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附录三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10个文言虚词例释新人教版 试卷
展开附录三: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10个文言虚词例释
1.以
记一记
【名词】①缘由,原因。【动词】②以为,认为。
【介词】③表示工具,拿,用。④表示凭借,凭,靠。⑤表示所处置的对象,把。⑥表示时间、处所,于,在,从。⑦表示原因,因为,由于。⑧表示依据,依照,根据。
【连词】⑨表示并列或递进,而,又,并且等。⑩表示承接关系,而,至于。表示目的关系,来,用来,以致等。表示因果关系,因为,所以。表示修饰关系,而。
【助词】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调整音节。
【通假字】通“已”,已经。通“已”,止。
选一选 在语境中学会判定和识记
(1)逆以煎我怀。( )
(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3)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
(4)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 )
(5)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6)皆以美于徐公。( )
(7)固以怪之矣。( )
(8)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9)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
(10)以勇气闻于诸侯。( )
(11)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
(12)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
(13)樊哙侧其盾以撞。( )
(14)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
(15)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
(16)无以,则王乎?( )
(17)余船以次俱进。( )
自我核对 ③①②⑨⑥④⑤⑩⑦⑧
2.而
记一记
【连词】①表并列关系,又。②表递进关系,而且。③表承接关系,就,接着。④表转折关系,但是,却。⑤表假设关系,如果。⑥表修饰关系,可不译。⑦表因果关系,因而。⑧表目的关系。
【通假字】⑨通“尔”,你的。⑩通“如”,好像,如同。
选一选 在语境中学会判定和识记
(1)某所,而母立于兹。( )
(2)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4)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
(5)军惊而坏都舍。( )
(6)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9)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10)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自我核对 ⑨⑥④⑤⑩③①②⑦⑧
3.之
记一记
【动词】①到……去。【代词】②第三人称,他(们)、它(们)。③第二人称,你。④第一人称,我。⑤指示代词,这,此。
【助词】⑥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⑦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⑧宾语提前的标志。⑨定语后置的标志。⑩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选一选 在语境中学会判定和识记
(1)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
(2)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4)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6)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7)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
(8)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
(10)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
自我核对 ③⑩①②⑨④⑤⑦⑧⑥
4.其
记一记
【代词】①第三人称代词,他的,它的。②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们)。③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我的,我;你的,你。④指示代词,表示远指,那,那个,那些,那里。⑤指示代词,表示近指,这,这个,这些。⑥指示代词,其中的。
【副词】⑦祈使语气,可,还是。⑧揣测语气,恐怕,或许,大概。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
【连词】⑩表示选择关系,是……还是……。表示假设关系,如果。
【助词】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
选一选 在语境中学会判定和识记
(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2)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3)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
(4)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
(5)秦王恐其破璧。( )
(6)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 )
(7)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
(8)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
(9)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10)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
(1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
(1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
自我核对 ③①⑥②⑨④⑤⑩⑦⑧
5.为
记一记
【名词】①作为,政绩。
【动词】②做,制作。③当作,作为。④成为,变成。⑤演奏。⑥以为,认为。⑦判断词,是。
【介词】⑧表被动,被。⑨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⑩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对,向。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当,等到。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连词】因为。
选一选 在语境中学会判定和识记
(1)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
(2)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
(3)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 )
(4)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5)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 )
(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7)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
(8)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
(9)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11)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
(12)如姬为公子泣。( )
(13)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1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自我核对 ③①②⑨⑥④⑤⑦⑩⑧
6.于
记一记
【介词】①引进动作的处所,在。②引进动作的对象,向。③引进动作的方面,对于。④引进动作的趋向,到。⑤引进动作的原因,由于。⑥放在形容词后,表示比较,比。⑦有时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⑧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被。
选一选 在语境中学会判定和识记
(1)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3)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
(4)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
(5)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
(6)而君幸于赵王。( )
(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8)乃设九宾礼于廷。( )
自我核对 ②⑥④⑤⑦⑧③①
7.且
记一记
【连词】①表并列,又。②表递进,而且,并且。③表递进,况且,再说。④表示让步,尚且,还。⑤表示抉择,抑或,还是。⑥表示转折,却。
【副词】⑦将,将要。⑧暂且,姑且。
【助词】⑨用在句首,同“夫”。
选一选 在语境中学会判定和识记
(1)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
(2)且说曹操逃出城外,飞奔谯郡。( )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4)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
(5)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
(6)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7)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
(8)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 )
(9)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
自我核对 ②⑨⑥③⑧④①⑤⑦
8.乃
记一记
【副词】①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就。②表示前后两事在时间上的紧接,才,这才。③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却,竟(然),反而等。④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只,仅等。⑤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是,就是。
【代词】⑥用作第二人称,常做定语,你的;也做主语,你;不能做宾语。⑦用作指示代词,这样。
选一选 在语境中学会判定和识记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2)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
(3)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5)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6)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7)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
自我核对 ③⑦②⑥①④⑤
9.因
记一记
【名词】①原因,缘由,机缘。
【动词】②沿袭,继续。③顺应。
【介词】④依照,根据。⑤依靠,凭借。⑥趁着,趁此。⑦通过,经由。⑧因为,由于。
【副词】⑨于是,就。
选一选 在语境中学会判定和识记
(1)蒙故业,因遗策。( )
(2)不如因而厚遇之。( )
(3)相如因持璧却立。( )
(4)变法者因时而化。( )
(5)于今无会因。( )
(6)罔不因势象形。( )
(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8)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9)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
自我核对 ②⑥⑨③①④⑤⑦⑧
10.则
记一记
【名词】①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②准则,法则。【动词】③是,就是。
【连词】④表示承接关系,就,便。⑤用在假设复句的前一分句,如果,假使。⑥用在假设复句的后一分句,就。⑦表示并列关系。⑧表示转折、让步关系,可是,却。⑨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不是……就是……。
【副词】⑩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已经,原来,原来已经。
选一选 在语境中学会判定和识记
(1)以身作则。( )
(2)非死则徙尔。( )
(3)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5)《论语》六则。( )
(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7)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9)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
(10)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自我核对 ②⑨⑥③①④⑧⑤⑩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