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语言策略与技能专题一练案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练案六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两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青少年去学习四书五经、古典诗词等国学经典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举措。但是不能让学习中国传统经典成为一种形式主义——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背诗而背诗,这与让中国传统经典走进教育的真正目的——学习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是本末倒置的。
A.她清了清嗓子,面向河西,用甜津津的声音喊了一句:“大刀口来,小刀口来——”
B.林之孝家的后进来,没有看到这种神态,也就听不懂凤姐的下面一段话:“我没一个钱。——有钱也不给他!只管叫他告去。”
C.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D.这些灯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
2.下列各句中的书名号和文中的书名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为解决快递包装产生的污染问题,近年来各方都开始积极行动。国家层面,《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出台,引导快递业的绿色发展,规范快递包装的使用。
A.据《苏州府志》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约有150座,可算名副其实的园林之城。
B.最近上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因触及抗癌药昂贵的国情现实,引发了强烈关注。
C.《科幻片创作与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科幻片在中国的历史成绩惊人,但大多是好莱坞进口片吸金。
D.为了加强生态脆弱地区精准扶贫的力度,改善其生态状况,《中国扶贫开发报告》给出了有效的办法。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的“我”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从对生命之“我”的认知上,有我之境立足于古代的气性论(性朴、才性或质性论)人性哲学。相比儒家主流的性善论与道禅心性论,气性论哲学虽非中国人性论正统,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也从未缺席过。
A.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
B.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C.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D.“人生思幼日。”谁没有童梦重温的经历?
4.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B.“有些靴子,”他慢慢地说,“做好的时候就是坏的。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
C.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不是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
D.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5.文中的画线句,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甲]有时用笔极为简省,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到的景象。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真是令人毛骨悚然。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不由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乙]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丙]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A.甲 B.乙 C.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包括文化的复兴。今天,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借助现代技术,以一种强势的文化力量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维护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不是抱残守缺、闭关锁国,而是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 )。以丝绸之路为例,它不仅是一条通商道路,还是一条文化纽带。唐代的长安城,富丽堂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性城市;明代初期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带回“麒麟”——非洲长颈鹿,南京城万人空巷,都来一睹其真容。今天,“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的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广阔的愿景,同样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有学者把中华文化比作“一个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漩涡”,不断与周边各个地方的各种文化相融相生,最终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这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创造力。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今天,“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广阔远景,同样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
B.今天,“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的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广阔的远景,同样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
C.今天,“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宏大愿景,同样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
D.今天,“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的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宏大的愿景,同样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世界的也是中国的,过去的也是未来的
B.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未来的也是过去的
C.世界的也是中国的,未来的也是过去的
D.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过去的也是未来的
8.下列语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非洲长颈鹿”前的破折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恶意的批评家在嫩苗的地上驰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然而遭殃的是嫩苗——平常的苗和天才的苗。
B.我们目睹了战争——这暴力的放肆使用,我们目睹了狂热与冷漠的伴生,我们目睹了对人的生命和尊严的蔑视。
C.这就是特里萨修女和她的姐妹们的生活——一种很贫穷、日夜劳作的生活,一种容不下其他的欢乐但却有着最珍贵的快乐的生活。
D.《哈姆莱特》中的波洛涅斯对儿子雷欧提斯反复叮咛:“要记住,不要向人借钱,也不要借钱给人——尤其不要忘记,要对自己诚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1题。
莫高窟的营造始于公元366年,是中国石窟中开凿时间最久、洞窟数量最多、艺术造诣最高的杰作,集建筑、彩塑、绘画于一体,被称为“石窟中的石窟”。在南北1.7千米长的断壁上,有700多个石窟如蜂巢般散落其中。其中492个石窟里充满了色彩鲜艳的壁画,共有近四万多平方米。假如把它们全部铺在地面,将超过20座故宫太和殿的占地面积。这些壁画记下了释迦牟尼前世的故事、极乐净土的风光,将佛教东渡的历史娓娓道来。在三二一窟中,菩萨弯眉浅笑,盘腿而坐,表情温润慈祥,朱砂色彩如新。第四二七窟四壁上部一圈的天宫栏槛上,飞天一身接一身在蓝天和流云中急速飞行,奏乐散花。这象征着中国古代绘画的最高技艺,也是莫高窟的灵魂。更有意思的是,壁画上还刻画下人们在丝绸之路上进行商旅往来等场景,(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们穿戴不同的服饰,嵌上金边的帽檐、飘逸的丝袖,闪耀而轻盈,十分逼真。可以说,想探索古代最极致的艺术瑰宝,想了解丝绸之路的璀璨历史,亲临莫高窟是最直接的方式。
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丝绸之路不是漫长的时间跨越,而是文明交流和突破地域局限的探索之路。
B.丝绸之路既然是漫长的地理跨越,就是文明交流和突破地域局限的探索之路。
C.丝绸之路既是文明交流和突破地域局限的探索之路,也是漫长的地理跨越。
D.丝绸之路不仅是漫长的地理跨越,也是文明交流和突破地域局限的探索之路。
10.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石窟中的石窟”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B.“淡妆浓抹总相宜”,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
C.“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走动不开。
D.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南北1.7千米长的断壁,700多个石窟如蜂巢般散落其中。其中492个石窟里布满了色彩鲜艳的壁画,共有接近四万多平方米。
B.在南北1.7千米长的断壁上,700多个石窟如蜂巢般散落其中。其中492个石窟里布满了色彩鲜艳的壁画,共有四万多平方米。
C.在南北1.7千米长的断壁上,有700多个石窟如蜂巢般散落其中。其中492个石窟里布满了色彩鲜艳的壁画,共有四万多平方米。
D.在南北1.7千米长的断壁上,700多个石窟如蜂巢般散落其中。其中492个石窟里充满了色彩鲜艳的壁画,共有四万多平方米。
练案六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D D项的破折号和文段中的两处破折号作用一致,都是表解释说明。A项表声音的延长;B项表转折;C项表示总结上文。
2.B B项是电影名,其余为书籍、文件名。
3.A 此题考查引号的用法。文段中的引号表示着重指出,A项与此相同。B项表特定称谓。C项表引用语言。D项表引用。
4.B A项,就“进不去了。”是不完全引用,故最后的句号应在引号之外;C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引用孔子的话,加上引号;D项,两个“因为”引导的句子都是对前面“总觉得心上不安”的原因的疑问,故“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和“去侮辱他”后面的标点符号都应改为问号。
5.B B项,“那雪正下得紧”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完整,句末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
6.C 原句一是不简明,“筑梦的空间”和“广阔的愿景”中间的结构助词“的”应该省略;二是搭配不当,“广阔”与“愿景”不搭配,应将“广阔”改为“宏大”;三是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应在“中国传统文化”前加“对”。“远景”,指远处的景物,也指未来的情景;“愿景”指想象中未来的景象,所向往的前景。语境中用“愿景”无误。
7.D 语段主要说的是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根据语句衔接的原则,由小到大,由早到晚。应先说中国,再说世界;先说过去,再说未来。
8.D D项中的破折号表意思的递进,文段中的破折号和其他三项中的一致,都是表解释说明。
9.D 根据括号前语境所写商旅往来等场景,衔接的句子应该说丝绸之路是漫长的地理跨越,而不是“时间跨越”,排除A项;B项,“既然是……就是……”搭配不当,排除B项;从前后逻辑关系看,“地理跨越”应在前,“文明交流和突破地域局限的探索之路”应在后。故选D项。
10.D 文中说被称为“石窟中的石窟”,这里的引号在表示引用的同时,还表示强调,D项与此相同。A项,“大师”“发扬国光”,表示讽刺和嘲笑;B项,“淡妆浓抹总相宜”,表示引用;C项,“密苏里”是舰艇的名称,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11.B 第一个问题,“在南北1.7千米长的断壁上,有700多个石窟如蜂巢般散落其中”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有”;第二个问题,“充满……壁画”搭配不当,应是“布满……壁画”;第三个问题,“近……多”不合逻辑,二者删除其中一个。B项对此修改最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