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物质的制备(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 物质的制备
1.ICl(氯化碘)红棕色液体,熔点13.9 ℃,沸点97.4 ℃,易水解,接触空气时能形成五氧化二碘,能与许多单质发生作用,溶于乙醇、乙醚等。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拟用下列仪器制备氯化碘。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装置可重复使用),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的烧瓶反应时需放在水中,控制温度大约40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上述连接好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
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④停止加热E,充分冷却
⑤水浴加热E
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上述步骤的序号__________________。
(6)在A装置后可连接如图的装置,当反应结束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后,关闭K,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7)ICl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利用排水法进行A装置气密性检查,具体方法如下:从A的导管口连接一个导管伸入水中,关闭分液漏斗旋钮,手握圆底烧瓶,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手放开烧瓶后,有一段水柱倒吸入导管,说明A 装置气密性良好。
(2)利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制备氯气,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水蒸气杂质,因此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氯气进入到装置E中,与碘进行反应,由于ICl(氯化碘)红棕色液体,易水解,所以还必须连接装置B,最后多余的尾气被碱液吸收;按气流方向连接的顺序为ACBEBD;A中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制备氯气,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
(3)由于制备出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因此C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l2中混有的HCl。
(4)氯化碘红棕色液体,熔点13.9 ℃,沸点97.4 ℃,根据信息可知ICl易挥发,温度高挥发的快,同时单质碘也易升华,因此E装置的烧瓶反应时需放在水中,控制温度大约40 ℃,以减少I2的升华和ICl的挥发。
(5)装置连接好后,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不漏气后,加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反应开始进行,用水浴法给装置E加热,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E,充分冷却,待到室温后,再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正确实验步骤为①②⑤④③。
(6)在A装置后可连接如图的装置,当反应结束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后,关闭K,该装置可以用来储存多余的Cl2,避免释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7)ICl易发生水解,生成盐酸和次碘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Cl+H2O===HIO+HCl。
答案:(1)从A的导管口连接一个导管伸入水中,关闭分液漏斗旋钮,手握圆底烧瓶,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手放开烧瓶后,有一段水柱倒吸入导管,说明A 装置气密性良好
(2)ACBEBD MnO2+4H++2Cl-Mn2++Cl2↑+2H2O
(3)除去Cl2中混有的HCl
(4)减少I2的升华和ICl的挥发
(5)①②⑤④③
(6)储存多余的Cl2
(7)ICl+H2O===HIO+HCl
2.氨基锂(LiNH2)是一种白色有光泽的结晶或粉末,熔点是390 ℃,沸点是430 ℃,溶于冷水,遇热水则强烈水解。在380~400 ℃时锂与氨气直接反应可制得LiNH2,下面是实验室制备LiNH2时可能用到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仅从试剂性质角度分析,下列各组试剂不宜用于实验室制备NH3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浓氨水、CuO
B.NH4Cl固体、Ca(OH)2固体
C.浓氨水
D.NH4NO3固体、NaOH固体
(2)用(1)中合适的试剂制取的NH3按气流方向自左向右,则图中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填接口处字母),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中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盛装的试剂是________。实验开始后,向X中通入NH3与加热仪器X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还可用浓氨水与固体NaOH混合制备氨气,但多次实验表明,此方法收集到的NH3量总是比理论值低许多,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氨基锂能与热水反应生成LiOH与一种气体,请推测该气体的成分并用实验验证你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因NH4NO3受热或撞击易发生爆炸,故不易用NH4NO3固体、NaOH固体制备NH3。
(2)因LiNH2能与水反应,故进入B中的氨气应该是干燥的,又因为氨气无法在B中消耗完且空气中水蒸气也可以逆向进入B,又氨气溶解时可能会产生倒吸现象,故相应的连接顺序为e→f→c→d→h→g→a;装置A中盛放浓硫酸,用于吸收氨气,及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B中。
(3)装置C用于干燥氨气,可以使用碱性干燥剂;由于Li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故要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氨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4)因氨气属于易溶于水的气体,故它在溶液中生成时,溶液中会溶解有相当多的氨气,从而导致进入B中的氨气量比理论值小许多。
(5)由LiNH2+H2O===LiOH+NH3↑推测,气体产物是氨气,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该气体。
答案:(1)D
(2) e→f→c→d→h→g→a 吸收氨气以及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B中
(3)干燥管 碱石灰 先通氨气再加热
(4)因氨气属于易溶于水的气体,故它在溶液中生成时,溶液中会溶解有相当多的氨气,从而导致进入B中的氨气量比理论值小许多
(5)该气体为氨气,取少量试样放入试管中并加入适量热水,再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
3.实验室以苯甲醛为原料制备间溴苯甲醛(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相关物质的物理性质见下表)。
物质 | 相对分子质量 | 密度/(g·cm-3) | 沸点/℃ |
溴 | 160 | 3.119 | 58.8 |
苯甲醛 | 106 | 1.04 | 179 |
1,2二氯乙烷 | 99 | 1.235 1 | 83.5 |
间溴苯甲醛 | 185 | 1.587 | 229 |
其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将三颈烧瓶中的一定配比的无水AlCl3、1,2二氯乙烷和苯甲醛(5.3 g)充分混合后,升温至60 ℃,缓慢滴加经浓硫酸干燥过的液溴,保温反应一段时间,冷却。
步骤2:将反应混合物缓慢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搅拌、静置、分液。有机相用10% NaHCO3溶液洗涤。
步骤3:经洗涤的有机相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钙固体,放置一段时间后过滤。
步骤4:为了防止间溴苯甲醛因温度过高被氧化,向步骤3处理得到的间溴苯甲醛中加入少量锌粉,同时采用某种技术,收集相应馏分,其中收集到间溴苯甲醛为3.7 g。
(1)实验装置中采用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_,冷凝管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锥形瓶中的试剂应为________。
(2)步骤1所加入的无水AlCl3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2中用10% NaHCO3溶液洗涤有机相,是为了除去溶于有机相中的________(填化学式)。
(4)步骤3中加入的无水硫酸钙固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4中,“某种技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实验所得到的间溴苯甲醛产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于温度低于100 ℃,因此为便于控制温度,应该采用水浴加热;因溴易挥发,为使溴充分反应,应进行冷凝回流,以增大产率,因此冷凝管的作用为导气、冷凝回流;反应物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间溴苯甲醛的同时生成HBr,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空气。(2)将三颈烧瓶中的一定配比的无水AlCl3、1,2二氯乙烷和苯甲醛充分混合,三种物质中无水AlCl3为催化剂,1,2二氯乙烷为溶剂,苯甲醛为反应物。(3)反应混合物中含有未反应的液溴,将反应混合物缓慢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静置、分液,此时有机相中混有液溴和HCl,因此用10% NaHCO3溶液洗涤有机相是为了除去溶于有机相中的Br2、HCl。(4)经洗涤的有机相含有水,加适量无水硫酸钙固体,可起到除去有机相中的水的作用。(5)减压蒸馏可降低物质的沸点,避免温度过高导致间溴苯甲醛被氧化,因此该技术是减压蒸馏。(6)5.3 g苯甲醛理论上可生成产品的质量是×185 g=9.25 g,所以产率是×100%=40.0%。
答案:(1)水浴加热 导气、冷凝回流 NaOH溶液
(2)催化剂 (3)Br2、HCl
(4)除去有机相中的水(或干燥或除水)
(5)减压蒸馏 (6)40.0%
4.某化学小组欲通过实验探究:Ⅰ.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Ⅱ.苯与液溴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机理。所用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MnO2+2NaBr+2H2SO4(浓)Br2↑+MnSO4+Na2SO4+2H2O
(1)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__。
(2)制取溴苯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连接装置,其接口顺序为(填字母):d接____, ____接____,____接c。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C中加入固体药品,______________,再打开D处开关K,点燃C处酒精灯;插入铁丝于混合液中,一段时间后,D中液体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关闭C中活塞。
(3)A中对广口瓶进行热水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B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能否确定苯与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________(填“能”或“否”)。
(5)查阅文献:苯与液溴在FeBr3催化下的反应机理共分三步:
ⅰ.Br2+FeBr3―→Br++FeBr
ⅱ.Br++ ―→
①请完成第三步反应:ⅲ.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小组将A装置中的浓硫酸替换成稀硫酸时实验失败,试从反应机理推测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苯与液溴在FeBr3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r和。
(2)①C装置制备溴蒸气,利用A装置除去其中的水蒸气,d接a,Br2与D中苯反应,b接e,利用B装置检验HBr的生成。③加入固体药品(MnO2、NaBr)后滴加浓硫酸。D中液体沸腾,说明反应放热。
(3)气态溴易液化(常温下溴呈液态),A中广口瓶需要热水浴。
(4)由于溴易挥发,D中反应放热,有溴蒸气从D中逸出,Br2溶于水后也生成HBr,无法证明AgBr的生成是由于苯与液溴反应产生了HBr所致。
(5)①由反应的总方程式可推知FeBr和均为中间产物,两者反应生成、FeBr3(催化剂)、HBr。②稀硫酸和浓硫酸的差异在于稀硫酸中有大量H2O,Br+无法存在。
答案:(1) 球形冷凝管
(2)①a b e f ③滴加浓硫酸(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3)防止溴蒸气冷凝(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4)否
(5)①FeBr+―→FeBr3
②有水情况下,无法生成Br+
5.溴化亚铜可用于彩色照相,是一种白色结晶状粉末,见光分解,在空气中会慢慢氧化成绿色,溶于氢溴酸、盐酸、硝酸和氨水,在热水中也会发生分解。实验室制备CuBr的装置示意图和步骤如下:
实验步骤:
①在装置A中加入50.0 g CuSO4·5H2O、30.9 g NaBr、150 mL蒸馏水,60 ℃时不断搅拌,以适当流速通入SO2;
②溶液冷却后倾去上层清液,在避光的条件下过滤;
③依次用溶有少量SO2的水、溶有少量SO2的乙醇、纯乙醚洗涤;
④在双层干燥器(分别装有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干燥3~4 h,再经氢气流干燥,最后进行真空干燥,得到产品21.6 g。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过滤需要避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中实验所用蒸馏水事先要进行的处理操作是___________,控制反应在60 ℃条件下进行,实验中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洗涤剂需“溶有SO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洗涤剂改用乙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A中反应生成CuBr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反应已完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实验产品的产率是________。
解析:(1)溴化亚铜见光会分解,所以步骤②过滤需要避光,防止CuBr见光分解。
(2)溴化亚铜能被氧气慢慢氧化,用二氧化硫还原铜离子生成溴化亚铜要排除氧气的干扰,可以通过加热煮沸的方法除去蒸馏水中的O2;控制反应在60 ℃条件下进行,可以用60 ℃的水浴加热。
(3)CuBr在空气中会慢慢被氧化,所以洗涤剂需“溶有SO2”可以防止CuBr被氧化,最后洗涤剂改用乙醚可以除去CuBr表面的乙醇,并使晶体快速干燥。
(4)三颈烧瓶中铜离子被二氧化硫还原成亚铜离子,与溴离子反应生成CuBr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2Br-+SO2+2H2O===2CuBr↓+SO+4H+;当溶液蓝色完全褪去即说明反应已完成。
(5)50.0 g CuSO4·5H2O的物质的量为0.2 mol,理论生成CuBr的物质的量为0.2 mol,质量为0.2 mol×144 g·mol-1=28.8 g,本实验产品的产率是×100%=75.0%。
答案:(1)防止CuBr见光分解
(2)加热煮沸 60 ℃水浴加热
(3)防止CuBr被氧化 除去CuBr表面的乙醇,并使晶体快速干燥
(4)2Cu2++2Br-+SO2+2H2O===2CuBr↓+SO+4H+ 溶液蓝色完全褪去 (5)75.0%
6.常用调味剂花椒油是一种从花椒籽中提取的水蒸气挥发性香精油,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花椒籽粉,经分离提纯得到花椒油。
实验步骤:
Ⅰ.在A装置中的圆底烧瓶中装入容积的水,加1~2粒沸石。同时,在B中的圆底烧瓶中加入20 g花椒籽粉和50 mL水。
Ⅱ.加热A装置中的圆底烧瓶,当有大量蒸气产生时关闭弹簧夹,进行蒸馏。
Ⅲ.向馏出液中加入食盐至饱和,再用15 mL乙醚萃取2次,将两次萃取的醚层合并,加入少量无水Na2SO4;将液体倾倒入蒸馏烧瓶中,蒸馏得花椒油。
(1)装置A中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B中圆底烧瓶倾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Ⅱ中,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可停止蒸馏。蒸馏结束时,下列操作的顺序为________(填标号)。
①停止加热 ②打开弹簧夹 ③关闭冷凝水
(3)在馏出液中加入食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无水Na2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用稀NaOH溶液清洗冷凝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残留物以表示)
(5)为测定花椒油中油脂的含量,取20.00 mL花椒油溶于乙醇中,加80.00 mL 0.5 mol·L-1NaOH的乙醇溶液,搅拌,充分反应,加水配成200 mL溶液。取25.00 mL加入酚酞,用0.1 mol·L-1盐酸进行滴定,滴定终点消耗盐酸20.00 mL。则该花椒油中含有油脂________ g·L-1。
(以计,式量:884)。
解析:在A装置中加热产生水蒸气,水蒸气经导气管进入B装置,给装置B中花椒籽粉与水的混合物进行加热提取花椒油;向馏出液中加入食盐颗粒,可降低花椒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利于花椒油分层析出;由于花椒油容易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醚中,而乙醚与水互不相溶,用乙醚萃取其中含有的花椒油,加入硫酸钠除去醚层中少量的水,最后蒸馏得到花椒油。根据花椒油的主要成分属于油脂,能够与NaOH反应产生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过量的NaOH用HCl滴定,根据酸碱中和滴定计算出其中含有的花椒油的质量,进而可得花椒油中油脂的含量。
(1)加热时烧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导气管可缓冲气体压强,平衡气压,以免关闭弹簧夹后圆底烧瓶内气压过大;装置B中圆底烧瓶倾斜可以防止飞溅起的液体进入冷凝管中(缓冲气流)。
(2)加热A装置中的圆底烧瓶,当有大量蒸气产生时关闭弹簧夹,进行蒸馏,装置B中的花椒油会随着热的水蒸气不断变为气体蒸出,当仪器甲处馏出液无油状液体,说明花椒油完全分离出来,此时停止蒸馏。蒸馏结束时,首先是打开弹簧夹,然后停止加热,最后关闭冷凝水,故操作的顺序为②①③。
(3)在馏出液中加入食盐的作用是增大水层的密度,降低花椒油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加入无水Na2SO4的作用是无水Na2SO4与水结合形成Na2SO4·10H2O,以便于除去花椒油中的水或对花椒油进行干燥。
(4)实验结束后,用稀NaOH溶液清洗冷凝管内壁上沾有的油脂,二者发生反应产生可溶性的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aOH―→3R1COONa+。
(5)根据HCl+NaOH===NaCl+H2O,所以n(NaOH)过量=n(HCl)=0.1 mol·L-1×0.020 L×=0.016 mol,则与油脂反应的物质的量为:0.5 mol·L-1×0.08 L-0.016 mol=0.024 mol,根据花椒油与NaOH反应的物质的量关系可知其中含有的花椒油的物质的量为n(油脂)=n(NaOH)=×0.024 mol=0.008 mol,其质量为m(油脂)=0.008 mol×884 g·mol-1=7.072 g,则该花椒油中含有油脂=353.6 g·L-1。
答案:(1)平衡气压,以免关闭弹簧夹后圆底烧瓶内气压过大 防止飞溅起的液体进入冷凝管中(缓冲气流)
(2)仪器甲处馏出液无油状液体 ②①③
(3)降低花椒油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 除去花椒油中的水或干燥
(5)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