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一节 动与静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一节 动与静教学设计,共3页。
课题
2.1 动与静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知道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有理性的认识,有科学的世界观。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了解运动形式的多样性,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机械运动
难点:用参照物、运动、静止等物理概念描述运动的相对性
教 学
准 备
录音机和磁带,相对运动演示仪,图片,电脑多媒体、玩具汽车。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已经领略到了物理世界的神奇与美丽,也了解了前人在探索物理奥秘的经历中付出的努力与艰辛。观看录像,大家可以提出什么结论呢?
从现在开始,我们共同走进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二)进行新课
1、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
同学们观察课图P18的图2-1到图2-3,在这里,以天→地→人三个主题向大家展示了自然界无处不在的运动及物质运动的多种表现形式。
天:日出日落,斗转星移,月盈月亏……
地: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起潮落,火山喷发……
人[物]:运动,汽车奔驰,小鸟飞翔,……
通过上述讲解,向学生展示了自然界无处不在的运动以及物质运动的多种表现形式。如:植物的生长、地壳的运动、火山的喷发、大脑的思维、人的生老病死、病菌的传播等等都是运动的形式。
世界是运动的,运动的绝对的,可以这样说运动是无处不在的,运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人们对于运动的描述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关于运动的描述。
2、人文视野中的运动世界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总是不断的用不同的方式感知和描述运动的世界:音乐家用旋律的表现运动;画家用形态的色彩表现运动;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请同学们看图2-4和图2-5,这两图介绍了艺术家们用不同的形式表现的运动;请听我国非常著名的一首古筝曲(“高山流水”)。听一段后让学生谈有什么感受?是一首什么曲子。告诉学生我国在音乐方面有非常大的成就,有非常多的著名的民族乐曲。如中国十大名曲。感受艺术的描述运动。
对于艺术,我们可能比较陌生,下面,大家想想,诗人是如何用诗词来表现运动的呢:
例:登黄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本诗描写了诗从登高远望,黄河之水奔腾咆哮、滚滚而去,渐渐消失在无尽的天边,流归大海。展现了诗人面对如此壮丽的运动世界的胸襟与豪情。
旱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小小竹排江中流,巍巍青山两岸走
人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描述、认识、理解这个运动的世界,是那么的美妙与和谐,令我们由识由衷地赞叹,我们不是诗人,不是画家,不是音乐家,我们是普通人。但我们也有我们自己对运动的认识,我们同样可以用朴素的语言来描述运动。例如上升运动,下降运动等都有专门的词。对于上升运动可以用升起、升高、爬高、一跃而起等词语,而下降运动有落下、掉下、倒下、降落、下沉……来描述。
通过上面的了解,我们知道:对于同一事物的描述,可以是多角度的,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方法去描述事物。那么,科学家们又是如何来描述这个运动的世界呢?
3、科学视野中的运动世界
⑴阅读“交流与讨论”栏目,问:小明是怎样判断小狗花花是“运动”的?在学生独立思考一基础上,引发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静止等特定描述运动的物理概述。看课本上“交流与讨论”学生活动5分钟。
提问:小明为什么说花花跑得真快呢?
学生讨论并完成作业第1、2题。
问题:什么是运动和静止?
(1)我们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2)设疑提问讨论
a)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b)小王骑自行车上街。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c)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汽车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分析
上面的三个场景中有不少的物体,我们看
书包 对 李 明 位置不变
小王 对 自行车 位置不变 静止
坐椅 对 汽 车 位置不变
物体 物体
李 明 对 学 校 位置改变
自行车 对 树 木 位置改变 运动
汽 车 对 电线杆 位置改变
物体 物体
(4)概括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mtin)。
参照物:事先被选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rest)的。
举例:周日,小明和同学小王一起乘坐公共汽车到县城,汽车在公路飞驶而过,这时,小明对小王说,你看,车外的电线杆一直向后退。问:小明同学的话对吗?路边的电线杆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在分析物理的“运动”和“静止”时,选择不同的参参物,判断的结果也会不同。加强同学们对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理解。
强调: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都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在通常的情况下,我们以大地或静止在大地上面的物体为参照物的。
通过上述讲解,让学生明白判断物体运动与否的方法:
⑴选择参照物。
⑵把物体与参照物进行比较。如位置发生改变,则运动;如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静止。
介绍:地球同步卫星,飞机空中加油技术(介绍图片),联合收割机。
学生讨论回答:说同步卫生是静止的,是以___为参照物,以地面为参照物,收割机是___的;以卡车为参照物,收割机是___的。我们说飞机是运动的,是以____为参照物,以____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作 业
布 置
1、请同学想一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关于物体的运动与静止还有哪些疑问,表述出来,写在“请提问”栏目内。
2、乘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以司机为参照物,这个乘客是___,以公路边的树为参照物,这个乘客是___的。
3、从东方升起”,是以___为参照物的;小小竹排江中流,巍巍青山两岸走。这诗句中,前一句是以___为参照物,后一句是以___为参照物的。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我们还应注意运动和静止相对性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关教案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2.1 光的反射教案:
这是一份沪教版八年级上册2.1 光的反射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难点,新课导入,课堂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动与静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动与静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动与静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动与静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人文视野中的运动世界,科学视野中的运动世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