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专用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11人体的稳态与免疫含解析
展开专题能力训练十一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一、判断题
1.内环境成分中含有血红蛋白、DNA聚合酶、胰蛋白酶等。 ( )
2.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 )
3.血浆中的HC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
4.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小肠吸收葡萄糖来增加血糖浓度。 ( )
5.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 ( )
6.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
7.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 )
8.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受血糖浓度和神经递质双重调节。( )
9.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 )
10.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能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还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内的水盐平衡。( )
11.抗体、血浆蛋白、淋巴因子和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
12.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
13.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 )
14.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病原体属于细胞内寄生菌,这些病原体的清除主要靠细胞免疫。( )
15.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 )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选择题
1.(2019全国Ⅱ理综)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
A.血浆渗透压升高
B.产生渴感
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答案:D
解析:人体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一方面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感,另一方面分泌抗利尿激素经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使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B、C三项正确,D项错误。
2.右图为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为甲中血红蛋白异常
C.效应T细胞只分布于乙中
D.胰岛素、白细胞介素-2(淋巴因子)均可分布于丙中
答案:D
解析:细胞内部是细胞代谢的场所,内环境为细胞外液,A项错误。图中丙为组织液,乙为淋巴,甲为血浆,血浆中没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部,B项错误。效应T细胞分布于血浆、组织液(如有炎症部位)和淋巴中,C项错误。胰岛素和白细胞介素-2(淋巴因子)分布于内环境中,甲、乙、丙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项正确。
3.(2019全国Ⅲ理综)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答案:D
解析:血浆中的葡萄糖可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进而穿过骨骼肌细胞膜进入骨骼肌细胞,A项正确。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液,B项正确。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有氧呼吸,C项正确。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项错误。
4.(2019山东临沂期末)下图①~④表示甲刺激引起的调节过程,乙是参与调节的重要器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乙表示下丘脑,②③过程通过血液循环实现
B.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甲刺激→乙→①→胰岛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C.若甲刺激是寒冷,则乙→②→垂体→③→甲状腺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
D.若甲刺激是食物过咸,在乙处产生渴感,且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
答案:D
解析:图中乙表示下丘脑,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运输至靶器官(或靶细胞)发挥作用需要通过血液循环实现,A项正确。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甲刺激→乙(下丘脑)→①(下丘脑的某些神经)→胰岛过程属于神经调节,B项正确。若甲刺激是寒冷,则乙下丘脑→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③(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C项正确。若甲刺激是食物过咸,在大脑皮层处产生渴感,且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D项错误。
5.(2017全国Ⅰ理综)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答案:C
解析:由题意知,第一次注射提取液后,小鼠未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第二次注射少量的提取液,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符合过敏反应的特点,C项符合题意。若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神经递质或呼吸抑制剂,则初次注射就会出现明显的异常现象,故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6.下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f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c、d都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的
B.c激素由下丘脑分泌,e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
C.d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D.a、b、c、d都是与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的
答案:A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a是促甲状腺激素,b是神经递质,c是抗利尿激素,d是胰岛素,f是甲状腺激素。神经递质不需要通过血液循环传送,A项错误。c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的重吸收,B项正确。d表示胰岛素,作用于组织细胞,通过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C项正确。激素和神经递质都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D项正确。
7.(2019全国Ⅲ理综)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皮肤血管舒张
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用酒精擦拭皮肤
答案:A
解析: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时产热增加,不利于散热,A项符合题意。皮肤血管舒张,使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B项不符合题意。汗腺分泌汗液增加,能够增加散热量,C项不符合题意。用酒精擦拭皮肤,酒精挥发会带走皮肤表面的热量,有利于人体散热,D项不符合题意。
8.CAV-16是一种病毒,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下列有关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AV-16侵入人体后,刺激活化的T淋巴细胞分泌抗体
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入侵的CAV-16的过程属于胞吞作用
C.成熟的B淋巴细胞经CAV-16刺激后即可产生抗体和分化
D.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直接产生抗体
答案:B
解析:CAV-16病毒相当于抗原,侵入人体后,在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过程中,浆细胞产生抗体,A项错误。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入侵的CAV-16的过程属于胞吞作用,B项正确。B淋巴细胞经CAV-16刺激后,还需要分化形成浆细胞,才能产生抗体,C项错误。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再由浆细胞产生抗体,D项错误。
9.(2019安徽蚌埠模拟)下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再次遇到相同抗原,④快速增殖分化为⑤,①②③不再参与免疫反应
B.若⑦是衰老的细胞,则⑥使⑦裂解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C.有些情况下⑥发挥作用后需要b的参与,①也会参与
D.a、b属于保护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唾液中的溶菌酶则属于第二道防线
答案:C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①表示吞噬细胞,②表示T细胞,③表示B细胞,④表示记忆B细胞,⑤表示浆细胞,⑥表示效应T细胞,⑦表示靶细胞,a表示淋巴因子,b表示抗体。图示过程表示的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再次遇到相同抗原,④快速增殖分化为⑤,参与二次免疫,①②③也会参与正常的免疫反应,A项错误。若⑦是衰老的细胞,则⑥使⑦裂解属于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B项错误。有些情况下ⓑ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后需要b的参与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①也会参与吞噬该复合物或沉淀,C项正确。a、b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D项错误。
10.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下图为人体接种疫苗(纵向箭头为疫苗接种时间)后,体内的抗体水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时刻与丁时刻所接种的是不同种疫苗,识别它们的B细胞特异性不同
B.丙时间段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类似甲疫苗的抗原的刺激
C.两次或更多次接种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吞噬细胞
D.甲、丁两时刻接种疫苗后产生的两条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在丁时刻注射疫苗时,甲时刻开始产生的抗体没有增多,所以甲时刻与丁时刻注射的是不同种疫苗,A项正确。丙时间段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类似甲疫苗的抗原的刺激,体内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B项正确。两次或更多次接种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但不能使机体产生更多的吞噬细胞,C项错误。两条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D项正确。
11.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会使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下图是其发病机理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与突触后膜上的AChR特异性结合的乙酰胆碱减少
答案:B
解析: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说明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A项正确。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可被吞噬细胞清除,B项错误。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只有体液免疫过程能产生抗体,说明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C项正确。抗a抗体能与乙酰胆碱竞争乙酰胆碱受体(AChR),从而导致与突触后膜上的AChR特异性结合的乙酰胆碱减少,D项正确。
三、非选择题
12.下图为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肾上腺髓质属于反射弧中的 。当机体的情绪压力增加时,激素d分泌量上升能使血糖升高,且肝细胞膜上存在激素d的特异性受体,由此推测激素d能促进 ,从而升高血糖。激素d还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上述事实表明, 两种调节方式相互协调,产生适应性反应,使机体应对情绪压力。
(2)下丘脑对激素c分泌的调节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由此推断,当激素a的分泌量增加会使激素c的分泌量 。
(3)研究发现,激素c能抑制 细胞对 的合成和释放,从而使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阻。结合图示分析,在 的情况下,人体免疫力会有所下降。
答案:(1)效应器的一部分 肝糖原分解(及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2)增加 (3)T淋巴(T) 淋巴因子 情绪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
解析:(1)题图中,经过神经调节使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的一部分。激素d是肾上腺素,与肝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促进肝糖原分解及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促进血糖升高。图示过程说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产生适应性反应,使机体应对情绪压力。(2)从题图中可以看出,下丘脑对激素c的调节属于分级调节,因此当激素a分泌增加时,会引起激素c的分泌增加。(3)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淋巴因子的影响,而淋巴因子是由T淋巴细胞分泌的,而激素c能抑制淋巴因子的合成和释放,因此长期处于情绪压力状态下,免疫能力会降低。
13.(2019山东荣成诊断考试)几年前,一项名为“NSI第三代免疫缺陷小鼠”的技术问世,该技术就是用基因敲除技术让小白鼠失去免疫能力。这种失去免疫能力的小鼠,可以在诸多方面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帮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 等组成的,其功能是 。
(2)该“免疫缺陷小鼠”是通过敲除免疫基因来实现的。去掉免疫基因的目的就是让小鼠体内不能产生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和 等特异性免疫细胞,从而失去特异性免疫能力。
(3)利用“免疫缺陷小鼠”构建人源化小鼠肿瘤模型,也就是让小鼠体内长出与肿瘤患者一样的肿瘤,然后用于评估各类药物的疗效。现有多只带有与某癌症患者等量肿瘤细胞的小鼠、抗肿瘤药物X和抗肿瘤药物Y等实验所需的材料,请完善下列方案为癌症患者筛选出疗效更强的抗肿瘤药物。
①将带有等量肿瘤细胞的小鼠均分为甲、乙、丙三组。
②给甲组鼠定期注射适量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抗肿瘤药物X,给乙组鼠定期注射 ,给丙组鼠定期注射 做对照。
③将三组鼠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用相同的食物和水饲养一段时间,检测和评估三组鼠体内肿瘤细胞的数量。如果肿瘤细胞数量关系为 ,则说明抗肿瘤药物X和抗肿瘤药物Y对该患者的治疗都有效,且抗肿瘤药物X的疗效更显著。
答案:(1)免疫活性物质 防卫、监控和清除 (2)T细胞 B细胞
(3)等量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抗肿瘤药物Y 等量的生理盐水 丙组>乙组>甲组
解析:(1)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等组成的,其功能是防卫、监控和清除。(2)想要完全去除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除了去掉NK细胞外,还需完全去掉小鼠体内的B细胞和T细胞。(3)对于带有等量肿瘤细胞的三组小鼠甲、乙、丙,若给甲组鼠定期注射适量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抗肿瘤药物X,那么根据等量原则,给乙组鼠就要定期注射等量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抗肿瘤药物Y,给丙组鼠要定期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对照。若所有肿瘤细胞的数量关系表现为甲组<乙组<丙组,则说明抗肿瘤药物X和抗肿瘤药物Y对该患者的治疗都有效,且抗肿瘤药物X的疗效更显著。若表现为乙组<甲组<丙组,则说明抗肿瘤药物X和抗肿瘤药物Y对该患者的治疗都有效,且抗肿瘤药物Y的疗效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