______。(2分)
(5)若图25示意生物圈物质循环,③表示光合作用,则图中甲、乙表示绿色植物的是_______。(2分)
4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欧洲鳗鲡在欧洲的河湖里生活 10 多年之后,它们将横渡大西洋,长途跋涉回到繁殖地马尾藻海域产卵。长久以来,鳗鲡的洄游路径一直是个谜。2017 年年初,科研人员揭晓了部分谜底。
图26
(1)科研人员发现,欧洲鳗鲡洄游产卵时,并非自东向西径直前往马尾藻海域,而是朝着亚速尔群岛前进,取道南方。结合所学知识,试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4分)
(2)你认为科研人员推测的鳗鲡洄游路径合理吗?为什么?(6分)
4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太阳高挂,不需要空调同样取得了纳凉的效果。图27为四川某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民居坐北朝南,房前一般为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图28为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图27 图28
(1)简述该民居建为“坐北朝南”的原因。(4分)
(2)民居屋前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6分)
(3)假如济宁地区仿照图示民居建设房屋,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5分)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
本卷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D | B | C | B | B | C | C | C | A | D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A | C | A | A | C | C | A | C | D | A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D | B | D | A | A | A | D | B | C | A |
题号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答案 | D | B | C | A | A | B | B | C | D | A |
题号 | 41 | 42 | 43 | 44 | 45 |
| ||||
答案 | B | A | A | B | B |
第Ⅱ卷
本卷共4大题,共55分。
46.每空2分,共14分。
(1)土星;地球 (2)古生 (3)日冕;(太阳)黑子 (4)地壳;古登堡
47.每空2分,共16分。
(1)甲;乙 (2)城市;绿地(林地公园) (3)海洋;③ (4)乙;甲
48. 共10分。
(1)欧洲鳗鲡取道南方,是顺着洋流游动(2分),省时省力,加快洄游速度(2分)(或径直前往马尾藻海域,要逆着北大西洋暖流,耗时耗力,洄游速度慢)。
(2)合理(2分)。从马尾藻海到欧洲,路途遥远,幼鳗游泳能力弱(2分),只有借助北大西洋暖流,才能到达欧洲沿岸(2分)。
49. 共15分。
(1)四川大多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区,房子坐北朝南,一方面可获得充足的阳光(2分),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冬季冷空气的影响(2分)。
(2)石质地面增温较快,林木增温较慢(2分),(房前石质地面,房后林木)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温差(2分),从而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2分)。
(3)合理(1分):济宁夏季气温高(2分),利于通风降温(2分)。不合理(1分):济宁冬季寒冷(2分),不利于保温(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