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4.1 光的传播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570380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光的反射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光的反射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光的神奇,光的传播,光的传播速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4.1光的传播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
教学
目标
1、探究光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2、通过各种光现象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知道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
教 学
准 备
激光电筒,装有水的玻璃水槽、玻璃砖
教
学
过
程
一、光的神奇
学生阅读课本图4-1,4-2,4-3,4-4,让学生感受五光十色的大自然及城市夜景的美丽。
二、光的传播
1、光源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找出光源的概念,并举例。
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又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将刚才学生的举例分类)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
人造光源:电灯、蜡烛。
简单讲述人造光源的发展史:篝火——火把——油灯——蜡烛——电灯
分析:月亮不是光源。(本身不发光,反射太阳光)
2、光的传播
与声音的传播相比较,先让学生回顾声音的传播:在真空中不传声,在介质中传播时V固>V液>V气。
提问:光是通过怎样的路径传播的?(讨论)
演示实验:
(1)利用点燃的香烟产生的烟雾,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2)在水槽中放一些奶粉之类的物质,使水呈浑浊状态,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3)观察光在玻璃砖(一面为磨毛面)中的传播路径。
总结:光可以在空气、水、玻璃中传播,传播路径是直线。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
讲述:在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并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许多光线在起称为光束。
光的传播是实际存在的,光线是人们为了研究光的传播而画的图线。
光线 光束
4、应用——解释一些自然和日常生活现象。
(1)影子的形成
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在物体后面形成影子。(画出示意图)
影子
点光源 不透明物体
(2)日食、月食的成因
介绍光的直线传播在其他方面的一些应用。如:瞄靶时的“三点一线”等。
三、光的传播速度
光的速度很快,单凭视觉几乎无法察觉到光传播所用的时间,所以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一直认为光的传播不需要时间的。直到17世纪才发现光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现在已公认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约为c=3×108m/s,相当于每秒能绕地球赤道七圈半。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接近于真空,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2/3。
向学生简单介绍日晷仪的原理和小孔成像的原理——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作 业
布 置
制作日晷仪。(寸阴,寸金难买寸光阴)
制作小孔成像仪。(探究距离远近、孔的形状对像的影响)
课外探究活动:测旗杆的高度。
课堂总结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
人造光源:电灯、蜡烛。
二、光的传播:
1、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称为光线。
光束:许多光线在一起。
3、应用:①准直。②影子的形成。③日食、月食的形成。④小孔成像。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1 光源 光的传播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发散思考 引入新课,合作探究 学习新知,开拓视野 学以致用,激励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1 光源 光的传播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难点突破策略,教学模式,教学器材和媒体,健全人格的渗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1 光源 光的传播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实验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