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本课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
展开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45分钟 40分)
一、语言应用(26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遭遇罕见干旱,洛杉矶市独树一帜,往水库里投放了近一个亿的塑料球,以期达到高效节水、阻止湖水蒸发的目的。
②新的课程改革鼓励中小学分层教学,这一举措将改变以往班级学生固定化的模式,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当前有教无类的教育问题。
③优秀的诗文作品应该清新自然,不落言筌,它往往会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给读者以无尽的意味。
④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更应该严格执法,加大惩处力度。
⑤近几天我们已经走访了四所学校,但这也只是管中窥豹,还不能说明我们已经全面掌握了全市各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
⑥郁达夫的《沉沦》《银灰色的死》等文章,表现了他从日本回国时满怀希望的心情和见到满目疮痍的祖国后无限失望的感叹。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解析】选D。①句中独树一帜:指自成一家。此处应为“独辟蹊径”,据此排除A、B两项。②句中有教无类: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强调教育的平等,此处望文生义,据此排除C项。③句中不落言筌:指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④句中铤而走险:指无路可走时采取冒险行为。⑤句中管中窥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⑥句中满目疮痍:比喻遭受战乱或灾祸严重破坏后的景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事实上,旅游服务品质有没有保障、市场是否规范、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否牢固,是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最大瓶颈。
B.《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称,为了实现中国的北极政策目标,中国本着“尊重、合作、共赢、可持续”为基本原则参与北极事务。
C.马杜罗在视频中承认委内瑞拉面临着“和其他任何国家一样”的大量问题,并表示委内瑞拉人可以在没有任何外部干预的情况下“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D.在《荷塘月色》第6段的最后,朱自清终于发出了“我什么也没有”的恍然若失,这就和开头写的“颇不宁静”的心绪照应起来。
【解析】选C。A项,“有没有”“是否”与后面的“是……瓶颈”构成两面对一面。B项,“以……为原则”和“本着……的原则”句式杂糅。D.成分残缺,应在“恍然若失”后加“的慨叹”。
3.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我恨自己只有八斗之才,恐难以胜任,敬请宽恕。
B.王先生将自己的书画作品赠送给朋友时,说:“聊供补壁。”
C.这位高级技师深情地说:“师傅对我垂爱有加,我感激不尽。”
D.小刘给编辑回信说:“拙作仅为一孔之见,希望得到您的批评指正。”
【解析】选A。A项,八斗之才:用于称颂别人很有文学才华,不能形容自己。B项,补壁,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作书绘画的人,把作品赠人的时候的谦辞。符合语境。C项,垂爱:指上对下的赏识爱护,也用作敬辞,指别人对自己赏识爱护。符合语境。D项,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用于自谦之辞,符合语境。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5分)
文化自信是国家富强的重要支撑。实现国家富强,①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打心底感到自豪,才能真正的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③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为建设我们共同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
答案(示例):①民族振兴 ②我们只有拥有文化自信 ③才能齐心协力共奋进
5.下面是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字。(6分)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作者从听觉角度通过对比写出蝉鸣,用“残声”“嘶叫”寥寥数词便写出了秋之悲凉的特点。
6.下面是某杂志社一则征文启事的初稿部分,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做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6分)
今年的8月15号是《××日报》社成立7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日报》开办70周年,本社特决定举办以“我与××日报的故事”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此次征稿面对海内外的作者、读者。务请广大作者、读者提供自己与《××日报》之间发生的真实、生动、难忘的故事,我们期待您的大作,以便共襄《××日报》70年的成长历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15号”改为“15日”;“开办”改为“创刊”;“面对”改成“面向”;“务请”改为“诚邀”;“共襄”改为“分享”。
二、阅读鉴赏(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①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②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③我生于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好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④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⑤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⑥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erɡanɡ(散步)一词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罢,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
⑦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⑧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⑨有几年,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一九三四)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太冷的日子,将在一九三六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Hikinɡ,德国人叫作Spazierɡanɡ狂者,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
⑩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真切描绘了江南冬景的特殊情调,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作者善于捕捉江南冬天典型的景物,表现了江南独特的冬景。
B.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将江南的冬景与北方的冬景、闽粤的冬景对比着写,表达了作者独爱江南冬景的情怀。
C.江南的冬天,也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蓬勃的生气,所以作者说“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D.文中在描绘江南冬雨图时,远近结合,以动衬静,黑白的画面上点缀红黄的亮色,给人以既古朴又优雅的感受。
【解析】选B。B项作者没有说独爱江南冬景。
8.在作者的笔下,江南的冬景有着怎样的情调?作者描绘了哪些画面来表现江南冬景的这一情调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情调:明朗。画面:曝背谈天图、多彩植物图(植物生机图)、暖冬散步图、微雨闲聚图、美丽雪景图。
9.在第⑧段中,作者巧妙地引用了前人的诗句来描写江南的雪景,这些引用起到了怎样的效果?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安排诗句,既写出了江南雪景不同时段的美丽,又表现了从日暮到清晨的江南雪景整体意境之美。②通过引用,作者以虚写实,触发了人们对江南雪景的联想,增强了文章的情趣。③这些诗句也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诗意。(语意相近即可)
必修 上册1 沁园春 长沙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必修 上册1 沁园春 长沙当堂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应用,阅读鉴赏,素养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12 拿来主义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12 拿来主义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应用,阅读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本课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本课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应用,阅读鉴赏,知制诰,然后封为中书舍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