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569787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569787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569787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教案 3 次下载
-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学反思 教案 3 次下载
-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 教案 3 次下载
- 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一)》教学反思 教案 3 次下载
-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 教案 3 次下载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一 生活中的大数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反思
万以内数的认识既是学习多位数读、写法的基础,也是学习万以内数算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概念不清,读写数不熟练,将直接影响对万以内数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为了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概念,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我特别注意了下面三个问题。
一、借助直观,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我借助直观,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大数,让学生主动地去读、写,同时结合数位表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数位的概念。
二、利用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学习,促进学生认知建构 。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读法,本课中对于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的数,末尾有一个或几个0的数,应该怎样读,可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引导,最后启发学生总结读万以内数的法则。这样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由此及彼地获得新知,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要注意捕捉与本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认数活动。同时结合课内的图片和数字,对学生进行基础的知识的普及,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其中的击缶,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认识一万
教学反思
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主动地学习下面的新知识。
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前,学生对整万数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他们在生活中对整万数已经有了模糊的认识,这是引入学生家长家庭收入这一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通过算一算,初步形成一万的数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现成的生活资源,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引发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一万”,让学生建立数感。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
二、联系旧知,发展数感。
在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万的含义时,我是通过数正方体找“一”、“十”、“百”、“千”之间的关系,复习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然后通过数正方体,直观感受“10个一千是一万”,使学生有效地形成对计数单位及其十进关系的认识。在教学整千数和一万的读写时,利用学生熟悉的工具——计数器来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拓展数位顺序表时困难就少了。
三、实际操作,加强体验。
数感的建立要渗透在学生实际的感受中,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结合教材,安排了测量100张复印纸的活动,让学生感受100张复印纸的厚度,推测10000张复印纸大概有多厚,然后呈献给学生真的10000张复印纸,让学生亲身体验10000张复印纸的厚度与刚才自己的猜测是否相符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亲身体验。
3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是完整的,获得的体验是深刻的,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一.充分的给学生自由,让他们自主探索。
本课在“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且充分肯定了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及能力。
其次,学生获得了一次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机会。本课中,我没有轻易地浇灭学生探索的火苗,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为了比较数的大小,经历了观察、实践操作、合作研究等活动,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学生在探索中感悟,在感悟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
二、深刻反思,得到提高。
通过总结与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并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也是本课注重的一面。学生经过反思,更好地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4 近似数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对万以内的数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接触“近似数”的概念,但是学生生活中有用近似数值描述事物的经验,基于此,我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 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这堂课通过提供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例如:班级人数、学校总学生数等一些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判断近似数的。从学生找出“大约、达、近”等一些词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
本课一开始在讲解“准确数”和“近似数”时,通过让学生比较一些数据,提出“把这两个数交换位置行不行?”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近似数和准确数的区别,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些数据意义的不同,进而感受到什么是“准确数”,什么是“近似数”,加深了学生的认识。
5 估算
教学反思
《估算》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12页的教学内容。教材在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的估算”这一小节,逐步培养估算意识,在本课中,教材呈现了两个问题情境,一个是“估计购物钱数”一个是“估计收入钱数”,学习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我先复习旧的知识,让学生回忆起前面学过的近似数的要点,接着呈现主题情境,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着估计,再在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的,然后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索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学生的思维各不相同,想出来的方法也是各有特色。我在引导学生估算时鼓励学生寻求多样化的合理估算方法,肯定学生独特的想法。学生就想出了多种合理的估算方法,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而且也看出他们理解了估算,懂得运用估算。
6 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学生对本课的活动内容非常感兴趣,热情很高,所以我一上课就开门见山地告诉孩子们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是什么,让他们明确自己要做什么,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制定出购物计划。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购物计划,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整理与复习
教学反思
本课对“生活中的大数”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写法读法,能正确地比较数的大小,以及能用近似数进行估算。
1、自主梳理,建构网络。
我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时,把梳理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间的联系,自己去归纳、去整理。引导学生去总结读写的方法及注意点。最后,学生说说自己的难点和疑点,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来突破难点。
2、凸显思想,把握本质。
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课的重要任务。在本课中,“给小吃店月收入排序”“统计家庭购买汽车数量”等环节,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的能力、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爱心意识。
8 学会购物
教学反思
《学会购物》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生活中的大数的应用,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分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计算对孩子来说是干巴巴的,既单调又枯燥。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首先,我以谈话的形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充满悬疑的情境,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理解图中表达的数学信息,交流对促销方案的理解,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讨、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通过引导的方式而不是单纯的灌输理论知识,特别要讲究引导的方法,以学生活动讨论为主,教师讲解点评为辅。更要注重对学生今后消费行为的指导,学以致用,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优势育人功能。本课的课堂学生兴趣较浓厚,联系学生实际,引发学生的一些话题,气氛较活跃。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综合与测试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综合与测试教案,共18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一 混合运算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一 混合运算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共7页。
小学数学1 时、分、秒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1 时、分、秒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