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部编版11《论语》十二章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1)、政治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即仁爱、爱人)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2)教育思想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诲人不倦” “因材施教”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论语 说 愠 传 三省 逾 矩 罔 殆 箪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诲人不倦 曲肱 笃志 哉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
子曰:“学 而 时 习之,
不 亦 说 乎 ?有朋 自远方来, 不 亦 乐 乎?
人不知而不 愠, 不亦 君 子 乎 ? ”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⑴子——《论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⑵时——“时”字在周秦时候若作副词用,等于《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的“以时”,是“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的意思。⑶习——一般人把习解为“温习”,但在古书中,它还有“实习”、“演习”的意义。”这一“习”字,更是演习的意思。孔子所讲的功课,一般都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密切结合。像礼(包括各种仪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这些,尤其非演习、实习不可。所以这“习”字以讲为实习为好。⑷说——音读和意义跟“悦”字相同,高兴、愉快的意思。
⑸有朋——旧注说:“同门曰朋。”这里的“朋”字即指“弟子”,就是《史记·孔子世家》中的“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译文用“志同道合之人”即本此义。⑹人不知——这一句,“知”下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有说话的实际环境,不需要说出便可以了解,所以未给说出。⑺愠——yùn,怨恨。⑻君子——《论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这里是指“有德者”。
不断温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
第1句讲第2句讲第3句讲
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曾子曰:“吾日 三 省吾身: 为人 谋 而 不 忠 乎?
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 传 不 习乎?”
⑴曾子——孔子学生,名参(sēn),字子舆,比孔子小四十六岁。⑵三省——xǐng,自我检查,反省,内省。“三省”的“三”表示多次的意思。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上加数字,这数字一般表示动作频率。而“三”“九”等字,又一般表示次数的多,不要着实地去看待。这里所反省的是三件事,和“三省”的“三”只是巧合。如果这“三”字是指以下三件事而言,依《论语》的句法便应该这样说:“吾日省者三。” ⑶信——诚也。⑷传——chuán,动词作名词用,老师的传授。⑸习——这“习”字和“学而时习之”的“习”一样,包括温习、实习、演习而言,这里概括地译为“复习”。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要视品德修养,多反躬自省。
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 惑,
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
五十 而知 天命, 六十 而 耳顺,
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⑴有——同又。古人在整数和小一位的数字之间多用“有”字,不用“又”字。⑵立——泰伯篇说:“立于礼。”季氏篇又说:“不学礼,无以立。”因之译文添了“懂得礼仪”几个字。“立”是站立的意思,这里是“站得住”的意思,为求上下文的流畅,意译为遇事“都有把握”。⑶不惑——“知者不惑” ,所以用“掌握了知识”来说明“不惑”。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方能达到。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
子曰: “温 故 而 知 新,
可 以 为师矣.”
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
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
本章谈学习方法:温故知新。
子曰: “学而不思 则 罔,
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 一瓢水,
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
子曰:“ 贤 哉, 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 人 不堪其忧,
回也 不改其 乐。 贤哉,回也!”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相当于现在的碗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
子曰:“知 之 者 不如 好之者,
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顶真。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子曰:“饭疏食 饮水, 曲肱 而枕之,乐 亦在 其中矣
不义 而 富且贵, 于 我 如 浮云。”
本章讲个人道德修养,要有正确的财富观。
⑴疏食——有两个解释:(甲)粗粮。古代以稻梁为细粮,以稷为粗粮。见程瑶田《通艺録·九谷考》。(乙)糙米。⑵水——古代常以“汤”和“水”对言,“汤”的意义是热水,“水”就是冷水。⑶肱——gōng,胳膊。⑷枕——这里用作动词。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
子曰:“三人行, 必 有 我 师 焉。
择其善者 而 从之,其不善者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子 在 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来比喻时间的飞逝,指出时间的宝贵。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曰:“三军 可夺帅也,匹夫 不可夺志也。”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
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 切 问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五章)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
学习态度: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七章)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九章)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第十章)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 2、吾日三省吾身(第二章)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第三章)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八章)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一章)
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高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它,它们。他,他们。(分别指代不同的对象。)
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曲肱而枕之择其善者而从之
“而”字的用法有:表转接(转折)(可是,但是,却)表顺接:表并列、表承接(顺承)、表修饰
如:(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4)面山而居
(表转折)可是,但是,却
不亦君子乎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可以为师矣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
饭疏食饮水古:粗劣今:疏通、疏散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吾日三省吾身古:多次今:数词,三
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天天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传不习乎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饭疏食饮水饭:名词-动词,吃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其仁在其中矣其不善者而改之
为: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知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有时相当于“了”,有时无义
有时是“了”,有时无义,文中是“在里面”
这类词多读多体会,就会明白,无须死记
省略句: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判断句: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课文内容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论语》,孔庙祭祀孔子的地方,孔林孔子墓地,山东曲阜“三孔”,分析文义,同“悦”,志同道合的人,课文探究,学习方法,为人处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集体备课ppt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基础积累,孔子思想,《论语》,读准字音,阅读鉴赏,主旨归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新课讲解,作者简介,简介《论语》,指孔子,同“悦”愉快,生气恼怒,指有才德的人,代指学习的内容,人家不了解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