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分认定(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分认定(期中)考试地理试题01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分认定(期中)考试地理试题02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分认定(期中)考试地理试题03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分认定(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

    山东师大附中2019级第一学期第一次学分认定考试

    地 理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第I卷(单选题,共30题  共60分)

    在距离地球约20.4光年处,有一颗编号为格利泽581的红矮星。天文学家曾经跟踪这颗红矮星11年,检测到该星球共有6颗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编号为581 b~581 g。其中581g自转周期与其公转周期相等,表面由岩石组成,拥有类似地球的大气层和重心引力,而在这颗星的日夜交界处,科学家推测可能拥有近似地球的温度。科学家曾“百分之百”地断定该星球适宜生命体存在。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行星581g位于

    A. 太阳系 B. 河外星系 C. 地月系 D. 银河系

    2. 科学家断定581g适宜生命体存在的最主要原因是该星球

    A. 距离太阳较近 B. 表面由岩石组成

    C. 可能存在液态水和大气 D. 自转周期与其公转周期相等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在距离地球约20.4光年处,有一颗编号为格利泽581的红矮星,太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20.4光年已超出了太阳系,太阳至银心的距离大约是2.7万光年,位于银河系中;目前该行星系统已经包括了6颗行星,编号为581 b581g,该行星系统与太阳系极为相似,故行星581g位于位于银河系中,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主要有:日地距离适中和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结合选项可知,只有 C 符合;距离恒星的距离要适当,太近温度太高,太远温度过低,及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过长或过短都不适合生命的存在,表面由岩石组成不是主要条件,ABD 错误,故选C

    在德国和日本,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随处可见,这就是太阳能屋顶。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浪费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 上海的太阳年总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这是因为

    A. 地势高,空气稀薄

    B. 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C. 地面裸露,比热容大

    D. 纬度偏低,晴天多

    4.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 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B. 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 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 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答案】3. D    4. A

    【解析】

    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和影响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因。

    3题详解】

    德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日本为海洋性季风气候,雨日天数多。而上海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降水天数较德国、日本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较丰富,D正确。故本题选择D选项。

    4题详解】

    上海地区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缺乏,A正确;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B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但是能量较为分散,C错;上海能源贫乏需跨区域调入,D错。故选A。

    5.地球自形成到现在,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在地壳、动物、植物等方面,都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到下面问题。

    按由老到新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 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 三叶虫→鱼类→恐龙

    C. 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 D. 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

    【答案】B

    【解析】

    【详解】明确地质年代的顺序,了解各时代动植物的演化特点。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高级,古生代比太古宙晚,哺乳动物比爬行动物高级,ACD错误。B正确。故选B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与气温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①层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

    A. 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B. 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

    C. 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D. 地面是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7. 关于图中各层大气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①层——天气现象单一 B. ②层——有利于飞机飞行

    C. ②层——人造卫星在该层运行 D. ③层——大气层厚度大、密度大

    【答案】6. D    7. B

    【解析】

    6题详解】

    图中①层为对流层,臭氧层位于②层,A错误;对流层大气最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距离地面越远得到的热量越少,和大气逆辐射无关,B错误;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弱,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引起地面增温,地面再以地面辐散的形式将热量传给大气,引起大气增温,距离地面越远得到的热量越少,C错误;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D正确。故选D。

    7题详解】

    ①层为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A错误;②层是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飞行,B正确;②层是飞机飞行的层次,人造卫星多在大气层以外飞行,C错误;③层距离地球较远,大气层密度较小,D错误。故选B。

    8.由于大气的反射作用而产生的自然现象有(     )

    A.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B. 夏季天空多云,白天气温不算太高

    C. 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天的夜晚温暖 D. 霜冻多出现在晚秋或寒冬的夜晚

    【答案】B

    【解析】

    【详解】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是由于大气的中尘埃能散射波长较短的蓝色光。夏季天空多云,白天气温不算太高为反射作用而产生的,B正确。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天的夜晚温暖和霜冻多出现在晚秋或寒冬的夜晚体现了大气的保温作用;故选B

    2018年11月底我国中东部地区遭遇了大雾天气,一些地方能见度还不足50米。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与“高处不胜寒”直接相关的环节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 ③增强 B. ①增强 C. ②减弱 D. ④增强

    【答案】9. B    10. B

    【解析】

    9题详解】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高处因距地面较远,获得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图中②表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B正确;①表示到达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③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雾的形成,使空气中的水气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大气中的细微水滴和微小颗粒物增多,对可见光具有反射作用,会将一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到宇宙中去,这种反射无选择性,故雾越大,反射作用越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少,能见度越低。故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①增强,故选B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 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 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C. 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 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

    12. 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 增强a辐射 B. 增强b辐射 C. 增强c辐射 D. 改变b的辐射方向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的长波辐射,a代表的是太阳辐射, A项错误; c代表大气逆辐射,晴天弱,阴天强,与天气状况有关,故B项错误;b代表地面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故C项错误;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增强c辐射,温度越高,波长越短,温度越低,波长越长,故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长短关系是abc,故D项正确。故选D

    12题详解】

    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使近地面大气中烟尘杂质增多,有利于增强c,使大气保温效应增强,C对,D错。不能增强 a太阳辐射,A错。不能增强 b地面辐射,B错。故选C

    城市热岛造成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温度差,从而形成城郊间的局地热力环流。下图表示某城市夏季午后近地面气温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正确表示城市热岛环流方向的是

    A.  B.

    C.  D.

    14. 下列措施中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A. 提高建筑物高度 B. 扩大中心城区面积

    C. 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D. 增大市区道路密度

    【答案】13. A    14. C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城市热岛效应的原理。市区与郊区相比,市区气温高于郊区,气流上升;郊区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响市区,高空中风由市区吹响郊区,对比四个选项,A符合,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城市热岛效应缓解措施,城市绿地可以增加城市的水汽,调整空气的湿度,使城市升温慢,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C正确;而提高建筑物高度、扩大中心城区面积、增大市区道路密度,将会增加市区的气温,加强城市热岛效应,ABD错误,故选C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 温、保温、保水、提高光的利用效率等几个方面。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 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 B. 减少了大气逆辐射

    C. 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16. 山东胶东地区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反光地膜,可有效提高苹果的品质,其主要的作用是

    A. 减弱地面辐射    保持地温 B. 反射太阳辐射    保持水分

    C. 反射太阳辐射    增加光效 D. 吸收太阳辐射    增加地温

    【答案】15. A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地膜覆盖,太阳短波辐射可以穿越薄膜,使地面增温,而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辐射却很少能穿越薄膜,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地面辐射被薄膜内大气吸收,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反光地膜作用是“反光”,应该是反射太阳辐射,AD错误;反射太阳辐射,对保持水分影响不大,B错误;在我国山东胶东地区大力发展苹果种植,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银色反光地膜,其主要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底部的光照,增加光照效率。故选C。

    【点睛】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17.“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A. 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

    C. 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D. 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加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意思,“天雨新晴,北风寒彻”反映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下降,由于晚上天气晴朗则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应差,故强烈降温导致容易出现霜冻,故B项正确。

    【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保温作用

    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读近地面风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甲为海洋,乙为陆地,该风为热力环流的一部分,图示风向常出现在

    A. 北半球的白天 B. 南半球的白天 C. 北半球的夜晚 D. 南半球夜晚

    19. 甲、乙两地此时

    A. 甲地降水概率大 B. 乙地降水概率大 C. 乙地气温较高 D. 甲地近地面为高压

    【答案】18. D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图中甲为海洋,乙为陆地,该风为热力环流的一部分,图示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风向向左偏,常出现在南半球的夜晚,D对,B错。北半球风向向右偏,AC错。故选D

    19题详解】

    风由乙吹向甲地,此时甲地近地面气压低,受上升气流影响,降水概率较大,A对,D错。乙地气压高,受下沉气流影响,降水概率较小,B错。乙地气压较高,气温较低,C错。故选A

    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0. 关于M,O,P三个气压中心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 M为高压中心 B. O为高压中心

    C. P高压中心 D. 均为低压中心

    21. 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20. C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由图可看出,水平气流流向MO处,因为风总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可以判断据MO为低压,则可判断P为高压中心,C正确。故选C

    21题详解】

    由甲到乙沿线,MO两处形成低压中心,近地面气压先减小,再增加,然后减小,高空的等压面相反。根据等压线“凸高凹低”原则, D项符合条件。故选D

    自然界地理事物的运动规律,常用环流模式图来表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处气压比甲处高 B. 丙处气压比丁处高

    C. 甲处气压比乙处高 D. 甲处气温比乙处低

    23. 若乙为海洋,甲为沿海一座城市,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地气温较高 B. 此时可能为白天

    C. 此时甲的高空为低压 D. 近地面的风能增强城区的热岛效应

    24. 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甲、乙表示地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处代表陆地 B. 人类活动对③影响最大

    C. ③可以是登陆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D. 环节④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答案】22. B    23. B    24. D

    【解析】

    22题详解】

    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甲处上升气流,说明甲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对应的高空丙是高气压;乙处下沉气流,说明乙地遇冷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对应的高空丁是低气压;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高空与其对应的地面的点相比气压低;所以四点的气压值大于排序是:乙>>>丁;近地面气温甲>乙。故选B

    23题详解】

    乙为海洋,气流下沉,气温较低,甲为沿海一座城市,气流上升,气温较低,气温较高,此时可能为白天,B正确;高空与近地面相反,此时甲的高空为高压;近地面的风能减弱城区的热岛效应。故选B

    24题详解】

    若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环节②为海水蒸发,甲处为海洋,丙到丁的④处为水汽输送,环节③为降水,环节①为地表径流。人类活动对①地表径流影响最大,B错;③为降水,不是登陆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C错;环节④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D正确;故选D

    读“贵州黄果树瀑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25. 瀑布属于水循环的(  )

    A. 降水环节 B. 地表径流环节

    C. 水汽输送环节 D. 地下径流环节

    26. 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①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矛盾     ②促进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

    ③促进地球各圈层之间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   ④塑造地表形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25. B    26. B

    【解析】

    25题详解】

    海洋表面蒸发形成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上的水,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瀑布属于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故选B

    26题详解】

    水循环可以促进不同维度间热量平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促进陆地淡水资源更新,促进各圈层之间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还可以塑造地表形态,②③④正确。故选B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啦“释放”并加以利用。海南省三亚市“海绵城市”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已初见成效。完成下列问题。

    27. 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A. 延缓洪峰时间 B. 减少大气降水 C. 减少水量蒸腾 D. 减少地下径流

    28. 三亚某校学生为建“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填湖建绿地公园 B. 城区河道内建坝

    C. 禁止开采地下水 D. 地面铺设透水砖

    【答案】27. A    28. D

    【解析】

    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27题详解】

    海绵城市的建设即对城市部分下垫面进行相应的改造以增强降水时下垫面的吸水、渗水、蓄水、净水功能,海绵城市的建设将会减少地表径流,延缓洪峰时间,A正确;海绵城市的建设会使地表植被增加,故增加水量蒸腾,增加局地大气降水,C错误;下渗增加会使地下径流增加,D错误。故选A

    28题详解】

    围湖造陆建公园与市内河道建坝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AB错误;地下水开采应合理适度,不宜一禁了之,C错误;城市铺设透水砖有利于地表水下渗,是一个建海绵城市可行合理的措施,D正确。故选D

     

    图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问题。

    29.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0.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 河道淤积 B. 河谷变宽

    C. 湖泊分流 D. 湖水补给量减小

    【答案】29. D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b中甲乙两水文站测得流量都有增加且甲测得洪峰流量早于乙水文站,可知这次暴雨带来河流洪峰先经过甲再流经乙水文站。若三地出现降水,则甲水文站均不会出现洪峰。即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地。

    30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水文站位于湖泊下游。由于甲、乙水文站之间的湖泊对河流的流量进行了分流,从而使得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所以选C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左图)。

    材料二:自然环境四大圈层联系图(右图)。

    (1)左图中,数字代表的圈层是:①_____;③_____

    (2)左图中岩石圈的范围是 (用数字或字母表示)

    (3)右图中,字母表示的圈层是:B_____;D_____

    (4)右图中A圈层的主要特点是____。圈层C的范围是大气圈底部、___全部岩石圈上部。

    【答案】    (1). 平流层    (2). 软流层    (3). ②+a    (4). 大气圈    (5). 岩石圈    (6). 连续而不规则、水圈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圈层结构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属于识记内容,需要注意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1)①位于距地面12km以上,应为平流层;③位于2900km以上的部分,深度为80400km,表示地幔的顶部软流层。

    2)岩石圈包括②地壳和a上地幔的顶部。

    3B有二氧化碳,并产生降水,为大气圈;D产生矿物质、尘埃和无机盐,为岩石圈。

    4)读图,A提供水蒸气给B,为CD提供水,因此A为水圈,是一个连续的圈层,但水在各个地区分布不均匀。

    32.根据下图中所给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风能是绿色能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

    材料二  某海岸附近的等压面示意图。

    (1)当发生材料二中左上图情况时,应出现于右上图中的(时段)      ,画出材料二左图中此时的热力环流方向。

    (2)下图是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图中A、B、C、D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气温最高的是     

    (3)将下列各环节序号,按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为         

    ①地面冷热不均

    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

    ③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

    ④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

    (4)若上题中的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则A点代表(“城市”或“农村”)。

    【答案】(1)8时-16时

    (2)B  A

    (3)①③④②

    (4)城市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风能信息和海岸附近等压面示意图为材料背景,考查气压差异与温度变化、影响风的因素、热力环流,综合性一般,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 近地面同一水平面上,温度越高,气压越低;温度越低,气压越高,读左上图可知,此时近地面同一水平面上,海洋的气压高于陆地,则气温低于陆地,对比由上图可知为816时。材料二中图示a处气压低,b处气压高,水平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即可画出热力环流。

    (2) 读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近地面等压面向的拱起的地点,气压高。图中ABCD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B。近地面气温大于高空,气温、气压状况相反,气温最高的是A

    (3)地面冷热不均,受热上升,遇冷下沉,导致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空气垂直运动导致同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发生水平运动。选项中各环节序号,按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为①③④②。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则A点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代表城市。

    33.读下面的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__,在C海区附近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形成,与图示中的________(水循环环节)有密切关系。

    (2)A是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它对海洋和陆地的作用是________。

    (3)促使这种水循环运动的能量是________和重力能。

    (4)在图中的河流东西两岸,其西岸河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特点是:

    【答案】(1)海陆间循环(大循环) 地表径流

    (2)水汽输送 调节海洋和陆地的热量、水分平衡

    (3)太阳辐射能

    (4)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地形剖面图,考查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动力,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综合性一般,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由图可知,图中的水体是在陆地与海洋之间循环运动,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属于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通过河流向近海区域带去大量营养物质,鱼类的饵料丰富,故在河流入海口附近的近海区域,即图中的C海区形成丰富的渔业资源。

    2)由图可知,图中A为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水汽输送把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带到陆地上空,所以水汽输送对调节海洋和陆地的热量和水量平衡起了重要的作用

    3)根据学过的知识可知,太阳辐射促成了海水蒸发,重力作用形成降水,促使这种水循环运动的能量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4)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所处的水位比两侧地下水水位高,从而判断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